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带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耐磨损汽车安全带插扣片。
背景技术:
安全带已成为驾驶员和乘员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汽车等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安全带拉力限制器事故发生后,安全带在预收紧装置的作用下,已经绷紧了。但我们希望在受力峰值过去后,安全带的张紧力度马上降低,以减小乘员受力,这份特殊任务就由安全带拉力限制器来完成:在安全带装置上,有一个如安全带前所述的预收紧装置,底下卷绕着安全带。轴芯里边是一根钢质扭转棒。当负荷达到预定情况时,扭转棒即开始扭曲,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安全带,实现了安全带的拉力限制功能。当汽车遇到意外情况紧急制动时,它可以将驾驶员和乘客束缚在座椅上,以免前冲,从而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免受二次冲撞造成伤害。而安全带插扣片是安全带与固定座连接的重要装置,但传统的安全带插扣片在与安全带体连接时往往对安全带造成磨损,长期使用后安全带容易被安全带插扣片磨破,降低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耐磨损汽车安全带插扣片,通过上壳体的上与第一槽孔连通的第一凹槽和下壳体上与第二槽孔连通的第二凹槽之间配合形成圆柱形容纳空间,在圆柱形容纳空间内设有若干滚珠,通过使得圆柱形容纳空间的轴心与第一槽孔之间的距离小于圆柱形容纳空间的二分之一半径使得滚珠的部分球冠面露出圆柱形容纳空间外并与安全带发生接触,使得安全带在穿过第一槽孔、第二槽孔后与壳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大的减小,使得安全带受磨损程度更小,提高安全带的使用寿命,也减小安全带对安全带插扣片产生磨损,提高安全带插扣片的耐磨能力。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和与所述壳体连接的插片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与所述上壳体配合的下壳体和用于固定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固定件,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供安全带穿过的第一槽孔,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槽孔配合的第二槽孔,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贴合一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槽孔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槽孔连通,所述第一凹槽为半圆柱形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轴心与所述第一槽孔一侧边缘平行且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凹槽的轴心与所述第一槽孔一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二分之一半径距离,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形成圆柱形容纳空间,所述圆柱形容纳空间内设有若干与所述圆柱形容纳空间形状相适配的滚珠;
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贴合的一面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插片体的第一容置槽,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槽配合的第二容置槽,所述插片体包括安装部和插接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插接部相互连接且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之间形成容置所述安装部的容置腔,所述壳体的一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且供所述插接部伸出的开口。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容置槽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容置槽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第二凸块。
可选地,所述固定件为螺丝,所述上壳体上设有若干供所述螺丝穿过的通孔,所述下壳体上设有若干与所述通孔对应的螺纹孔,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通过螺丝固定。
可选地,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贴合的一面上设有定位凸条,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凸条配合的定位凹槽。
可选地,所述上壳体外侧壁上设有第一防滑区,所述下壳体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防滑区对应的第二防滑区,所述第一防滑区与所述第二防滑区均上均设有若干呈阵列分布的防滑凸条。
可选地,所述滚珠为不锈钢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壳体的上与第一槽孔连通的第一凹槽和下壳体上与第二槽孔连通的第二凹槽之间配合形成圆柱形容纳空间,在圆柱形容纳空间内设有若干滚珠,通过使得圆柱形容纳空间的轴心与第一槽孔之间的距离小于圆柱形容纳空间的二分之一半径使得滚珠的部分球冠面露出圆柱形容纳空间外并与安全带发生接触,使得安全带在穿过第一槽孔、第二槽孔后与壳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大的减小,使得安全带受磨损程度更小,提高安全带的使用寿命,也减小安全带对安全带插扣片产生磨损,提高安全带插扣片的耐磨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耐磨损汽车安全带插扣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耐磨损汽车安全带插扣片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耐磨损汽车安全带插扣片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耐磨损汽车安全带插扣片下壳体的剖视图。
图5是图4A位置的放大图。
图中:1、上壳体;10、第一凹槽;11、第一槽孔;12、第一容置槽;121、第一凸块;13、通孔;14、定位凹槽;15、第一防滑区;2、下壳体;20、第二凹槽;21、第二槽孔;22、第二容置槽;221、第二凸块;23、螺纹孔;24、定位凸条;25、第二防滑区;251、防滑凸条;100、开口;31、安装部;311、定位孔;32、插接部;4、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至图5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耐磨损汽车安全带插扣片,包括壳体和与壳体连接的插片体,壳体包括上壳体1、与上壳体1配合的下壳体2和用于固定上壳体1与下壳体2的固定件,上壳体1上设有供安全带穿过的第一槽孔11,下壳体2上设有与第一槽孔11配合的第二槽孔21,下壳体2与上壳体1贴合一面上设有第一凹槽10,第一凹槽10位于第一槽孔11的一侧且与第一槽孔11连通,参考图4和图5所示,第一凹槽10为半圆柱形凹槽,第一凹槽10的轴心与第一槽孔11一侧边缘平行且处于同一平面,第一凹槽10的轴心与第一槽孔11一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凹槽10的二分之一半径距离,上壳体1上设有与第一凹槽10配合的第二凹槽20,第一凹槽10与第二凹槽20之间形成圆柱形容纳空间,圆柱形容纳空间内设有若干与圆柱形容纳空间形状相适配的滚珠4;下壳体2与上壳体1贴合的一面上设有用于安装插片体的第一容置槽12,上壳体1上设有与第一容置槽12配合的第二容置槽22,插片体包括安装部31和插接部32,安装部31与插接部32相互连接且为一体结构,第一容置槽12与第二容置槽22之间形成容置安装部31的容置腔,如图1所示,壳体的一端面上设有与容置腔连通且供插接部32伸出的开口100;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壳体1的上与第一槽孔11连通的第一凹槽10和下壳体2上与第二槽孔21连通的第二凹槽20之间配合形成圆柱形容纳空间,在圆柱形容纳空间内设有若干滚珠4,通过使得圆柱形容纳空间的轴心与第一槽孔11之间的距离小于圆柱形容纳空间的二分之一半径使得滚珠4的部分球冠面露出圆柱形容纳空间外并与安全带发生接触,使得安全带在穿过第一槽孔11、第二槽孔21后与壳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大的减小,使得安全带受磨损程度更小,提高安全带的使用寿命,也减小安全带对安全带插扣片产生磨损,提高安全带插扣片的耐磨能力。
可选地,参考图2所示,安装部31上设有定位孔311,第一容置槽12上设有与定位孔311配合的第一凸块121,第二容置槽22上设有与定位孔311配合的第二凸块221;具体来说,设置的定位孔311便于插片体的安装拆卸,安装时将定位孔311套在下壳体2上的第一容置槽12上的第一凸块121,再将上壳体1盖上锁紧完成安装,简单方便。
可选地,固定件为螺丝(图中未示),上壳体1上设有若干供螺丝穿过的通孔13,下壳体2上设有若干与通孔13对应的螺纹孔23,上壳体1与下壳体2通过螺丝固定;具体来说,通过螺丝来固定,便于上壳体1与下壳体2的固定连接,而且连接方式简单方便,节约成本。
可选地,参考图2以及图3所示,下壳体2与上壳体1贴合的一面上设有定位凸条24,上壳体1上设有与定位凸条24配合的定位凹槽14;具体来说,通过定位凸条24与定位凹槽14的配合便于下壳体2与上壳体1的安装定位。
可选地,上壳体1外侧壁上设有第一防滑区15,下壳体2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一防滑区15对应的第二防滑区25,第一防滑区15与第二防滑区25均上均设有若干呈阵列分布的防滑凸条251;具体来说,通过第一防滑区15和第二防滑区25提高人手与插扣片直接的接触摩擦,起到防滑作用。
可选地,滚珠4为不锈钢珠;具体来说,不锈钢滚珠4的刚度等性能较好,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