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动行李箱。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行李箱的款式很多,有手提式、背包式和拉杆式。这种类型的行李箱都只有滑轮辅助的功能,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动的行李箱出现了,电动行李箱的出现,使用户在行李箱的使用方面更轻松。
但是,电动行李箱的功能不仅限制于箱子的驱动,它还需要在方向调整方面比较灵活,目前虽然已经有了电动的行李箱,但都是将箱子处于站立状态,并将驱动轮设置在箱子的底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行李箱,该装置将箱子呈平放状态设置,使箱子能够呈平放状态移动,使行李箱的运输功能更强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行李箱,包括箱体和移动平台,所述箱体呈平放状态,所述移动平台固定安装于所述箱体内;
所述移动平台包括承载板、驱动装置、主板、微波定位模块、距离感应模块和电源;
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承载板的前方,所述承载板的后方设有万向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驱动所述承载板移动和转向,从而将所述承载板撑离地面;
所述电源、主板和距离感应模块均固定安装于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所述距离感应模块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四周;
多个所述距离感应模块的信号采集端均联接于所述主板的信号输出端;
所述微波定位模块的信号采集端联接于所述主板的信号输出端;
所述驱动装置的信号采集端连接于所述主板的信号输出端;
所述微波定位模块、距离感应模块、驱动装置和主板的电源采集端均联接于所述电源的电源输出端。
较佳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机、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机和第二驱动轮;
所述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呈左右分布的状态安装于所述承载板,所述第一驱动机和第二驱动机均安装于所述承载板,所述第一驱动机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轮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机230转动。
较佳地,所述第一驱动轮的轮轴通过转动座安装于所述承载板,所述第一驱动轮的轮轴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机的工作端也设有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轮和所述第一驱动机的两个驱动齿轮相互啮合;
所述第二驱动轮的轮轴通过转动座安装于所述承载板,所述第二驱动轮的轮轴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机的工作端也设有驱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轮和所述第二驱动机的两个驱动齿轮相互啮合。
较佳地,所述承载板的四角分别设有所述距离感应模块;
位于四角的测距感应模块的照射方向分别朝向所述承载板的四个顶点。
进一步地,还包括罩壳,所述罩壳罩设于所述主板、微波定位模块和电源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座为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底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承载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方案通过给箱体加装驱动装置,使箱体具有移动的功能,这个方案中,并且本方案的行李箱处于平放状态,其顶部具有较大的承载面积,从而拓展了电动行李箱的运输功能;2、本方案的驱动装置具有第一驱动机和第二驱动机,第一驱动机和第二驱动机分别驱动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这样的话,第一驱动机和第二驱动机相互反转或通过控制两个驱动机的转动速度,就能够实现整个装置的旋转,使整个装置在行动方面更灵活;3、第一驱动轮通过转动座安装于承载板,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和第一驱动机和第二驱动机之间通过驱动齿轮传动,保证了驱动装置的传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联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联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展示了驱动齿轮和转动座。
其中:移动平台100、承载板110、距离感应模块120、万向轮130、驱动装置200、第一驱动机210、第一驱动轮220、第二驱动机230、第二驱动轮240、转动座250、驱动齿轮260、罩壳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4所示,一种电动行李箱,包括箱体和移动平台100,所述箱体呈平放状态,所述移动平台100固定安装于所述箱体内;
所述移动平台100包括承载板110、驱动装置200、主板、微波定位模块、距离感应模块120和电源;
所述驱动装置200安装于所述承载板110的前方,所述承载板110的后方设有万向轮130,所述驱动装置200驱动驱动所述承载板110移动和转向,从而将所述承载板110撑离地面;
所述电源、主板和距离感应模块120均固定安装于所述承载板110的上表面,所述距离感应模块120设置于所述承载板110的四周;
多个所述距离感应模块120的信号采集端均联接于所述主板的信号输出端;
所述微波定位模块的信号采集端联接于所述主板的信号输出端;
所述驱动装置200的信号采集端连接于所述主板的信号输出端;
所述微波定位模块、距离感应模块120、驱动装置和主板的电源采集端均联接于所述电源的电源输出端。
本方案通过给箱体加装驱动装置110,使箱体110具有移动的功能,这个方案中,并且本方案的行李箱处于平放状态,其顶部具有较大的承载面积,从而拓展了电动行李箱的运输功能。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200包括第一驱动机210、第一驱动轮220、第二驱动机230和第二驱动轮240;
所述第一驱动轮220和第二驱动轮240呈左右分布的状态安装于所述承载板110,所述第一驱动机210和第二驱动机230均安装于所述承载板110,所述第一驱动机210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轮220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230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机230转动。
本方案的驱动装置200具有第一驱动机210和第二驱动机230,第一驱动机210和第二驱动机220分别驱动第一驱动轮220和第二驱动轮240,这样的话,第一驱动机210和第二驱动机230相互反转或通过控制两个驱动机210的转动速度,就能够实现整个装置的旋转,使整个装置在行动方面更灵活。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轮220的轮轴通过转动座250安装于所述承载板110,所述第一驱动轮220的轮轴安装有驱动齿轮260,所述第一驱动机210的工作端也设有驱动齿轮260,所述第一驱动轮220和所述第一驱动机210的两个驱动齿轮260相互啮合;
所述第二驱动轮240的轮轴通过转动座250安装于所述承载板110,所述第二驱动轮240的轮轴安装有驱动齿轮260,所述第二驱动机230的工作端也设有驱动齿轮260,所述第二驱动轮240和所述第二驱动机230的两个驱动齿轮260相互啮合。
第一驱动轮220通过转动座250安装于承载板110,第一驱动轮220、第二驱动轮240和第一驱动机210和第二驱动机之间通过驱动齿轮260传动,保证了驱动装置200的传动效率。
此外,所述承载板110的四角分别设有所述距离感应模块120;
位于四角的测距感应模块120的照射方向分别朝向所述承载板110的四个顶点。
测距感应模块120的布置方式,使承载板110的周围都有测距感应模块120的信号照射,不存在四角。
此外,还包括罩壳300,所述罩壳300罩设于所述主板、微波定位模块和电源的上方。
主板、微波定位模块和电源集中设置于罩壳300内,使这些电路元件能集中设置,既减少空间,也将这些电路元件隔开。
此外,所述转动座250为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底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承载板110。
使用紧固件将轴承轴承座固定在承载板110,使轴承座在故障之后便于更换。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