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个性化紧身衣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35300发布日期:2018-06-08 19:3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个性化紧身衣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数字化服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三维人体扫描的个性化紧身衣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三维扫描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被人们广泛应用到了人体体型的非接触式测量、人台定制、个性化样板生成及服装表面形态等研究中。该技术是通过扫描仪、数字转换器获取等高线图,然后由模型软件处理转换为空间点,最后用点云数据来显示虚拟模型。三维扫描技术主要包括激光扫描法、莫尔等高法和白光相位法。美国三维非接触式人体扫描仪人体测量仪进行人体测量,通过系统软件控制光电测量设置装置,处理测量系统的数据。扫描仪获取的人体表面像素在(30-50)×104万个,能够自动提取280个左右的人体尺寸,连手工难以测量的一些细部尺寸也能计算得到,并能与服装CAD的样板自动生成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已实现与美国格博CAD量身定制系统的结合。具有速度快(包括测量和数据分析在30秒之内完成)、精度高(硬件的精度1mm,摄像精度0.1mm),重复性好的特点。并且结合Imageware等逆向工程软件能够很快的得到所测量的三维人体信息,通过Vrmlpad得到所有的三维人体点云数据,为后面的人体分段、松量加减等提供基础。服装是在人体净体尺寸的基础上加放一定松量制作而成的样板,然后经过服装工艺制作而成的。所以,松量的合理配置是实现一件服装穿着舒适和外形美观的重要因素。而紧身衣是根据人体的净体尺寸以一定比例缩小尺寸,并利用服装面料的弹性和延展性来紧贴束缚人体,达到紧身塑形效果。现有的紧身衣制作方法存在如下弊端:1、无法做到个性化设计,在穿着过程中会产生局部不舒适的问题;2、由于人体糖类成分的过量摄入,肥胖以及小肚外凸的体型越来越普遍,而现有的紧身衣在制作过程中未考虑到这些因素,只是单纯的更加注重于服装材料的延展性和弹性。3、紧身衣一方面是为了塑形,另一方面是为了一些功能性的治疗作用,统一紧度紧身衣的制作会造成服装压过大、过小或局部服装压过大过小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紧身衣的功能性作用以及穿着舒适性。如紧身衣局部的服装压力过大,导致用户在静态或运动状态下血液流通不顺畅。现有的紧身衣被设计成贴身穿着的衣物,只考虑到静态时穿着,忽视了动态穿着,当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其不同部位肌肉舒展度、肌肉位移程度以及皮肤位移程度不同,很容易造成紧身衣局部压过大,紧身压容易在肌肉群处聚集,影响穿着舒适程度和运动效果。服装的人性化定制一直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通过服装的个性化、私人化制作,让服装能够更加按照个人的要求进行制作。在紧身衣中采用个性化定制,能够提升其功能性,将紧身衣收紧量区域化,不同区域达到不同的紧身效果,很大程度上提升紧身衣的功能性和舒适度。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个性化紧身衣的制作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实现个性化定制紧身衣,针对不同的用户定制与其匹配的紧身衣,达到合身、舒适、美观的目的。且能够在人体不同部位收放不同围度的松量,在穿着过程中,使用户各个部位获得舒适的穿着效果,缓解局部紧身压力过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个性化紧身衣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人体三维数据采集:采用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系统,获取用户的净体尺寸,得到人体控制部位的基本信息。(2)人体部位分段:将人体分为七个部位,分别为胸围部位、腰围部位、臀围部位、大腿部位、膝盖部位、小腿部位及脚踝部位。(3)人体收紧喜好测试:设计测试服,借助测试服测试人体各个部位的收紧喜好,并记录测试数据。(4)分段紧身:在步骤(1)中获取人体净体尺寸的基础上,根据所述步骤(3)的测试数据,对不同部位进行分段收缩。不同区域分段收缩后,综合考虑运动状态下对不同区域运动松紧度的要求,通过加放不同比例的弹性纤维,实现该区域紧度的变化。(5)分段织造:根据所述步骤(2)人体中的七个部位,上衣对应胸围与腰围部位,下衣将臀围、大腿、膝盖、小腿及脚踝部位;各部位紧度通过步骤(4)中弹性纤维比例的变化,实现分段织造。优选后,所述步骤(1)中人体三维数据采集的具体步骤为:a.标定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系统;b.设置尺寸表;c.扫描人体;d.获取三维人体点云数据;e.根据三维人体点云数据进行人体分段,确定分段位置所在的点云坐标;f.提取分段点云坐标所在的特征截面。优选后,胸围部位是以人体过胸凸点的胸围线为中心的区域;腰围部位是以人体上体结构中腰部最细处的腰围线为中心的区域;臀围部位是以臀部最突出位置的臀围线为中心的区域;大腿部位是以会阴点下方,髌骨点上方的区域;膝盖部位是以膝盖所在的膝围线为中心的区域;小腿部位是以小腿区域最突出位置为中心的区域;脚踝部位是以踝骨所在的位置为中心的区域。优选后,所述步骤(2)中的七个区域分别为胸围区域、腰围区域、臀围区域、大腿区域、膝盖区域、小腿区域及脚踝区域,胸围区域对应胸围部位,腰围区域对应腰围部位,臀围区域对应臀围部位,大腿区域对应大腿部位,膝盖区域对应膝盖部位,小腿区域对应小腿部位,脚踝区域对应脚踝部位;在短型的紧身衣中,膝盖部位、小腿区域或脚踝区域被舍弃。优选后,所述步骤(3)中测试人体收紧喜好的具体步骤为:首先在测试服上划出与七个部位对应的七个测试区,再在测试服的收紧拉绳上设置标定卷尺;将测试服套于待测量的人体上,调节各个测试区上的收紧拉绳,调节至各个测试区的收紧状态均能够满足人体对应部位的收紧喜好,记录各个测试区中收紧拉绳的刻度变化,刻度变化为测试数据,其中该过程包括人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优选后,所述步骤(4)中,在完成分段收缩的基础上,加入弹性纤维的具体步骤为:根据测试数据,在胸围区域加入4-8%的弹性纤维,在腰围区域加入2-5%的弹性纤维,在臀围区域加入8-15%的弹性纤维,在大腿区域加入3-6%的弹性纤维,在膝盖区域加入4-8%的弹性纤维,在小腿区域加入2-5%的弹性纤维,在脚踝区域加入1-3%的弹性纤维。优选后,所述弹性纤维可为30/75D空包氨纶包覆纱,具体为涤纶为75D(152F),氨纶为30D。优选后,各个区域的连接处采用无缝针织技术缝合,无缝针织技术采用无缝针织设备以一个连贯的过程自动将各个区域自动缝合。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为一种个性化紧身衣的制作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实现个性化定制紧身衣,针对不同的用户定制与其匹配的紧身衣,达到合身、舒适、美观的目的。且能够在人体不同部位收放不同围度的松量,在穿着过程中,使用户各个部位获得舒适的穿着效果,缓解局部紧身压力过大的问题。其具体有益效果表现为以下几点:1、步骤(1)人体三维数据采集具有操作方便、采集速率快、数据准确的优点。2、步骤(2)对人体进行分类,将各个部分拆分研究,到达紧身衣与各个部位合体的目的。3、步骤(3)对人体各个部位的收紧喜好进行测试,借助测试服完成,测试结果能够反映人体各个部位对收紧量的喜好,以此为收紧量加放的参照,进行更为合理的紧度设置,使得紧身衣各个部位的收紧量满足用户的要求,提升穿着的舒适度。4、步骤(4)对紧身衣各个区域进行分段设置紧度,每一个区域紧度设置根据个人对紧身衣紧身程度的喜好而定;紧身程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服装压即服装对这个区域的压力大小,服装压是人体影响服装穿着舒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设置不同的紧度,能够在某些区域减小服装压,缓解人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压力,从而提升舒适度。同时也结合运动中该部位的活动量。收紧量的方法以特征线为中心,根据需要收紧的量进行,在上下区域两侧边缘位置,根据上下区域的收紧量差进行逐步递减,达到逐步减缓的效果,两个区域的连接处收紧量差异较小,保证接口处平顺一体。5、无缝针织技术不需要缝合工序,能够避免区域连接接口处出现断层及不美观的现象。为了使紧身服装在接口处能够更加一体化、合体化,还可以通过在分段区域的上下部位按照上下两段的收紧量差逐步递减紧度,使分段缝制接口处能够达到合体统一。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人体部位分段的示意图;图2测试服的示意图;图3为收紧拉绳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个性化紧身衣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人体三维数据采集:采用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系统,依据《三维扫描人体测量方法的一般要求》在恒温实验室中获取用户的净体尺寸,得到人体控制部位的基本信息;具体操作步骤为:a、标定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系统;b、设置尺寸表;c、借助三维人体测量系统扫描人体;d、获取三维人体点云数据;e、将三维扫描后的点云数据以*wrl和*ord形式进行存储,在Imageware逆向工程软件中运行*ord形式存储的三维人体点云数据,根据三维人体点云数据进行人体区域分段,确定分段位置所在的点云坐标。f、在Vrmlphd软件中得到*wrl格式中以矩阵存储的三维人体点云坐标,实现分段点云坐标所在特征截面的提取。(2)人体部位分段:将人体分为七个部位,分别为胸围部位1、腰围部位2、臀围部位3、大腿部位4、膝盖部位5、小腿部位6及脚踝部位7:胸围部位1:是以人体过胸凸点的胸围线8为中心的区域;腰围部位2:是以人体上体结构中腰部最细处的腰围线9为中心的区域;臀围部位3:是以臀部最突出位置的臀围线10为中心的区域;大腿部位4:以会阴点下方,髌骨点上方的区域11为中心的区域;膝盖部位5:是以膝盖所在的膝围线12为中心的区域;小腿部位6:是以小腿区域最突出的位置13为中心的区域;脚踝部位7:是以踝骨所在的位置14为中心的区域。可参见附图1(3)人体收紧喜好测试:设计测试服,借助测试服测试人体各个部位的收紧喜好,并记录测试数据;测试服与紧身衣的款式相互匹配,若紧身衣不包括脚踝区域,则测试服同样舍弃脚踝区域,若紧身衣不包括小腿区域及以下部位,则测试服同样舍弃小腿区域及以下部位;完整的测试服包括七个测试区,七个测试区对应七个部位,分别为胸围测试区26、腰围测试区27、臀围测试区28、大腿测试区29、膝盖测试区30、小腿测试区31及脚踝测试区32,每个测试区的左侧与右侧均缝制有收紧拉绳,每个收紧拉绳环绕测试服一周,收紧拉绳包括第一收紧拉绳15、第二收紧拉绳16、第三收紧拉绳17、第四收紧拉绳18、第五收紧拉绳19、第六收紧拉绳20及第七收紧拉绳21,第一收紧拉绳15调节胸围测试区26、第二收紧拉绳16调节腰围测试区27、第三收紧拉绳17调节臀围测试区28、第四收紧拉绳18调节大腿测试区29、第五收紧拉绳19调节膝盖测试区30、第六收紧拉绳20调节小腿测试区31、第七收紧拉绳21调节脚踝测试区32。每个收紧拉绳均包括有拉绳22及固定扣23,拉绳22的外端侧设有卷尺收纳盒24,卷尺收纳盒24上连出有卷尺25,卷尺25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扣23,使得固定扣23带动卷尺25移动。测试中,将测试服套于带测量的人体上,调节各个测试区上的收紧拉绳22,调节至各个测试区的收紧状态均能够满足人体对应部位的收紧喜好(调节过程中要求人体做各类习惯动作),记录能够满足人体收紧要求的刻度变化范围,记做喜好收紧量,该喜好收紧量为测试数据。如胸围测试区26中满足该用户收紧要求的刻度为3cm,即第一收紧拉绳15处于3cm时,该用户的胸围部位1最为舒适,具体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表1测试服各个测试区的收紧拉绳22测试结果测试区组别喜好收紧量(cm)胸围测试区263腰围测试区275臀围测试区282大腿测试区291膝盖测试区300.5小腿测试区311脚踝测试区320.3(4)分段紧身:根据表1的相关测试结果,在特征截面所在区域,对其净体数据进行等比例缩放,如用户胸围部位收紧要求的刻度为3cm时,胸围为84cm,则该区域缩放率为3.6%。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区域收缩比率虽小,但由于其处于运动关节部位,因此需要一定的运动松量,保证其运动过程中穿着舒适性,可在对应区域加放弹性纤维,具体的加放比例如表2:表2紧身衣各个区域的弹性纤维加放比例区域组别弹性纤维加放比例胸围区域7%腰围区域4%臀围区域12%大腿区域5%膝盖区域6%小腿区域3%脚踝区域2%所述弹性纤维为30/75D空包氨纶包覆纱,具体为涤纶为75D(152F),氨纶为30D,该弹性纤维具有较好的弹性和穿着舒适性。每一个区域设置紧度根据个人对紧身衣紧身程度的喜好而定;紧身程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服装压即服装对这个区域的压力大小,服装压是人体影响服装穿着舒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设置不同的紧度,能够使各个区域按需减小服装压,缓解人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压力,从而提升舒适度。设置紧度的方法以特征线为中心,根据需要设置的紧度进行,在上下区域两侧边缘位置,根据上下区域的紧度差进行逐步递减,达到逐步减缓的效果,两个区域的连接处紧度差异较小,保证接口处平顺一体。(5)分段织造:根据所述步骤(2)人体中的七个部位,将紧身衣分为对应的七个区域,并将七个区域逐一缝制;七个区域分别为胸围区域、腰围区域、臀围区域、大腿区域、膝盖区域、小腿区域及脚踝区域,胸围区域对应胸围部位1,腰围区域对应腰围部位2,臀围区域对应臀围部位3,大腿区域对应大腿部位4,膝盖区域对应膝盖部位5,小腿区域对应小腿部位6,脚踝区域对应脚踝部位7;需要注意的是:在短型的紧身衣中,根据短型的幅度舍弃膝盖区域及以下部分,小腿区域及以下部位或脚踝区域。经分段加设置紧度后,采用无缝针织技术连接各个区域,得到成品紧身衣。无缝针织技术采用无缝针织设备根据服装造型本身的需要设计编织程序,通过电脑监控以一个连贯的过程自动编织服装所有部位的立体效果。其最大特点就是不需要缝合工序,能够很好地避免接口处出现断层及不美观的现象。为了使紧身服装在接口处能够更加一体化、合体化,还可以通过在分段区域的上下部位按照上下两段的紧度差逐步递减紧度,使分段织造接口处能够达到合体统一。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