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皮带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6293发布日期:2018-11-27 21:12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皮带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皮带扣。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皮带扣配的皮带还是需要在皮带上打孔,这会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孔会越拉越大,孔拉变形后便会影响皮带的美观和甚至降低皮带的使用寿命,有些挂扣的皮带两头都被打孔后同时挂在扣钉上,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孔被拉大,皮带扣容易掉落,而且皮带的长度不能根据需要裁剪长短,给消费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市面上还有一部分自动皮带扣,这些自动皮带扣需要在皮带上缝制塑料齿条,有些齿条由于齿较浅,导致皮带容易松脱,另外加装塑料齿条的自动皮带和皮带扣结构复杂,制作起来也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洁、使用寿命长的新型皮带扣。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皮带扣,包括面板主体和尾夹,所述尾夹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面板主体上,所述面板主体包括平板部和竖板部,所述竖板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竖板部分别固定于所述平板部的两侧,所述尾夹的一端连接于两个所述竖板部之间,所述尾夹的另一端设置有夹持皮带的夹持件。

作为优选,所述尾夹与竖板部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尾夹与所述平板部存在两种状态,第一状态:所述尾夹与所述平板部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20°,第二种状态:所述尾夹与所述平板部之间的夹角大于20°。

作为优选,第一种状态下,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尾夹端部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连接轴到尾夹上部的垂直距离。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竖板部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竖板部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尾夹的一端设置有贯穿其宽度方向的通孔,所述固定孔和通孔内同时被固定轴贯穿。

作为优选,所述尾夹包括有连接部和夹持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竖板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夹持件位于所述夹持部上,所述连接部和夹持部的连接处的厚度小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突起,所述夹持件镶嵌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夹持件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尾夹可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尾夹与竖板部连接的一端的宽度小于两个所述竖板部之间的距离,所述尾夹另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夹持件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平板部呈弧形面状设置,所述竖板部位于所述平板部靠近圆心的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竖板部与所述平板部连接的一端较宽、远离所述平板部的一端较窄。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由于尾夹上设置有夹持件,夹持件可以固定皮带的一端,由于设置有面板主体和与面板主体可转动连接的尾夹,面板主体和尾夹可以夹住皮带的一端,该皮带扣的结构简洁,使用该皮带扣无需再皮带上打孔,可以延长皮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皮带扣第一种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皮带扣第二种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皮带扣第一种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皮带扣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述。

参考图1-7,一种新型皮带扣,和皮带10配合使用,包括面板主体1和尾夹2,所述尾夹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面板主体1上,所述面板主体1包括平板部11和竖板部12。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竖板部12位于所述平板部11的中部,且所述竖板部12与所述平板部1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竖板部12位于所述平板部的一端,所述平板部12垂直平板部11设置。所述尾夹2与竖板部12通过连接轴3连接,使尾夹2可以相对面板主体1转动,所述尾夹2与所述平板部11存在两种状态,如图1所示,第一状态:所述尾夹2与所述平板部11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20°,尾夹2和面板主体1可以夹住从两者之间穿过的皮带10;如图2所示,第二种状态:所述尾夹2与所述平板部11之间的夹角大于20°,此状态下,尾夹2和面板主体1不再夹住从两者之间穿过的皮带10,皮带10可以自由活动。第一种状态下,所述连接轴3与所述尾夹2两端部(即左右两端)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连接轴3到尾夹2上部的垂直距离,当尾夹2处于第二种状态时,皮带10处于自由状态,当尾夹2处于第一种状态时,尾夹2和面板本体1之间的距离小,可以夹住两者之间穿过的皮带10。

如图3所示,所述平板部11为板状,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平板部11呈弧形面状设置,面板主体1与人的身体一样出现弧度,使用起来更加舒适,所述竖板部12位于所述平板部11靠近圆心的面上设置,所述竖板部1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竖板部12分别固定于所述平板部11的两侧,两个所述竖板部12对称设置。如图4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竖板部12与所述平板部11连接的一端较宽、远离所述平板部11的一端较窄,两个所述竖板部12较窄的一端上设置有固定孔13,所述尾夹2的一端设置有贯穿其宽度方向的通孔23,所述固定孔13和通孔13内同时被固定轴3贯穿。如图5所示,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竖板部12靠近平板部中部的一端设置有通孔23,所述固定孔13和通孔13同时被固定轴3贯穿。

如图4所示,所述尾夹2包括有连接部22和夹持部21,所述连接部22与所述竖板部12可转动连接,所述尾夹2的一端(即连接部22)连接于两个所述竖板部12之间,所述尾夹2的另一端(即夹持部21)设置有夹持皮带10另一端的夹持件4。如图3和图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4为一与所述尾夹2相铰接的夹持板,所述尾夹2与竖板部12连接的一端(即连接部22)的宽度小于两个所述竖板部12之间的距离,使尾夹2可以放置在两个所述竖板部12之间,所述尾夹2另一端(即夹持部21)的宽度大于所述夹持件4的宽度。所述夹持件4位于所述夹持部21上,所述夹持部21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为凸块或者凸齿,所述夹持件4镶嵌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夹持件4靠近所述连接部22的一端与所述尾夹2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22和夹持部21的连接处的厚度小于所述连接部22的厚度,方便转动尾夹2,使尾夹2的最高端能够更好的压紧皮带10。如图7所示,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尾夹2远离所述固定轴3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槽20,所述尾夹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螺纹孔21,所述螺纹孔21与所述皮带槽20垂直设置,所述螺纹孔21内螺纹连接有螺栓,通过上紧螺栓将位于固定槽20内的皮带10压紧。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由于尾夹上设置有夹持件,夹持件可以固定皮带的一端,由于设置有面板主体和与面板主体可转动连接的尾夹,面板主体和尾夹可以夹住皮带的一端,该皮带扣的结构简洁,使用该皮带扣无需再皮带上打孔,可以延长皮带的使用寿命。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