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7405发布日期:2018-09-11 20:11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辫机。



背景技术:

麻花辫是一种发型,编法一般为将头发分成三束,然后,将三束头发交叉扎起来即可。目前,编麻花辫都是通过人工手动完成,将三束头发反复交叉,其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而且编得的麻花辫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编辫机,其可以自动将头发编成麻花辫,使用方便,编得的麻花辫效果好,而且,用时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编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壳,所述的机壳上并排设有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设有第一转动座,第二管体与第三管体之间设有第二转动座,第一转动座的周向外壁上对称设有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第二转动座的周向外壁上对称设有第三圆弧面、第四圆弧面,第一转动座的周向外壁上还对称设有第一圆弧凹口、第二圆弧凹口,第二转动座的周向外壁上还对称设有第三圆弧凹口、第四圆弧凹口,第一管体上设有第一传动座,第二管体上设有第二传动座,第三管体上设有第三传动座,第一传动座的周向外壁上对称设有第五圆弧面、第六圆弧面,第二传动座的周向外壁上对称设有第七圆弧面、第八圆弧面,第三传动座的周向外壁上对称设有第九圆弧面、第十圆弧面,所述的第一传动座上的第六圆弧面与第一圆弧凹口贴合,第二传动座上的第七圆弧面、第八圆弧面分别与第二圆弧凹口、第三圆弧凹口贴合,第三传动座上的第九圆弧面与第四圆弧凹口贴合,所述的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第五圆弧面与第八圆弧面围成圆形,第三圆弧面、第四圆弧面、第七圆弧面与第十圆弧面围成圆形;第一转动座上对应第一圆弧面位置设有第一圆弧齿盘,第一转动座上对应第二圆弧面位置设有第二圆弧齿盘,第一圆弧齿盘与第二圆弧齿盘对称设置,第二转动座上对应第三圆弧面位置设有第三圆弧齿盘,第二转动座上对应第四圆弧面位置设有第四圆弧齿盘,第三圆弧齿盘与第四圆弧齿盘对称设置,第一传动座上对应第五圆弧面位置设有第五圆弧齿盘,第一传动座上对应第六圆弧面位置设有第六圆弧齿盘,第五圆弧齿盘与第六圆弧齿盘对称设置,第二传动座上对应第七圆弧面位置设有第七圆弧齿盘,第二传动座上对应第八圆弧面位置设有第八圆弧齿盘,第七圆弧齿盘与第八圆弧齿盘对称设置,第三传动座上对应第九圆弧面位置设有第九圆弧齿盘,第三传动座上对应第十圆弧面位置设有第十圆弧齿盘,第九圆弧齿盘与第十圆弧齿盘对称,所述的机壳内设有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转动座上的第一圆弧齿盘啮合,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二转动座上的第三圆弧齿盘啮合,所述的机壳内还设有用于控制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向相反方向交替转动的驱动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将头发分成三束分别穿过三个管体,然后,由驱动装置带动第一传动齿轮正向转动,此时第二传动齿轮不转动,第一传动齿轮经第一圆弧齿盘带动第一转动座转动,第一转动座进而带动两侧凹口处的第一传动座、第二传动座绕第一转动座的中心转动,第一传动座上的第五齿盘、第一转动座上的第二圆弧齿盘与第一传动齿轮依次啮合,从而将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交换位置,进而实现将穿入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两束头发进行交叉;当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交换位置后,第一传动座与第二传动座的位置也随之互换,驱动装置带动第二传动齿轮反向转动,第一传动齿轮不转动,第二传动齿轮经第三圆弧齿盘带动第二转动座转动,第二转动座进而带动两侧凹口处的第一传动座、第三传动座转动,第三传动座上的第十圆弧齿盘、第二转动座上的第四圆弧齿盘与第二传动齿轮依次啮合,从而将第一管体与第三管体交换位置,进而实现将穿入第一管体、第三管体的两束头发进行交叉,而后,再由驱动装置带动第一传动齿轮正向转动,又可以将穿入第二管体与第三管体的两束头发交叉,依此反复交叉即可编成麻花辫。因此,这种结构的编辫机,其可以自动将头发编成麻花辫,使用方便,编得的麻花辫效果好,而且,用时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有电机、扇形齿轮、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的电机经传动机构带动扇形齿轮往复摆动,所述的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与扇形齿轮均啮合,第一驱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一上一下同轴设置,第二驱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一上一下同轴设置,所述的第一传动齿轮上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的第一驱动齿轮的底部设有第一弹性片,所述的第一插槽的内壁上设有供第一弹性片卡入的第一卡槽,所述的第一卡槽一侧设有供第一弹性片在随第一驱动齿轮反向转动时滑出的第一坡口;所述的第二传动齿轮上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的第二驱动齿轮的底部设有第二弹性片,所述的第二插槽的内壁上设有供第二弹性片卡入的第二卡槽,所述的第二卡槽的一侧设有供第二弹性片在随第二驱动齿轮正向转动时滑出的第二坡口。

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当扇形齿轮带动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正向转动时,第一弹性片卡在第一卡槽内,使得第一驱动齿轮带动第一传动齿轮正向转动,而第二弹性片在随第二驱动齿轮正向转动时滑出第二卡槽,使得第二驱动齿轮空转,无法带动第二传动齿轮转动;当扇形齿轮带动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反向转动时,第二弹性片卡在第二卡槽内,使得第二驱动齿轮带动第二传动齿轮反向转动,而第一弹性片在随第一驱动齿轮反向转动时滑出第一卡槽,使得第一驱动齿轮空转,无法带动第一传动齿轮转动。这种驱动装置结构简单,传动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有转动设置在机壳内的传动轮,传动轮与电机输出轴联动配合,所述的传动轮上设有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传动轮、扇形齿轮铰接,连杆与传动轮铰接的一端相对于传动轮的中心位置偏心设置。

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通过电机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经连杆带动扇形齿轮往复摆动,结构简单,工作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连杆一端设有第一铰接轴,另一端设有铰接孔,所述的传动轮上设有第二铰接轴,第二铰接轴穿设在连杆上的铰接孔内,扇形齿轮上设有插孔,第一铰接轴穿设在插孔内。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这种连杆与传动轮、扇形齿轮铰接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各管体内均设有若干个弹性片。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设置的弹性片可以防止头发穿入管体后产生打滑,不利于两管体内头发的交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外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各转动座、传动座安装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齿轮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驱动齿轮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传动机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传动机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齿轮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第二传动齿轮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座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第二传动座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第三传动座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座结构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转动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4所示,一种编辫机,包括有机壳1,所述的机壳1上并排设有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第三管体4,第一管体2与第二管体3之间设有第一转动座5,第二管体3与第三管体4之间设有第二转动座6,第一转动座5的周向外壁上对称设有第一圆弧面51、第二圆弧面52,第二转动座6的周向外壁上对称设有第三圆弧面61、第四圆弧面62,第一转动座5的周向外壁上还对称设有第一圆弧凹口53、第二圆弧凹口54,第二转动座6的周向外壁上还对称设有第三圆弧凹口63、第四圆弧凹口64,第一管体2上设有第一传动座7,第二管体3上设有第二传动座8,第三管体4上设有第三传动座9,第一传动座7的周向外壁上对称设有第五圆弧面71、第六圆弧面72,第二传动座8的周向外壁上对称设有第七圆弧面81、第八圆弧面82,第三传动座9的周向外壁上对称设有第九圆弧面91、第十圆弧面92,所述的第一传动座7上的第六圆弧面72与第一圆弧凹口53贴合,第二传动座8上的第七圆弧面81、第八圆弧面82分别与第二圆弧凹口54、第三圆弧凹口63贴合,第三传动座9上的第九圆弧面91与第四圆弧凹口64贴合,所述的第一圆弧面51、第二圆弧面52、第五圆弧面71与第八圆弧面82围成圆形,第三圆弧面61、第四圆弧面62、第七圆弧面81与第十圆弧面92围成圆形;第一转动座5上对应第一圆弧面51位置设有第一圆弧齿盘55,第一转动座5上对应第二圆弧面52位置设有第二圆弧齿盘56,第一圆弧齿盘55与第二圆弧齿盘56对称设置,第二转动座6上对应第三圆弧面61位置设有第三圆弧齿盘65,第二转动座6上对应第四圆弧面62位置设有第四圆弧齿盘66,第三圆弧齿盘65与第四圆弧齿盘66对称设置,第一传动座7上对应第五圆弧面71位置设有第五圆弧齿盘73,第一传动座7上对应第六圆弧面72位置设有第六圆弧齿盘74,第五圆弧齿盘73与第六圆弧齿盘74对称设置,第二传动座8上对应第七圆弧面81位置设有第七圆弧齿盘83,第二传动座8上对应第八圆弧面82位置设有第八圆弧齿盘84,第七圆弧齿盘83与第八圆弧齿盘84对称设置,第三传动座9上对应第九圆弧面91位置设有第九圆弧齿盘93,第三传动座9上对应第十圆弧面92位置设有第十圆弧齿盘94,第九圆弧齿盘93与第十圆弧齿盘94对称,所述的机壳1内设有第一传动齿轮10、第二传动齿轮11,第一传动齿轮10与第一转动座5上的第一圆弧齿盘55啮合,第二传动齿轮11与第二转动座6上的第三圆弧齿盘65啮合,三个传动座完全相同,两个转动座也完全相同,各传动座上的圆弧齿盘也完全相同,两个转动座上的圆弧齿盘也完全相同,各圆弧齿盘上的齿的参数相同,位于转动座两侧圆弧凹口内的两传动座均可绕该转动座的中心转动,机壳1内设有供各传动座、转动座转动的转动槽,所述的机壳1内还设有用于控制第一传动齿轮10、第二传动齿轮11向相反方向交替转动的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有电机12、扇形齿轮13、第一驱动齿轮14、第二驱动齿轮15、传动机构16,所述的电机12经传动机构16带动扇形齿轮13往复摆动,所述的第一驱动齿轮14、第二驱动齿轮15与扇形齿轮13均啮合,第一驱动齿轮14与第一传动齿轮10一上一下同轴设置,第二驱动齿轮15与第二传动齿轮11一上一下同轴设置,所述的第一传动齿轮10上设有第一插槽101,所述的第一驱动齿轮14的底部设有第一弹性片141,所述的第一插槽101的内壁上设有供第一弹性片141卡入的第一卡槽102,所述的第一卡槽102一侧设有供第一弹性片141在随第一驱动齿轮14反向转动时滑出的第一坡口1021;所述的第二传动齿轮11上设有第二插槽111,所述的第二驱动齿轮15的底部设有第二弹性片151,所述的第二插槽111的内壁上设有供第二弹性片151卡入的第二卡槽112,所述的第二卡槽112的一侧设有供第二弹性片151在随第二驱动齿轮15正向转动时滑出的第二坡口1121。

其中,所述的传动机构16包括有转动设置在机壳1内的传动轮161,传动轮161与电机12输出轴经齿轮组联动配合,所述的传动轮161上设有连杆162,连杆162的两端分别与传动轮161、扇形齿轮13铰接,连杆162与传动轮161铰接的一端相对于传动轮的中心位置偏心设置,所述的连杆162一端设有第一铰接轴1621,另一端设有铰接孔1622,所述的传动轮161上设有第二铰接轴1611,第二铰接轴1611穿设在连杆162上的铰接孔1622内,扇形齿轮13上设有插孔131,第一铰接轴1621穿设在插孔131内。各管体内均设有若干个弹性片,弹性片可以防止头发穿入管体后产生打滑,不利于两管体内头发的交叉。

工作时,将头发分成三束分别穿过三个管体,初始三个管体并排设置,然后,由电机12带动扇形齿轮13反向摆动,第一驱动齿轮14、第二驱动齿轮15正向转动,第一弹性片141卡在第一卡槽102内,使得第一驱动齿轮14带动第一传动齿轮10正向转动,而第二弹性片151在随第二驱动齿轮15正向转动时滑出第二卡槽112,使得第二驱动齿轮15空转,无法带动第二传动齿轮11转动,第一传动齿轮10经第一圆弧齿盘55带动第一转动座5转动,第一转动座5进而带动两侧凹口处的第一传动座7、第二传动座8绕第一转动座5的中心转动,第一传动座7上的第五齿盘、第一转动座5上的第二圆弧齿盘56与第一传动齿轮10依次啮合,从而将第一管体2与第二管体3交换位置,进而实现将穿入第一管体2与第二管体3的两束头发进行交叉;当第一管体2与第二管体3交换位置后,第一传动座7与第二传动座8的位置也随之互换,由电机12带动扇形齿轮13正向摆动,第一驱动齿轮14、第二驱动齿轮15反向转动,第二弹性片151卡在第二卡槽112内,使得第二驱动齿轮15带动第二传动齿轮11反向转动,而第一弹性片141在随第一驱动齿轮14反向转动时滑出第一卡槽102,使得第一驱动齿轮14空转,无法带动第一传动齿轮10转动,第二传动齿轮11经第三圆弧齿盘65带动第二转动座6转动,第二转动座6进而带动两侧凹口处的第一传动座7、第三传动座9转动,第三传动座9上的第十圆弧齿盘94、第二转动座6上的第四圆弧齿盘66与第二传动齿轮11依次啮合,从而将第一管体2与第三管体4交换位置,进而实现将穿入第一管体2、第三管体4的两束头发进行交叉,而后,再由电机12带动第一传动齿轮10正向转动,又可以将穿入第二管体3与第三管体4的两束头发交叉,依此反复交叉即可编成麻花辫。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正向可以为顺时针或逆时针,反向则对应为逆时针或顺时针。因此,这种结构的编辫机,其可以自动将头发编成麻花辫,使用方便,编得的麻花辫效果好,而且,用时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