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掉带的两用式凉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8344发布日期:2019-09-12 09:10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掉带的两用式凉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防掉带的两用式凉鞋。



背景技术:

凉鞋是人们夏季常用的穿戴用品,而拖鞋、凉鞋两用式的鞋子更是目前最流行的凉鞋之一,其既能当凉鞋穿着,又能当拖鞋穿着,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两用式凉鞋是通过在鞋面上设置有后绊带,利用后绊带的前后转动,从而改变其穿着方式,即:后绊带向前旋转到鞋面部位时,可作为拖鞋穿着,而后绊带向后旋转至脚后跟部位时,可作为凉鞋穿着。

但目前所有的两用式凉鞋都存在一个缺陷:后绊带容易往下掉,导致在穿戴时经常踩踏到后绊带,难以起到真正凉鞋的结构功能,也会使得人们的脚穿戴不舒服,哪怕是十分合脚的两用式凉鞋,穿久了也会发生这种情况。

后来,有人发明了一种后绊带可拆装式的凉拖鞋(申请号:201720163170.0),其后绊带通过一个枢转点连接于鞋面上,同时,在鞋面上设置两个固定点;当作为拖鞋穿着时,将后绊带向前旋转到鞋面部位,再将后绊带端部扣在一固定点上以使得后绊带保持向前的状态;当作为凉鞋穿着时,将后绊带向后旋转到脚后跟部位,再将后绊带端部扣在另一固定点上以使得后绊带保持向后的状态;但是,这种两用鞋存在结构复杂、制作麻烦、成本高以及使用者操作麻烦等不足,局限了该技术方案的推广应用。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掉带的两用式凉鞋,其于鞋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后绊带向后转动角度的止挡扣,后绊带不会向后掉落,保持凉鞋穿着时的较佳定位及使用舒适度,其结构设计巧妙,简单实用,适用范围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防掉带的两用式凉鞋,包括有鞋底、连接于鞋底上的鞋面;所述鞋面上设置有用于前后转动的后绊带,后绊带设置于鞋面的后侧位置;在鞋面的左右侧设置有枢接点,后绊带两端分别连接于相应枢接点,后绊带绕左右侧的枢接点相对鞋面可前后旋转式设置;

所述鞋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后绊带向后转动角度的止挡扣,止挡扣连接于鞋面上,止挡扣与鞋面之间形成有凹槽;

作为凉鞋状态时,后绊带向后转动卡入凹槽内,后绊带的前侧与鞋面之间形成有供脚伸入的第一开口;

作为拖鞋状态时,后绊带向前转动,后绊带的内侧面与鞋面的外侧面相接触,在后绊带的后侧与鞋底之间形成有供脚伸入的第二开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槽对后绊带形成侧向及后向的止挡;或者,所述凹槽对后绊带形成侧向及下向的止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拖鞋状态、凉鞋状态、转动状态时,后绊带一直限位于止挡扣的凹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止挡扣位于枢接点的后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枢接点是设置于鞋面上的枢接扣;所述止挡扣与枢接扣两者一体成型连接;或者,所述止挡扣与枢接扣两者分体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止挡扣包括有钮扣本体、连接钉,钮扣本体安装于鞋面的外侧,连接钉安装于鞋面的内侧,钮扣本体具有连接孔,连接钉连接于钮扣本体的连接孔;钮扣本体与鞋面的外侧之间形成前述凹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钮扣本体具有外侧板、内侧板及用于连接外侧板、内侧板的连接柱,内侧板接触于鞋面;所述连接孔设置在内侧板上,连接孔左右贯通内侧板,且连接孔的左端连接至连接柱的左段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钉具有钉帽及连接于钉帽上的钉杆,钉杆的外周侧设置有若干凸凹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止挡扣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与鞋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后绊带的厚度。

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于鞋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后绊带向后转动角度的止挡扣,通过后绊带的前后转动改变凉鞋的穿着方式,后绊带不会向后掉落,保持凉鞋穿着时的较佳定位及使用舒适度,其结构设计巧妙,简单实用,适用范围广;其次是,两用式凉鞋可根据材质的不同,以合理选择止挡扣的安装,不影响鞋子的穿戴;以及,钮扣的形态可个性化,外形美观。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凉鞋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拖鞋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连接钉大致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拖鞋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鞋底 20、鞋面

21、后绊带 211、枢接点

22、止挡扣 221、钮扣本体

222、外侧板 223、内侧板

224、连接柱 225、连接孔

226、连接钉 23、凹槽

231、上凹槽 232、下凹槽

24、第一开口 25、第二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两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防掉带的两用式凉鞋,包括有鞋底10、连接于鞋底10上的鞋面20;

其中,所述鞋面20上设置有用于前后转动的后绊带21,后绊带21设置于鞋面20的后侧位置;在鞋面20的左右侧设置有枢接点211,后绊带21两端分别连接于相应枢接点211,后绊带21绕左右侧的枢接点211相对鞋面20可前后旋转式设置。

所述鞋面20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后绊带21向后转动角度的止挡扣22,止挡扣22连接于鞋面20上,止挡扣22与鞋面20之间形成有凹槽23,当后绊带21往后转动到一定位置时,后绊带21卡入凹槽23内形成定位,这样,在作凉鞋穿着时,后绊带21不会往后掉落,确保穿着合脚舒适。通常情况下,前述凹槽23对后绊带21形成侧向及后向的止挡;根据后绊带21于鞋面20上枢接位置设计不同,前述凹槽23也可以是对后绊带21形成侧向及下向的止挡,以确保对后绊带21向后旋转角度的定位(后绊带不能继续往后向下旋转),以及,侧向止挡作用是确保后绊带21不会向外脱出凹槽23;所述止挡扣位22于后绊带21的后侧,优选地,止挡扣22设置于后绊带21的后下方。

前述止挡扣22可以有多种设计,并不局限一种结构设计,实施例一中,提供一种止挡扣22的实例,所述止挡扣22包括有钮扣本体221、连接钉226,钮扣本体221安装于鞋面20的外侧,连接钉226安装于鞋面20的内侧;钮扣本体221具有用于安装连接钉226的连接孔,连接钉226连接于钮扣本体221的连接孔225;所述钮扣本体221与鞋面的外侧之间形成前述凹槽。

优选地,所述钮扣本体221具有外侧板222、内侧板223及用于连接外侧板222、内侧板223的连接柱224,内侧板223接触于鞋面20,增加了止挡扣22与鞋面20的接触面积,防止了止挡扣22刺坏鞋面;前述连接孔225设置在内侧板223上,连接孔225左右贯通内侧板223,且连接孔225的左端连接至连接柱224的左段位置,所述连接孔225并未贯通连接柱224。

前述枢接点通常是设置于鞋面20上的枢接扣,其具有扣帽部和枢接柱,扣帽部连接于枢接柱的外端,枢接柱的内端连接于鞋面上;在实际设计制作时,所述止挡扣22与枢接扣两者一体成型连接,例如:将枢接扣的扣帽部和止挡扣22的外侧板222设计为连接成一体;也可以将止挡扣22与枢接扣两者分体设置,即各自分别装设于鞋面20上。

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钉226具有钉帽及连接于钉帽上的钉杆,钉杆的外周侧设置有若干凸凹纹,以加强钉杆与连接孔内的连接牢固度;实施例一中,通过敲打的方式将连接钉226连接于钮扣本体221内,使得止挡扣22固定连接于鞋面20上,具体而言:先将钮扣本体221放于鞋面20的外侧,内侧板223与鞋面20的外侧相接触,将连接钉226于鞋面20的内侧正对连接孔225所在位置向外敲打,直至钉杆完全进入连接孔225内,钉帽与鞋面20的内侧相接触。

实施例一中,所述止挡扣22的外侧板222为圆形,实际上,止挡扣22的形态可个性化、多样化,或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外形美观,实用性佳。所述凹槽23具有上凹槽231、下凹槽232,后绊带21向后转动时埋设于上凹槽231位置;下凹槽232也可不要;所述上凹槽23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后绊带21的厚度,优选地,所述上凹槽231的宽度等于后绊带21的厚度,以确保止挡扣22所在部位不会太厚。

实施例一中,所述止挡扣22设置有两个,两个止挡扣22分别设置于鞋面20的左、右侧,所述止挡扣22布置在后绊带21的下方,稳定性佳;当然,所述止挡扣22也可仅设置于鞋面20的左侧或右侧,为了隐藏止挡扣22时,可以设置在左脚鞋的右侧,右脚鞋的左侧,而为了将止挡扣22更直观呈现时,可以设置在左脚鞋的左侧,右脚鞋的右侧。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中,当鞋子为凉鞋状态时,将后绊带21向后转动,此时,后绊带21卡入凹槽23内,此时,后绊带21的前侧与鞋面之间形成有供脚伸入的第一开口24,将脚伸进第一开口24内,这样,后绊带21保持在脚后跟的后侧,不会出现后绊带21向后掉落的现象,穿着简单方便。

如图2所示,实施例一中,当鞋子为拖鞋状态时,将后绊带21向前转动,此时,后绊带21的内侧面与鞋面20的外侧面相接触,在后绊带21的后侧与鞋底10之间形成有供脚伸入的第二开口25,将脚伸进第二开口25内,这样,后绊带21保持在鞋面20上,穿着简单方便。

所述两用式凉鞋一般采用塑胶、牛皮等材料制作,对于塑胶类的凉鞋,可以直接在鞋面上安装止挡扣21,或通过注塑工艺在鞋面上一体成型止挡扣21;对于牛皮类的凉鞋,通过减去后绊带21里的橡皮筋,在后绊带21下方安装止挡扣22,或想保留橡皮筋,需适当做些改动,否则后绊带21的头部位置过大,导致止挡扣21没有位置安装。

如图5所示,其显示了实施例二的大致结构,在凉鞋状态、拖鞋状态、转动状态时,其后绊带21一直限位于止挡扣22的凹槽23内(通常是后绊带21的端部边沿被限位于凹槽23内),这样,可以确保后绊带21从拖鞋状态转换至凉鞋状态时,所述外侧板都能遮盖住后绊带21的外边沿以形成限位,使得后绊带21不会脱落至止挡扣22的外侧,使用者在切换凉鞋、拖鞋两种使用状态时,操作十分方便;这种结构设计,也可以将止挡扣22部位做得比较薄。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于鞋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后绊带向后转动角度的止挡扣,通过后绊带的前后转动改变凉鞋的穿着方式,后绊带不会向后掉落,保持凉鞋穿着时的较佳定位及使用舒适度,其结构设计巧妙,简单实用,适用范围广;其次是,两用式凉鞋可根据材质的不同,以合理选择止挡扣的安装,不影响鞋子的穿戴;以及,钮扣的形态可个性化,外形美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