一种多功能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3566发布日期:2018-08-04 11:07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行李箱。



背景技术:

行李箱,亦称旅行箱、拉杆箱,是出门时所携带用以放置物品的箱子,它是行李的其中一种类型。通常行李箱是用来放置旅途上所需要的衣物、个人护理用品及纪念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行李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的是外出旅游享受异地风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有的是上班出差,还有的是异地求学等等。

申请公布号 CN 104287401 A(申请号 201410610633.4)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行李箱,包括箱体,箱体上有箱盖,箱体的前端有拉杆,所述的箱盖上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可垂直打开的折叠板,所述的固定板和折叠板之间有支杆,折叠板上活动连接有顶板,所述的顶板上有卡槽;所述的箱盖上有可将折叠板和顶板折叠收起后固定在箱盖上的锁定部件。授权公告号CN 204617314 U(申请号201520200079.2)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行李箱,由行李箱体、闭合箱、支架、滑轮体组成,在行李箱体两侧设有闭合箱,闭合箱内设有滑道,滑道上设有多个凹槽,支架一端为球形与凹槽配合,另一端与支撑架连接,滑轮体由多个小轮通过连杆固定并与支撑架、底轮连接,底轮与闭合箱连接,小轮直径小于底轮,滑轮体的长度大于楼梯两个台阶顶点距离。申请公布号 CN 104026834 A(申请号 201410291258.1)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行李箱,包括拉杆(1),拉杆(1)底端设置支撑板(2),支撑板(2)上端设置箱体(3),箱体(3)与拉杆(1)可拆卸连接,支撑板(2)下端连接滚轮(5),拉杆(1)活动连接折叠椅(4)。

目前,市面上出现的行李箱大多安装有万向轮,行李箱在公交车上时因为万向轮的原因总是在滑动,非常不方便。另外,在车站等车时由于没有桌子吃饭、吃零食等,许多人又另外占用一个位置,而且,行李箱平时不用,束之高阁也占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行李箱,由箱体、拉杆和和滚轮组成,所述箱体的上底面为平面,所述箱体的前侧面由可推拉平板和不可推拉平板组成,上下拉可使可推拉平板隐于不可推拉平板之后,所述箱体的后端设有拉杆,所述箱体与拉杆通过锁扣连接,所述箱体的下底面安装滚轮。

一种多功能行李箱,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箱体的上底面设有提手,提手内置于行李箱中。

一种多功能行李箱,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箱体的左右侧面安装有拉链。

一种多功能行李箱,优选的方案是,可推拉平板与上底面相交处的中间部位设有锁。

一种多功能行李箱,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滚轮为万向轮。

一种多功能行李箱,优选的方案是,安装有2个或4个万向轮。

一种多功能行李箱,优选的方案是,在其中一个万向轮上安装刹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万向轮上安装刹车装置,在不需要行李箱活动时,可以通过刹车装置使行李箱不再移动;该多功能行李箱上底面为平面,方便使用者在需要时将物品放在上面,例如,等车时将食品放在上面,节省等车位;开箱方式多样,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开箱方式,平时可以用来去超市购物,周末可随身携带短期出游。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的多功能行李箱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的刹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拉杆,3.滚轮,4.上底面,5.提手,6.锁,7.可推拉平板,8.不可推拉平板,9.拉链,10.刹车装置,11.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实施例1一种多功能行李箱,结构如图1所示,由箱体1、拉杆2和和滚轮3组成,所述箱体1的上底面4为平面,所述箱体1的上底面4设有提手5,提手5内置于行李箱中,所述箱体1的前侧面由可推拉平板7和不可推拉平板8组成,上下拉可使可推拉平板7隐于不可推拉平板8之后,至于下拉到何处,下拉多少,随使用者的爱好,推拉开的部位方便使用者拿出所需物品,可推拉平板7与上底面4相交处的中间部位设有锁6,所述箱体1的左右侧面安装有拉链9,所述箱体1的后端设有拉杆2,所述箱体1与拉杆2通过锁扣连接,所述箱体1的下底面安装滚轮3,所述滚轮3为万向轮,安装有4个万向轮,在其中一个万向轮上安装刹车装置10,刹车装置10上设有踏板11。

实施例2一种多功能行李箱,结构仍如图1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安装有2个万向轮,在其中一个万向轮上安装刹车装置10,刹车装置上设有踏板1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