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箱体结构及可骑乘电动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7903发布日期:2018-10-19 21:06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双箱体结构及可骑乘电动行李箱。



背景技术:

可骑乘电动行李箱是在传动行李箱的基础上改进得到,使之可骑行,以减轻行李箱的携带负担,现有技术中可骑乘电动行李箱多采用一体箱结构,转向杆及手扶杆不能收容于行李箱内,影响可骑乘电动行李箱的实用性与美观性。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箱体结构及可骑乘电动行李箱,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体箱结构转向杆及手扶杆暴露在电动行李箱体外无法收容于行李箱内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箱体结构,应用于可骑乘电动行李箱,包括:转向杆及设置在转向杆上端的手扶杆,其中,双箱体结构还包括:主箱体及副箱体;所述主箱体位于电动行李箱中后端,副箱体位于电动行李箱前端;所述副箱体位于前轮上方;所述副箱体上部设置有副箱盖,副箱盖上设置有一个供转向杆穿过的缺口;所述转向杆可在收缩状态及伸展状态之间切换,在收缩状态下转向杆连同手扶杆完全收容于副箱体内,在伸展状态时转向杆穿过副箱盖上的缺口。进一步地,所述副箱体内安装有转动轴套;所述转动轴套贯穿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下端连接行李箱前轮,所述转向杆与转动轴上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箱体与副箱体通过一竖向设置的隔板分隔开来,所述主箱体上设置有主箱盖,所述副箱体上设置有副箱盖,所述主箱盖的上端面与副箱盖的上端面拼接形成一个设置有开口的平面,所述转向杆穿过所述开口伸出或进入副箱体。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面向副箱体一侧固定连接有一支撑翼,所述支撑翼与转动轴套及副箱体底壁固定连接,用于支撑转动轴套。

进一步地,所述主箱盖上端面连接有一主箱把手,并适配主箱把手设置有一把手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主箱体与副箱体共用一个底壁,所述底壁包括:依次设置的副箱体底壁、衔接板及主箱体底壁,所述副箱体底壁高度大于主箱体底壁的高度,所述衔接板倾斜设置,所述副箱体底壁及衔接板形成一用于供行李箱前轮转动的转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主箱体两侧壁的外侧面分别可转动连接有一脚踏板,并适配所述脚踏板设置有踏板收容槽。

进一步地,所述主箱体背离副箱体一侧底部下方设置有两个行李箱后轮,并适配两个行李箱后轮设置有两个收容槽。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上端沿轴线方向设置有一开口槽,所述转向杆可沿开口槽轴向移动以调节手拉杆高度,且转向杆外缘设置有锁紧套,所述锁紧套连接有锁紧柱,所述锁紧柱可转动连接有锁紧把手,所述锁紧把手包括:手持部及锁紧部,所述锁紧部呈凸轮状;当手持部朝下时,锁紧套紧贴转向杆并使转向杆无法轴向移动;当手持部朝上时,锁紧套松弛转向杆并使转向杆可沿轴向移动。

一种可骑乘电动行李箱,其中,所述可骑乘电动行李箱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箱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箱体结构,由于采用了包括:转向杆、设置在转向杆上端的手扶杆、主箱体及副箱体;所述主箱体位于电动行李箱中后端,副箱体位于电动行李箱前端;所述副箱体位于前轮上方;所述副箱体上部设置有副箱盖,副箱盖上设置有一个供转向杆穿过的缺口;所述转向杆可在收缩状态及伸展状态之间切换,在收缩状态下转向杆连同手扶杆完全收容于副箱体内,在伸展状态时转向杆穿过副箱盖上的缺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转向杆及手扶杆不能收容于行李箱内,影响可骑乘电动行李箱的实用性与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可骑乘电动行李箱较佳实施例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可骑乘电动行李箱较佳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可骑乘电动行李箱较佳实施例中锁紧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箱体结构及可骑乘电动行李箱,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骑乘电动行李箱包括:主箱体14及副箱体6,所述主箱体14下端连接有行李箱后轮15,副箱体6下端连接有行李箱前轮8,副箱体6的腔体内容纳有控制器22、电池(或电池的替代物品)及电力连接线等电器元件;由于可骑乘电动行李箱的工作原理、骑乘控制方法控制器22、电池等电器元件的摆放位置等已为现有技术,且该部分并非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在此就在不进行过多赘述。

所述副箱体6内安装有转动轴套21;所述副箱体6上有一可向前翻开的副箱盖3,副箱盖3上有一个供转向杆穿过的缺口;所述转动轴套21贯穿设置有转动轴20;所述转动轴20下端连接行李箱前轮,上端连接有一转向杆2;所述转向杆2可在收缩状态及伸展状态之间切换,在收缩状态下转向杆2完全收容于副箱体6内,在伸展状态下转向杆2穿过副箱盖上的缺口;所述转向杆2上端连接有一手扶杆9,所述手扶杆9在转向杆2处于收缩状态时,可以纳置于副箱体6内,也可以设置为上端面与副箱体6上的盖板上端面平齐,优选在副箱盖3翻开时,手扶杆可经副箱体上开口伸进或伸出副箱体6。优选所述转向杆2设置有一定向槽孔29,所述转动轴20上安装有一定向铆钉30,所述定向铆钉使转向轴只能沿一直线纵向移动。

如图3所示,所述转动轴20上端沿轴线方向设置有一开口槽,所述转向杆可沿开口槽轴向移动以调节手拉杆高度,且转向杆外缘设置有锁紧套18,所述锁紧套18连接有锁紧柱,所述锁紧柱可转动连接有锁紧把手19,所述锁紧把手19包括:手持部及锁紧部,所述锁紧部呈凸轮状;当手持部朝下时,锁紧套18紧贴转向杆并使转向杆无法轴向移动;当手持部朝上时,锁紧套18松弛转向杆并使转向杆可沿轴向移动。

所述锁紧套18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套设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皆为平面,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贴靠在一起时,所述套设部呈圆形。所述锁紧柱贯穿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设置,若锁紧柱呈圆柱型,则通过限位螺栓等限位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若锁紧柱呈T型,则通过横向板自限位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此处所述的限位是指当锁紧柱依次穿过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后,无法完全贯穿第一连接部,或者说,当锁紧柱依次穿过第二连接部及第一连接部后,无法完全贯穿第二连接部。

所述隔板面向副箱体6一侧固定连接有一支撑翼23,所述支撑翼23与转动轴套21及副箱体6底壁固定连接,用于支撑转动轴套21。所述支撑翼23为转动轴套21的固定增加了一个支撑点,原有转动轴套21的固定仅依靠副箱体6底壁完成,支撑稳定性不足。

进一步地,所述主箱体14与副箱体6通过一竖向设置的隔板分隔开来,所述主箱体14上设置有主箱盖13,所述副箱体6上设置有副箱盖3,所述主箱盖13的上端面与副箱盖3的上端面拼接形成一个设置有开口的平面,所述手扶杆9穿过所述开口伸出或进入副箱体6。所述主箱盖13的旋转方向此处不做具体限定,而副箱盖3打开时,需以副箱盖3背离主箱盖13一侧为转动轴20心翻转打开,也就是说,如果采用合页连接的方式,合页应当固定在副箱盖3背离主箱盖13一侧的外壁。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箱盖13上端面连接有一主箱把手11,并适配主箱把手11设置有一把手凹槽12。所述副箱体6背离主箱体14一侧的外壁连接有一副箱把手7。

较佳地是,所述主箱体14与副箱体6共用一个底壁,所述底壁包括:依次设置的副箱体6底壁、衔接板及主箱体14底壁,所述副箱体6底壁高度大于主箱体14底壁的高度,所述衔接板倾斜设置,所述副箱体6底壁及衔接板形成一用于供行李箱前轮转动的转动空间。

所述主箱体14两侧壁的外侧面分别可转动连接有一脚踏板16,并适配所述脚踏板16设置有踏板收容槽17。

进一步地,所述主箱体14背离副箱体6一侧底部下方设置有两个行李箱后轮,并适配两个行李箱后轮设置有两个收容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双箱体结构,所述双箱体结构应用于如上所述的可骑乘电动行李箱内,其包括:主箱体14及副箱体6;所述主箱体14用于收容用户所放入物品;所述副箱体6内安装有转动轴套21;所述转动轴套21贯穿设置有转动轴20;所述转动轴20下端连接行李箱前轮,上端连接有一转向杆2;所述转向杆2可在收缩状态及伸展状态之间切换,在收缩状态下转向杆2完全收容于副箱体6内,在伸展状态下转向杆2贯穿副箱体6设置;所述转向杆2上端连接有一手扶杆9。

进一步地,所述主箱体14与副箱体6通过一竖向设置的隔板分隔开来,所述主箱体14上设置有主箱盖13,所述副箱体6上设置有副箱盖3,所述主箱盖13的上端面与副箱盖3的上端面拼接形成一个设置有开口的平面,所述手扶杆9穿过所述开口伸出或进入副箱体6。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面向副箱体6一侧固定连接有一支撑翼23,所述支撑翼23与转动轴套21及副箱体6底壁固定连接,用于支撑转动轴套21。

进一步地,所述主箱盖13上端面连接有一主箱把手11,并适配主箱把手11设置有一把手凹槽12。

进一步地,所述副箱体6背离主箱体14一侧的外壁连接有一副箱把手7。

进一步地,所述主箱体14与副箱体6共用一个底壁,所述底壁包括:依次设置的副箱体6底壁、衔接板及主箱体14底壁,所述副箱体6底壁高度大于主箱体14底壁的高度,所述衔接板倾斜设置,所述副箱体6底壁及衔接板形成一用于供行李箱前轮转动的转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主箱体14两侧壁的外侧面分别可转动连接有一脚踏板16,并适配所述脚踏板16设置有踏板收容槽16。

进一步地,所述主箱体14背离副箱体6一侧底部下方设置有两个行李箱后轮,并适配两个行李箱后轮设置有两个收容槽。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20上端沿轴线方向设置有一开口槽,所述转向杆可沿开口槽轴向移动以调节手拉杆高度,且转向杆外缘设置有锁紧套18,所述锁紧套18连接有锁紧柱,所述锁紧柱可转动连接有锁紧把手19,所述锁紧把手19包括:手持部及锁紧部,所述锁紧部呈凸轮状;当手持部朝下时,锁紧套18紧贴转向杆并使转向杆无法轴向移动;当手持部朝上时,锁紧套18松弛转向杆并使转向杆可沿轴向移动。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