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防雾霾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3729发布日期:2019-02-22 21:2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防雾霾口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具体为一种高效防雾霾口罩,属于口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然而传统的口罩在使用过程中只有单一的遮挡功能,用户在使用时气流不通畅,导致呼吸时比较难受,并且外界空气还会从口罩四周进入到鼻腔区域,在呼气时,呼出的气体会在眼镜上形成水雾,影响带眼镜者的视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高效防雾霾口罩,能够为鼻腔区域提供持续、缓慢且均匀的气流,使得用户呼吸时更为舒适,从底部排气并且还可保证外界空气不会进入。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高效防雾霾口罩,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鼻腔板和面板组成,且所述鼻腔板呈弧形凸起结构;所述面板的外壁底部垂直设有进气管,且所述进气管的开口处设有可拆卸结构的所述过滤网板;所述进气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滤盒,且所述滤盒的内部间隔设有活性炭吸附网和HEPA过滤网;所述活性炭吸附网、所述HEPA过滤网与所述滤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滤盒的一侧安装有吸气扇,且所述吸气扇与所述滤盒的背部相对设置;所述吸气扇的出口端连接有导风罩,且所述导风罩的出口端连通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嵌入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面板的内部嵌入有防护板,且所述防护板与所述面板之间转动扣合连接;所述防护板的内部设有蜂窝状的缓冲网罩,且所述防护板的内部与所述排风管的出口端相互连通;所述壳体两侧壁对称安装有第一挂环和第二挂环;所述第一挂环的外部套接有所述第一绑带,且所述第一绑带的端部设有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二挂环的外部套接有所述第二绑带,且所述第二绑带的端部设有所述固定头;所述固定头与所述固定座相互配合连接;所述面板的外壁开有排气口,且所述排气口的内部中心处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通过扭簧连接有呈百叶窗状分布的挡板,且所述挡板的两侧对称设有所述支杆。

优选的,为了实现快速排气,提高排气效果,所述排气口设有两个,且所述排气口对称设于所述进气管的两侧;所述排气口为倾斜状的平行四边形结构。

优选的,为了提高对于空气的过滤效果,便于拆卸更换,所述过滤网板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进气管,且所述过滤网板与所述滤盒相互平行设置;所述过滤网板的面积、所述滤盒的面积均与所述进气管的开口面积相同。

优选的,为了实现气流的稳定供给,所述导风罩为喇叭状,且所述导风罩完全覆盖于所述吸气扇的一侧;所述导风罩的外边缘与所述进气管的内壁相互焊接。

优选的,为了实现空气的传导,所述排风管贯穿于所述滤盒的外表面,且所述排风管嵌入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优选的,为了便于用户佩戴,所述固定头与所述固定座之间卡合连接,且所述固定座内部缠绕有所述第一绑带;所述固定头胶合连接所述第二绑带。

优选的,为了实现有效的封堵,所述挡板的分布面积等于所述排气口的开口面积,且所述挡板的转动角度为0°-4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口罩通过吸气扇能够将外界的空气导入到进气管内,在滤盒的作用下被过滤,然后再通过排风管排出至用户鼻腔区域,从而使得用户鼻腔区域始终有新鲜空气供给,便于用户呼吸,并且在出口处安装有蜂窝状的缓冲网罩,能够使得排出的气流更为均匀、分散,避免气体过于激烈影响到用户呼吸,使得用户在呼吸时更为舒适;呼出的气体可通过底部的排气口排出,避免上流至眼睛区域,解决了佩戴眼镜者镜片容易有水雾的问题,百叶窗结构的挡板能够在排气时打开、吸气时关闭,从而避免外界空气流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板与进气管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气口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01、鼻腔板,102、面板,2、防护板,201、缓冲网罩,3、进气管,4、排气口,401、支杆,5、第一挂环,6、第一绑带,7、固定座,8、第二挂环,9、第二绑带,10、固定头,11、过滤网板,12、滤盒,13、活性炭吸附网,14、HEPA过滤网,15、吸气扇,16、导风罩,17、排风管,18、挡板,19、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高效防雾霾口罩,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由鼻腔板101和面板102组成,且所述鼻腔板101呈弧形凸起结构;所述面板102的外壁底部垂直设有进气管3,且所述进气管3的开口处设有可拆卸结构的所述过滤网板11;所述进气管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滤盒12,且所述滤盒12的内部间隔设有活性炭吸附网13和HEPA过滤网14;所述活性炭吸附网13、所述HEPA过滤网14与所述滤盒1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滤盒12的一侧安装有吸气扇15,且所述吸气扇15与所述滤盒12的背部相对设置;所述吸气扇15的出口端连接有导风罩16,且所述导风罩16的出口端连通有排风管17;所述排风管17嵌入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面板102的内部嵌入有防护板2,且所述防护板2与所述面板102之间转动扣合连接;所述防护板2的内部设有蜂窝状的缓冲网罩201,且所述防护板2的内部与所述排风管17的出口端相互连通;所述壳体1两侧壁对称安装有第一挂环5和第二挂环8;所述第一挂环5的外部套接有所述第一绑带6,且所述第一绑带6的端部设有所述固定座7;所述第二挂环8的外部套接有所述第二绑带9,且所述第二绑带9的端部设有所述固定头10;所述固定头10与所述固定座7相互配合连接;所述面板102的外壁开有排气口4,且所述排气口4的内部中心处安装有支杆401;所述支杆401通过扭簧19连接有呈百叶窗状分布的挡板18,且所述挡板18的两侧对称设有所述支杆40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排气口4设有两个,且所述排气口4对称设于所述进气管3的两侧;所述排气口4为倾斜状的平行四边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过滤网板1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进气管3,且所述过滤网板11与所述滤盒1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过滤网板11的面积、所述滤盒12的面积均与所述进气管3的开口面积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导风罩16为喇叭状,且所述导风罩16完全覆盖于所述吸气扇15的一侧;所述导风罩16的外边缘与所述进气管3的内壁相互焊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排风管17贯穿于所述滤盒12的外表面,且所述排风管17嵌入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固定头10与所述固定座7之间卡合连接,且所述固定座7内部缠绕有所述第一绑带6;所述固定头10胶合连接所述第二绑带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挡板18的分布面积等于所述排气口4的开口面积,且所述挡板18的转动角度为0°-45°。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固定座7、固定头10将口罩戴在脸上,并将鼻腔板101置于鼻子处,随后启动吸气扇15,将外界空气从过滤网板11吸入到进气管3内,进行初步过滤,然后通过活性炭吸附网13、HEPA过滤网14进行过滤,使得空气中的细菌、灰尘PM2.5被除去,最后洁净的空气通过导风罩16、排风管17进入到防护板2内,通过缓冲网罩201最后流出至用户鼻腔区域,用户便可呼吸的新鲜空气,气流持续且缓慢,而用户呼气时,气流会将挡板18撑开,使得各个挡板18均开始转动并带动扭簧19收缩,使得呼出的气体通过排气口4排出,而当吸气时,挡板18会在扭簧19的带动下相互重叠在一起,实现封堵,避免外界空气进入;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可拧下过滤网板11进行清洗,抽出滤盒12进行更换,也可转出防护板2,对缓冲网罩201进行清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