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骑行的机舱变床儿童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2494发布日期:2018-11-07 08:3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行李箱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骑行的机舱变床儿童行李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行李箱是作为装载出行中所需要的一些必备用品,能够将其进行收纳,便能方便使用人员将其进行携带,同样儿童所用的行李箱作用也是如此,只能够简单的具有收纳行李的功能,孩子不能乘坐在行李箱上,便无法为儿童提供娱乐的功能,其作用较为单一,而在飞机飞行的过程中,若孩子出现疲倦的情况,无法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并且舒适的环境,严重影响孩子的休息环境,功能性以及实用性能都较为单一,表现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骑行的机舱变床儿童行李箱,在使用的过程中,儿童可以乘坐在行李箱上进行进行移动,以及增添了娱乐性,以及在飞机行驶的过程中,也可以给儿童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休息环境等。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滑动轮,所述箱体的前端外表面嵌入有第一挂环,所述箱体的顶端外表面设置有箱盖,所述箱盖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开箱按钮,所述箱盖的外表面设置有隐藏式把手,所述箱体的内壁靠近第一挂环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箱体的内壁位于第一调节杆的相对面活动安装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床垫,所述床垫的上端外表面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侧挡板,所述箱盖的底端靠近开箱按钮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箱盖的底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床板,所述床板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圆扣,所述第一挂环的一侧设有第二挂环,且第二挂环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箱盖的外表面开设有开孔,且隐藏式把手的外表面两端均插入开孔内,所述第二调节杆与第一调节杆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床垫的上端外表面另一侧位于第一侧挡板的对立面活动连接有第二侧挡板,所述床板的外表面靠近第一插孔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圆扣,所述箱盖的上端位于第一插孔的对立面开设有第二插孔;

优选的,所述滑动轮的数量为四组,四组所述滑动轮分别位于箱体底端的四周边角处。

优选的,所述箱体与箱盖的四周外表面均为圆角状,且箱体的上端处与箱盖的底端处相贴合,所述箱体的底端设置有踏板,踏板的数量为两组,两组踏板分别位于箱体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床板的外表面两侧均开设有开口,两组开口分别位于第一插孔与第二插孔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的形状均为圆柱形,所述第一插孔与第二插孔的开口处均呈圆形,且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与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的直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扣与第二圆扣的数量均为两组,且第一圆扣与第二圆扣均与箱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扣与第二圆扣的形状均为圆形。

优选的,所述床垫、第一侧挡板与第二侧挡板的内部均设有海绵垫,且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与床垫之间的夹角呈九十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挂环与第二挂环的数量均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挂环与第二挂环分别位于箱体的前端与后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挂环与第二挂环均呈半环状。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部容量为二十升。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骑行的机舱变床儿童行李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可骑行的机舱变床儿童行李箱,能够将行李箱的床板展开后与座位进行接轨,再将床垫铺设至床板上,从而便能转变成机舱床,给孩子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2)、该可骑行的机舱变床儿童行李箱,行李箱外框采用abs塑料制作,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耐摔性以及不易出现破损的情况,并且容易清洗。

(3)、该可骑行的机舱变床儿童行李箱,在行李箱的前端以及后端均设有挂环,儿童可以乘坐在箱盖上,可在挂环上外接拉绳,从而便能方便将其进行拖行,以及背在身上均可,通过万向轮的配合使得拖行过程中不费力。

(4)、该可骑行的机舱变床儿童行李箱,箱盖的高度多档可调,不仅可以适用于飞机机舱,并且也可适用于高铁以及火车座位,使用的范围大大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骑行的机舱变床儿童行李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可骑行的机舱变床儿童行李箱箱体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可骑行的机舱变床儿童行李箱箱盖的整体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可骑行的机舱变床儿童行李箱床垫与测挡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滑动轮;3、第一挂环;4、箱盖;5、开箱按钮;6、隐藏式把手;7、第一调节杆;8、第二调节杆;9、床垫;10、第一侧挡板;11、第一插孔;12、床板;13、第一滑槽;14、第一圆扣;15、第二挂环;16、开孔;17、定位槽;18、第二侧挡板;19、第二滑槽;20、第二圆扣;21、第二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箱体1,箱体1的底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滑动轮2,箱体1的前端外表面嵌入有第一挂环3,箱体1的顶端外表面设置有箱盖4,箱盖4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开箱按钮5,箱盖4的外表面设置有隐藏式把手6,箱体1的内壁靠近第一挂环3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一调节杆7,箱体1的内壁位于第一调节杆7的相对面活动安装有第二调节杆8,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床垫9,床垫9的上端外表面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侧挡板10,箱盖4的底端靠近开箱按钮5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插孔11,箱盖4的底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床板12,床板12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13,第一滑槽13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圆扣14,第一挂环3的一侧设有第二挂环15,且第二挂环15与箱体1固定连接,箱盖4的外表面开设有开孔16,且隐藏式把手6的外表面两端均插入开孔16内,第二调节杆8与第一调节杆7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定位槽17,床垫9的上端外表面另一侧位于第一侧挡板10的对立面活动连接有第二侧挡板18,床板12的外表面靠近第一插孔1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19,第二滑槽19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圆扣20,箱盖4的上端位于第一插孔11的对立面开设有第二插孔21;

滑动轮2的数量为四组,四组滑动轮2分别位于箱体1底端的四周边角处,滑动轮2能够大大减小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便于箱体1进行滑动;

箱体1与箱盖4的四周外表面均为圆角状,圆角状的设计能够避免孩子与行李箱出现磕碰的情况,且箱体1的上端处与箱盖4的底端处相贴合,箱体1的底端设置有踏板,踏板的数量为两组,两组踏板分别位于箱体1的两侧,在孩子乘坐该行李箱时,双脚便能踩踏在两侧的踏板上进行支撑;

床板12的外表面两侧均开设有开口,两组开口分别位于第一插孔11与第二插孔21的正上方;

第一调节杆7与第二调节杆8的形状均为圆柱形,第一调节杆7与第二调节杆8用于对箱盖4的使用高度进行调节,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座位,第一插孔11与第二插孔21的开口处均呈圆形,且第一调节杆7和第二调节杆8与第一插孔11和第二插孔21的直径相同;

第一圆扣14与第二圆扣20的数量均为两组,且第一圆扣14与第二圆扣20均与箱盖4固定连接,第一圆扣14与第二圆扣20的形状均为圆形;

床垫9、第一侧挡板10与第二侧挡板18的内部均设有海绵垫,海绵垫较为柔软,能够大大增加儿童睡眠时的舒适度,且第一侧挡板10和第二侧挡板18与床垫9之间的夹角呈九十度;

第一挂环3与第二挂环15的数量均为两组,两组第一挂环3与第二挂环15分别位于箱体1的前端与后端,挂环均用于外接拉绳;

第一挂环3与第二挂环15均呈半环状,可在挂环上外接拉绳,从而便能方便使用人员将其进行拖行,以及背在身上均可;

箱体1的内部容量为二十升,二十升的容量足够孩子放置自己需要携带的物品。

综上所述,该可骑行的机舱变床儿童行李箱,首先,使用人员可以将所需要携带的物品放置进箱体1内进行储存,再将箱盖4与箱体1之间进行合并,使得两者组成一体,从而便能避免箱体1内的物品漏出,两者合并后,儿童便可以乘坐在箱盖4上,从而使得该行李箱可转变成乘骑玩具,提供给儿童进行娱乐,并且在行李箱的前端以及后端均设有第一挂环3以及第二挂环15,可在两组挂环上外接拉绳,从而便能方便将其进行拖行,以及背在身上均可,通过滑动轮2的配合使得拖行过程中不费力,当小孩感到疲倦时,使用人员可以将箱体1放置在座位前方,再按住箱盖4两侧的开箱按钮5并同时将其向上进行拉伸提起箱盖4,这时便能将箱盖4进行翻转,翻转后使得箱盖4上的第一插孔11与第二插孔21能够使第一调节杆7以及第二调节杆8插入在内,这时再将床板12通过两组滑槽与两组圆扣的配合,进行拉伸展开后与座位进行接轨,再将床垫9铺设至床板12上,而两侧的第一侧挡板10以及第二侧挡板18能够将床板12两侧进行遮挡,从而防止孩子在休息时,从两侧翻滚下来,提高安全性能,从而便能将其转变成机舱床,给孩子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也能够使得父母得以放松。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