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制造穿戴装置、手套制造穿戴方法及手套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60188发布日期:2019-04-09 22:0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手套制造穿戴装置、手套制造穿戴方法及手套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套制造穿戴装置、手套制造穿戴方法及手套。



背景技术:

目前,提出有一种一次性手套,该手套是将两张塑料膜裁剪成手套形状,对外廓线进行热熔敷而制造(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3763123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人的手的形状各种各样,因此,即使改善手套的形状、穿脱的容易度,手套本身的基本形状也不会适合个人的手的形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制造适合个人的手的形状的手套,而且能够穿戴到手上的手套制造穿戴装置、手套制造穿戴方法及手套。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第一发明是一种手套制造穿戴装置,具有:在将使用者的手夹在第一弹性膜与第二弹性膜之间的状态下,在所述手的轮廓的外侧位置,熔敷及切割所述第一弹性膜和所述第二弹性膜的熔敷切割单元。

根据第一发明的结构,在将使用者的手夹在第一弹性膜与第二弹性膜之间的状态下,在手的轮廓的外侧,熔敷及切割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然后,因为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具有弹性,因此,利用弹性恢复力,紧贴手。即,能够制造适合个人的手的形状的手套而且能够穿戴到手上。

第二发明是一种手套制造穿戴装置,在第一发明的结构中,具有配置所述第一弹性膜的第一部件,配置所述第二弹性膜的第二部件,所述熔敷切割单元具有:在将使用者的手夹在所述第一弹性膜与所述第二弹性膜之间的状态下,在所述手的轮廓的外侧位置即第一外侧位置,熔敷所述第一弹性膜和所述第二弹性膜的熔敷单元,在所述第一外侧位置的再外侧的位置即第二外侧位置,切割所述第一弹性膜和所述第二弹性膜的切割单元,在所述第一部件形成能够收纳手背侧的部分的第一手收纳部,在所述第二部件形成能够收纳手掌侧的部分的第二手收纳部,在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夹着所述手的状态下,构成为,所述手背侧的面与所述第一弹性膜接触,所述手掌侧的面与所述第二弹性膜接触,所述手收纳于由所述第一手收纳部和所述第二手收纳部形成的空间。

第三发明是一种手套制造穿戴装置,在第二发明的结构中,所述第一手收纳部是由手的轮廓形状的第一框状部件和所述第一部件的面形成的空间,所述第二手收纳部是由手的轮廓形状的第二框状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面形成的空间。

第四发明是一种手套制造穿戴装置,在第三发明的结构中,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框状部件和所述第二框状部件接近时,在与所述使用者的手有预定距离的位置,所述第一框状部件和所述第二框状部件最为接近。

第五发明是一种手套制造穿戴装置,在第三发明的结构中,在形成于所述第二框状部件的凹部固定有所述熔敷切割单元,在所述第二框状部件配置有进入所述凹部,用于按压所述熔敷切割单元的按压单元。

第六发明是一种手套制造穿戴装置,在第一发明的结构中,所述熔敷切割单元构成为,在将使用者的手夹在所述第一弹性膜与所述第二弹性膜之间的状态下,在所述手的轮廓的外侧位置,将所述第一弹性膜和所述第二弹性膜熔敷及切割为与使用者的手的轮廓相似的形状,所述熔敷切割单元在熔敷及切割所述第一弹性膜和所述第二弹性膜的部分的外侧,具有将所述第一弹性膜和所述第二弹性膜切割为四边形状的外侧切割单元,所述外侧切割单元构成为,在与所述第一弹性膜及所述第二弹性膜的卷绕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切割为留下所述第一弹性膜及所述第二弹性膜的两端部及中央部。

第七发明是一种手套制造穿戴装置,在第六发明的结构中,构成为,在所述第一弹性膜及所述第二弹性膜的卷绕方向上,以使上次的手套制造穿戴时切割为所述四边形状部分的构成上端的边在本次的手套制造穿戴时配置在切割为所述四边形状部分的下端位置的方式,卷绕所述第一弹性膜及所述第二弹性膜。

第八发明是一种手套制造穿戴装置,在第七发明的结构中,构成为,所述外侧切割单元在所述第一弹性膜及所述第二弹性膜的卷绕方向上,以使所述构成上端的边比所述构成下端的边长的方式,切割所述第一弹性膜及所述第二弹性膜。

第九发明是一种手套制造穿戴装置,在第三发明的结构中,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框状部件和所述第二框状部件中,与所述使用者的手接触的部分的形状,调整为个别的所述使用者的手的形状。

第十发明是一种手套制造穿戴装置,在第二发明的结构中,所述熔敷切割单元配置在所述第一部件或所述第二部件中形成的槽部的底部,或者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任意一个中,配置在与两个部件对置一侧的面大致相同的高度。

第十一发明是一种手套制造穿戴装置,在第二发明的结构中,具有在通过所述熔敷切割单元进行所述第一弹性膜和所述第二弹性膜的熔敷及切割之前,用于拉伸所述第一弹性膜及所述第二弹性膜的拉伸单元。

第十二发明是一种手套制造穿戴装置,在第二发明的结构中,具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手收纳部及所述第二手收纳部的形状与使用者的手的形状配合来进行调整的调整机构。

第十三发明是一种手套制造穿戴装置,在第二发明的结构中,所述熔敷切割单元是薄板状的电热部件。

第十四发明是一种手套制造穿戴装置,在第二发明的结构中,具有用于在检测到使用者的手接触所述熔敷切割单元造成的压力时,实施用于确保使用者的安全的第一紧急动作的第一紧急应对单元。

第十五发明是一种手套制造穿戴装置,在第十四发明的结构中,具有用于在所述第一手收纳部和所述第二手收纳部以外的位置,检测到使用者的手夹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时,实施用于确保使用者的安全的第二紧急动作的第二紧急应对单元。

第十六发明是一种手套制造穿戴装置,在第十五发明的结构中,具有用于在所述第一手收纳部和/或所述第二手收纳部,检测到使用者的手未正常收纳时,实施用于确保使用者的安全的第三紧急动作的第三紧急应对单元。

第十七发明是一种手套制造穿戴方法,在将使用者的手夹在第一弹性膜与第二弹性膜之间的状态下,在所述手的轮廓的外侧位置,通过熔敷及切割所述第一弹性膜和所述第二弹性膜来进行制造,并且穿戴到使用者的手上。

第十八发明是一种手套,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制造并穿戴到使用者的手上,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利用配置第一弹性膜的第一部件和配置第二弹性膜的第二部件夹住使用者的手的方式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移动的移动步骤;在将所述手夹在所述第一弹性膜与所述第二弹性膜之间的状态下,在所述手的轮廓的外侧的位置即第一外侧位置,熔敷所述第一弹性膜和所述第二弹性膜,在所述第一外侧位置的再外侧的位置即第二外侧位置,切割所述第一弹性膜和所述第二弹性膜的熔敷切割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制造适合个人的手的形状的手套,而且能够穿戴到手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2是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概要侧视图。

图3是表示膜保持件的概要图。

图4是表示升降机构的概要图。

图5是表示下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图。

图6是表示下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图。

图7是表示下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放大图。

图8是表示上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图。

图9是表示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概要块图。

图10是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11是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12是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13是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14是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将手套紧贴地穿戴到手上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16是表示下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放大图。

图17是表示下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放大图。

图18是表示下侧部件及上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放大图。

图19是表示下侧部件及上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概念图。

图20是表示下侧部件及上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概念图。

图21是表示下侧部件及上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概念图。

图22是表示下侧部件及上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概念图。

图23是表示下侧部件及上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概念图。

图24是表示手套的形状的变化的概要概念图。

图25是表示手套的制造穿戴方法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手套的制造穿戴方法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手套的形状的变化的概要概念图。

图2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29是表示上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图。

图30是表示上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概念图。

图31是表示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概要块图。

图32是表示手套的制造穿戴方法的流程图。

图3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手套的形状的变化的概要概念图。

图34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3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36是第五实施方式的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37是表示下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放大图。

图38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下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放大图。

图39是表示下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放大图。

图40是表示弹性膜的熔敷状态的概要放大图。

图41是表示手套的制造穿戴方法的流程图。

图42是第八实施方式的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43是表示弹性膜的拉伸机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44是表示手套的形状的变化的概要概念图。

图45是表示下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放大图。

图46是表示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概要块图。

图47是第九实施方式的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48是第十实施方式的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49是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50是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51是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52是表示弹性膜等的概要图。

图53是第十三实施方式的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54是表示下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放大图。

图55是表示上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放大图。

图56是表示下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放大图。

图57是表示上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放大图。

图58是表示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概要块图。

图59是表示第十四实施方式的下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放大图。

图60是表示下侧部件及上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概念图。

图61是表示第十五实施方式的下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放大图。

图62是表示第十六实施方式的下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放大图。

图63是表示第十七实施方式的下侧部件的一部分的概要放大图。

图64是第十八实施方式的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65是表示下侧部件等的概要图。

图66是表示上侧部件等的概要图。

图67是表示上侧部件的框状部件等的概要图。

图68是表示上侧部件的框状部件的概要图。

图69是表示下侧部件的框状部件的概要图。

图70是表示熔敷用热线及切割用热线等的概要图。

图71是表示熔敷用热线及切割用热线等的概要图。

图72是表示上侧部件的框状部件和下侧部件的框状部件为接近

状态的概要图。

图73是表示上侧部件的框状部件和下侧部件的框状部件为接近

状态的概要图。

图74是表示配置于下侧部件的弹性膜等的概要图。

图75是表示配置于下侧部件的弹性膜等的概要图。

图76是表示配置于下侧部件的弹性膜等的概要图。

图77是表示框状部件的概要图。

图78是表示第十九实施方式的框状部件的概要图。

图79是表示第二十实施方式的下侧部件等的概要图。

图80是表示上侧部件等的概要图。

图81是表示配置于下侧部件的弹性膜等的概要图。

图82是表示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框状部件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适当实施的结构,省略说明,仅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的结构。

第一实施方式

说明手套制造穿戴装置1(以下,称为“装置1”。)的概要。如图1及图2所示,装置1具有上侧部件10、下侧部件30以及四个旋转柱80。旋转柱80配置于上侧部件10及下侧部件30的四角。上侧部件10及下侧部件30的外形是扁平的长方体。在上侧部件10配置弹性膜100,在下侧部件30配置弹性膜102。装置1是手套制造穿戴装置的一例,上侧部件10是第一部件的一例,弹性膜100是第一弹性膜的一例,下侧部件30是第二部件的一例,弹性膜102是第二弹性膜的一例。

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是具有弹性的塑料膜,例如是低密度聚乙烯膜(lowdensitypolyethelenefilms)、未拉伸聚丙烯膜(castpolypropylenefilms)、拉伸聚丙烯膜(orientedpolypropylenefilms)、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膜(ethylene-vinylacetatecopolymerfilms)等。这些塑料膜作为单层或者作为多层而形成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

本说明书中,将上侧部件10的方向称为上方向,将下侧部件30的方向称为下方向。另外,将上侧部件10的侧面10c及下侧部件30的侧面30c的方向称为右方向,将其相反的方向称为左方向。将上侧部件10的前表面10b及下侧部件30的前表面30b的方向称为跟前方向,将其相反的方向称为进深方向。此外,上侧部件10及下侧部件30的外形不限于扁平的长方体,可以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可以是立方体,也可以是带有圆形的形状。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上侧部件10的进深方向侧的侧面配置有膜保持件12,在下侧部件30的进深方向侧的侧面配置有膜保持件32。膜保持件12及膜保持件32分别是用于将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保持为能够抽出的状态的结构。

如图3所示,膜保持件12由框体12a及旋转轴12b构成。在框体12a形成有作为开口部的膜出口12c。弹性膜100以卷绕于旋转轴12b的状态收纳于框体12a,且构成为能够从膜出口12c向外部抽出。膜保持件32的结构与膜保持件12的结构相同。

图8是从下侧部件30的方向观察上侧部件10的局部概要图。如图8所示,在上侧部件10,在作为上表面10a的相反侧的面的下表面10d的跟前方向侧的部分配置有膜固定部14。同样地,如图1所示,在下侧部件30的上表面30a的跟前方向侧的部分配置有膜固定部34。膜固定部14和膜固定部34分别是用于固定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的结构。膜固定部14和膜固定部34由能够固定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的材料形成,例如,由硅橡胶(siliconerubber)形成。

如图2所示,从膜保持件12抽出的弹性膜100经过导向件18而向跟前方向抽出,其端部固定于膜固定部14(参照图8)。同样地,从膜保持件32抽出的弹性膜102经过导向件74而向跟前方向抽出,其端部固定于膜固定部34(参照图5)。

如图1所示,在上侧部件10的上表面10a配置有显示装置16,能够显示包括装置1的各部分的状态的预定的字符串。在下侧部件30的上表面30a配置有异物传感器72。异物传感器72例如是红外线传感器,向上侧部件10的下表面10d的接收装置(未图示)发送红外线,在上侧部件10的接收装置接收红外线的状态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在显示装置16显示表示异常的字符串。

在下侧部件30配置有电源开关70,构成为能够进行整个装置1的启动及停止。

上侧部件10相对于下侧部件30在图1的箭头z1方向(上下方向)上往复移动(升降)。图4概念性表示上侧部件10的升降机构的一例。图4表示上侧部件10的一部分(一根旋转柱80的附近的部分)及下侧部件30的内部的一部分。如图4所示,在上侧部件10形成有贯通孔部11,在贯通孔部11形成有内螺纹。在下侧部件30也形成有贯通孔部(未图示),但是,在下侧部件30的贯通孔部未形成螺纹。在旋转柱80形成有外螺纹,通过旋转柱80旋转,从而上侧部件10相对于下侧部件30升降。在旋转柱80的下方形成有齿轮80a。齿轮80a配置于下侧部件30的内部。齿轮80a配置于下侧部件30的内部,且经由齿轮13a、带13b等动力传递单元而连接于马达13c。构成为,通过马达13c的旋转轴旋转,从而旋转柱80也旋转。马达13c的旋转轴在正转方向r1、反转方向r2上旋转,旋转柱80也在正反两方向上旋转。旋转柱80这样旋转,从而上侧部件10升降。马达13c、动力传递单元以及旋转柱80是移动单元(升降单元)的一例。

如图1所示,在下侧部件30的上表面30a形成有手的形状的下沉部36。下沉部36分别形成为右手用和左手用。下沉部36在上表面30a呈凹状下沉。下沉部36是第二手收纳部的一例。在下沉部36的周围配置有用于熔敷及切割弹性膜100和弹性膜102的熔敷切割部38。

如图5所示,下侧部件30的下沉部36形成能够容纳使用者的手掌和五根手指的形状(以下,称为“手的形状”。)。将收纳使用者的手掌的部分称为“手掌对应部分”,将收纳拇指的部分称为“拇指对应部分”,将收纳食指的部分称为“食指对应部分”,将收纳中指的部分称为“中指对应部分”,将收纳无名指的部分称为“无名指对应部分”,将收纳小指的部分称为“小指对应部分”。在收纳右手的下沉部36的食指对应部分的前端附近部配置有操作开关40。通过操作开关40,控制对马达13c(参照图4)的电力供给,调整上侧部件10与下侧部件30的相对位置。具体而言,装置1的使用者在将手配置于下沉部36的状态下对操作开关40进行操作,进行上侧部件10的下降及上升。

在左右的下沉部36,连结基底部分36a和中指对应部分的前端部36b的直线l1及l2相对于描绘下侧部件30的上表面30a的最跟前方向的部分的直线30l不垂直,而是倾斜角度θ1。角度θ1例如为60度至80度的范围的角度。直线l1及l2相对于直线30l倾斜角度θ1,从而使用者能够在人工力学上以自然的状态将两手配置于下沉部36。

如图6所示,在下沉部36的外侧形成有熔敷切割部38。熔敷切割部38是熔敷切割单元的一例。熔敷切割部38由熔敷用热线38a、切割用热线38b以及槽部38c构成。熔敷用热线38a是熔敷单元的一例,切割用热线38b是切割单元的一例。在形成手的形状的下沉部36的外侧,以包围手的形状的方式形成有槽部38c。在槽部38c的底部配置有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熔敷用热线38a配置于下沉部36侧,切割用热线38b配置于熔敷用热线38a的外侧。图6虽然示出了收纳右手302(参照图11)的下沉部36,但是,收纳左手300(参照图11)的下沉部36的结构除了未配置操作开关40这一点外,其它与配置右手302的下沉部36的结构相同。

当使用者将右手302配置于下沉部36时,熔敷用热线38a位于右手302的轮廓的外侧(第一外侧位置),切割用热线38b位于该位置的更外侧(第二外侧位置)。配置槽部38c内的熔敷用热线38a的下沉部36的外侧的位置是第一外侧位置的一例。配置槽部38c内的切割用热线38b的熔敷用热线38a的外侧的位置是第二外侧位置的一例。

熔敷用热线38a和切割用热线38b例如是镍洛合金(nichrome)线,实施了用于防止烫伤等问题的安全措施。例如,被氧化镁(magnesiumoxide)等绝缘物质包裹并封入不锈钢等的金属管。切割用热线38b以为了切割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而所需的充分的温度发热,例如在摄氏60度至150度的温度范围发热。切割用热线38b优选在摄氏80度至120度的温度范围发热。熔敷用热线38a以为了熔敷弹性膜100和弹性膜102而充分的温度发热,该发热温度比切割用热线38b的发热温度低,例如,在摄氏40度至110度的温度范围发热。熔敷用热线38a优选在摄氏50度至70度的温度范围发热。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割用热线38b在摄氏110度发热0.5秒(s),熔敷用热线38a在摄氏65度发热0.5秒至1秒。熔敷用热线38a和切割用热线38b的发热温度和持续发热的时间根据弹性膜100及102的特性进行调整。此外,可以使熔敷用热线38a和切割用热线38b以同样的发热温度发热,使熔敷用热线38a持续发热的时间比切割用热线38b持续发热的时间短。

在右手用的下沉部36,在食指对应部的前端附近配置有操作开关40,能够控制对马达13c(参照图4)的电力供给,操作上侧部件10的升降移动。

如图6所示,在下沉部36的外侧的进深方向侧的部分配置有用于直线切割弹性膜100及102的切割用热线44。利用切割用热线44切割弹性膜100及102,从而能够使用为了制造手套而所需的充分的弹性膜100及102。

如图5所示,在下侧部件30配置有接触传感器42a,如图8所示,在上侧部件10配置有接触感知用部件42b。接触传感器42a的结构只要能够感知接触感知用部件42b的接触即可,例如,可以是如下结构:在接触传感器42a将电路分成两个部分,通过配置于接触感知用部件42b的导电部件的接触,连接该两个部分,使电流流通。

接下来,参照图7,对下沉部36和熔敷切割部38详细进行说明。下沉部36和熔敷切割部38的结构在手的形状的轮廓的任意部分均相同,以图6所示的小指对应部的附近区域a1为一例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下沉部36的外侧的上表面30a配置有用于防止弹性膜102的滑动的防滑部件46。防滑部件46由能够防止弹性膜102的滑动的材料形成,例如,由硅橡胶(siliconerubber)形成。防滑部件46的位置在下沉部36与槽部38c的外侧的上表面30a上的位置。换言之,存在槽部38c被下沉部36和防滑部件46夹住的位置关系。防滑部件46配置为包围槽部38c。防滑部件46是第二防滑单元的一例。

如图8所示,在上侧部件10的下表面10d侧形成有手的形状的下沉部20。在下沉部20的外侧以包围下沉部20的方式形成有突条部22。当上侧部件10和下侧部件30接近时,突条部22进入下侧部件30的凹状的槽部38c。下沉部20是第一手收纳部的一例。当突条部22进入到槽部38c的底部附近时,成为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被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和突条部22的前端部分夹住并加压的状态(以下,称为“加压状态”)。在加压状态下,利用熔敷用热线38a熔敷弹性膜100和弹性膜102。另外,在加压状态下,利用切割用热线38b切割弹性膜100和弹性膜102。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被熔敷及切割为与使用者的手的轮廓相似的形状。

参照图9,对装置1的功能块进行说明。装置1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unit)200、存储部202、升降马达部204、熔敷热线部206、切割热线部208、温度传感器部210、上下部件接触传感器部212、计时器部214、异物传感器部216以及电源部230。

存储部202存储控制装置1整体的动作的程序、数据。升降马达部204控制马达13c(参照图4)的旋转,控制旋转柱80的旋转,即上侧部件10的升降。熔敷热线部206控制对熔敷用热线38a的电力供给。切割热线部208控制对切割用热线38b的电力供给。温度传感器部210从配置于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的附近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接收表示温度的信号。上下部件接触传感器部212接收表示配置于下侧部件30的接触传感器42a(参照图5)与配置于上侧部件10的接触感知用部件42b(参照图8)的接触的信号。计时器部214计量由上下部件接触传感器部212检测到的上侧部件10和下侧部件30接触的状态持续的时间。

使用者将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分别配置于上侧部件10及下侧部件30,当按压电源开关70时,装置1通过熔敷热线部206及切割热线部208开始对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的电力供给。当装置1根据温度传感器部210接收到的信号判断为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的发热达到了能够熔敷及切割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的温度时,在显示装置16例如显示“成为能够使用的温度”这样的表示准备完成的字符串。识别到表示准备完成的字符串的使用者双手从弹性膜102之上按入下沉部36,当按压操作开关40时,利用升降马达部204使上侧部件10下降。

当装置1利用上下部件接触传感器部212判断为上侧部件10和下侧部件30接触时,利用计时器部214开始时间的计量。当上侧部件10和下侧部件30接触并经过预定时间t1时,装置1利用升降马达部204使上侧部件10上升。预定时间t1是为了利用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熔敷及切割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而所需的充分的时间,例如,为2秒(s)。

异物传感器部216接收来自异物传感器72(参照图1)的信号。

接下来,参照图10至图15,对使用装置1制造及穿戴手套的方法进行说明。装置1的使用者首先如图10所示地从膜保持件12沿上侧部件10的下表面10d(与下侧部件30对置的一侧的面)向跟前方向抽出弹性膜100,使其通过导向件18(参照图2)并固定于膜固定部14(参照图8)。然后,从膜保持件32沿下侧部件30的上表面30a(与上侧部件10对置的一侧的面)向跟前方向抽出弹性膜102,使其通过导向件74并固定于膜固定部34。

然后,使用者按压电源开关70(参照图1),启动装置1。当装置1判断为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的发热达到了能够熔敷及切割弹性膜100及102的温度时,例如,在显示装置16显示“成为了能够使用的温度”这样的表示准备完成的字符串。

然后,使用者如图11所示地将两手放到弹性膜102上,并按入下沉部36。通过该动作,弹性膜102变形成使用者的手的手掌侧的形状。

在该状态下,当按下操作开关40(参照图6)时,如图12所示,上侧部件10向下侧部件30下降。然后,如图13所示,上侧部件10的下表面10d接触下侧部件30的上表面30a,手收纳于由上侧部件10的下沉部20和下侧部件30的下沉部36形成的空间。即,在用上侧部件10和下侧部件30夹着使用者的手的状态下,手的一方的面(手背侧的面)接触弹性膜100,手的另一方的面(手掌侧的面)接触弹性膜102,使用者的手收纳于由下沉部20和下沉部36形成的空间。

在上侧部件10与弹性膜100一同下降的过程中,弹性膜100变形成使用者的手的手背侧的形状。在上侧部件10和下侧部件30接触的状态下,当经过预定时间t1时,上侧部件10上升(参照图14)。

在经过了预定时间t1的时刻,熔敷且切割弹性膜100和弹性膜102。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被切割成手套的形状后,分成构成手套的部分和不构成手套的部分。将构成手套的部分设为弹性膜100a及弹性膜102a,将不构成手套的部分设为多余部分100b及102b。

当上侧部件10上升时,如图15(a)及(b)所示,弹性膜100a及弹性膜102a利用其弹性恢复力而与使用者的手紧贴,从而制造手套400,且穿戴到右手302上。对于左手300,也同样地制造并穿戴手套400。

以下,参照图16至图23,对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变形成手的形状的过程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16所示,当将弹性膜102配置于下侧部件30时,弹性膜102接触防滑部件46。

如图17所示,当利用小指302a将弹性膜102按入下沉部36时,弹性膜102的防滑部件46的左侧、即位于箭头x1方向的部分因小指302a的压力而弹性变形。另一方面,防滑部件46的右侧、即位于箭头x2所示的方向的弹性膜102的部分不受因被小指302a按入而到来的压力的影响,不变形。即,作为防滑部件46的技术性效果,防滑部件46的右侧的部分不变形,左侧的部分、即小指302a侧的部分根据小指302a的形状而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在制造及穿戴手套的最终步骤中,能够产生充分的弹性恢复力。

在小指302a将弹性膜102按入下沉部36时,其它手指及手掌也同样地将弹性膜102按入下沉部36。在该状态下,当使用者按压操作开关40时,如图18所示,上侧部件10与弹性膜100一同下降。在上侧部件10的下表面10d,以包围下沉部20的方式形成有突条部22。突条部22与下侧部件30的槽部38c卡合。在下表面10d的突条部22的外侧(与下沉部20相反的一侧)的周围,配置有用于防止弹性膜100的滑动的防滑部件24。防滑部件24的位置是下沉部20和突条部22的外侧的下表面10d上的位置。换言之,存在突条部22被下沉部20和防滑部件24夹住的位置关系。防滑部件24由能够防止弹性膜100的滑动的材料构成,例如,由硅橡胶(siliconerubber)形成。

以下,参照图19至23的概念图,对上侧部件10相对于下侧部件30移动的状态进行说明。图19等是概念性表示与抽出弹性膜100及102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概要剖面的图。图19的状态与图18的状态相同,在配置于下侧部件30的弹性膜102,位于从防滑部件46向小指302a的方向的部分因小指302a的按压而发生弹性变形。与之相对,配置于上侧部件10的弹性膜100不变形。

如图20所示,当上侧部件10的突条部22的前端部下降至比小指302a的上端部的位置低的位置时,弹性膜100因小指302a的存在而发生弹性变形。在弹性膜100,也以防滑部件24为基准,仅位于小指302a的方向的部分发生弹性变形。

当上侧部件10进一步下降时,如图21所示,突条部22进入槽部38c,将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夹在突条部22的前端部与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之间,而且成为按压的状态(加压状态)。此时,下侧部件30的接触传感器42a和上侧部件10的接触感知用部件42b接触。即利用接触传感器42a,能够判断是否达到加压状态。

当在图21的状态下经过预定时间t1时,如图22所示,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被切割用热线38b切割。此时,形成手套的弹性膜100a及弹性膜102a利用熔敷用热线38a的加热而互相熔敷。

当从图21的状态经过预定时间时,成为图22的状态,当成为图22的状态时,如图23所示,上侧部件10上升。此时,停止对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的电力供给。当上侧部件10上升时,弹性膜100a及102a从加压状态解放,成为能够自由变形的状态。在加压状态下,如图24(a)的箭头b1~b4所示,在弹性膜100a及弹性膜102a作用有弹性恢复力。当上侧部件10上升时,加压状态消除,弹性膜100a及弹性膜102a成为能够自由变形的状态,因此如图24(b)所示地,利用弹性恢复力,变形成与小指302a紧贴。

接下来,参照图25及图26的流程图,概括装置1的手套的制造穿戴方法。使用者在上侧部件10配置弹性膜100,在下侧部件30配置弹性膜102(图25的步骤st1),按压电源开关70,启动装置1。然后,当利用显示装置16的显示确认完成了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的加热的准备时,分别将两手从弹性膜102的上侧配置于下侧部件30的两个下沉部36(步骤st2)。于是,下侧的弹性膜102发生变形(步骤st3)。

然后,当使用者按压操作开关40时,装置1使上侧部件10下降(步骤st4)。步骤st4是移动步骤的一例。当上侧部件10下降时,配置于上侧部件10的弹性膜100与手背侧接触(步骤st5),发生变形(步骤st6)。然后,上侧部件10和下侧部件30接触(步骤st7),利用突条部22和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对弹性膜100及102进行加压并加热(步骤st8)。步骤st8是熔敷切割步骤的一例。

当装置1判断为经过了熔敷及切割所需的充分的预定时间t1时(步骤st9),使上侧部件10上升(步骤st10)。在经过了预定时间t1的阶段,弹性膜100及102被熔敷成手的形状的轮廓形状,且被切割。

然后,当使用者从下侧部件30取出手时,弹性膜100及102收缩(步骤st11),与手紧贴(步骤st12),制造且穿戴手套(步骤st13)。

第二实施方式

使用图27,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事项,省略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装置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弹性膜100的弹性恢复力比弹性膜102的弹性恢复力大。因此,在完成了弹性膜100及102的熔敷及切割步骤之后,如图27(a)所示,对弹性膜100a作用相对大的弹性恢复力b1+及b2+,对弹性膜102a作用相对小的弹性恢复力b3及b4。

当从加压状态释放弹性膜100a及102a,成为能够自由变形的状态时,如图27(b)所示,弹性膜100a及102a以紧贴小指302a的方式变形,但是,因为弹性膜100a的弹性恢复力比弹性膜102a的弹性恢复力大,所以弹性膜100a与102a的连接部s在小指302a向上侧、即指背侧(在手指存在指甲的一侧)移动。手的作业大致通过指腹侧(在手指存在指纹的一侧)接触物来实施,但是通过连接部s向指背侧移动,从而能够防止连接部s成为利用指腹侧进行的作业的障碍。

而且,利用弹性膜100a与弹性膜102a之间的弹性恢复力的差异,弹性膜100a与弹性膜102a的熔敷部s1如图27(b)所示地向弹性膜100a侧、即小指302a的背侧弯曲。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熔敷部s1的存在成为在使用者的小指302a的腹侧实施的作业的障碍。根据对如上所述制造的手套进行的说明,构成为,具有形成了手的形状的弹性膜100a及弹性膜102a,弹性膜100a和弹性膜102a在与使用者的手腕接触的部分以外的周缘部被熔敷,弹性膜100a的弹性恢复力比弹性膜102a的弹性恢复力大。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28至图33,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事项,省略说明。如图28所示,在装置1a的上侧部件10配置有用于将外部的空气获取到上侧部件10内的空气吸入口26。当从下侧部件30的方向观察上侧部件10的下表面10d时,如图29所示,在下沉部20内配置有送风装置27及网状的发热部件28。

发热部件28例如由镍铬合金线构成。送风装置27是具有多个叶片的风扇连接于马达的旋转轴而成的构造。图30是表示空气吸入口26、送风装置27以及发热部件28的位置关系的概要图。如图30所示,当送风装置27的叶片旋转时,经由空气吸入口26,如箭头y1所示地从外部获取空气,通过发热中的发热部件28而被加热,成为温度高的空气,如箭头y2所示,输送至下方向。在装置1a中,弹性膜100使用具有热收缩性的膜(以下,称为“热收缩性膜”。)。热收缩性膜的材料例如为聚氯乙烯(polyvinylcholoride)、聚苯乙烯、聚对酞酸乙二酯、聚乙烯、聚丙烯、聚烯烃。弹性膜100形成为由这些材料形成的单层、或者组合其它弹性膜而成的多层。其它弹性膜例如为低密度聚乙烯膜(lowdensitypolyethelenefilms)、未拉伸聚丙烯膜(castpolypropylenefilms)、拉伸聚丙烯膜(orientedpolypropylenefilms)、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膜(ethylene-vinylacetatecopolymerfilms)等。为了确保弹性膜100与弹性膜102的熔敷性,选择双方的弹性膜的材料、调整多层构造的结构等。

如图31所示,装置1a具有送风马达部218及空气加热部220。送风马达部218控制送风装置27的马达的旋转。空气加热部220控制对发热部件28的电力供给。

接下来,参照图32,对装置1a的手套的制造穿戴方法进行说明。在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的熔敷及切割步骤之前,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当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的熔敷及切割完成时,装置1a使上侧部件10上升,对弹性膜100输送加热了的空气(图32的步骤st101)。弹性膜100是热收缩膜,因此进行热收缩(步骤st102)。于是,弹性膜100与弹性膜102的连接部s向上方移动(步骤st103),并且弹性膜100和弹性膜102紧贴手(步骤st12),完成手套(步骤st13)。

在弹性膜100及102的熔敷、切割步骤完成之后,如图33(a)所示,对弹性膜100a作用有弹性恢复力b1及b2,在弹性膜102a作用有弹性恢复力b3及b4。

在上侧部件10上升的阶段,当加热后的空气碰到弹性膜100a时,在弹性膜100a还作用收缩力b1α及b2α。于是,如图33(b)所示,虽然弹性膜100a及102a以紧贴小指302a的方式变形,但是,因为在弹性膜100a除了作用弹性恢复力b1及b2外,还作用收缩力b1α及b2α,因此弹性膜100a与102a的连接部在小指302a向上侧、即指背侧移动。手的作业大致通过指腹侧接触物来实施,但是通过连接部s向指背侧移动,从而能够防止连接部s成为由指腹侧进行的作业的障碍。

而且,弹性膜100a具有热收缩性,从而弹性膜100a与弹性膜102a的熔敷部s1如图33(b)所示地向弹性膜100a侧、即小指302a的背侧弯曲。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熔敷部s1的存在成为在使用者的小指302a的腹侧实施的作业的障碍。根据对如上所述制造的手套进行的说明,通过使弹性膜100a具有热收缩性来制造,但是也可以与本实施方式不同,采用使弹性膜100a和弹性膜102a双方具有热收缩性的结构。此外,也可以与本实施方式不同,采用以下结构:在手套制造时,不将使用者的手配置于装置1a,而是预先形成并制造为使手套的形状比实际的使用者的手的形状大,在使用者实际使用手套时,通过在穿戴了手套的状态下使加热的空气吹向具有热收缩性的弹性膜,从而与使用者的手紧贴。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34及图35,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事项,省略说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34及图35所示,膜保持件12及膜保持件32分别配置于上侧部件10的侧面10c及下侧部件30的侧面30c。然后,沿从右向左的方向(箭头c1方向)抽出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且分别配置于上侧部件10的下表面10d及下侧部件30的上表面30a上。

第五实施方式

参照图36及图37,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三实施方式共通的事项,省略说明。在第五实施方式的装置1c中,在下沉部36配置有操作开关40及操作开关41。在配置使用者的右手的下沉部36,在食指对应部配置有用于使上侧部件10升降的操作开关40。在下沉部36,在中指对应部配置有用于控制送风装置27及发热部件28的操作开关41。

当装置1c达到加压状态并经过预定时间t1时,在显示装置16例如显示“熔敷切割完成,请实施送风”这样的指示将加热后的空气吹向弹性膜100a的操作的字符串。使用者识别该字符串,按压操作开关41,使送风装置27及发热部件28工作。

第六实施方式

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事项,省略说明。在第六实施方式中,装置1在按压电源开关70后,当根据温度传感器部210接收到的信号而判断为熔敷用热线38a的发热达到了熔敷准备温度pm1、切割用热线38b的发热达到了切割准备温度pc1时,在显示装置16例如显示“成为能够使用的温度”这样的表示准备完成的字符串。熔敷准备温度pm1是比作为能够熔敷弹性膜100和弹性膜102的温度的熔敷温度pm2低的温度,例如,是熔敷温度pm2的50%的温度。切割准备温度pc1是比作为能够切割弹性膜100和弹性膜102的温度的切割温度pc2低的温度,例如,是切割温度pc2的50%的温度。

使用者按压操作开关40,上侧部件10下降,当上下部件接触传感器部212接收表示接触传感器42a(参照图5)与配置于上侧部件10的接触感知用部件42b(参照图8)的接触的信号时,装置1使熔敷用热线38a的发热温度上升至熔敷温度pm2,使切割用热线38b的发热温度上升至切割温度pc2。计时器部214计量达到熔敷温度pm2及切割温度pc2后的经过时间。当经过时间经过预定时间t1时,装置1使上侧部件10上升。

第七实施方式

参照图38至图41,对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事项,省略说明。

如图38及图39所示,在装置1的熔敷切割部38的槽部38c配置有熔敷切割用热线38d。构成为,通过熔敷切割用热线38d,实施弹性膜100和弹性膜102的熔敷和切割两者。

图40(a)是表示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手套的弹性膜100a和弹性膜102a的一部分的概要图。通过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1制造的手套,在偏离切割部100c及102c的位置形成熔敷部mp1。与之相对,如图40(b)所示,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在与切割部100c及102c相连的位置或接近的位置形成熔敷部mp2。

接下来,参照图41,对本实施方式的装置1的手套的制造穿戴方法进行概括。使用者在上侧部件10配置弹性膜100,在下侧部件30配置弹性膜102(图41的步骤st1),按压电源开关70,启动装置1。然后,当利用显示装置16的显示确认完成了熔敷切割用热线38d的加热的准备时,分别将两手从弹性膜102的上侧配置于下侧部件30的两个下沉部36(步骤st2)。于是,下侧的弹性膜102发生变形(步骤st3)。

然后,当使用者按压操作开关40时,装置1使上侧部件10下降(步骤st4)。当上侧部件10下降时,配置于上侧部件10的弹性膜100与手背侧接触(步骤st5),发生变形(步骤st6)。然后,上侧部件10与下侧部件30接触(步骤st7),通过突条部22和熔敷切割用热线38d,对弹性膜100及102进行加压并加热(步骤st8a)。步骤st8a是熔敷切割步骤的一例。

当装置1判断为经过了熔敷及切割所需的充分的预定时间t1时(步骤st9),使上侧部件10上升(步骤st10)。在经过了预定时间t1的阶段,弹性膜100及102被熔敷成手的形状的轮廓形状,且被切割。在步骤st10以后,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八实施方式

参照图42至图46,对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事项,省略说明。

如图42所示,在装置1d中,在下侧部件30的上表面30a的左右两端附近部,分别形成有细长矩形的槽部30d(以下,称为“倾斜槽部30d”。)。在倾斜槽部30d配置有突条部件35。在上侧部件10的下表面10d同样配置有倾斜槽部10e及突条部件25(参照图43)。

图43是从跟前方向观察下侧部件30的倾斜槽部30d及突条部件35、以及上侧部件10的倾斜槽部10e及突条部件25的概要剖面图。

如图43(a)所示,左侧的倾斜槽部30d相对于从上表面30a向下方垂直的方向,朝向左方向倾斜,右侧的倾斜槽部30d相对于从上表面30a向下方垂直的方向,朝向右方向倾斜。即,左右的倾斜槽部30d分别向外侧倾斜。

突条部件35由防滑部35a、直立部35b以及倾斜部35c构成。防滑部35a由能够固定弹性膜102的材料形成,例如,由硅橡胶(siliconerubber)形成。直立部35b配置为与上表面30a大致垂直。倾斜部35c在倾斜槽部30d内向倾斜槽部30d的倾斜方向滑动。倾斜部35c通过配置在倾斜槽部30d的底部的弹簧部件30e,向朝向倾斜槽部30d的外侧的方向、即向从倾斜槽部30d推出的方向施力。

左侧的倾斜槽部10e相对于从下表面10d向上方垂直的方向,朝向左方向倾斜,右侧的倾斜槽部10e相对于从下表面10d向上方垂直的方向,朝向右方向倾斜。即,左右的倾斜槽部10e分别向外侧倾斜。

突条部件25由防滑部25a、直立部25b以及倾斜部25c构成。防滑部25a由能够固定弹性膜100的材料形成,例如,由硅橡胶(siliconerubber)形成。直立部25b配置为与下表面10d大致垂直。倾斜部25c在倾斜槽部10e内向倾斜槽部10e的倾斜方向滑动。倾斜部25c通过配置在倾斜槽部10e的底部的弹簧部件10f,向朝向倾斜槽部10e的外侧的方向、即向从倾斜槽部10e推出的方向施力。

图43(a)表示上侧部件10向下侧部件30下降,在突条部件35与突条部件25之间夹住并固定弹性膜100和弹性膜102的瞬间。此时,突条部件35的直立部35b及突条部件25的直立部25b位于p1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当上侧部件10向箭头z2方向下降时,倾斜部35c及倾斜部25c分别向倾斜槽部30d及倾斜槽部10e的底部的方向移动。于是,左侧的直立部35b及25b向箭头x1方向移动,右侧的直立部35b及25b向箭头x2方向移动,如图43(b)所示,突条部件35的直立部35b及突条部件25的直立部25b向p2的位置移动。

在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被防滑部35a及防滑部25a夹住的状态下,向箭头x1方向及箭头x2方向拉动、拉伸。完成手套后,还作用有该拉伸(以下,称为“第一拉伸”。)产生的收缩力,提高手套与使用者的手的贴合度。倾斜槽部30d及突条部件35、以及倾斜槽部10e及突条部件25是拉伸单元的一例。

如图44(a)所示,在制造手套之后,除了通过小指302a拉伸产生的收缩力b1至b4,也对弹性膜100a及102a作用有上述第一拉伸产生的收缩力c1至c4。由此,上侧部件10上升后,如图44(b)所示,弹性膜100a及102a紧贴小指302a。

如图45所示,在装置1d的槽部38c配置有由耐热性纤维生成的耐热垫38f。耐热性纤维例如是聚酰亚胺纤维。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配置在耐热垫38f上。

在耐热垫38f嵌入有压力传感器39。在此,将下侧部件30的接触传感器42a(参照图5)与上侧部件10的接触感知用部件42b(参照图8)接触的状态称为“接触状态”。装置1d在接触状态以外,在使用者的手或手指接触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的情况下,能够感知该压力并判断为产生了异常。压力传感器39在接触状态以外,在感知接触到使用者的手或手指的情况下,实施用于确保使用者的安全的第一紧急动作。第一紧急动作例如是如下动作:停止向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通电、向显示装置16显示警告、由扬声器(未图示)发出警告声、以及使上侧部件10上升等。

此外,由于通过下沉部36与槽部38c之间的壁部381(参照图45),隔离使用者的手或手指配置的部分与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配置的部分,所以使用者的手或手指原本不会与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接触。因此,上述压力传感器39是为了进一步确保安全的结构。壁部381是隔离单元的一例。

如图46所示,装置1d具有压力传感器部222。压力传感器部222接收来自压力传感器39的输出(压力值)。

存储部202存储第一紧急应对程序。cpu200和紧急应对程序是第一紧急应对单元的一例。装置1d通过紧急应对程序,在接触状态以外,通过压力传感器部222接收压力值,控制装置1d的各部分实施上述第一紧急动作。

另外,如图46所示,装置1d具有夹持检测部224。夹持检测部224检测马达13c(参照图4)中流动的电流值(以下,称为“负载电流值”。)。

存储部202存储第二紧急应对程序。cpu200和第二紧急应对程序是第二紧急应对单元的一例。存储部202存储有以下的负载电流值。第一是上侧部件10不受阻力地下降时的马达13c的负载电流值i1。第二是同时发生由突条部件35及突条部件25夹住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且上侧部件10下降的状态、以及弹性膜100接触使用者的手而变形且上侧部件10下降的状态时的负载电流值i2。第三是上侧部件10和下侧部件30接触时的负载电流值if。存在负载电流值i2比负载电流值i1大且负载电流值if比负载电流值i2大的关系。即,i1<i2<if。

在装置1d的下侧部件30的接触传感器42a(参照图5)与上侧部件10的接触感知用部件42b(参照图8)接触的状态(接触状态)下,负载电流值成为if时判断为正常。装置1d在接触状态以外时,在马达13c的负载电流值成为比i2大的情况下,判断为有异常并实施第二紧急动作。因为在接触状态以外,在马达13c的负载电流值成为比i2大的情况下,使用者的手或手指有可能夹在下侧部件30与上侧部件10之间。第二紧急动作例如是如下动作:停止向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通电、向显示装置16显示警告、由扬声器(未图示)发出警告声、以及使上侧部件10上升等。此外,检测使用者的手或手指的夹住的方法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方法,例如,可以利用使用接触传感器等的方法。

另外,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者本人也能够通过按压操作开关40,使下降中的上侧部件10上升。

第九实施方式

参照图47,对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八实施方式共通的事项,省略说明。

如图47所示,在第九实施方式的装置1e中,不仅在下侧部件30的左右两端附近部,还在跟前侧及进深侧配置有倾斜槽部30d及突条部件35。同样地,不仅在上侧部件10的左右两端附近部,还在跟前侧及进深侧配置有倾斜槽部10e及突条部件25。由此,不仅在箭头x1方向及箭头x2方向,还在与其正交的方向、即箭头y1方向及箭头y2方向上进行第一拉伸。由此,进一步提高构成手套的弹性膜100a及102a与使用者的手的贴合度。

第十实施方式

参照图48及图49,对第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事项,省略说明。

第十实施方式的装置1f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1的区别在于上侧部件10的升降机构。如图48及图49所示,在下侧部件30的侧面30c形成有槽30f,在上侧部件10的侧面10c形成有槽10g。在槽30f及槽10g中,伸缩部件81的端部连接为能够移动的状态。伸缩部件81是缩放尺型的部件,由细长的矩形形状的板状部件81a及81b构成,板状部件81a和板状部件81b在中心轴部81c固定为能够相互转动。

板状部件81a的端部81aa和板状部件81b的端部81ba从图48的状态向箭头w2方向移动时,端部81ab及端部81bb也向箭头w2方向移动,上侧部件10上升而成为图49所示的状态。然后,在图49的状态下,板状部件81a的端部81aa和板状部件81b的端部81ba向箭头w1方向移动时,端部81ab及端部81bb也向箭头w1方向移动,上侧部件10下降而成为图48所示的状态。用于使板状部件81a的端部81aa和板状部件81b的端部81ba向箭头w1方向及w2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配置于下侧部件30的内部。

第十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50,对第十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事项,省略图示及说明。

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装置1g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1的不同点在于,配置有左侧部件51l及右侧部件51r作为具有同样功能的结构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上侧部件10及下侧部件30。

左侧部件51l及右侧部件51r以能够向箭头x1方向及箭头x2方向移动的状态,配置于基板部件50的上表面50a。在上表面50a的跟前侧及进深侧,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细长且贯通至基板部件50内部的矩形形状的孔部50b及孔部50c。在左侧部件51l及右侧部件51r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使孔部50b及孔部50c卡合为能够滑动的突部(未图示),在基板部件50的内部配置有用于使突部向箭头x1方向及箭头x2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

在左侧部件的内侧面51lb形成有下沉部36l。同样地,在右侧部件的内侧面51rb也形成有手的形状的下沉部(未图示)。

在右侧部件51r的外侧面51ra配置有转动部件52。转动部件52使棒状部52a以轴部52b为中心进行旋转。同样地,在左侧部件51l的外侧面51la也配置有转动部件52。

使右侧部件51r的转动部件52向箭头u1方向旋转时,基板部件50内部的驱动机构动作,使右侧部件51r向箭头x1方向移动。使右侧部件51r的转动部件52向箭头u2方向旋转时,基板部件50内部的驱动机构动作,使右侧部件51r向箭头x2方向移动。关于左侧部件51l也是同样。

使用者例如从左侧部件51l的膜保持件53抽出弹性膜100并固定于内侧面51lb,从右侧部件51r的膜保持件53抽出弹性膜102并固定于内侧面51rb,将左手的背侧配置于左侧部件51l的下沉部36l。在该状态下,通过用右手使右侧部件51r的转动部件52向箭头u1方向旋转,使左手夹在弹性膜100与弹性膜102之间。在该状态下,通过进行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的熔敷及切割,制造手套并穿戴到左手上。

然后,使用者从左侧部件51l的膜保持件53抽出弹性膜100并固定于内侧面51lb,从右侧部件51r的膜保持件53抽出弹性膜102并固定于内侧面51rb,将右手的背侧配置于右侧部件51r的下沉部。在该状态下,通过用左手使左侧部件51l的转动部件52向箭头u1方向旋转,使右手夹在弹性膜100与弹性膜102之间。在该状态下,通过进行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的熔敷及切割,制造手套并穿戴到右手上。

如上所述,在装置1g中,在左侧部件51l及右侧部件51r分别有一处手的形状的下沉部即可。

第十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51及图52,对第十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事项,省略图示及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1中,上侧部件10相对于下侧部件30升降,但是在第十二实施方式的装置1h中,上侧部件76相对于下侧部件60以轴76a为中心,向箭头u1及箭头u2所示的方向转动。即,在装置1h中,上侧部件76相对于下侧部件60以和书籍开合相同的方式移动。

在下侧部件60的上表面60a形成有手的形状的下沉部62l及62r。同样地,在上侧部件76也形成有下沉部(未图示)。在下侧部件60的跟前侧的侧面60b形成有为细长的矩形形状且贯通至下侧部件60内部的孔部60c。细长矩形的板状部件68一侧的端部68a以能够向箭头x1方向及箭头x2方向移动的状态连接于孔部60c。板状部件68另一侧的端部60b以能够旋转的状态连接于上侧部件76的跟前侧的侧面76b。侧面60b及侧面76b的相反侧的侧面也是相同的结构。

如图51所示,在板状部件68处于直立的状态下,上侧部件76相对于下侧部件60打开。与之相对,板状部件68的端部68a在孔部60c内箭头x1方向移动,板状部件68倾斜时,上侧部件76朝向下侧部件60向箭头u1方向转动。上侧部件构成为,具有预定重量,板状部件68倾斜时,缓慢地向箭头u1方向转动。预定重量例如是5千克(kg)。板状部件68构成为,按压配置在下沉部62r内的开关64时,向箭头x2方向移动。

在下侧部件60中,在手的形状的下沉部62l及62r的指尖侧的部分,形成有细长的矩形形状的槽部60d,在槽部60d内配置有膜保持件66。如图52(a)所示,在膜保持件66卷绕收纳有弹性膜250。

如图52(a)所示,在弹性膜250上形成有虚线状的切割部分252,以便能够容易地以预定的长度进行切割。如图52(b)所示,弹性膜250由上侧膜250a及下侧膜250b构成。在上侧膜250a与下侧膜250b之间形成有间隙250c,使用者通过将手插入间隙250c,能够成为手进入上侧膜250a与下侧膜250b之间的状态。即,由此成为手夹在上侧膜250a与下侧膜250b之间的状态。

为了用装置1h制造穿戴手套,如图51所示,在上侧部件76打开的状态下,从膜保持件66抽出弹性膜250,在手插入上侧膜250a与下侧膜250b之间的状态下,分别将左右手配置于下沉部62l及下沉部62r。然后,按压开关64时,上侧部件76缓慢地向箭头u1方向移动。关闭上侧部件76时,实施由熔敷切割部(未图示)进行的熔敷及切割,制造及穿戴手套。完成手套的制造及穿戴时,如果使用者抬起双手,则上侧部件76向箭头u2方向转动并打开。

第十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53至图58,对第十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事项,省略图示及说明。

如图53所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装置1i沿着下沉部36的手的形状的外周,从上侧部件10向下侧部件30照射红外线g。

如图54所示,下侧部件30在下沉部36的手的形状中,在各手指部分的指尖、各手指部分的长度方向的中间地点附近的两侧、两个手指部分之间的根部等配置有红外线受光器92。即,红外线受光器92在使用者的手或手指从下沉部36伸出的情况下,配置于由使用者的手或手指至少覆盖一部分的位置。红外线受光器92例如由光电二极管或光电晶体管等光电传感器构成。此外,在图53中,仅记载了红外线受光器92的一部分。

如图55所示,上侧部件10在下沉部20的手的形状中,在各手指部分的指尖、各手指部分的长度方向的中间地点附近的两侧、两个手指部分之间的根部等配置有红外线投光器90。红外线投光器90例如由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或红外线激光二极管构成。

从配置于上侧部件10的各个红外线投光器90照射的红外线被配置于下侧部件30的对应位置的红外线受光器92接收。红外线投光器90及红外线受光器92是伸出检测单元的一例。

如图56(a)所示,红外线受光器92配置于将槽部38c与下沉部36隔离的壁部381的上表面381a。

图56(b)是从跟前方向观察图56(a)的红外线受光器92附近区域a的概要剖面图。如图56(b)所示,在上表面381a形成有凹部381aa。在凹部381aa内配置有红外线受光器92。

如图57所示,红外线投光器90配置于上侧部件10的下表面10d、即下沉部20与突条部22之间的面10de。在面10de形成有凹部(未图示),在该凹部内配置有红外线投光器90。

如上所述,通过将红外线受光器92及红外线投光器90配置在凹部内,不会干涉下侧部件30的面381a与上侧部件10的面10de的接触。

如图53所示,配置于上侧部件10的多个红外线投光器90和配置于下侧部件30的多个红外线受光器92的结构如下:从一个红外线投光器90发送的红外线g被位于对应位置的一个红外线受光器92接收。此外,也可以与本实施方式不同,采用从一个红外线投光器90发送的红外线g被多个红外线受光器92接收的结构。

在使用者的手从下沉部36伸出的情况下,红外线g被该伸出的手遮断一部分或全部,因此至少一个红外线受光器92接收的红外线g的状况发生异常。由此,装置1i检测使用者的手从下沉部36伸出的情况,并且进行控制,例如不开始上侧部件10的下降或停止上侧部件10的下降等。

如图58所示,装置1i具有伸出检测部226。通过伸出检测部226,各个红外线受光器92检测从对应的红外线投光器90接收的红外线g的接收状态。

存储部202存储第三紧急应对程序。cpu200和第三紧急应对程序是第三紧急应对单元的一例。装置1i通过伸出检测部226,检测到任意一个红外线受光器92的红外线g的接收状态发生异常时,实施第三紧急动作。第三紧急动作例如是如下动作:停止向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通电或不实施通电、向显示装置16显示警告、由扬声器(未图示)发出警告声、以及使上侧部件10上升等。

第十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59及图60,对第十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事项,省略图示及说明。

如图59所示,在第十四实施方式中,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是薄板状的电热部件。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例如是高度h1为5毫米(mm),宽度j1为0.4毫米(mm)的薄板状的镍铬合金线(镍铬合金箔板)。

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的上端面38ae及38be与下侧部件30的上表面30a是相同的高度。即,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并非配置于槽部。

如图60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本实施方式的上侧部件20中不存在突条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弹性膜100及102在被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和上侧部件10的下表面10d夹住的状态下进行熔敷及切割。

第十五实施方式

参照图61,对第十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十四实施方式共通的事项,省略图示及说明。

在第十五实施方式中,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的上端面38ae及38be比下侧部件30的上表面30a稍高。即,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的上端面38ae及38be从下侧部件30的上表面30a稍微突出。该突出的部分的高度例如是0.1毫米(mm)。

第十六实施方式

参照图62,对第十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十四实施方式共通的事项,省略图示及说明。

如图62所示,在第十六实施方式中,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的上端面38ae及38be比下侧部件30的上表面30a稍低。即,熔敷用热线38a及切割用热线38b的上端面38ae及38be相对于下侧部件30的上表面30a稍微下沉。该下沉的程度例如是0.1毫米(mm)。

第十七实施方式

参照图63,对第十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十四实施方式共通的事项,省略图示及说明。

如图63所示,在第十七实施方式中,在下侧部件30的上表面30a配置有熔敷切割用热线38d。熔敷切割用热线38d是薄板状的镍铬合金线。熔敷切割用热线38d例如高度h1为5毫米(mm),宽度j1为0.4毫米(mm)。通过熔敷切割用热线38d,与第七实施方式同样地实施弹性膜100和弹性膜102的熔敷及切割。

熔敷切割用热线38d的上端面38de与下侧部件30的上表面30a是相同的高度。即,与第七实施方式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熔敷切割用热线38d并非配置于槽部。此外,也可以与本实施方式不同,使熔敷切割用热线38d的上端面38de与下侧部件30的上表面30a相比,例如仅突出或下沉0.1毫米。

第十八实施方式

参照图64至图77,对第十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事项,省略图示及说明。

如图64所示,第十八实施方式的装置1j在下侧部件30形成有手收纳部37l及37r。另外,在上侧部件形成有手收纳部21l及21r。手收纳部21l及21r是第一手收纳部的一例,手收纳部37l及37r是第二手收纳部的一例。

下侧部件30的手收纳部37l及37r由框状部件150l及150r和上表面30a形成。框状部件150l及150r是第二框状部件的一例。框状部件150l及150r构成为手掌(包括手指的形状)及手腕的轮廓的形状。在框状部件150l及150r的上表面150u配置有熔敷用热线151a及切割用热线151b(参照图69)。熔敷用热线151a及切割用热线151b是熔敷切割单元的一例。

上侧部件10的手收纳部21l及21r由框状部件160l及160r和下表面10d形成。框状部件160l及160r是第一框状部件的一例。框状部件160l及160r构成为手掌(包括手指的形状)及手腕的轮廓的形状。在框状部件160l及160r的下表面160u(参照图66)配置有按压部件161(参照图67及图68),用于将弹性膜100及102向熔敷用热线151a及切割用热线151b(参照图69)按压。按压部件161是按压单元的一例。

上侧部件10的中央部分10aa由透明部件构成,构成为,使用者能够目视确认下侧部件30的框状部件150l及150r、上侧部件10的框状部件160l及160r、以及自己的手(参照图64)。

在下侧部件30配置有膜保持件32及33。膜保持件33配置于前表面30b,膜保持件33的外周部的上端配置成与前表面30b和上表面30a的切线位置相比位于下方向。由此,将使用者的手配置于框状部件150l及150r时,膜保持件33不会与使用者的手发生干涉。配置于膜保持件33内并卷绕弹性膜102的旋转轴与配置于下侧部件30内的马达(未图示)连接,利用马达的动力旋转。由膜保持件33卷绕收纳于膜保持件32的弹性膜102并配置于上表面30a。即,从进深方向到跟前方向是卷绕方向。另外,在手套的制造之后,膜保持件33卷绕并收纳使用后的弹性膜102。

在上侧部件10配置有膜保持件12及13。膜保持件13的外周部的下端配置成与前表面10b和下表面10d的切线位置相比位于上方向。由此,将使用者的手收纳于框状部件160l及160r时,膜保持件13不会与使用者的手发生干涉。利用膜保持件13卷绕收纳于膜保持件12的弹性膜100并配置于下表面10d。另外,在手套的制造之后,膜保持件13卷绕并收纳使用后的弹性膜100。

图65(a)是表示下侧部件30的上表面30a的概要图。在上表面30a配置有矩形切割用热线35l及35r,分别以四边形包围形成为手的形状的框状部件150l及150r。换言之,在熔敷用热线151a及切割用热线151b熔敷及切割弹性膜100及102的部分的外侧,配置有矩形切割用热线35l及35r,用于将弹性膜100及102切割为四边形状。矩形切割用热线35l及35r是外侧切割单元的一例。

图65(b)是表示矩形切割用热线35l及35r的概要图。矩形切割用热线35l及35r由左边、右边及上边构成,不存在下边(跟前方向的边)。即,未连接左边的端部35a与右边的端部35b之间。另外,在上表面30a配置为,在矩形切割用热线35l与35r之间有预定距离,另外,在矩形切割用热线35l与弹性膜102的左方向的端部之间有预定距离,在矩形切割用热线35r与弹性膜102的右方向的端部之间有预定距离。构成为,矩形切割用热线35l及35r在与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的卷绕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切割为留下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的两端部及中央部。

图66是表示上侧部件10的下表面10d的概要图。如图66所示,在下表面10d配置有矩形按压部件11l及11r,分别以四边形包围框状部件160l及160r。矩形按压部件11l及11r也是由左边、右边及上边构成,不存在下边。即,未连接左边的端部11a与右边的端部11b之间。另外,在下表面10d配置为,在矩形按压部件11l与11r之间有预定距离,另外,在矩形按压部件11l与弹性膜100的左方向的端部之间有预定距离,在矩形按压部件11r与弹性膜100的右方向的端部之间有预定距离。

当上侧部件10下降时,在弹性膜100及102被矩形切割用热线35l及35r和矩形按压部件11l及11r夹住的状态下,在按压的同时进行加热,将弹性膜100及102切割为四边形。

参照图67及图68,对上侧部件10的框状部件160l及160r进行详细说明。图67及图68是表示框状部件160l(r)的一部分的概要放大图。如图67(a)所示,框状部件160l(r)由上表面160a、与上表面160a垂直形成的侧面160b、与侧面160b相连的曲面160c以及凹部160d构成。图66所示的上表面160u相当于曲面160c及凹部160d。曲面160c是左侧部160cl和右侧部160cr的外侧的面。通过曲面160c,左侧部160cl和右侧部160cr外侧面的间隔形成为伴随朝向下方而变窄。左侧部160cl和右侧部160cr的内侧面形成为垂直于上表面160a,并且与顶面160da构成凹部160d。在凹部160d固定有按压部件161(参照图67(b))(参照图68)。按压部件161由耐热性的弹性材料形成。耐热性的弹性材料例如是硅橡胶。

框状部件160l(r)的高度h1例如是30mm(毫米)。左侧部160cl及右侧部160cr的高度、即凹部160d的高度(深度)h2例如是3mm。按压部件161的高度h3例如是9mm。按压部件161的上表面161b与凹部160d的顶面160da接触,在按压部件161固定于凹部160d的状态(参照图68)下,按压部件161从凹部160d突出的高度h4规定为比后述的框状部件150l(r)的凹部150d的深度大,例如是6mm。框状部件160l(r)的宽度w1例如是9mm。凹部160d的宽度w2与按压部件161的宽度相等,例如是3mm。

图69是表示框状部件150l(r)的一部分的概要放大图。框状部件150l(r)由下表面150a、与下表面150a垂直形成的侧面150b、与侧面150b相连的曲面150c以及凹部150d构成。曲面150c是左侧部150cl和右侧部150cr的外侧的面。通过曲面150c,左侧部150cl和右侧部150cr外侧面的间隔形成为伴随朝向上方而变窄。左侧部150cl和右侧部150cr的内侧面形成为垂直于下表面150a,并且与凹部150d的底面150da构成凹部150d。在凹部150d的底面150da固定有熔敷用热线151a及切割用热线151b。

框状部件150l(r)的高度h5与框状部件160l(r)主体部的高度h1相等,例如是30mm。左侧部150cl及右侧部150cr的高度、即凹部150d的高度(深度)h6例如是4mm。框状部件150的宽度w3例如是9.5mm。凹部150d的宽度w4比按压部件161的宽度w2大,例如是3.5mm。

如上所述,这是因为按压部件161从凹部160d突出的高度h4规定为比上述的框状部件150l(r)的凹部150d的深度大。按压部件161进入凹部150d,在与熔敷用热线151a及切割用热线151b接触的状态(参照图73)下,不会与框状部件150l(r)和框状部件160l(r)直接接触。如上所述,如果按压部件161从凹部160d突出的高度h4是6mm,凹部150d的高度是4mm,则在按压部件161与熔敷用热线151a及切割用热线151b接触的状态(参照图73)下,框状部件150l(r)的上端部与框状部件160l(r)的下端部至少离开2mm。

上侧部件10朝向下侧部件30下降时,按压部件161进入凹部150d,按压部件161的前端部161a能够与配置于凹部150d的底面150da的熔敷用热线151a及切割用热线151b接触并进行按压。框状部件150l(r)的上部是曲面部150c,框状部件160l(r)的下部是曲面部160c,因此使用者的手指不会夹在框状部件150l(r)与框状部件160l(r)之间。换言之,框状部件150l(r)和框状部件160l(r)的形状构成为,在距使用者的手(手指)有预定距离的位置最接近,因此不会夹住使用者的手指。

参照图70及图71对熔敷用热线151a及切割用热线151b进行说明。熔敷用热线151a及切割用热线151b是薄板状的热线,通过电流流动而发热。熔敷用热线151a及切割用热线151b例如由发热特性优异的不锈钢形成。熔敷用热线151a形成为具有预定的宽度w5,例如形成波型形状。宽度w5例如是2mm。由此,能够牢固地熔敷弹性膜100和102。另一方面,切割用热线51a是用于切割弹性膜100和102的结构,形成为直线状。

如图71(a)及(b)所示,熔敷用热线151a及切割用热线151b的构成为,热线主体151c被耐热膜151d夹住,离型用膜151e配置在上部。耐热膜151d的构成为,用于防止热线主体151c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到下侧部件30。离型用膜151e的构成为,在利用按压部件161按压弹性膜100及102,并且利用熔敷用热线151a及切割用热线151b进行熔敷及切割后,用于使按压部件161与熔敷及切割后的弹性膜100容易分离。耐热膜151d例如是耐热玻璃纸。离型用膜151e例如是具有耐热性的氟带。

图72表示上侧部件10的框状部件160l(r)朝向下侧部件30的框状部件150l(r)(向箭头z1a方向)下降的状态。在框状部件150l(r)中配置使用者的手,其中仅表示配置小指302a的部分。配置于下侧部件30的弹性膜102位于小指302a的下方。从图72(a)的状态开始,配置于上侧部件10的弹性膜100与按压部件161的前端接触并下降,与弹性膜102接触(图72(b))。

从图72(b)的状态开始,框状部件160l(r)朝向框状部件150l(r)(向箭头z1a方向)进一步下降时,按压部件161将弹性膜100及102压入凹部150d,将弹性膜100及102按压至固定于凹部150d的底面150da的熔敷用热线151a及切割用热线151b(参照图73)。在图73的状态下,弹性膜100及102熔敷并切割为使用者的手的形状(严格地说,是手的形状的相似形状)。

参照图74至图76,对弹性膜100及102配置于装置1j的状态进行说明。使用者制造及穿戴手套时,如图74(a)所示,在下侧部件30的膜保持件32与33之间,弹性膜102配置成具有微小张力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弹性膜102覆盖矩形切割用热线35l及35r的内侧部分、以及框状部件150l(150r)的内侧部分。弹性膜100在上侧部件10中与弹性膜102同样地配置。

在图74(a)的状态下,在下侧部件30的跟前方向的端部、即作为矩形切割用热线35l(r)的下边部分的下方与膜保持件33之间不存在弹性膜102,形成空间s1及s2。关于配置于上侧部件10的弹性膜100也是同样。由此,弹性膜100及102熔敷及切割为使用者的手的形状后制造及穿戴手套时,手套与未形成手套的弹性膜100及102的部分分离。

接着图74(a)的状态,使用者的左手300及右手302从弹性膜102的上方配置在框状部件150l及150r的内侧(参照图74(b))。在图74(b)的状态下,弹性膜102位于左手300及右手302的手掌侧。接着,上侧部件10下降,弹性膜100配置在使用者的左手300及右手302的手背侧(参照图75(a))。此外,在图75(a)中,省略上侧部件10而仅表示弹性膜100。弹性膜100与弹性膜102重叠。

在图75(a)的状态下,弹性膜100及102熔敷并切割成手的形状。然后,上侧部件10上升,使用者的左手300及右手302成为穿戴手套的状态(参照图75(b))。在图75(b)中,弹性膜100及102熔敷及切割成左手300及右手302的形状。另外,弹性膜100及102切割为四边形。关注弹性膜102可以区分为:形成手套的部分、切割为四边形的部分、以及与弹性膜102的其它部分相连的部分。在弹性膜100中也可以区分为同样的部分。

在图75(b)的状态下,从装置1j取出左手300及右手302时,成为穿戴手套的状态。取出切割为手套的部分及四边形的部分时,成为图76(a)所示的状态。在图76(a)所示的状态下,弹性膜102不存在于矩形切割用热线35l(r)的内侧。在上侧部件10中也是同样。

在下次使用装置1j时,弹性膜102向箭头b1方向卷绕,弹性膜102配置在框状部件150l及150r上(参照图76(b))。在上侧部件10中也是同样。上次制造及穿戴了手套时,弹性膜100及102在与其卷绕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未被完全切割,不存在矩形切割用热线35l(r)的部分(即未切割的部分)的弹性膜100及102的区域残留,保持与膜保持件33(准确地说,是旋转轴)的连接,由此在下次使用装置1j时,能够向箭头b1方向卷绕弹性膜100及102。

在下次使用装置1j时,如果将弹性膜102向箭头b1方向卷绕,则控制为,上次手套制造穿戴时的弹性膜102中的矩形切割用热线35l及35r的进深侧边界线e1(参照图76(a))的部分向下侧部件30的跟前侧边界线e2的位置移动(参照图76(b))。换言之,构成为,卷绕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以使上次手套制造穿戴时构成上端(e1)的边在本次的手套制造穿戴时配置在下端(e2)的位置。由此,弹性膜102覆盖框状部件150l(r),并且形成空间s1及s2。在上侧部件10中也是同样。

如图77所示,装置1j具有多种大小的框状部件150l(r)。具体而言,具有大型的框状部件150ll(参照图77(a))、中型的框状部件150lm(参照图77(b))、以及小型的框状部件150ls(参照图77(c))。在图77中,仅表示了框状部件150l,关于框状部件150r也是同样,关于配置于上侧部件10的框状部件160l(r)也是同样。另外,在图77中,表示了框状部件的概要,省略其上表面的形状或凹部、熔敷用热线以及切割用热线。

框状部件150ll、150lm及150ls其外径的长度hh1相同,另外,外形的宽度hw1也相同。但是,内侧的形状如下:框状部件150ll最大,接下来,框状部件150lm较大,框状部件150ls最小。例如,与框状部件150ll的手腕部宽度hw2a相比,框状部件150lm的手腕部宽度hw2b小,接下来,与手腕部宽度hw2b相比,框状部件150ls的手腕部宽度hw2c小。即,多种大小的框状部件150l(r)其外径相同,因此一组的连接部153的位置也共通。连接部153是形成有螺纹孔的金属制的突出部。因此,下侧部件30的螺纹孔可以是一组。通过使外螺纹与连接部153的螺纹孔和下侧部件30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将框状部件150ll、150lm及150ls固定于下侧部件30。该结构在上侧部件10的框状部件中也是同样。

第十九实施方式

对第十九实施方式与第十八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如图78所示,在第十九实施方式中,框状部件150ll、150lm及150ls其外径的宽度根据内侧的形状而不同。即,框状部件150ll的外形(长度hh1及宽度hw1)最大,接下来,框状部件150lm的外形(长度hh2及宽度hw2)较大,框状部件150ls的外形(长度hh3及宽度hw3)最小。然后,框状部件150ll的框厚(hw1-hw2a)/2、框状部件150lm的框厚(hw2-hw2b)/2、以及框状部件150ls的框厚(hw3-hw2c)/2相等。框状部件150ll、150lm及150ls分别与长度不同的连接部153a、153b及153c连接。如果将连接部153a的长度设为lk1,将连接部153b的长度设为lk2,将连接部153c的长度设为lk3,则存在lk1<lk2<lk3的大小关系。框状部件150ll、150lm及150ls的外形不同,但是通过以上述方式规定连接部153a、153b及153c的长度,相对于下侧部件30,连接部153a、153b及153c的螺纹孔的位置不变。因此,即使下侧部件30的螺纹孔是一组,也能够将各个框状部件150ll、150lm及150ls固定于下侧部件30。此外,与本实施方式不同,框状部件150ll、150lm及150ls的框厚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是框状部件150ll最厚等,在该情况下,构成为如下方式即可:调整连接部153a、153b及153c的长度lk1、lk2以及lk3,相对于下侧部件30,使连接部153a、153b及153c的螺纹孔的位置不变。

第二十实施方式

参照图79至图81,对第二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十八实施方式共通的事项,省略图示及说明。

如图79所示,矩形切割用热线35l及35r形成为进深侧(膜保持件32侧)的边比跟前侧(膜保持件33侧)的边长的梯形形状。换言之,构成为,矩形切割用热线35l及35r在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的卷绕方向上将切割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切割成梯形形状,该梯形形状的构成上端的边比构成下端的边长。即,指尖侧的宽度l1比手腕侧的宽度l2长。此外,矩形切割用热线35l及35r本身不存在于跟前侧的边(参照图79(b))。

如图80所示,配置于上侧部件10的下表面10d的矩形按压部件11l及11r也构成为梯形形状。此外,矩形按压部件11l及11r本身不存在于跟前侧的边(参照图80(b))。

使用者完成手套的制造及穿戴时,下侧部件30的上表面30a成为图81(a)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向箭头b1方向拉动弹性膜102时,如箭头v1及v2所示,向切割为矩形形状的进深侧端部(虚拟直线e1位于的部分)作用向内侧缩小的力。关于这一点,由于弹性膜102被切割为进深侧的边比跟前侧的边长的梯形形状,所以通过向跟前侧拉动,即使进深侧的边收缩,也成为与跟前侧的边同样的长度(参照图81(b))。由此,在左手300及右手302的手腕位于的部分的端部31e不存在弹性膜102。这一点在上侧部件10中也是同样。

第二十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82,对第二十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二十实施方式共通的事项,省略图示及说明。

在第二十一实施方式中,框状部件150l(r)的内侧的垂直壁部与使用者的形状配合而形成为曲面。换言之,构成为,在框状部件150l(r)中,与使用者的手接触的部分的形状调整为个别的使用者的手的形状。框状部件160l(r)也以同样方式构成。例如,如图82所示,在下侧部件的框状部件150l(r)中,外侧的壁部150bb与上表面30a垂直,但是内侧的面150ba与使用者的手的形状配合而形成为曲面。这一点在上侧部件10的框状部件160l(r)中也是同样。由此,能够制造穿戴与使用者的手的形状更加一致的手套。

此外,本发明的手套制造穿戴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添加各种变更。例如,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可以用热收缩性膜形成弹性膜100和弹性膜102双方。而且,通过使弹性膜100的弹性恢复力比弹性膜102的弹性恢复力大,或者将弹性膜100的热收缩率形成为比弹性膜102的热收缩率大,从而能够得到连接部s向指背侧移动的效果。另外,作为将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切割成手的形状的单元、切割为直线状的单元(参照图4的切割用热线44)和/或切割为矩形的单元不限于热线,可以是其它的单元,例如像切刀的刃一样锋利的刃状部件等、用于照射激光的激光照射装置、或者用于照射超声波的超声波照射装置等。另外,将弹性膜100及弹性膜102熔敷成手的形状的单元不限于热线,可以是激光照射装置、或者超声波照射装置等其它的单元,另外,可以将本发明的“手套”变更为“全身套装”,例如可以制造及穿戴用于包裹头部、手腕、脚腕以外的身体的“全身套装”。另外,可以将本发明的“手套”变更为“脚套”,例如可以制造及穿戴包裹脚腕以下的脚的“脚套”。或者,只要不发生技术上的矛盾,能够组合各实施方式。

符号说明

1、1a、1b、1c、1d、1e、1f、1g、1h、1i、1j手套制造穿戴装置

10、76上侧部件

10e、30d倾斜槽部

10f、30e弹簧部件

10g、30f槽

11l、11r矩形按压部件

12、32、53、66膜保持件

14膜固定部

16显示装置

18、74导向件

20、36下沉部(手收纳部)

21l、21r、37l、37r手收纳部

22突条部

24、46防滑部件

25、35突条部件

26空气吸入口

28发热部件

30、60下侧部件

31第二下沉部

34膜固定部

35l、35r矩形切割用热线

38熔敷切割部

38a熔敷用热线

38b切割用热线

38c槽部

38d熔敷切割用热线

38f耐热垫

39压力传感器

40操作开关

42a接触传感器

42b接触感知用部件

44切割用热线44

50基板部件

51l左侧部件

51r右侧部件

52转动部件

53膜保持件

62l、62r下沉部

64开关

66膜保持件

68板状部件

70电源开关

72异物传感器

80旋转柱

81伸缩部件

90红外线投光器

92红外线受光器

100、102、250弹性膜

150l、150r、160l、160r框状部件

151a熔敷用热线

151b切割用热线

161按压部件

300左手

302右手

381壁部

400手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