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带连接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0048发布日期:2019-09-24 23:37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带连接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带连接扣。



背景技术:

背包指外出或行军时背在背上的包的统称,材质多样化,真皮、塑料材质、涤纶、帆布、尼龙,棉麻等质地箱包引领时尚潮流,同时,在越来越标榜个性的时期,简约、复古、卡通等各类风格也从不同侧面迎合时尚人士张扬个性的需求,箱包的款式也由传统的商务包、书包、旅行包向笔袋、零钱包、小香包等扩展,根据背包容积的不同,一般可把背包分为大中小三类,在外出旅行时背包是旅客必不可少的一样工具,但是在背负时往往由于物品较多,背带容易脱落,所以胸扣带越来越受使用者欢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包带连接扣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包带连接扣在使用时由于使用者的胸廓和体型不同,在使用胸扣带时往往需要进行带子的长度调节,以往的连接扣带子容易滑动,导致背负时背带倾斜,而且现有技术包带连接扣在使用时由于连接扣一般均为塑料或者不锈钢,容易与使用者身体接触导致使用者接触位置磕疼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包带连接扣,以解决现有技术包带连接扣在使用时连接扣带子容易滑动,而且连接扣容易磕疼使用者的问题,从而达到了加强性固定和增加使用时舒适度的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包带连接扣,包括外壳、减震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外壳后端通过强力胶水与减震装置进行粘接,所述外壳内侧顶部与固定装置进行插接,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外包覆层、海绵层、减震层和粘接板,所述外包覆层内侧前端与海绵层相互缝合,所述海绵层后端与减震层相互缝合,所述减震层后端通过有机胶水与粘接板进行粘接,所述粘接板后端通过强力胶水与外壳进行粘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插扣壳体、插接块、收纳舱、固定夹板、啮合齿和固定套,所述插扣壳体前端左侧与插接块浇注熔合,所述插扣壳体顶端中部与收纳舱浇注熔合,所述插扣壳体顶端后侧与固定夹板浇注熔合,所述固定夹板内端面与啮合齿浇注熔合,所述固定夹板外表面与固定套进行套接,所述插接块外表面与外壳进行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块共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浇注熔合在插扣壳体前端的左侧和右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夹板顶部浇注熔合有连接夹板可以分别往左侧和右侧外翻,并且其中部浇注熔合有一个半弧形状的凹面。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的顶端面浇注熔合有防滑纹路。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装置的整体厚度为1cm,并且其外观与外壳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前端浇注熔合有一个固定带连接杆,并且其外壳与连接杆的连接处内侧设置有宽度为3mm的空槽。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部的中左侧和中右侧均浇注熔合有一个空腔,并且其空腔的尺寸大于插接块尺寸1.5mm。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为塑料材质浇注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海绵层为采用海绵材质制作,并且其无毒无挥发性气味。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现有技术包带连接扣在使用时由于使用者的胸廓和体型不同,在使用胸扣带时往往需要进行带子的长度调节,以往的连接扣带子容易滑动,导致背负时背带倾斜的问题,设计了固定装置,使用时可以将固定夹板往左右两侧打开,然后将固定带插入收纳舱,然后可以根据需要的长度将一段长度的固定带收纳在收纳舱内,然后将固定夹板合上,啮合齿相互啮合夹紧固定带,然后将固定套套上,使用时固定性强,而且拆卸调整方便,实现了加强性固定的功能。

2)、为解决现有技术包带连接扣在使用时由于连接扣一般均为塑料或者不锈钢,容易与使用者身体接触导致使用者接触位置磕疼的问题,设计了减震装置,使用时可以将减震装置的一侧朝向使用者胸部,使用时可以在固定后通过减震装置进行减震,通过海绵层和减震层配合对减少连接扣对使用者胸部的磕碰和抵靠,实现了增加使用时舒适度的功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舒展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壳-1、减震装置-2、固定装置-3、外包覆层-201、海绵层-202、减震层-203、粘接板-204、插扣壳体-301、插接块-302、收纳舱-303、固定夹板-304、啮合齿-305、固定套-306。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方案中:

减震装置-2、固定装置-3、外包覆层-201、海绵层-202、减震层-203、粘接板-204、插扣壳体-301、插接块-302、收纳舱-303、固定夹板-304、啮合齿-305、固定套-306为本实用新型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

外壳-1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与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带连接扣:包括外壳1、减震装置2和固定装置3,外壳1后端通过强力胶水与减震装置2进行粘接,外壳1内侧顶部与固定装置3进行插接,减震装置2包括外包覆层201、海绵层202、减震层203和粘接板204,外包覆层201内侧前端与海绵层202相互缝合,海绵层202后端与减震层203相互缝合,减震层203后端通过有机胶水与粘接板204进行粘接,粘接板204后端通过强力胶水与外壳1进行粘接,固定装置3包括插扣壳体301、插接块302、收纳舱303、固定夹板304、啮合齿305和固定套306,插扣壳体301前端左侧与插接块302浇注熔合,插扣壳体301顶端中部与收纳舱303浇注熔合,插扣壳体301顶端后侧与固定夹板304浇注熔合,固定夹板304内端面与啮合齿305浇注熔合,固定夹板304外表面与固定套306进行套接,插接块302外表面与外壳1进行插接。

其中,所述插接块302共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浇注熔合在插扣壳体301前端的左侧和右侧,可有同时对外壳1的左右两侧进行固定。

其中,所述固定夹板304顶部浇注熔合有连接夹板可以分别往左侧和右侧外翻,并且其中部浇注熔合有一个半弧形状的凹面,可以在使用时翻开进行固定带的夹紧固定。

其中,所述固定套306的顶端面浇注熔合有防滑纹路,可以在拆卸时增加手部的接触感,便于拆卸。

其中,所述减震装置2的整体厚度为1cm,并且其外观与外壳1相同,增加使用的舒适度。

其中,所述外壳1前端浇注熔合有一个固定带连接杆,并且其外壳1与连接杆的连接处内侧设置有宽度为3mm的空槽,可以进行另一侧的固定带的连接。

其中,所述外壳1内部的中左侧和中右侧均浇注熔合有一个空腔,并且其空腔的尺寸大于插接块302尺寸1.5mm,使用时可以与插接块302进行插接固定。

其中,所述外壳1为塑料材质浇注而成。

其中,所述海绵层202为采用海绵材质制作,并且其无毒无挥发性气味。

本专利所述的外壳1为塑料材质浇注而成,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俗称塑料(plastics)或树脂,可以自由改变成分及形体样式,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脂这一名词最初是由动植物分泌出的脂质而得名,如松香、虫胶等,树脂是指尚未和各种添加剂混合的高分子化合物树脂约占塑料总重量的40%~100%塑料的基本性能主要决定于树脂的本性,但添加剂也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塑料基本上是由合成树脂所组成,不含或少含添加剂,如有机玻璃、聚苯乙烯等,所谓塑料,其实它是合成树脂中的一种,形状跟天然树脂中的松树脂相似,经过化学手段进行人工合成,而被称之为塑料,海绵层202为采用海绵材质制作,海绵,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够用于清洁物品,人们常用的海绵由木纤维素纤维或发泡塑料聚合物制成另外,也有由海绵动物制成的天然海绵,大多数天然海绵用于身体清洁或绘画另外,还有三类其他材料制成的合成海绵,分别为低密度聚醚(不吸水海绵)、聚乙烯醇(高吸水材料,无明显气孔)和聚酯。

工作原理:使用时由于外壳1前端浇注熔合有一个固定带连接杆,并且其外壳1与连接杆的连接处内侧设置有宽度为3mm的空槽,可以将固定带与外壳1进行连接,然后固定夹板304顶部浇注熔合有连接夹板可以分别往左侧和右侧外翻,并且其中部浇注熔合有一个半弧形状的凹面,可以在在使用时翻开进行固定带的夹紧固定,将使用时可以将固定夹板304往左右两侧打开,然后将固定带插入收纳舱303,然后可以根据需要的长度将一段长度的固定带收纳在收纳舱303内,然后将固定夹板304合上,啮合齿305相互啮合夹紧固定带,然后将固定套306套上,使用时固定性强,而且拆卸调整方便,然后将与固定装置3固定好的固定带与外壳1的固定带与背包带相互连接,然后在使用时相互插接外壳1和固定装置3,并且插接块302共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浇注熔合在插扣壳体301前端的左侧和右侧,可有同时对外壳1的左右两侧进行固定,然后使用时可以将减震装置2的一侧朝向使用者胸部,使用时可以在固定后通过减震装置2进行减震,通过海绵层202和减震层203配合对减少连接扣对使用者胸部的磕碰和抵靠,本装置在使用时固定性强,并且不会随意脱落,而且减震效果好,很好的减少了对使用者胸部强烈的磕碰带来的疼痛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