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跑鞋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0701发布日期:2019-10-08 19:30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质跑鞋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鞋鞋材,具体来说是一种轻质跑鞋鞋底。



背景技术:

目前,跑鞋鞋底大都分为大底和中底两层,靠近脚部一侧的是中底,中底一般采用柔性材料,利用柔性吸收运动时冲击力,以此减缓冲击力对脚部的冲击;与地面摩擦、接触的是大底,大底一般采用橡胶材质,具有较高的抓地性能。大底轮廓较多采用一整片结构,整体感觉较为沉重,容易使跑者消耗较大体能,影响跑者的跑步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轻质跑鞋鞋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一种轻质跑鞋鞋底,包含中底;大底;大底衬;嵌于大底后跟的减震橡胶片、足弓的支撑片、前掌的止滑颗粒。

所述中底为轻质柔性材料。

所述大底衬结合在大底前掌,延伸分布至足弓位置。

所述足弓支撑片为TPU材料。

所述前掌止滑颗粒分布在大底衬上,由双层模具印刷工艺制得,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树脂材质,上层为橡胶材质。

进一步地,止滑颗粒的上层、下层均为等腰梯形结构,等腰梯形下边中间位置设有“n”型弯口。

进一步地,止滑颗粒设置两种不同规格,止滑颗粒A树脂下层的等腰梯形上边长3mm,下边长13mm,高7mm,橡胶上层的等腰梯形距树脂下层的各边都为1mm;止滑颗粒B树脂下层的等腰梯形上边长4mm,下边长12mm,高5mm,橡胶上层的等腰梯形距树脂下层的各边都为1mm。

进一步地,止滑颗粒A与止滑颗粒B逐行反向排序,均匀分布在大底衬上,呈V型波浪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大底前掌V型波浪结构分布由双层模具印刷工艺制得的止滑颗粒,与传统一整片结构相比,能降低大底50%的重量。另一方面,在跑步时,前掌发力蹬离地面,需要足够大的止滑性能,止滑颗粒的分布形态更有利于在粗糙的柏油马路和水泥路赛道发挥止滑性能,犹如田径赛道上使用的钉鞋,而且由双层模具印刷工艺制得的止滑颗粒较为坚硬,反馈性能强,更与利于前掌蹬地发力,能较好发挥跑鞋轻质和抓地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已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止滑颗粒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中底,2-大底,3-大底衬,4-后跟减震橡胶,5-足弓支撑片,6-止滑颗粒,61-止滑颗粒A;62-止滑颗粒B。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实施案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轻质跑鞋鞋底,包含中底1;大底2;大底衬3;嵌于大底后跟的减震橡胶片4、足弓的支撑片5、前掌的止滑颗粒6。

中底2为轻质柔性材料制成。足弓支撑片5为TPU材料。大底衬3结合在大底前掌,延伸分布至足弓位置。止滑颗粒6分布在大底衬上3,止滑颗粒6采用双层模具印刷工艺制得,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树脂材质,上层为橡胶材质,均为等腰梯形结构,等腰梯形下边中间位置设有“n”型弯口。

如图2所示,止滑颗粒6设置两种不同规格,止滑颗粒A 61树脂下层的等腰梯形上边长3mm,下边长13mm,高7mm,橡胶上层的等腰梯形距树脂下层的各边都为1mm;止滑颗粒B 62树脂下层的等腰梯形上边长4mm,下边长12mm,高5mm,橡胶上层的等腰梯形距树脂下层的各边都为1mm。

止滑颗粒A 61与止滑颗粒B 62逐行反向排序,均匀分布在大底衬上,呈V型波浪结构。

实施案例二: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原理和结构基础上,将大底后跟的减震橡胶片4换成呈V型波浪结构排列的止滑颗粒6。进一步减轻大底的重量,更适合前掌先着地的跑者穿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