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当桌子的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7309发布日期:2018-09-11 20:09阅读:20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



背景技术:

行李箱是每个人生活中必备的产品,且依照不同需求,行李箱也有各种不同尺寸(容量)及各种不同的材质结构。所以每个人家中的行李箱数量通常是一个以上,以因应不同的时机使用。行李箱在出远门或是出国时使用都是非常的便利,除了能容装许多必备的对象外,更能容装出国选购的大量物品,且更方便移动,让使用者长时间拖着行李箱不至于太过劳累。传统的行李箱除了可容装行李之外,并不具有其它用途或功能,尤其常出远门或出国的人都知道,在客运公司或机场等待客运或进行登机手续前,都需要长时间的等候,也常常出现客运站或机场大排长龙的情况,甚至一排队就是一两个小时,这时候就会让等候者觉得腿部酸痛,而又没有座椅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再排队,有些人只好直接坐在行李箱的上方,但传统行李箱的结构并不是用来乘坐的,若勉强乘坐在上方,不仅乘坐者不舒适,行李箱也可能因为无法承受乘坐者的重量而变形,甚至是损坏。更不可能提供乘坐者坐在行李箱上方饮食或书写等其它功能。因此,如何创作出一种具有桌椅的旅行箱,其结构设计可让使用者舒适的乘坐在行李箱的上方,更能提供桌面让使用者可以坐着饮食、书写表格或看书,亦能作为学生书包使用等多种不同用途。以提升行李箱的实用性,将是本实用新型所欲积极揭露之处。

中国专利文献201220173065.2公开了一种具有桌椅的旅行箱,包含一行李箱本体以及一可拉伸背靠组。行李箱本体具有一箱体及一伸缩拉杆,伸缩拉杆底部具有滑轮,箱体的顶部设有一掀盖板,掀盖板表面设有一坐垫。可拉伸背靠组设于箱体及伸缩拉杆之间,可自箱体及该伸缩拉杆之间朝上拉出,可拉伸靠背组具有一靠背板及一可转动桌面,可转动桌面可转动至平行于地面。但是,这种行李箱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如下缺陷:

1,在使用者坐下时,因箱体底部的轮子未锁定,故使用者很难获得稳定的座位,会随着箱体来回晃动,使得使用者的腰部持续受力,而极易受到损伤;

2,使用者的座位和桌面持平,很难在桌面上进行书写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可当桌子的行李箱,其技术方案如下:

可当桌子的行李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底部设有前滚轮和后滚轮,箱体的后侧设有从顶部伸出的拉杆,箱体的底部还设有可从后侧拉出的扩展箱,后滚轮连接在扩展箱上,前滚轮连接在箱体上;扩展箱的顶面设有椅面;拉杆由上下两节铰接而成,上节拉杆上设有可翻转的桌板,上节拉杆和下节拉杆的铰接位置设有用于锁定上节拉杆和下节拉杆之间相对角度的节间锁止结构,下节拉杆的底部铰接在箱体上,并在下节拉杆和箱体铰接位置设有可锁定下节拉杆相对于箱体的角度的下节锁止结构。

节间锁止结构和下节锁止结构中至少一个为摩擦配合结构。

箱体的下方还设有位于前滚轮和后滚轮之间的摩擦卷材,摩擦卷材的前侧静连接在扩展箱上,摩擦卷材的后侧静连接在箱体上,摩擦卷材的中部可折叠涨缩。

摩擦卷材由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刚性板、折叠卷材和后刚性板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扩展箱和桌板之间存在落差,也就使得椅面和桌板之间存在落差,这样在扩展箱展开后,使用者坐的位置和书写位置之间存在高度差,使得使用者的书写动作更为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行李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行李箱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该行李箱包括箱体1,箱体1的底部设有前滚轮2和后滚轮3,箱体1的后侧设有从顶部伸出的拉杆4。箱体1的底部还设有可从后侧拉出的扩展箱5,后滚轮3连接在扩展箱5上,前滚轮2连接在箱体1上;扩展箱5的顶面设有椅面;拉杆由上下两节铰接而成,上节拉杆41上设有可翻转的桌板,上节拉杆41和下节拉杆42的铰接位置设有用于锁定上节拉杆41和下节拉杆42之间相对角度的节间锁止结构,下节拉杆42的底部铰接在箱体1上,并在下节拉杆42和箱体1铰接位置设有可锁定下节拉杆42相对于箱体1的角度的下节锁止结构。

节间锁止结构和下节锁止结构均为摩擦配合结构。

箱体1的下方还设有摩擦卷材6,摩擦卷材6的前侧静连接在扩展箱5上,摩擦卷材6的后侧静连接在箱体1上,摩擦卷材6的中部可折叠涨缩。摩擦卷材6由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刚性板、折叠卷材和后刚性板组成。

在使用时,使用者在有坐姿书写的需求的情况下,将扩展箱5从箱体1中抽出,同时,后滚轮3随同扩展箱5后移,摩擦卷材6开始折起缩紧,直至摩擦卷材6中部的折叠卷材与地面摩擦接触,增大行李箱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然后,通过弯动拉杆4,使得上节拉杆41被翻折至合适的书写位置,便于书写。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