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组件和具有该鞋底组件的高跟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1384发布日期:2020-02-28 07:03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鞋底组件和具有该鞋底组件的高跟鞋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鞋底组件、具有这种鞋底组件的高跟鞋以及制造这些鞋底组件和高跟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在20世纪50年代将一般的高跟鞋或细高跟(细长鞋跟的细高跟)引入到现代时尚以来,其在结构构造上没有改变。高跟鞋的一般构造包括鞋头衬(toe-puff)(或鞋头(toe-box))、鞋面(upper)、主跟(stiffener)、鞋内衬底(sock)、内底、金属勾心(metalshank)、鞋底填充物、外底、鞋跟和鞋跟尖。

高跟鞋的当前构造涉及几个问题。这些问题的例子包括在内底、中底和外底上几乎没有减震。当穿着者将她的重量施加到小区域时,冲击力被引向束缚在刚性且容纳性的鞋头内的脚的前掌。刚性的鞋头具有狭窄的有限空间,如果穿着者长时间站立或坐着,该狭窄的有限空间不允许她的脚伸展。此外,内底板通常是刚性的并且几乎没有弯曲机构,这导致限制脚的自然运动。鞋面可能太硬,这可能导致脚在鞋跟处起水泡和/或皮肤擦伤。现有高跟鞋的内底衬垫(通常在2毫米至4毫米之间)存在不足并且可能引起穿着者不适。

其他问题包括鞋楦(即围绕其制作鞋的脚形模具)的尺寸可能设置得不合适,使得鞋头太小而鞋床太宽或太窄。现有的高跟鞋中的鞋的倾斜(即鞋跟和前掌区域之间的斜度)也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这是因为它具有使脚保持在伸展位置的陡峭梯度,其中,足弓超过脚自然休息时的足弓位置,从而使穿着者感到不适。

一般的高跟鞋的上述缺点导致穿着者的健康问题,例如,拇囊炎、莫顿神经瘤、锤脚趾、跖骨痛、小腿痛、膝盖痛甚至背痛。除了临床问题之外,高跟鞋经常并且通常引起穿着者不适。例如,在美国足病医学协会(apma)2014年的一项调查中,71%的高跟鞋穿着者抱怨高跟鞋会伤到脚。

尽管已经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来缓解上述问题,但这些变化是微不足道的,并没有完全解决上述问题。实例包括在鞋的内部缓冲中提供软泡沫缓冲(美国专利申请us2016/0360825a1和us2015/0107031a1)以及用包覆成型的内底板替换勾心(us9781973b2)。然而,软泡沫缓冲的舒适性仍然有限,并且为脚提供结构和支撑的内底板占据空间,引起不适并且不能在鞋中提供足够的减震。同时,由于高跟鞋中的空间有限(因为其需要保持时髦的外观),所以在进行改进时还存在空间限制的挑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高跟鞋的鞋底组件及制造该鞋底组件的方法,其旨在解决至少一些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高跟鞋的内底板,所述内底板包括前脚部分、鞋跟部分和凸起的外边缘,其中,所述鞋跟部分相对于所述前脚部分升高,在所述前脚部分和所述鞋跟部分之间形成弓形。

所述前脚部分可以包括从所述前脚部分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前脚部分的第二端的孔,所述前脚部分的第二端与所述弓形相邻。

所述内底板可以由复合材料制成。

所述复合材料可以包括碳纤维和/或玻璃纤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高跟鞋的鞋底组件,所述鞋底组件包括:根据第一方面的内底板;以及位于所述内底板上方的内底平台,所述内底平台在上表面上可以包括多个轮廓并且在下表面处包括多个孔。

所述内底平台可以由一种或多种减震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高跟鞋,包括:根据第二方面的鞋底组件;外底,其被配置为固定到内底板的下表面;鞋面,包括沿着所述鞋面的外边缘的材料的边界,以将所述鞋面牢固地安装到所述鞋底组件;鞋跟,其在鞋跟部分固定到所述内底板;以及内底垫,其附接在所述内底平台上。

所述材料的边界可以固定到所述内底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鞋底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包括前脚部分和鞋跟部分的内底板,使鞋跟部分相对于前脚部分升高,在前脚部分和鞋跟部分之间形成弓形,并且使内底板包括凸起的外边缘和从前脚部分的第一端延伸到前脚部分的第二端的孔,前脚部分的第二端与内底板的鞋跟部分相邻;以及将内底平台安装到内底板上方。

形成所述内底板可以包括由复合材料形成内底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高跟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根据第四方面的鞋底组件;安装鞋面,鞋面包括沿着鞋面的外边缘的材料的边界,使材料的边界被鞋底组件收纳;将鞋跟在鞋跟部分固定到内底板;将外底固定到内底板到下表面;以及将内底垫附接到内底平台上。

将鞋面安装到鞋底组件可以包括:将鞋面的材料的边界固定到内底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仅通过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举例说明各个实施例并根据本实施例解释各个原理和优点,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功能相似的元件,并且附图与下面的详细描述一起并入说明书并形成说明书的一部分。

下面参考以下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内底板的平面图和透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内底平台的平面图和透视图。

图3a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图1的内底板和图2的内底平台的鞋底组件的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3b示出了具有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而被组装的部件的图3a的鞋底组件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图3b的组装的鞋底组件的高跟鞋的分解透视图。

图5a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图4的高跟鞋的平面透视图。

图5b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图4的高跟鞋的横截面视图。

图5c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图4的高跟鞋的端部透视图。

图5d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图4的高跟鞋的底部透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用于制造图3a的鞋底组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用于制造图4的高跟鞋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并不打算限制本实用新型或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和用途。此外,不打算受到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背景技术或以下详细描述中提出的任何理论的约束。在此,根据具有舒适性、柔韧性和刚性的优选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鞋底组件和高跟鞋及制造鞋底组件和高跟鞋的方法。

在以下描述中,高跟鞋可以指鞋的鞋跟部分相对于鞋的前脚部分升高的鞋。鞋跟部分的升高可以在3厘米(cm)至13cm的范围内。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内底板100的平面图和透视图。内底板100包括前脚部分102、鞋跟部分104和凸起的外边缘106。鞋跟部分104相对于前脚部分102升高,在前脚部分102和鞋跟部分104之间形成弓形114。前脚部分102可包括从前脚部分102的第一端110延伸到前脚部分102的第二端112的孔108,前脚部分102的第二端112与内底板100的弓形114相邻。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孔108的形状可以是卵形的,并且可以是大约35mm至70mm宽和60mm至90mm长。孔108可以使得能够提供在地板和脚之间附接的不间断和加厚的减震结构。孔108还可以在脚的前掌中提供柔韧性,以使得它允许穿着者略微弯曲其脚的前掌区域并且能够使穿着者保持自然的行走运动。

在替代实施例中,内底板100可仅包括鞋跟部分104、弓形114和前脚部分102的第二端112。可以理解,在该实施例中不存在如图1所示的孔108。内底板100可以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形状,以使得所形成的任何轮廓都可以使内底板100具有从鞋跟部分104到前脚部分102的平滑梯度。弓形114可以在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区域(未示出)处略微升高。凸起的外边缘106高度可达10mm。凸起的外边缘106可以保持内底板100的刚性,以将穿着者的脚牢固地保持在适当位置。这可以防止穿着者的脚的侧向(扭转)运动,穿着者的脚的侧向(扭转)运动对穿着者来说是危险的。

内底板100可以由复合材料(例如,碳纤维和/或玻璃纤维)制成。例如,复合材料可以包覆成型,或者用碳纤维颗粒包覆成型,碳纤维颗粒可以加强内底板100。如上所述的内底板100的部件可以允许内底板100承受高负荷(例如,至少80kg)并且仍然能够提供如上所述的柔韧性和刚性。使用诸如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可以为内底板100提供高的强度-质量比以及柔韧性。因此,内底板100占据较少的材料和空间。此外,内底板100可以消除对一般高跟鞋中存在的金属勾心的需求。有利地,可以进一步利用节省的空间来提高减震性或缓冲,同时保持整体时髦的外观。

图2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内底平台的平面图和透视图。内底平台200包括前脚部分202和鞋跟部分204。内底平台200可以由减震材料制成,而不是由一般的刚性、坚硬的平台件制成,并且可以在穿着者的脚的前掌部分和脚后跟区域提供充裕的缓冲。内底平台200可以在脚前掌、脚后跟和足弓区域具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构造,并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内底平台200的高度可以是2mm至20mm。此外,内底平台可以包括两层或更多层不同密度的减震材料206,208,以提供渐变的减震性。两层或更多层减震材料206,208可以模制成单件或者可以分别彼此附接。由于内底平台200不是刚性的,所以当内底平台200与相应部件固定在一起时,它可以呈现相应部件的形状。例如,内底平台200可以定位在内底板100的上方,以使得前脚部分202相对于鞋跟部分204升高,从而在前脚部分202和鞋跟部分204之间形成弓形。内底平台200可以在鞋跟部分204处包括鞋跟杯垫(heelcup)212。鞋跟杯垫212可以与内底平台200一体形成,其可以将使用者的鞋跟牢固的固定在高跟鞋的适当位置。

如图所示,前脚部分202的厚度可以比鞋跟部分204的厚度厚,以便可为穿着者的前脚提供额外的缓冲。前脚部分202还可以在下表面处包括突起,以使得突起成形为与内底板100的孔108相配,以将内底平台200固定到鞋内底板100。替代地,前脚部分202的下表面可以是平坦的并且填充材料可以用于与内底板100的孔108相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内底平台200的高度可以在2mm至20mm之间。内底平台200还可以在鞋跟、脚部触地区域(footstrike)和弓形处包括冲击柔和特征。例如,鞋床214可以位于内底平台200的前脚部分202处。鞋床214可以包括加强的缓冲以在使用者的脚部触地区域提供减震性。内底平台200可以减小弓形结构114的有效梯度,以使得与没有所述平台的情况下鞋跟的整个高度相比,穿着者的脚处于更自然的斜度。这可以通过在上表面上设置多个轮廓以具有从鞋跟部分204到前脚部分202的平滑梯度来实现。轮廓导向线216可以设置在鞋床214和鞋跟杯垫212之间。内底平台200还可以在下表面包括多个孔210(如图3a,图3b和图4所示),这可以增加减震性并且可以减小内底平台200的重量。多个孔210可以是紧邻的圆形、六边形或其他几何或有机形状的单元的形式。

图3a示出了具有图1的内底板和图2的内底平台的鞋底组件的部件的分解透视图,而图3b示出了具有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而被组装的部件的图3a的鞋底组件的透视图。鞋底组件300包括内底板100和内底平台200,使得内底平台200位于内底板100的上方。在图中,内底平台200的下表面是平坦的,并且填充材料(如图5b中的502所示)用于与内底板100的孔108相配。填充材料可以包括泡沫、凝胶或其他缓冲材料的层,这些层或是被粘贴或是被互锁,它们为穿着者提供直接的舒适性。填充材料也可以由减震材料制成,减震材料可以吸收或减弱冲击推动力,从而对穿着者的脚提供保护。可以通过诸如粘接和/或使用紧固件(例如,铆钉、螺钉等)的传统方法将内底平台200固定到内底板100。

图4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图3b的组装的鞋底组件的高跟鞋的分解透视图。高跟鞋400包括内底组件300和鞋跟402。可以通过诸如钉子、螺钉、铆钉等紧固装置将鞋跟402固定到内底板100。在替代实施例中,鞋跟402和内底板100可以是单个部件,即,可以将鞋跟402和内底板100模制为单件。这可以有利地增加鞋底组件的强度,并且不需要钉子或螺钉将鞋跟402附接到内底板100。

图5a、5b、5c和5d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图4的高跟鞋的平面透视图、横截面视图、端部透视图和底部透视图。在图中,鞋跟402固定到内底板100的鞋跟部分104。高跟鞋400还可以包括从前脚部分延伸到鞋跟部分的外底508。外底508可以被配置为固定到内底板100的下表面。可以在前脚部分使外底508形成斑纹和纹理以在行走时提供抓地力,并且外底508还可以包括位于内底板100的弓形114下面的开口506。如图5b所示,填充材料502位于内底板100的孔108中,以保护穿着者的前脚并为其提供舒适性。

高跟鞋400还可包括鞋面(未示出)和内底垫(未示出)。鞋面通过鞋楦(未示出)被定位于鞋底组件300的上方,而内底垫(或衬垫)可以附接到内底平台200上。内底垫可以提供较小的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合穿着者,这是因为人的左脚和右脚的大小通常可能稍有不同,并且内底衬垫可以适应这种差异以向穿着者提供舒适性。由于内底板100的结构使得使用最少的空间,因此可以添加附加内底垫。这可以带来额外的舒适性和空间以适应更广范围的足部尺寸并提供更好的适合性,例如,适合在长期站立后足部肿胀。

在实施例中,鞋面可以附接到内底板100,然后将内底板100与鞋面一起固定到内底平台200。鞋面可以包括沿着鞋面外边缘的材料的边界,以使得材料的边界被内底板100和/或鞋底组件300收纳。更特别地,可以将鞋面的材料的边界固定到内底板1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以将鞋面牢固地安装到内底板100。替代地,材料的边界也可以被内底平台200收纳。此外,鞋面中还可以包括多个狭缝(图中未示出),以便将附属物或装饰物附着到高跟鞋400上和将其移除。鞋面的多个狭缝可以是功能性的(例如,脚踝带、像玛丽·简(maryjane)一样在脚上方的带)或装饰性的(例如,流苏、别针和其他装饰性附属物)。

鞋楦可以是模仿穿着者脚形状的简化模具。它可以是鞋面和鞋底组件300组装于其上的内部模板。在实施例中,高跟鞋400的鞋楦可以比一般的鞋楦在脚前掌、脚后跟和脚背的区域增大大约1毫米(mm)至10毫米(mm)以容纳内底垫。可以理解,本文实施例的高跟鞋400消除了对勾心的需求,勾心通常存在于现有的高跟鞋中,并且通常是刚性金属条,其占据空间并且给穿着者造成不适。

图6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用于制造图3a的鞋底组件的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602,该方法包括:形成包括前脚部分和鞋跟部分的内底板,使鞋跟部分相对于前脚部分升高,在前脚部分和鞋跟部分之间形成弓形,并且使内底板包括凸起的外边缘和从前脚部分的第一端延伸到前脚部分的第二端的孔,前脚部分的第二端与内底板的鞋跟部分相邻。在步骤604,该方法包括将内底平台安装到内底板上方。

图7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用于制造图4的高跟鞋的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702,该方法包括提供所描述的鞋底组件。在步骤704,该方法包括安装鞋面,鞋面包括沿着鞋面的外边缘的材料的边界,使材料的边界被鞋底组件收纳。替代地,鞋面也可以安装到内底平台上,使材料的边界被内底平台收纳。在步骤706,该方法包括将鞋跟在鞋跟部分处固定到内底板。在步骤708,该方法包括将外底固定到内底板到下表面。在步骤710,该方法包括将内底垫附接到内底平台上。

如本文所述的高跟鞋组件和制造高跟鞋组件的方法可以使高跟鞋具有比传统的纸板和勾心的内底板更薄和更轻的内底板。这种厚度的减小产生可用于容纳减震材料的附加空间。重量的减少还可以减少穿着者的疲劳并给穿着者提供舒适性。从脚的前掌到脚跟也可以是刚性的以为脚提供支撑,在鞋头区域是柔性的并且整体减震以给穿着者提供舒适性。高跟鞋组件还可以应用于需要从高跟到脚中段的刚性结构的任何有鞋跟升高的鞋,包括任何具有鞋跟的女性鞋(例如,不露趾或露趾的女鞋、凉鞋、靴子等),以及有鞋跟升高的男性鞋(例如,礼服鞋),有鞋跟升高的舞鞋(适合女性、男士和儿童)和/或女孩的高跟鞋。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实现独特的外观。例如,图5d中的鞋可以具有进行辨识的物理外观,其可以包括内底板100的可见侧面轮廓504,该侧面轮廓504可以被裸露或着色和/或在外底508具有开口506。着色可以通过包装材料、喷漆或染色来实现。开口506可以产生如图5d所示的裸露区域,并且可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行辨识的标记进行装饰。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广泛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如具体实施例中所示的许多变化和/或修改。因此,本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