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饭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5439发布日期:2018-09-28 18:19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食品烹饪加热电器设备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电饭盒。



背景技术:

电饭盒是一种内胆一般采用不锈钢材料的可以对食物加热保温的饭盒。目前的市面上的不锈钢电饭盒,基本都是在不锈钢内胆外面包一层塑胶件,其中,不锈钢内胆与塑胶件的连接结构采用镙钉连接,即先在不锈钢内胆上焊螺母柱,并在塑胶件上留连接孔,安装时,利用螺钉穿过连接孔并与不锈钢内胆上的螺母柱连接锁定,从而实现不锈钢内胆与塑胶件的连接,但这种方式结构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电饭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饭盒,包括上盒组件和下盒组件,上盒组件包括上盒内胆和上壳体,上盒内胆下端设有上盒内胆入口,上壳体包覆上盒内胆的外侧;下盒组件包括下盒内胆、下壳体和发热装置,下盒内胆上端设有下盒内胆入口,下壳体包覆在下盒内胆的外侧,发热装置用于加热下盒内胆,所述上盒组件可拆卸地盖合在下盒组件上侧,所述上盒内胆为金属内胆,其下端外侧设有第一扣合部,所述上壳体下端通过第一扣合部与上盒内胆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饭盒,其上壳体与上盒内胆通过第一扣合部并采用插扣的方式固定连接,免除了在金属内胆上焊接螺母柱以及在壳体上增加连接孔;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优选的,所述下盒内胆为金属内胆,其上端外侧设有第二扣合部,所述下壳体上端通过第二扣合部与下盒内胆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简化电饭盒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扣合部包括从上盒内胆的底部向外侧延伸出的一圈第一外沿,以及连接于第一外沿的外侧并从第一外沿向上延伸的第一侧沿,所述第一外沿、第一侧沿和上盒内胆的侧壁之间形成上侧开口的所述的第一扣插槽,所述上壳体的下端插入所述第一扣插槽内并实现上盒内胆与上壳体的连接,利用上盒内胆自身翻边形成第一扣插槽,加工方便。

可替换的,所述第一扣合部包括从上盒内胆的底部向外侧延伸出的一圈第一外沿,以及连接于第一外沿的外侧并从第一外沿向上延伸的第一侧沿,所述第一外沿、第一侧沿和上盒内胆的侧壁之间形成上侧开口的所述的第一扣插槽,通过过盈配合将所述上壳体的下端插入所述第一扣插槽内并实现上盒内胆与上壳体的连接,使得上壳体与下壳体更加对称地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的下端设有第一插入部,第一插入部与第一扣插槽配合,所述第一插入部外侧形成第一台阶,所述第一侧沿与第一台阶抵靠配合,增强了上盒内胆和上壳体的连接稳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沿向上盒内胆方向倾斜使得第一扣插槽的槽口宽度小于第一插入部的厚度,确保第一插入部与第一扣插槽的过盈配合,并确保了第一侧沿紧紧压住第一插入部,达到了上盒内胆不松开的目的;所述第一插入部的下端设计有方便插入第一扣插槽的弧形面或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入部下部的外侧设有一圈第一凸筋,在第一侧沿紧紧包覆住第一插入部的同时,第一侧沿与第一凸筋形成了一个倒钩,进一步确保上盒内胆不松开。

优选的,所述第二扣合部包括从下盒内胆的顶部向外侧延伸出的一圈第二外沿和,以及连接于第二外沿的外侧并从第二外沿向下延伸的第二侧沿,所述第二外沿、第二侧沿和下盒内胆的侧壁之间形成下侧开口的第二扣插槽,所述下壳体的上端从下往上插入到所述第二扣插槽内并实现下盒内胆与下壳体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的上端设有第二插入部,第二插入部与所述第二扣插槽配合,所述第二插入部外侧形成第二台阶,所述第二侧沿与第二台阶抵靠配合,增强了下盒内胆和下壳体的连接稳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沿向下盒内胆方向倾斜使得第二扣插槽的槽口宽度小于第二插入部的厚度,确保第二插入部与第二扣插槽的过盈配合,并确保了第二侧沿紧紧压住第二插入部,达到了下盒内胆不松开的目的,所述第二插入部的上端设计有方便插入第二扣插槽的弧形面或斜面;所述第二插入部上部的外侧设有一圈第二凸筋,在第二侧沿紧紧包覆住第二插入部的同时,第二侧沿与第二凸筋形成了一个倒钩,进一步确保下盒内胆不松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一的上盒内胆与上壳体部分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盒内胆、下壳体部分和底盖部分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上盒内胆与上壳体部分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区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5,一种电饭盒,包括上盒组件1和下盒组件2,上盒组件1包括上盒内胆101和上壳体102,上盒内胆下端设有上盒内胆入口,上壳体包覆上盒内胆的外侧;下盒组件2包括下盒内胆201、下壳体202和发热装置203,下盒内胆201上端设有下盒内胆入口,下壳体202包覆在下盒内胆201的外侧,发热装置203用于加热下盒内胆201,所述上盒组件1可拆卸地盖合在下盒组件2上侧,优选的,还包括底盖204,所述底盖204设于下盒组件2的下侧,加设底盖204方便了电元件的安装和布局,且采用分体设计有助于上、下盒组件的加工和日后的维护修理;所述上盒内胆101为金属内胆,其下端外侧设有第一扣合部1011,所述上壳体102下端通过第一扣合部1011与上盒内胆101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盒内胆201为金属内胆,其上端外侧设有第二扣合部2011,所述下壳体202上端通过第一扣合部2011与下盒内胆201可拆卸连接,其中,上盒内胆101和下盒内胆201均优选为不锈钢内胆。

所述第一扣合部1011包括从上盒内胆101的底部向外侧延伸出的一圈第一外沿11和,以及连接于第一外沿11的外侧并从第一外沿11向上延伸的第一侧沿12,所述第一外沿11、第一侧沿12和上盒内胆101的侧壁之间形成上侧开口的第一扣插槽13,通过过盈配合将所述上壳体102的下端插入所述第一扣插槽13内并实现上盒内胆101与上壳体102的连接。

所述第一扣合部2011包括从下盒内胆201的顶部向外侧延伸出的一圈第二外沿14和,以及连接于第二外沿14的外侧并从第二外沿14向下延伸的第二侧沿15,所述第二外沿14、第二侧沿15和下盒内胆201的侧壁之间形成下侧开口的第二扣插槽16,通过过盈配合将所述下壳体202的上端从下往上插入到所述第二扣插槽16内并实现下盒内胆201与下壳体202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饭盒,其上壳体102与上盒内胆101通过第一扣合部1011并采用插扣的方式固定连接、及其下壳体202与下盒内胆201通过第一扣合部2011并采用插扣的方式固定连接,免除了在不锈钢内胆上焊接螺母柱以及在壳体上留孔;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安装也方便,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参见图2至图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壳体102的下端向内凹陷形成第一插入部17,第一插入部17插入所述第一扣插槽13中,上壳体102下端的凹陷处形成第一台阶18,所述第一侧沿12与第一台阶18抵靠接触配合;所述下壳体202的上端向内凹陷形成第二插入部19,第二插入部19插入所述第二扣插槽16中;所述凹陷处形成第二台阶20,所述第二侧沿15与第二台阶20抵靠接触配合;其增强了上盒内胆101和上壳体102、下盒内胆201与下壳体202的连接稳固性。

参见图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沿12向上盒内胆101方向倾斜使得第一扣插槽13的槽口宽度小于第一插入部17的厚度,确保第一插入部17与第一扣插槽13的过盈配合,并确保了第一侧沿12紧紧压住第一插入部17,达到了上盒内胆101不松开的目的,所述第一插入部17的下端设计有弧形面,方便其插入到第一扣插槽13中;所述第二侧沿15向下盒内胆201方向倾斜使得第二扣插槽16的槽口宽度小于第二插入部19的厚度,确保第二插入部19与第二扣插槽16的过盈配合,并确保了第二侧沿15紧紧压住第二插入部19,达到了下盒内胆201不松开的目的,所述第二插入部19的上端设计有弧形面,方便其插入到第二扣插槽16中。

参见图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插入部17下部的外侧设有一圈第一凸筋4,在第一侧沿12紧紧包覆住第一插入部17的同时,第一侧沿12与第一凸筋4形成了一个倒钩,进一步确保上盒内胆101不松开。

参见图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插入部19上部的外侧设有一圈第二凸筋5,在第二侧沿15紧紧包覆住第二插入部19的同时,第二侧沿15与第二凸筋5形成了一个倒钩,进一步确保下盒内胆201不松开。

参见图1和图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不锈钢电饭盒还包括不锈钢蒸盘6,所述下盒内胆201上部向内折弯形成第三台阶121,所述不锈钢蒸盘6设于第三台阶121上,增加不锈钢蒸盘6能强化电饭盒的功能。

参见图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壳体202侧壁与下盒内胆201之间设有隔热空间7,防止下壳体202受到的传热温度过高,避免出现烫手现象。

参见图1,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电源线插座205和开关206,所述电源线插座205和开关206设于底盖204的侧部,所述发热装置203设于下盒内胆201的底部并分别与电源线插座205和开关206电连接。

参见图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壳体102上设有提手211,方便用户打开或封盖;所述上盒内胆101的上侧设有排气孔113,所述上壳体102对应排气孔113位置设有开口(图中未标示),防止封盖时上盒内胆101与下盒内胆201中的气压过高。

实施例二:

参见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所述第一扣合部1011包括从上盒内胆101底部向外翻折并贴合上盒内胆101的一圈第一竖沿111、连接于第一竖沿111并从第一竖沿111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外沿11、以及连接于第一外沿11的外侧并从第一外沿向上延伸的第一侧沿12,所述第一竖沿111、第一外沿11、第一侧沿12和上盒内胆101的侧壁之间形成上侧开口的第一扣插槽13,通过过盈配合将所述上壳体102的下端插入所述第一扣插槽13内实现上盒内胆101与上壳体102的连接,其上盒内胆101翻折一个边(即第一竖沿111),使其形成一段可插入下盒内胆201的直插段(图中未标示),使得在上盒内胆101与下盒内胆201能更好地配合。本实施例的其他技术特征均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作详细说明。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