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SB接口盒和带有USB接口的箱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9596发布日期:2019-10-09 00:32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USB接口盒和带有USB接口的箱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通信领域,尤指一种USB接口盒和带有USB接口的箱包。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生活也逐渐变得智能化,手机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如手机支付、手机导航、手机拍照和手机聊天等功能,都需要借助用户的手机来实现,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上述手机的功能都需要消耗手机大量的电量,因此,人们对于手机的续航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用户通常使用移动电源来实现手机的续航,当用户手机在充电的过程中,用户为了方便使用手机,经常将移动电源放置在随身携带的箱包中,但由于箱包的结构限制,移动电源与手机之间的充电线需要从箱包的开口处伸出,因此,箱包难以完全关闭,降低了用户箱包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USB接口盒和带有USB接口的箱包,在箱包关闭的状态下,仍然实现了数据传输或充电的功能,增加了箱包的安全性能,也方便了对用户手机的充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USB接口盒,包括用于设置在箱包内的盒体,所述盒体靠近所述箱包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收卷装置,所述收卷装置上卷有充电线,所述收卷装置用于对所述充电线进行收卷;所述盒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所述充电线的第一接口与从所述容纳槽向所述盒体的外侧延伸;当所述盒体连接在所述箱包上时,所述充电线的第二接口从所述容纳槽的开口位置,向远离所述容纳槽的方向延伸,并穿过所述箱体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外侧;所述盒体内还设有接口组件,所述接口组件包括用于连接线连接的电路板和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USB接口,所述盒体上开设有用于所述连接线穿过的盒体开口;所述盒体上还开设有USB插口,所述USB接口的开口端朝向所述USB插口。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盒体内的充电线,实现了充电线设置在箱包上,同时第一开口的设置,充电线的两个端口能够设置在箱包的内外两侧,实现了箱包内外数据的通信;通过收卷装置的设置,在不消耗过大空间的情况下,快速地实现了充电线的收卷;同时通过设置在盒体内的接口组件,将箱包内的连接线和箱包外侧的数据线电连接,实现箱包内外侧数据通信,当用户将智能设备或手机等通过数据线连接在接口组件上的USB接口上后,智能设备或手机能够与箱包内的智能设备通信,在箱包关闭的状态下,仍然实现了数据传输或充电的功能,增加了箱包的安全性能,也方便了对用户手机的充电。

进一步,所述USB插口开设在所述容纳槽的内壁上,且所述USB插口开设在靠近所述第二接口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将USB插口设置在容纳槽的内壁上后,用户手机的数据线能够直接插接在容纳槽内,无需在盒体上再次开设USB插口,方便了用户的操作,也减小了灰尘与水分进入盒体内的可能,增加了USB接口盒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所述接口组件远离所述容纳槽的一侧开设有调节开口,所述调节开口上盖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盒体不可拆卸式装配连接,所述盒体与所述底板共同构成容置所述接口组件的空间。

本实施例中,通过不可拆卸式的连接,在盒体与底板分离时,接口组件能够稳定地设置在盒体内,而在接口组件安装完成之后,盒体与底板能够固定,增加了盒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接口组件远离所述容纳槽的一侧开设有调节开口,所述调节开口上盖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盒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盒体与所述底板共同构成容置所述接口组件的空间;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个卡扣,所述盒体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卡扣适配的卡扣槽;当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盒体上时,所述卡扣卡接在所述卡扣槽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开口的设置以及盖设在调节开口上的底板,用户能够通过取下底板,来实现盒体的打开,便于用户打开盒体,方便了用户对盒体内接口组件的安装,也有利于用户打开盒体后对接口组件进行更新与调试,即便于用户对接口盒进行组装以及维护,减小了接口组件损坏的可能,增加了接口组件的互换性,继而增加了接口盒的使用寿命。卡扣与卡扣槽的设置,实现了盒体与底板的可拆卸连接,且在用户需要拆卸盒体时,直接按压卡扣,即可将卡扣从卡扣槽内取出,便于实现底板与盒体的拆卸,便于用户使用USB接口盒。

进一步,所述底板上还设有若干个压板;当所述底板连接在所述盒体上时,所述压板抵接在所述接口组件上并使得所述接口组件压紧于所述盒体的内壁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压板的设置,当底板连接在侧壁上时,盒体密封,接口组件能够稳定地设置在盒体内,且压板能够抵接在接口组件上,增加了接口组件与盖板之间的约束,减小了接口组件晃动的可能,增加了接口组件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收卷装置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块,所述容纳槽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所述限位块放置的限位槽;当所述收卷装置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限位块抵接在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块的设置,限位块能够抵接在限位槽内,减小了收卷装置在容纳槽内晃动的可能,增加了盒体与收卷装置之间的约束,增加了收卷装置的稳定性,同时也减小了在盒体晃动的过程中,收卷装置过度晃动的可能,增加了收卷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充电线的第二接口上还设有拉动件,所述拉动件为环状。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拉动件的形状设置为环状,用户只需要将手指插入环状的拉动件中,即可将拉动件取出继而带动第二接口取出,方便了第二接口的取用。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包外侧的外挡板,还包括穿设在所述外挡板和所述盒体上的连接结构;所述外挡板与所述盒体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箱包上时,用于将所述盒体压紧于所述箱包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外挡板的设置,外挡板和连接结构能够共同将盒体夹紧在箱包的外壁上,减小了盒体在箱包上晃动的可能,增加了盒体在箱包上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盒体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结构穿过所述连接孔。

本实施例中,当连接结构穿过连接孔时,增加了盒体与连接结构之间的约束,进一步增加了盒体与箱包之间的约束,减小了盒体在箱包上晃动的可能,增加了盒体在箱包上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还在于提供一种带有USB接口的箱包,包括箱包本体,所述箱包本体上设有USB接口盒,所述箱包本体上还开设有用于嵌设所述USB接口盒的镶嵌开口,所述箱包本体内还设有连接在所述USB接口盒上的连接线。

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将智能设备或手机等通过数据线连接在接口组件上的USB接口盒上后,智能设备或手机能够与箱包内的智能设备通信,在箱包关闭的状态下,仍然实现了数据传输或充电的功能,增加了箱包的安全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USB接口盒和带有USB接口的箱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收卷装置的设置,在不消耗过大空间的情况下,快速地实现了充电线的收卷,当用户将智能设备或手机等连接在充电线上后,智能设备或手机能够与箱包内的智能设备通信,在箱包关闭的状态下,仍然实现了数据传输或充电的功能,增加了箱包的安全性能,也方便了对用户手机的充电。

2、当用户将智能设备或手机等通过数据线连接在接口组件上的USB接口上后,智能设备或手机能够与箱包内的智能设备通信,在箱包关闭的状态下,仍然实现了数据传输或充电的功能,增加了箱包的安全性能。

3、通过调节开口的设置以及盖设在调节开口上的底板,用户能够通过取下底板,来实现盒体的打开,便于用户打开盒体,方便了用户对盒体内接口组件的安装,也有利于用户打开盒体后对接口组件进行更新与调试,即便于用户对接口盒进行组装以及维护,减小了接口组件损坏的可能,增加了接口组件的互换性,继而增加了接口盒的使用寿命。

4、通过压板的设置,当底板连接在侧壁上时,盒体密封,接口组件能够稳定地设置在盒体内,且压板能够抵接在接口组件上,增加了接口组件与盖板之间的约束,减小了接口组件晃动的可能,增加了接口组件的稳定性。

5、通过拉动件的设置,便于用户才能够第二开口的位置获取得到第二接口,同时通过拉动件位置的限定,将拉动件设置在第二开口的位置,进一步方便了用户获取得到拉动件,继而方便了用户从盒体内拉出第二接口。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USB接口盒和带有USB接口的箱包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USB接口盒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USB接口盒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USB接口盒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USB接口的箱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USB接口盒,2.盒体,21.容纳槽,211.限位槽,22.第一开口,23.USB插口,24.调节开口,25.卡扣槽,26.连接孔,27.盒体开口,3.收卷装置,31.限位块,4.充电线,41.第一接口,42.第二接口,5.接口组件,6.底板,61.卡扣,62.压板,63.定位沉孔,7.拉动件,8.外挡板,81.连接结构,82.上盖,9.箱包本体,91.镶嵌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USB接口盒1,包括用于设置在箱包上的盒体2,盒体2用于嵌设箱体表面的内侧,盒体2内部设有容纳槽21,容纳槽21内设有收卷装置3,收卷装置3上卷有充电线4,收卷装置3能够对充电线4进行收卷,充电线4的中部设置在收卷装置3上,即收卷装置3能够对充电线4的中部收卷,向内侧拉动充电线4的接口;在本实施例中,收卷装置3主要指卷线器或收卷盘等装置,优选地设置为自动卷线器。

盒体2上还开设有与容纳槽21连通的第一开口22,充电线4的第一接口41能够从第一开口22处向外延伸,并将充电线4的第一接口41插接在箱包内的智能终端上;当盒体2连接在箱包上时,充电线4的第二接口42能够从容纳槽21的开口位置,向远离容纳槽21的方向延伸,即充电线4的第二接口42能够向外伸出,穿过箱体延伸至箱体的外侧,插接在用户的智能终端上。

充电线4的第一接口41与第二接口42均为公口,即主要指A型公扣、mini公口、micro公口、TYPE-C公口、Lightning公口中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第一接口41与第二接口42均为多合一的接口,且包含多个公口。

USB接口盒1使用前,需要在箱包内放置移动电源即充电宝,用户需要将箱包内的第一开口22处伸出的第一接口41连接箱包内的移动电源上;使用时,用户只需要向外拉出第二接口42,并将第二接口42插接在用户的智能终端上,箱包外侧的智能终端即可与箱包内的移动电源电连接,实现了充电宝对智能终端的充电作用;移动电源对智能终端的充电过程中,箱包仍然处于关闭的状态,增加了箱包的安全性能,也方便了对用户手机的充电。

盒体2内设有接口组件5,接口组件5包括用于连接线连接的电路板,和设置在电路板上的USB接口,USB接口主要指母口,即主要指A型母口、mini母口、micro母口、TYPE-C母口、Lightning母口中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USB接口至少包括一个A型母口、TYPE-C母口和Lightning母口;盒体2上还开设有用于连接线穿过的盒体2开口。

盒体2上开设有用于数据线插入的USB插口23,USB接口的开口端朝向USB插口23,即USB接口的开口端与USB插口23的位置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将USB接口盒1安装在箱包过程中,当箱包上开设有镶嵌开口时,用户能够将USB接口盒1穿过镶嵌开口并设置在箱包的内侧;在箱包内放置移动电源即充电宝,用户将箱包内的第一开口22处伸出的第一接口41连接箱包内的移动电源上;同时在箱包内设置一根连接线,通过盒体2上的盒体开口27连接在接口组件5的电路板上,且连接线的远离盒体2的一端还能够连接放置在箱包内的充电宝上,完成USB接口盒1的安装。

使用时,当用户需要对智能终端即手机等设备充电时,用户只需要从容纳槽21内取出充电线4的第二接口42,并将第二接口42插接在用户的手机上即可对用户的手机进行充电。当用户自备数据线,且在充电线4长度不够时,用户能够将数据线的一端连接在USB接口上,数据线的另一端能够连接在用户的手机上,完成对手机的充电。

在移动电源对智能终端充电完成后,用户只需要将第二接口42从智能终端上取下,充电线4在收卷装置3的作用下收卷,便于实现数据线的自动收回,同时也减小了充电线4在箱包内的体积的占用。

当用户对手机充电完成之后,用户能够另取一根数据线,并将该数据线的一端插接在USB接口上,并将数据线的另一端插接在电源上的充电头,即可对充电宝进行充电。移动电源对智能终端的充电过程中,还是电源对充电宝的充电过程,箱包均处于关闭的状态,增加了箱包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内部的连接线除充电宝外还能够连接其余智能设备,如IPAD或手提电脑灯智能设备。且除充电功能外,当用户将手机连接在USB接口盒1上,且连接线上连接的为开启后的智能终端时,手机与智能终端也能够进行数据通信,实现了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功能。

USB接口盒1除在本实施例中的箱包外,还能够应用于办公桌或床头柜或椅子等装置上,实现了在上述装置上的对智能设备通信连接。

根据上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中,接口组件5远离容纳槽21的一侧开设有调节开口24,接口组件5能够从调节开口24的位置安装在盒体2内;调节开口24上盖设有底板6,底板6与调节开口24的大小相适配,底板6与盒体2不可拆卸式装配连接,即侧壁21与底板22通过超声波连接或者铆接,盒体2与底板6共同构成容置所述接口组件5的空间。

通过不可拆卸式的连接,在盒体2与底板6分离时,接口组件5能够稳定地设置在盒体2内,而在接口组件5安装完成之后,盒体2与底板6能够固定,增加了盒体2的稳定性。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中,USB插口23开设在容纳槽21的内壁上,且USB插口23开设在靠近第二接口42的一端。将USB插口23设置在容纳槽21的内壁上后,用户手机的数据线能够直接插接在容纳槽21内,无需在盒体2上再次开设USB插口23,方便了用户的操作,也减小了灰尘与水分进入盒体2内的可能,增加了USB接口盒1的安全性能。

同时箱包上也只要开设一个与容纳槽21对应的镶嵌开口即可,无需再次开设其他开口,便于将USB接口盒1安装在箱包上,增加了USB接口盒1的使用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USB接口盒1,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盒体2的结构。

在第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接口组件5远离容纳槽21的一侧开设有调节开口24,接口组件5能够从调节开口24的位置安装在盒体2内;调节开口24上盖设有底板6,底板6与调节开口24的大小相适配,底板6与盒体2可拆卸连接,盒体2与底板6共同构成容置所述接口组件5的空间。

通过调节开口24的设置以及盖设在调节开口24上的底板6,用户能够通过取下底板6,来实现盒体2的打开,便于用户打开盒体2,有利于用户打开盒体2后对接口组件5进行更新与调试,减小了接口组件5损坏的可能,增加了接口组件5的互换性,继而增加了接口盒的使用寿命。

底板6上设有若干个卡扣61,卡扣61能够设置在底板6的四个边沿附近,优选地,卡扣61设置为四个;盒体2上还设有用于与卡扣61适配的卡扣槽25;当底板6设置在盒体2上时,卡扣61能够卡接在所述卡扣槽25内。

卡扣61与卡扣槽25的设置,实现了盒体2与底板6的可拆卸连接,且在用户需要拆卸盒体2时,直接按压卡扣61,即可将卡扣61从卡扣槽25内取出,便于实现底板6与盒体2的拆卸,便于用户使用USB接口盒1。

底板6上还设有若干个压板62,压板62设置在底板6靠近盒体2的一侧;当底板6连接在盒体2上时,压板62抵接在接口组件5上并使得接口组件5压紧于盒体2的内壁上。通过压板62的设置,当底板6连接在侧壁上时,盒体2密封,接口组件5能够稳定地设置在盒体2内,且压板62能够抵接在接口组件5上,增加了接口组件5与盖板之间的约束,减小了接口组件5晃动的可能,增加了接口组件5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USB接口盒1,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收卷装置3及充电线4的结构。

第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收卷装置3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块31,容纳槽21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限位块31放置的限位槽211;当收卷装置3置于容纳槽21内时,限位块31抵接在限位槽211的内壁上。

通过限位块31的设置,限位块31能够抵接在限位槽211内,减小了收卷装置3在容纳槽21内晃动的可能,增加了盒体2与收卷装置3之间的约束,增加了收卷装置3的稳定性,同时也减小了在盒体2晃动的过程中,收卷装置3过度晃动的可能,增加了收卷装置3的稳定性。

充电线4的第二接口42上还设有拉动件7,所述拉动件7为环状,且所述拉动件7由柔性材料制成。

通过将拉动件7的形状设置为环状,用户只需要将手指插入环状的拉动件7中,即可将拉动件7取出继而带动第二接口42取出,方便了第二接口42的取用;同时柔性材料的选用,便于用户的手指在插接在拉动件7的过程中,减小了拉动件7对手指阻碍的可能,即用户的手指在插入拉动件7内时,拉动件7能够自动形变,以适应用户的手指,增加了拉动件7的使用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再一种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USB接口盒1,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外挡板8的添加。

在第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设置在箱包外侧的外挡板8,以及包括穿设在外挡板8和盒体2上的连接结构81,连接结构81可以为螺栓连接或卡扣61连接等任意连接方式。

外挡板8与盒体2通过所述连接结构81连接在箱包上时,用于将盒体2压紧于箱包上。通过外挡板8的设置,外挡板8和连接结构81能够共同将盒体2夹紧在箱包的外壁上,减小了盒体2在箱包上晃动的可能,增加了盒体2在箱包上稳定性。

盒体2上开设有连接孔26,连接结构81穿过所述连接孔26。当连接结构81穿过连接孔26时,增加了盒体2与连接结构81之间的约束,进一步增加了盒体2与箱包之间的约束,减小了盒体2在箱包上晃动的可能,增加了盒体2在箱包上的稳定性。

结合第二种实施例所描述的盒体2,当连接结构81为螺栓连接时,底板6上还能够开设有定位沉孔63,螺栓能够穿过定位沉孔63以及盒体2上开设的连接孔26,当前状态下,底板6、盒体2以及外挡板8固定连接,用户将盒体2固定在箱包上。

优选地,外挡板8上还设有盖设在容纳槽21上的上盖82,上盖82能够通过柔性连接设置在外挡板8上,通过上盖82的设置,减小了水滴与灰尘进入盒体2内的可能,实现了USB接口盒1的防灰防水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如图4所示,一种带有USB接口的箱包,包括箱包本体9,箱包本体9上设有如上述任意一种实施例所描述的USB接口盒1,箱包本体9上还开设有用于嵌设USB接口盒1的镶嵌开口91,箱包本体9内还设有连接在USB接口盒1上的连接线(图中未示出)。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