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判断是否合脚的儿童鞋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6129发布日期:2018-12-05 18:58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判断是否合脚的儿童鞋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鞋垫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便于判断是否合脚的儿童鞋垫。



背景技术:

在儿童挑选童鞋时,需要对童鞋进行试穿,从而判断童鞋是否合脚。但又由于儿童不能明确的表达试穿后童鞋是否合脚,因此,家长还需要通过传统的方法:即用手按压童鞋的脚尖部,来判断儿童穿上童鞋后,童鞋内部的留存空间。如果儿童穿上童鞋后脚尖部留存的空间较大,家长用手指按压后,童鞋鞋面将会产生较大的凹陷,说明童鞋较大不合脚;如果脚尖部几乎不留存空间,家长用手指按压后,童鞋鞋面将不会产生凹陷,说明童鞋会挤脚;如果脚尖部留存的空间较小,家长用手指按压后,童鞋鞋面将会产生小幅度的凹陷,说明童鞋较为合适;但是传统的方法需要对鞋面施加向下的压力,鞋面凹陷的程度还取决于鞋面的材质,不同鞋面的材质以及施加力的大小的不同造成了凹陷程度的不同,并且,判断是否合脚只从外部鞋面的凹陷程度大小并不能直观的观察脚部占据鞋内空间的大小,因此存在较大的不准确和不确定性,判断结果往往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判断是否合脚的儿童鞋垫,其具有判断简单方便且直观准确的特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便于判断是否合脚的儿童鞋垫,其中,包括鞋垫本体、图层部和立体护边部,所述图层部设在所述鞋垫本体上表面的前部,所述立体护边部沿所述鞋垫本体的外轮廓竖直设在所述鞋垫本体的中后部,所述图层部为与鞋垫本体前部的外轮廓相匹配的弧形段图层。

进一步,所述立体护边部的水平高度由鞋垫本体的足弓位置向后脚跟位置逐渐增高。

进一步,所述鞋垫本体上还设有减震凸起,所述减震凸起位于所述鞋垫本体上表面的前部。

进一步,所述图层部的前端距离所述鞋垫本体外轮廓8-10mm。

进一步,所述鞋垫本体上还设有定位槽、若干个吸汗盲孔和若干个吸汗棉,所述定位槽设在所述鞋垫本体的后脚跟位置,若干个吸汗盲孔均布在所述定位槽内,若干个吸汗棉一一对应填充在若干个吸汗盲孔内。

进一步,所述鞋垫本体上还设有三角形缺口,所述三角形缺口位于所述鞋垫本体前部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所述定位槽的槽深由槽底中心向四周逐渐变浅,并于最后与所述鞋垫本体平滑连接。

进一步,所述减震凸起内部均匀填充有艾叶和棉花的碎片状混合物。

进一步,所述图层部上设有与图层部形状大小一致的荧光片。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便于判断是否合脚的儿童鞋垫,主要通过鞋垫本体上的图层部对童鞋是否合脚进行直接性的判定。在需要对童鞋进行选择并判断是否合脚时,只需将置于童鞋内的鞋垫拿出,将儿童的脚掌放在鞋垫本体上并使得儿童的后脚跟抵顶在立体护边部上,接着观看儿童的脚趾是否有压住所述图层部。如果儿童的脚趾刚好压住所述图层部,则说明该儿童穿上该童鞋较为合脚;如果儿童的脚趾超过或未触及到图层部,则说明该儿童穿上该童鞋会挤脚或因童鞋过大而穿着不舒适。因此,在需要判断童鞋是否合脚时,只要将鞋垫拿出,将儿童的脚掌放在鞋垫本体上并使得儿童的后脚跟抵顶在立体护边部上,接着观看儿童的脚趾是否有压住所述图层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在判断童鞋是否合脚时能更加简单方便,直观准确且所述儿童鞋垫的成本造价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中:

鞋垫本体-1;图层部-2;

立体护边部-3;减震凸起-4;

定位槽-5;吸汗盲孔-51;

三角形缺口-6;荧光片-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3所示,一种便于判断是否合脚的儿童鞋垫,其中,包括鞋垫本体1、图层部2和立体护边部3,所述图层部2设在所述鞋垫本体1上表面的前部,所述立体护边部3沿所述鞋垫本体1的外轮廓竖直设在所述鞋垫本体1的中后部,所述图层部2为与鞋垫本体1前部的外轮廓相匹配的弧形段图层。采用上述结构后,在对童鞋进行选择后需要判断是否合脚时,只需将置于童鞋内的鞋垫拿出,将儿童的脚掌放在鞋垫本体1上并使得儿童的后脚跟抵顶在立体护边部3上,接着观看儿童的脚趾是否有压住所述图层部2。如果儿童的脚趾刚好压住所述图层部2,则说明该儿童穿上该童鞋较为合脚;如果儿童的脚趾超过或未触及到图层部2,则说明该儿童穿上该童鞋会挤脚或因童鞋过大而穿着不舒适。因此,通过所述儿童鞋垫能有效准确的判断出童鞋是否合脚,且更加直观便捷。

优选的,所述立体护边部3的水平高度由鞋垫本体1的足弓位置向后脚跟位置逐渐增高,使得立体护边部3的整体结构更加平缓,所述儿童鞋垫整体造型更加美观。

优选的,所述鞋垫本体1上还设有减震凸起4,所述减震凸起4位于所述鞋垫本体1上表面的前部,所述减震凸起4对脚部起到减震作用,儿童在跑步运动时,需要通过脚趾部发力,在跳高、篮球等运动时,儿童起跳也要通过脚趾部发力,跳起要落地时,也要通过脚趾部先落地,从而由脚部的结构起到缓冲的作用,而减震凸起4位于所述鞋垫本体1的上表面的前部,因此,所述减震凸起4能在儿童运动时起到强有力的减震缓冲效果,使得儿童在运动时儿童的脚部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优选的,所述图层部2的前端距离所述鞋垫本体1外轮廓8-10mm,距离为8-10mm的设置是脚掌穿鞋后不感觉挤压也不会感觉过大,童鞋内的空间刚好适合。

优选的,所述鞋垫本体1上还设有定位槽5、若干个吸汗盲孔51和若干个吸汗棉(图中未示出),所述定位槽5设在所述鞋垫本体1的后脚跟位置,儿童穿上童鞋后,儿童的脚后跟直接贴附在所述定位槽5内,从而方便儿童脚部在童鞋内的定位,并且儿童在跑步运动,如在进行折返跑或接力赛时,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减速,而脚部由于惯性的作用还会向童鞋的前部前倾对童鞋进行挤压,从而使得脚趾受伤。而定位槽5的设置使得后脚跟置于下凹的定位槽5中,在短时间的减速过程中,脚部受到惯性的作用,使得后脚跟抵顶定位槽5,从而减少脚趾对童鞋前部的挤压,进而有效的防止脚趾的受伤。若干个吸汗盲孔51均布在所述定位槽5内,若干个吸汗棉一一对应填充在若干个吸汗盲孔51内,吸汗棉起到吸汗作用,防止细菌滋生,起到对儿童脚部的保护。

优选的,所述鞋垫本体1上还设有三角形缺口6,所述三角形缺口6位于所述鞋垫本体1前部的左右两侧,所述三角形缺口6使得所述鞋垫本体1的脚趾部能有效的进行弯折,使得所述儿童鞋垫能在复杂的地形中弯折自如,大大增加了所述儿童鞋垫的舒适性。

优选的,所述定位槽5的槽深由槽底中心向四周逐渐变浅,并于最后与所述鞋垫本体1平滑连接,避免了因定位槽5的锐利使得儿童的后脚跟受伤。

优选的,所述减震凸起4内部均匀填充有艾叶和棉花的碎片状混合物(图中未示出),使得减震凸起4在起到减震作用的同时还能有效的起到杀菌吸汗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图层部2上设有与图层部2形状大小一致的荧光片7,通过荧光片7的设置使得在肉眼观看图层时能更加清楚,明了,并且即使在晚上光线不足时,也能直观的进行判断。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