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鞋舌防歪结构的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3336发布日期:2019-09-29 14:39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鞋舌防歪结构的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鞋舌防歪结构的鞋。



背景技术:

运动鞋等各种系带的鞋多设有鞋舌,一般的鞋舌一端连接在鞋面上,另一端为活动端,在运动过程中,鞋舌有时候会往一侧歪,形成褶皱,影响穿着舒适性。

为此,市面上对鞋舌的连接或者安装结构进行了多种改进,如授权公告号CN2712125Y,名称为“鞋舌防歪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鞋舌防歪装置,其在鞋舌的外表面设置防歪体,防歪体至少设置一个孔,或者防歪体为织带状,使用时,鞋带穿设在防歪结构中,该防歪结构可以增加鞋舌与鞋带之间的摩擦力,减小鞋舌的滑动。这种防歪装置虽然能够减小鞋舌的滑动,但是防歪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再如,授权公告号CN206043623U,名称为“具有防歪结构且可调节鞋带的鞋”,公开了一种鞋,鞋舌上设有魔术贴绒面,在鞋带上设有与魔术贴绒面对应的魔术贴钩状体,这类鞋通过魔术贴组件来实现松紧调整和防止鞋舌歪斜,实际使用中,魔术贴组件的使用寿命较短,从而会影响鞋的正常使用。

再如,授权公告号CN 103284404 B,名称为“具有鞋舌防歪结构的鞋”的中国实用新型中,公开了具有鞋舌防歪结构的鞋,包括鞋底、固定连接于鞋底上表面的鞋面和鞋舌,所述鞋面上表面设有一开口部,所述鞋舌固定于开口部前端,所述开口部两侧设有多个相对设置的鞋孔,所述鞋舌后端两侧均设有舌孔,所述鞋面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带,所述定位带两端分别固定于鞋面一侧,其带身穿过鞋面同一侧的鞋孔和舌孔,所述定位带两端均固定于鞋面一侧与鞋底的接缝处。该专利通过定位带来实现鞋舌的定位,虽然能够防止鞋舌歪斜,但其制作较为麻烦。

鉴于此,本案实用新型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歪效果更好、结构简易的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鞋舌防歪结构的鞋,包括鞋底和连接在鞋底上的鞋面,鞋面上形成供人体足部穿置的鞋口和与鞋口连接的鞋舌口,以鞋面对应前脚掌的方向为前,对应脚后跟的方向为后,以鞋面对应脚背外侧的方向为外,对应脚背内侧的方向为内,鞋舌口中安装或者形成有鞋舌,鞋舌从鞋舌口的前端向鞋舌口的后端延伸,鞋面于鞋舌口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内鞋带孔和多个外鞋带孔,在内鞋带孔和外鞋带孔中穿设有鞋带,在鞋舌上设有防歪机构,所述防歪机构具有鞋带导向腔室,鞋带导向腔室具有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入口与第一出口连通,第二入口与第二出口连通,第一入口与第一出口的连线设为第一连线,第二入口与第二出口的连线设为第二连线,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交叉呈X形,鞋带以X形对应穿设在鞋带导向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防歪机构为固定在所述鞋舌的防歪片,防歪片包括固定在所述鞋舌上的基部和形成在基部上的十字形导向部,十字形导向部的下表面与所述鞋舌的上表面构成所述鞋带导向腔室,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二入口、所述第一出口以及所述第二出口分别形成在十字形导向部与所述基部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舌的上表面具有皮料层,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二入口、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开设在皮料层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鞋带在鞋带导向腔室处形成X形交叉部,能够限制鞋舌在内外方向的歪斜和前后方向的位移,有效地提升了鞋舌的位置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易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鞋舌、第一防滑孔、第二防滑孔以及鞋面位置关系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防歪机构未示出);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中鞋舌、第一防滑孔、第二防滑孔以及鞋面位置关系图;

图中:

10-鞋底 20-鞋面

21-鞋口 22-鞋舌口

23-第一内鞋带孔 24-第一外鞋带孔

25-第二内鞋带孔 26-第二外鞋带孔

27-内调整孔 28-外调整孔

201-第一边沿 202-第二边沿

30-鞋带 31-第一自由端

32-第二自由端 40-鞋舌

51-第一防滑孔 52-第二防滑孔

53-第一防滑带 54-第二防滑带

60-防歪片 61-基部

62-十字形导向部 63-第一入口

64-第一出口 65-第二入口

66-第二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4,一种鞋舌防歪鞋,包括鞋底10和连接在鞋底10上的鞋面20,鞋面20上形成供人体足部穿置的鞋口21和与鞋口21连接的鞋舌口22,以鞋面20对应前脚掌的方向为前,对应脚后跟的方向为后,以鞋面对应脚背外侧的方向为外,对应脚背内侧的方向为内,鞋舌口22中安装或者形成有鞋舌40,也即鞋舌40可以通过缝接等方式形成在鞋面20上,也可以与鞋面20为一体结构。鞋舌40从鞋舌口22的前端向鞋舌口22的后端延伸,鞋面20于鞋舌口22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内鞋带孔和多个外鞋带孔,多个内鞋带孔和多个外鞋带孔均沿前后方向布设。在内鞋带孔和外鞋带孔中穿设有鞋带,鞋面对应鞋舌口的内外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边沿 201和第二边沿202,在鞋舌40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防歪机构,第一防歪机构具有用于穿设鞋带30的第二防滑孔52,第二防滑孔具有供鞋带穿入的第二穿带入口和供鞋带穿出的第二穿带出口,所述第二穿带出口与所述第二边沿202之间沿内外方向的距离在0至10mm,或者所述第二穿带入口与所述第二边沿202之间沿内外方向的距离在0至10mm。此处的距离,是指将第二防滑孔52和第二边沿202置于同一平面,第二穿带出口的中心或者第二穿带入口的中心与第二边沿202之间的距离,优选地,第二穿带出口或者第二穿带入口与所述第二边沿202之间沿内外方向的距离为0(即第二穿带出口或者第二穿带入口与第二边沿202齐平)。在目前鞋子结构中,具有鞋舌的运动鞋或者休闲鞋,在使用时,大多数情况下,鞋舌的偏移方向为向外侧(外腰方向)歪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防歪机构还具有用于穿设鞋带的第一防滑孔51,第一防滑孔51具有供鞋带穿入的第一穿带入口和第一穿带出口,第一穿带出口与所述第一边沿201之间沿内外方向的距离在0 至10mm,或者所述第一穿带入口与所述第一边沿201之间沿内外方向的距离在0至1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防滑孔51和所述第二防滑孔52沿内外方向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防滑孔51与所述第二防滑孔52之间的间距(中心点的距离)为A,所述第一防滑孔51对应的内鞋带孔与所述第二防滑孔52对应的外鞋带孔之间的间距(中心点的距离)为B,A小于或等于B。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防滑孔51由第一防滑带53 与所述鞋舌40围成,第一防滑带53的两端固定在所述鞋舌40上,第一防滑带53的两端之间的位置则呈悬孔状态并形成第一防滑孔51,所述第二防滑孔52由第二防滑带54与所述鞋舌40围成,第二防滑带54的两端固定在所述鞋舌40上,第二防滑带54两端之间的部位则呈悬孔状态并形成第二防滑孔5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防滑带与所述第一边沿201 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5°,所述第二防滑带与所述第二边沿202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5°,且保证鞋带与第一防滑带的夹角在90°左右,鞋带与第二防滑带的夹角在90°左右。采用这种结构,符合传统鞋带穿设走向,能够保证鞋面整体具有较好的外观,且鞋带30的穿设较为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舌40的上表面具有皮料层,所述第一防滑孔51和所述第二防滑孔52开设在皮料层中。在传统泡棉和网布类型的鞋舌上缝接有皮革层,直接在皮革层上切出第一防滑孔51和所述第二防滑孔5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鞋带30穿设路径上的第二防歪机构,第二防歪机构设置在所述鞋舌40上,所述第二防歪机构具有鞋带导向腔室,鞋带导向腔室具有第一入口63、第二入口65、第一出口64和第二出口66,第一入口63与第一出口64连通,第二入口65与第二出口66连通,第一入口63与第一出口64的连线设为第一连线,第二入口65与第二出口66的连线设为第二连线,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交叉成X 形。采用这种结构,鞋带30在鞋带导向腔室处形成X形交叉部,能够限制鞋舌40在内外方向歪斜和前后方向的位移,有效地提升了鞋舌的位置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防歪机构为固定在所述鞋舌40的防歪片,防歪片采用皮革片,皮革片缝接在鞋舌40上。防歪片包括固定在所述鞋舌40上的基部61和形成在基部61上的十字形导向部62,十字形导向部62的下表面与所述鞋舌40的上表面构成所述鞋带导向腔室,所述第一入口63、所述第二入口65、所述第一出口64以及所述第二出口 66分别形成在十字形导向部62与所述基部61之间。具体是将防歪片的周沿缝接在鞋舌40上,防歪片的其它位置则呈悬空状态,之后通过切刀切割出第一入口63、所述第二入口65、所述第一出口64以及所述第二出口66,第一入口63、所述第二入口65、所述第一出口64以及所述第二出口66将防歪片隔成基部61和十字形导向部6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舌40的上表面具有皮料层,所述第一入口63、所述第二入口65、所述第一出口64和所述第二出口66 开设在皮料层上,所述第二防歪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滑孔51与所述第二防滑孔52之间。具体在传统泡棉和网布类型(由泡棉和包覆在泡棉外的网布构成)的鞋舌上缝接有皮革层,皮革层周沿缝接在鞋舌40上,其余部分为悬空状态,直接在皮革层上切出第一入口63、所述第二入口65、所述第一出口64和所述第二出口66。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鞋舌防歪鞋的穿带方法,鞋舌防歪鞋包括鞋底和连接在鞋底上的鞋面20,鞋面20上形成供人体足部穿置的鞋口和与鞋口连接的鞋舌口22,以鞋面20对应前脚掌的方向为前,对应脚后跟的方向为后,以鞋面对应脚背外侧的方向为外,对应脚背内侧的方向为内,鞋舌口22中安装或者形成有鞋舌40,鞋舌40从鞋舌口22的前端向鞋舌口22 的后端延伸,鞋面20于鞋舌口22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内鞋带孔和多个外鞋带孔,多个内鞋带孔至少包括自前向后排布的第一内鞋带孔23和第二内鞋带孔25,多个外鞋带孔至少包括自前向后排布的第一外鞋带孔24和第二外鞋带孔26,在内鞋带孔和外鞋带孔中穿设有鞋带30,鞋带30为一条,鞋带30的两端分别设为第一自由端31和第二自由端32,鞋面20对应鞋舌口22的内外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边沿201和第二边沿202,在鞋舌 40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防歪机构,第一防歪机构具有用于穿设鞋带30的第一防滑孔51和第二防滑孔52,第二防滑孔52具有供鞋带穿入的第二穿带入口和供鞋带穿出的第二穿带出口,所述第二穿带入口与所述第二边沿202 之间沿内外方向的距离在0至10mm,鞋带采用如下方式穿设在内鞋带孔和外鞋带孔中:

将鞋带的第一自由端31从第一内鞋带孔23的上侧穿入下侧,接着将第一自由端31从第二防滑孔52中穿过(从第二穿带入口穿入,从第二穿带出口穿出),接着第一自由端31在第二防滑孔52的第二穿带出口向第一边沿201方向返折,通过返折在第二边沿202的处形成折弯限位部,该折弯限位部可以限制鞋舌40向外侧歪斜。接着,鞋带30的第一自由端31再绕过第二边沿202的边缘从第二外鞋带孔26的上侧穿入下侧;将鞋带30 的第二自由端32从第一外鞋带孔24的上侧穿入下侧,接着将第二自由端 32从第一防滑孔51中穿过(动第一穿带入口穿入,从第二穿带入口穿出),接着第二自由端32在第一防滑孔51的第一穿带出口向第二边沿202方向返折,通过返折在第一边沿201的下方形成限位弯折部,该限位弯折部可以限制鞋舌40向内侧歪斜,接着第二自由端32再绕过第一边沿201的边缘从第二内鞋带孔25的上侧穿入下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多个内鞋带孔还包括多个内调整孔 27,多个外鞋带孔还包括多个外调整孔28,内调整孔27和外鞋带孔28通常根据鞋舌口22的长度来设置,理论上只要设置第一内鞋带孔、第一外鞋带孔、第二内鞋带孔以及第二外鞋带孔即可实现鞋舌的穿设,为了使得鞋带更加紧实不易滑动,提升鞋舌的包覆稳定性,通常会分别增加2至3个内调整孔27和外鞋带孔28。在鞋带30穿带过程中,所述第一自由端31交替斜向穿设在内调整孔27和外调整孔28中,所述第二自由端32交替斜向穿设在内调整孔27和外调整孔28中。图1中体现了鞋带30的具体穿设方式,除了在第一防滑孔51和第二防滑孔52处,鞋带30的走向做出改变,其余鞋带30的走向与传统运动鞋鞋带的走向和穿设方式均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自由端31和第二自由端32可以交替进行穿设。

参照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与图2对应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自由端31先穿过第二外鞋带孔,再穿过对应的第二防滑孔52,第二自由端32先穿过第一外鞋带孔 25再穿过第一防滑孔51。有优选地,将鞋带的第一自由端31从第一内鞋带孔23的上侧穿入下侧,接着将第一自由端31从第二外鞋带孔26的上侧向下侧穿入,将第一自由端从第二穿带入口穿入,从第二穿带出口穿出。将鞋带30的第二自由端32从第一外鞋带孔24的上侧穿入下侧,接着将第二自由端32从第二内鞋带孔25的上侧向下侧穿入,从第一防滑孔51中穿出。采用这种结构,基本不会改变传统运动鞋鞋带的穿设走向,具有穿带简易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