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7033发布日期:2019-05-10 23:4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伞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伞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直杆伞或自动折叠伞。



背景技术:

伞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是必须的日常用品,有各种各样的,手动的,自动的,直杆的、折叠的。但是,除了电动的之外,以上的伞具在使用中,都要双手操作,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提供一种使用更方便的伞。

在本文的相关描述中,以伞把所在的位置,定义为方向向下,以上巢所在的位置,定义为方向向上。以中棒的方向为纵向,垂直中棒的方向为横向。

一种伞,包括伞面、支撑伞面的伞骨组件,包括长骨、支撑杆、拉杆等,还包括上巢、开伞弹性件、中巢、中棒、下巢、伞把,剪叉机构、推块、插销、接力杆、顶块、按键、辅助弹性件、静合伞盒、动合伞盒等元件。根据各元件的相互配合,组成以下各机构。以下机构元件并非独立存在,没有表述在机构内的元件,参见更详细的图文表述。

伞骨组件机构:包括所述伞骨组件,即长骨、拉杆、支撑杆等组成,伞具中,有多股对称的伞骨组件,本文中以一组伞骨组件连接的机构为例讲述。与其对称的另一组伞骨组件,可参考图13。所述伞骨组件,以所述上巢、所述中巢、所述下巢、所述伞中棒为中心对称分布;所述长骨支撑伞面,其一端与所述上巢铰接;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下巢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长骨的中间接头铰接;所述拉杆一端与所述中巢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中间接头铰接。所述拉杆位于所述长骨与所述支撑杆夹角之间。所述伞骨组件相互铰接,所述伞骨组件及其多组相互对称的伞骨组件,构成伞骨组件机构。所述伞骨组件机构,在驱动元件的运动下,开合伞骨,实现伞面的打开与合拢。

剪叉机构:由多组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尺寸相同、等距对称、运动相似的剪杆组成的剪叉单元依次串联而成,还包括铰销等元件。所述剪叉机构包括首剪叉单元、二剪叉单元、三剪叉单元、四剪叉单元、五剪叉单元、六剪叉单元……等等,直至末剪叉单元。所述剪叉机构,在所述伞把剪叉机构槽内作伸展、折叠的直线运动。所述首剪叉单元包括剪杆1和剪杆2。所述剪杆1上开有三个铰销孔,剪杆1首销孔、剪杆1中销孔、剪杆1尾销孔,所述剪杆2上同样开有相同的铰销孔。本文所述的剪杆,也都开有相同的铰销孔,以便实现等距对称的剪叉运动,以下相同。所述首剪叉单元的剪杆1首铰销孔与所述伞把铰销孔通过铰销10铰接。所述首剪叉单元的剪杆2首铰销孔与所述伞把铰销槽通过铰销20滑动连接。所述剪杆1中铰销孔与所述剪杆2中铰销孔通过铰销铰接,本文所述构成每组剪叉单元的剪杆元件,都是通过剪杆中间铰销孔铰接,以下相同。所述首剪叉单元的剪杆的末铰销孔,与串联在其后的剪叉单元剪杆的首铰销孔通过铰销铰接,以下依此类推,下不赘述。所述二剪叉单元包括剪杆3和剪杆4;所述三剪叉单元包括剪杆5和剪叉6;所述四剪叉单元包括剪杆7和剪杆8;所述五剪叉单元包括剪杆9和剪杆10;所述六剪叉单元包括剪杆11和剪杆12;所述末剪叉单元包括剪杆n和剪杆n+1。所述剪杆n+1尾铰销孔通过铰销17与所述推块铰销孔铰接;所述剪杆n尾铰销孔通过铰销27与所述推块铰销槽滑动连接。所述剪叉机构在所述伞把剪叉机构槽内运动,所述铰销11~16穿过对应的剪叉单元的剪杆的同时,也穿过所述静开伞盒槽,铰销21~26穿过对应的剪叉单元的剪杆的同时,也穿过所述动开伞盒槽。通过所述剪叉机构的伸展和折叠,完成直线运动的位移。剪叉机构是一种直线运动机构,通过驱动所述剪叉机构,提供压缩所述开伞弹性件的动力。

远距外传机构:包括所述插销、顶块、接力杆、中棒等。所述插销不仅插在所述顶块插销槽中固定,还穿过所述中棒插销槽、沿所述中棒插销槽滑动,并且露在所述中棒外面的所述插销部分,固定在所述下巢插销槽内。所述接力杆安装在所述中棒内,一端固定在所述推块上,另一端连接固定所述顶块。所述顶块固定在所述接力杆上。所述中棒开有插销槽,底端固定在所述伞把上。所述远距外传机构,承接力的传递,延长传递的距离,延伸力传递的方向与范围。

合伞动力机构(499):包括所述伞把、静合伞盒、动合伞盒、推块、剪叉机构等。所述伞把上开有剪叉机构槽。所述伞把上还开有剪叉铰销孔与剪叉铰销槽,所述剪叉机构首剪叉单元剪杆1与所述伞把剪叉铰销孔通过铰销10铰接;所述剪叉机构首剪叉单元剪杆2与所述伞把铰销槽通过铰销20滑动连接。所述剪叉机构在所述伞把剪叉机构槽内运动。所述推块开有推块铰销孔、推块铰销槽以及被所述按键顶住的推块凸台。所述末剪叉单元包括剪杆n与剪杆n+1。所述剪杆n+1尾铰销孔通过铰销17与所述推块铰销孔铰接;所述剪杆n尾铰销孔通过铰销27与所述推块铰销槽滑动连接。所述推块随所述剪叉机构伸展而伸展,随所述剪叉机构折叠而折叠。所述静合伞盒,开有静合伞盒铰销槽,且所述静合伞盒穿过所述伞把静合伞盒槽。所述铰销11~铰销16、所述铰销21~铰销26,分别把所述首剪叉单元~六剪叉单元串联铰接起来。所述铰销11~铰销16分别穿过所述静合伞盒铰销槽并分别与所述静合伞盒铰销槽滑动连接。所述动合伞盒,开有动合伞盒铰销槽,且所述动合伞盒穿过所述伞把动合伞盒槽并沿所述伞把动合伞盒槽滑动。所述铰销11~铰销16、所述铰销21~铰销26,分别把所述首剪叉单元~六剪叉单元串联铰接起来。所述铰销21~铰销26穿过所述动合伞盒铰销槽并分别与所述动合伞盒铰销槽滑动连接。所述合伞动力机构(499),把人手上施加的力,转变成驱动所述剪叉机构伸展的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伞把上开有剪叉机构槽。所述伞把上还开有剪叉铰销孔与剪叉铰销槽,所述剪叉机构首剪叉单元剪杆1与所述伞把剪叉铰销孔通过铰销10铰接;所述剪叉机构首剪叉单元的剪杆2首铰销孔与所述伞把铰销槽通过铰销20滑动连接。与所述静合伞盒槽滑动连接的所述铰销11~铰销16,与所述动合伞盒槽滑动连接的铰销21~26,都与所述剪叉机构的对应的剪叉单元铰接。当伞面处于打开位置、所述剪叉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用手按压所述静合伞盒与所述动合伞盒,所述静合伞盒与所述动合伞盒挤压与之滑动连接的所述铰销11~铰销16、所述铰销21~铰销26,带动所述剪叉机构的各剪叉单元因被挤压而伸展,展开直线运动。所述铰销20在所述伞把铰销槽内滑动,带动与之铰接的所述首剪叉单元剪杆2随之滑动伸展。所述动合伞盒沿所述伞把动合伞盒槽向所述伞把中心靠拢。所述剪叉机构在所述伞把剪叉机构槽内展开直线伸展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装在所述伞把按键槽,设有所述按键头部。所述伞把通过所述按键铰销与所述按键铰接,所述按键一端被所述扭簧顶着,另一端靠在所述伞把按键槽下边缘,保持在所述伞把按键槽内竖直。所述剪叉机构在所述伞把剪叉机构槽内直线伸展,当随剪叉机构直线伸展的所述推块挤压被所述扭簧顶着的所述按键头部并跃过时,伞面合拢,并且所述按键头部在所述扭簧的作用下恢复竖直状态并钩住所述推块凸台。使所述推块不能下移,与所述推块连接在一起的所述剪叉机构,同样不能进行折叠、下移的运动。阻挡所述开伞弹性件弹力的释放,实现合伞后的状态保持及对所述开伞弹性件储能的保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扭簧一端被伞把挡住,另一端顶住所述按键上部,所述按键与所述按键铰销铰接。所述按键下部靠住所述伞把按键槽,所述按键上端被扭簧顶着,保持所述按键在所述伞把按键槽内是竖直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剪叉机构,由多组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尺寸相同、等距对称、运动相似的剪杆组成的剪叉单元依次串联而成,还包括铰销等元件。所述剪叉机构包括首剪叉单元、二剪叉单元、三剪叉单元、四剪叉单元、五剪叉单元、六剪叉单元……等等,直至末剪叉单元。所述剪叉机构,在所述伞把剪叉机构槽内作伸展、折叠运动。所述首剪叉单元包括剪杆1和剪杆2。所述剪杆1上开有三个铰销孔,剪杆1首销孔、剪杆1中销孔、剪杆1尾销孔,所述剪杆2上同样开有相同的铰销孔。本文所述的剪杆,也都开有相同的铰销孔,以便实现等距对称的剪叉运动,以下相同。所述首剪叉单元的剪杆1首铰销孔与所述伞把铰销孔通过铰销10铰接。所述首剪叉单元的剪杆2首铰销孔与所述伞把铰销槽通过铰销20滑动连接。所述剪杆1中铰销孔与所述剪杆2中铰销孔通过铰销铰接,本文所述构成每组剪叉单元的剪杆元件,都是通过剪杆中间铰销孔铰接,以下相同。所述首剪叉单元的剪杆的末铰销孔,与串联在其后的剪叉单元剪杆的首铰销孔通过铰销铰接,以下依此类推,下不赘述。所述二剪叉单元包括剪杆3和剪杆4;所述三剪叉单元包括剪杆5和剪叉6;所述四剪叉单元包括剪杆7和剪杆8;所述五剪叉单元包括剪杆9和剪杆10;所述六剪叉单元包括剪杆11和剪杆12;所述末剪叉单元包括剪杆n和剪杆n+1。通过所述剪叉机构的伸展和折叠,完成直线运动的位移,是一种直线运动机构。通过驱动所述剪叉机构,提供压缩所述开伞弹性件的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静合伞盒,开有静合伞盒铰销槽,且所述静合伞盒穿过所述伞把静合伞盒槽。所述铰销11~铰销16、所述铰销21~铰销26,分别把所述首剪叉单元~六剪叉单元串联铰接起来。所述铰销11~铰销16分别穿过所述静合伞盒铰销槽并分别与所述静合伞盒铰销槽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合伞盒,开有动合伞盒铰销槽以及铰销孔,且所述动合伞盒穿过所述伞把动合伞盒槽并沿所述伞把动合伞盒槽滑动。所述铰销11~铰销16、所述铰销21~铰销26,分别把所述首剪叉单元~六剪叉单元串联铰接起来。所述铰销21~铰销26穿过所述动合伞盒铰销槽并分别与所述动合伞盒铰销槽滑动连接。所述首剪叉单元剪杆2首铰销孔通过铰销20与所述伞把铰销槽滑动连接的同时,铰销20穿过动合伞盒铰销孔。所述静合伞盒与所述动合伞盒,是驱动所述剪叉机构伸展的组合机构,与所述静合伞盒槽滑动连接的所述铰销11~铰销16,与所述动合伞盒滑动连接的铰销21~26,都与所述剪叉机构的对应的剪叉单元铰接。当伞面处于打开位置、所述剪叉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用手按压所述静合伞盒与所述动合伞盒,所述静合伞盒与所述动合伞盒分别挤压与之滑动连接的所述铰销11~铰销16、所述铰销21~铰销26,带动所述剪叉机构的对应的剪叉单元被挤压而伸展,展开直线运动。所述铰销20在所述伞把铰销槽内滑动,与之铰接的所述首剪叉单元的剪杆2随之滑动伸展。所述动合伞盒沿所述伞把动合伞盒槽向所述伞把中心靠拢。所述剪叉机构在所述伞把剪叉机构槽内展开直线伸展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棒下端固定在所述伞把中棒孔上,所述上巢固定的在所述中棒上端。所述中棒开有中棒插销槽,所述插销穿过所述中棒插销槽并在其内滑动。在伞打开到位后,所述插销被所述下巢下移带动,抵到所述中棒插销槽下底边而限位,挡住所述开伞弹性件弹力的释放,伞面打开的驱动机构到此限位。所述中棒中空,所述接力杆在其内部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块与所述剪叉机构连接。所述推块开有推块铰销孔、推块铰销槽以及推块凸台。所述末剪叉单元包括剪杆n与剪杆n+1。所述剪杆n+1尾铰销孔通过铰销17与所述推块铰销孔铰接;所述剪杆n尾铰销孔通过铰销27与所述推块铰销槽滑动连接。所述推块承接所述剪叉机构传递的力,并把剪叉机构运动变成平台块的直线运动。便于连接其后的元件。在伞面合拢过程中,所述推块凸台顶住所述按键头部,所述推块被所述按键卡住不能下移。保持伞面的合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销插在所述顶块插销槽中,且固定并随所述顶块运动。所述插销,横向扩展了所述顶动运动的范围,可把所述顶块、所述接力杆在所述中棒内的运动,扩展到所述中棒之外;把受外力推动的所述接力杆的力传到所述中棒之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力杆安装在所述中棒内,一端固定在所述推块上,另一端连接固定所述顶块。所述接力杆远距离传递从人手上传递过来的驱动力,承接力的传递作用,延长力的传递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块开有所述顶块插销槽,固定在所述接力杆上,装在所述中棒内。所述插销,插在所述顶块插销槽内。所述顶块与所述插销组合,把所述中棒内部接力杆的运动,转化为所述中棒外部所述插销沿所述中棒插销槽的滑动运动。所述插销露在中棒外部的部分,是固定的在所述下巢固定槽内的。因此,所述顶块与所述插销的组合,把所述接力杆在所述中棒内部受外力向上推动的运动,变成了所述中棒外部的所述下巢的向上动动,实现伞面的合拢过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巢套在所述中棒上,在所述中棒上滑动。所述下巢开有所述下巢耳洞,所述开伞弹性件伸进所述下巢耳洞,延长所述开伞弹性件在所述中棒上的移动位移的距离,也延长了所述中巢在所述中棒上滑动的距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下巢铰接。所述下巢在开伞时,受所述开伞弹性件的弹力,向下移动,把所述支撑杆下撑,与所述拉杆、长骨组成的连杆机构联动进一步打开伞面。所述下巢在合伞时,与所述中巢接合,把所述开伞弹性件压缩并保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巢套设在所述中棒上,在所述中棒上滑动,且安装在所述上巢与所述下巢之间。所述拉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中巢上,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下巢上,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撑杆中间接头上,所述开伞弹性件安装在所述中巢与所述下巢之间,在合伞时对所述开伞弹性件进行压缩。所述中巢在合伞到位时,整体或部分进入所述上巢耳洞的容纳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伞弹性件套在所述中棒上,并且安装在所述中巢之下,所述下巢之上。所述开伞弹性件下端抵进所述下巢耳洞,主要作用是提供开伞的动力,通过释放所述开伞弹性件的弹力驱动所述下巢,启动支撑杆驱动机构的动作来实现伞面的打开。在收伞时支撑杆驱动机构在远距外传机构的推动下启动支撑杆驱动机构的动作,压缩所述开伞弹性件并保持,实现对所述开伞弹性件的储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巢固定在所述中棒上端,所述长骨的一端通过所述长骨铰销铰接在所述上巢上。所述上巢,开有上巢耳洞。所述上巢耳洞,容纳随伞面合拢时抵伸进来的所述中巢,延长所述中巢沿所述中棒向上的方向位移的距离,也是所述中巢在中棒上滑动未到行程终点时,上巢给出的避让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杆一端与所述中巢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中间接头铰接。所述拉杆在所述长骨与所述支撑杆夹角之间。开伞时,所述下巢把所述支撑杆靠近下巢的一端下压,所述拉杆把所述支撑杆中间接头处上拉,使所述支撑杆绕所述拉杆尾铰销旋转,把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翘起,支撑起长骨,打开伞面。在合拢伞面时,所述下巢被插在所述顶块上的所述插销上顶,沿所述中巢上移,所述支撑杆铰接在所述下巢上的一端也随所述下巢上移,与所述支撑杆中间接头铰接的所述拉杆顶住所述支撑杆上移,使其绕所述拉杆尾铰销旋转,以使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下降,把所述长骨拉下合拢位置。所述拉杆与所述下巢配合,使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下巢的那一端,沿所述下巢移动的相反方向旋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开有支撑杆中间接头,所述支撑杆中间接头不表示位于支撑杆的一半、中间的位置,仅指在支撑杆两端之间的任意位置。所述支撑杆中间接头到铰接所述下巢部分,为所述支撑杆前段;所述支撑杆中间接头到铰接所述长骨部分,为所述支撑杆后段部分。所述支撑杆前段端铰接在所述下巢上,所述支撑杆后段端铰接在所述长骨中间接头上。所述支撑杆的对称组件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杆开有同样的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长骨开有长骨中间接头,所述长骨中间接头不表示位于长骨一半、中间位置,而指在所述长骨两端之间的任意位置。所述长骨中间接头到铰接所述上巢部分,为所述长骨前段。所述长骨前段端铰接在所述上巢上。所述长骨的对称组件所述长骨’,同样开有所以述长骨中间接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325)是支撑杆320的对称组件,支撑杆’开有支撑杆中间接头’,所述支撑杆’铰接在所述下巢上。长骨’(315)是长骨(310)的对称组件,长骨’上开有长骨中间接头’,所述长骨’铰接在所述上巢上。拉杆’(335)是拉杆(330)的对称组件,所述拉杆’一端铰接在所述中巢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撑杆中间接头’上。以上对称组件在实际的伞具中也是存在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弹性件,辅助弹性件安装在所述中棒内部,一端固定在所述中棒顶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顶块上,伞打开时,上拉所述顶块,在合伞时补充人手施加的压力。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伞,采用开伞弹性件释放弹力时带动构件向下移动的原理,打开伞面。当按压按键时,插销从按键头部脱钩开伞弹性件释放储能,带动伞骨组件、中巢、下巢运动,打开伞面。收伞时,把人手上传递过来的力,通过接力杆延长力的距离,施加到下巢,把下巢向上挤压,压缩开伞弹性件,使其进入上巢耳洞,当按键头部钩住插销后,伞面合拢,且保持对开伞弹性件的压缩储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伞在开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伞结构分解图;

图3为图1a-a剖视图;

图4为图3伞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5为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伞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上巢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下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合伞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伞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11启动开伞按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剪叉与开伞盒剖视图

图13为开伞状态下伞骨组件图

图14为合伞状态下伞骨组件图

附图标记,见下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为了便于表述,本文拟以朝上巢的方向为上,以朝伞把的方向为下,以中棒的中心线为纵向,垂直此中心线的方向为横向。

在所述过程中,一些元件在实际中对称存在,但在图例中没有详细的列出。在图13中的一些对称元件,支撑杆’(325)是支撑杆320的对称组件,长骨’(315)是长骨(310)的对称组件,拉杆’(335)是拉杆(330)的对称组件,在实际的伞具中也是存在的。还有,为方便描述,在图13上作有参考线、参考点的镜像,x’是x的镜像,y’是y的镜像,t’是t的镜像,a’是a的镜像,b’是b的镜像,b1’是b1的镜像,b2’是b2的镜像,c’是c的镜像,w’是w的镜像,f’是f的镜像。

参阅图1、图2、图6、图9、图10,一实施方式的伞,包括伞把(100),伞把(100)上开有剪叉机构槽(100.7),还开有剪叉铰销孔(100.1)与剪叉铰销槽(100.2),剪叉机构(400)的首剪叉单元(402)的剪杆1(403)与伞把剪叉铰销孔(100.1)通过铰销10(510)铰接;剪叉机构(400)的首剪叉单元(402)的剪杆2(404)与伞把铰销槽(100.2)通过铰销20(520)滑动连接。剪叉机构(400)在伞把剪叉机构槽(100.7)内作直线伸展、折叠运动。

剪叉机构(400),包括首剪叉单元(402)、二剪叉单元(410)、三剪叉单元(420)、四剪叉单元(430)、五剪叉单元(440)、六剪叉单元(450)……等等,直至末剪叉单元(480)、铰销等。各剪叉单元包含多根尺寸相同的剪杆。首剪叉单元(402)包括剪杆1(403)和剪杆2(404)。剪杆1(403)上开有三个铰销孔,剪杆1首铰销孔(403.1)、剪杆1中铰销孔(403.2)、剪杆1尾铰销孔(403.3),剪杆2(404)上同样开有相同的铰销孔。本文所述的其它剪杆,也都开有与剪杆(403)类似的铰销孔,以便实现等距对称的剪叉运动,以下相同。首剪叉单元(402)的剪杆1首铰销孔(403.1)与伞把100上的剪叉铰销孔(100.1)通过铰销10(510)铰接。首剪叉单元(402)的剪杆2首铰销孔(404.1)与伞把(100)上的剪叉铰销槽(100.2)通过铰销20(520)滑动连接。剪杆1中铰销孔(403.2)与剪杆2中铰销孔(404.2)通过铰销铰接,本文所述构成每组剪叉单元的剪杆元件,都是通过剪杆中间铰销孔铰接,以下相同。首剪叉单元(402)的剪杆的末铰销孔,与串联在其后的剪叉单元剪杆的首铰销孔通过铰销铰接,以下依此类推,不再赘述。二剪叉单元(410)包括剪杆3(411)和剪杆4(412),两者通过各自的剪杆中铰销孔铰接;二剪叉单元(410)与首剪叉单元(402)串联,剪杆1尾铰销孔(403.3)通过铰销21(521)与剪杆4首铰销孔(412.1)铰接;剪杆2尾铰销孔(404.3)通过铰销11(511)与剪杆3首铰销孔(411.1)铰接,后面的各剪叉单元的串联,依次按如此的方式连接,直至到末剪叉单元连接到推块上。(如图10、11、12)。三剪叉单元(420)包括剪杆5(421)和剪杆6(422);四剪叉单元(430)包括剪杆7(431)和剪杆8(432);五剪叉单元(440)包括剪杆9(441)和剪杆10(442);六剪叉单元(450)包括剪杆11(451)和剪杆12(452);末剪叉单元包(480)括剪杆n(481)和剪杆n+1(482)。铰销11(511)~铰销16(516)、铰销21(521)~铰销26(526)串联各剪叉单元的同时,铰销11(511)~铰销16(516)穿过静合伞盒铰销槽(350.1),铰销21(521)~铰销26(526)穿过动合伞盒铰销槽(360.1),并且首剪叉单元(402)剪杆2首铰销孔(404.1)通过铰销20(520)与伞把铰销槽(100.2)滑动连接的同时,铰销20(520)还穿过动合伞盒铰销孔(360.2),铰接动合伞盒(360)与首剪叉单元(402)的剪杆2(404),(如图10、11、12)。剪叉机构(400)的末剪叉单元(480)与推块(490)连接。末剪叉单元(480)包含剪杆n(481)与剪杆n+1(482)。剪杆n尾铰销孔(481.3)通过铰销27(527)与推块铰销槽(490.2)滑动连接;剪杆n+1尾铰销孔(482.3)通过铰销17(517)与推块铰销孔(490.1)铰接。(如图10、11、12)。通过剪叉机构(400)的伸展和折叠,完成直线运动的位移,带动与剪叉机构(400)相连接的机构作直线运动。剪叉机构(400)是一种直线运动机构。通过驱动剪叉机构(400),提供压缩开伞弹性件(240)的动力,(如图5、10、11、12)。另外,剪叉机构提供了一种直线运动的推进方式,还有其它的比如齿轮\齿条的配合也是实现直线推进运动的一种方式,是同样的原理。与剪叉机构相似、功能相同的其它直线运动机构,也都是同样的原理方法和思想,比如萨鲁斯机构等直线运动机构。

静合伞盒(350),开有静合伞盒铰销槽(350.1),且静合伞盒(350)穿过伞把静合伞盒槽(100.3)。铰销11(511)~铰销16(516)、铰销21(521)~铰销26(526),分别把首剪叉单元(402)~六剪叉单元(450)串联铰接起来。铰销11(511)~铰销16(516)分别穿过静合伞盒铰销槽(350.1)并分别与静合伞盒铰销槽(350.1)滑动连接,(如图5、图10、图11、图12)。

动合伞盒(360),开有动合伞盒铰销槽(360.1)以及铰销孔(360.2),且动合伞盒(360)穿过伞把动合伞盒槽(100.4)并沿伞把动合伞盒槽(100.4)滑动。铰销11(511)~铰销16(516)、铰销21(521)~铰销26(526),分别把首剪叉单元(402)~六剪叉单元(450)串联铰接起来。铰销21(521)~铰销26(526)穿过动合伞盒铰销槽(360.1)并分别与动合伞盒铰销槽(360.1)滑动连接。首剪叉单元剪杆2首铰销孔(404.1)通过铰销20(520)与伞把剪叉铰销槽(100.2)滑动连接的同时,铰销20(520)穿过动合伞盒铰销孔(360.2)。铰销20(520)穿过伞把铰销槽(100.2)、首剪叉单元剪杆2首铰销孔(404.1)、动合伞盒铰销孔(360.2)。(如图10、图11、图12)静合伞盒(350)与动合伞盒(360),是驱动剪叉机构(400)伸展的组合机构,与静合伞盒铰销槽(350.1)滑动连接的铰销11(511)~铰销16(516),与动合伞盒铰销槽(360.1)滑动连接的铰销21(521)~铰销26(526),都与剪叉机构(400)的各剪叉单元对应的剪杆铰接(如图10、图11、图12)。当伞面处于打开位置、剪叉机构(400)处于折叠状态时,用手按压静合伞盒(350)与动合伞盒(360),静合伞盒(350)与动合伞盒(360)分别挤压与之滑动连接的铰销11(511)~铰销16(516)、铰销21(521)~铰销26(526),带动剪叉机构(400)的剪叉单元各对应的剪杆被挤压而伸展,展开直线运动。铰销20(520)在伞把剪叉铰销槽内(100.2)滑动,与之铰接的首剪叉单元剪杆2(404)随之滑动伸展。动合伞盒(360)沿伞把动合伞盒槽(100.4)向所述伞把中心靠拢。剪叉机构(400)在伞把剪叉机构槽(100.7)内展开直线伸展运动。(如图5、图10、图11、图12)。

所述伞把(100)上开有剪叉机构槽(100.7)。所述伞把(100)上还开有剪叉铰销孔(100.1)与剪叉铰销槽(100.2),所述剪叉机构首剪叉单元剪杆1(403)与所述伞把剪叉铰销孔(100.1)通过铰销10(510)铰接;所述剪叉机构首剪叉单元剪杆2(404)与所述伞把铰销槽(100.2)通过铰销20(520)滑动连接。所述剪叉机构(400)在所述伞把剪叉机构槽(100.7)内运动。所述推块(490)开有推块铰销孔(490.1)、推块铰销槽(490.2)以及推块凸台(490.3)。所述末剪叉单元(480)包括剪杆n(481)与剪杆n+1(482)。所述剪杆n+1尾铰销孔(482.3)通过铰销17(517)与所述推块铰销孔(490.1)铰接;所述剪杆n尾铰销孔(481.3)通过铰销27(527)与所述推块铰销槽(490.2)滑动连接。所述推块(490)随所述剪叉机构(400)伸展而伸展,随所述剪叉机构(400)折叠而折叠。伞把(100)、静合伞盒(350)、动合伞盒(360)、推块(490)、剪叉机构(400)等组成合伞动力机构(499)。剪叉机构是一种直线运动机构,把人手上的力施加到合伞动力机构(499),驱动剪叉机构直线位移,并把人手上的力传递给远距外传机构。(如图3、图5、图6、图10、图11、图12)。

接力杆(492)安装在中棒(200)内(如图3、图9),一端固定在推块(490)上,另一端连接固定顶块(491)。接力杆(492)把人手上的驱动力远距离传递,承接力的传递作用,延长力的传递距离。当推块(490)被剪叉机构(400)伸展推移时,连接在推块(490)上的接力杆(492)也被向上推移。接力杆(492)被下巢(230)下推时,接力杆(492)下推推块(490),把剪叉机构(400)折叠起来。当然,因为安装方式的改变,人手的压力也是可以直接施加在接力杆(492)上,实现的也是同一原理。

顶块(493)连接固定在接力杆(492)上,安装在中棒(200)内。顶块(493)上开有顶块插销槽(493.1)。插销(491)穿过中棒插销槽(200.1)插入顶块插销槽(493.1)。插销(491)露在中棒(200)外的部分固定连接在下巢插销固定槽(230.2)内,插销(491)沿中棒插销槽(200.1)上下滑动,(如图3、图9)。顶块(493)连接在接力杆上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与空间范围。理论上插销(491)在中棒插销槽(200.1)内的滑动行程=接力杆(492)在中棒(200)内的行程=剪叉机构(400)直线位移距离=伞面开合反应在中棒(200)上的直线距离=下巢(230)在中棒(200)上滑动的行程=k2,(如图14)。虽然中巢在中棒上移动的距离k1也是伞面打开反应在中棒上对应的位移,但k1≠k2,k2>k1,另外,如果把插销(491)固定连接在中巢(220)上,中巢(220)在伞具开合时在中棒(200)上的行程与下巢(230)在中棒(200)上的行程是有差异的,这取决于插销是否固定在中巢(220)还是下巢(230)上。但把插销(491)固定在中巢(220)上,其它连接机构如上所述不变,与插销(491)固定在下巢(230)上,伞具开合的思想、原理是一样的。在这里,接力杆(492)、顶块(493)、插销(491)、中棒(200)等构成了远距外传机构(494)。接力杆(492)在封闭的中棒(200)内远距传递力的作用,顶块(493)改变力传递的空间范围与方向,插在顶块插销槽(493.1)内的插销(491),穿过中棒(200),把力的方向与范围扩展到中棒(200)之外。在伞具打开时,开伞弹性件(240)的弹力下压下巢(230),固定在下巢插销固定巢(230.2)的插销(491)滑动到中棒插销槽(200.1)的下边缘被限位,限制住开伞弹性件(240)驱动下巢(230)进一步的下移,顶住开伞弹性件(240)的弹力,维持伞面的平衡。

辅助弹性件(250),安装在中棒(200)内部,一端固定在中棒(200)顶端,另一端固定在顶块(493)上,伞打开时,上拉顶块(493),合伞时辅助弹性件(250)的回弹作用力补充人手施加的压力。(如图3、图9)

按键(500)装在伞把按键槽(100.5),设有按键头部(500.1)。按键铰销(501)穿过伞把(100),伞把(100)与按键(500)通过按键铰销(501)铰接。按键(500)被扭簧(502)顶着保持在伞把按键槽(100.5)内竖直。剪叉机构(400)在伞把剪叉机构槽(100.7)内直线伸展,当随剪叉机构(400)直线伸展的推块(490)上移并挤压按键头部(500.1)跃过按键头部(500.1)时,伞面合拢,并且按键头部(500.1)在扭簧(502)的作用下恢复竖直状态并钩住推块凸台(490.3)。使推块(490)不能下移,与推块(490)连接在一起的剪叉机构(400),同样不能进行折叠、下移的运动。阻挡开伞弹性件(240)弹力的释放,实现保持合伞后的状态及对开伞弹性件(240)的储能。另外,按键(500)实现如上的功能,还可以横向安装卡住动合伞盒(360),也是一样的原理(如图10、图11、图12)

下巢(230),如图3.套在中棒(200)上滑动,开有下巢耳洞(230.1)、插销固定槽(230.2)。下巢耳洞(230.1)延伸中巢(220)向下移动的空间,使hy之间的夹角s1进一步变小的作用,(如图8、图13)。支撑杆前段端(320.2)通过支撑杆头铰销(321)与下巢(230)铰接,支撑杆后段端(320.3)通过支撑杆尾铰销(322)铰接在长骨中间接头(310.1)上。开伞弹性件(240)套在中棒(200)上滑动,且安装在中巢(220)之下,下巢(230)之上、下巢(230)与中巢(220)之间。中巢套在中棒(200)上滑动,安装在开伞弹性件(240)之上。拉杆(330)一端通过拉杆头铰销(331)与中巢铰接,另一端通过拉杆尾铰销(332)与支撑杆中间接头(320.1)铰接,拉杆(330)在长骨(310)与支撑杆(320)夹角之间(如图3、图13)。下巢(230)、中巢(220)、开伞弹性件(240)、拉杆(330)、支撑杆(320),组成了支撑杆驱动机构(340)。由于伞骨组件(300)在伞具中是对称安装的,下面增加一组对称的伞骨组件来讲述支撑杆的驱动过程,(如图13)。由开伞状态下合伞,支撑杆驱动机构(340)的动作:y是支撑杆的中心线,h是中棒的中心线,在伞具打开时,hy之间的夹角s1小于90度,这样的夹角便于支撑长骨(310)(图13);hy之间的夹角s1大于90度小于180度,伞具处于合拢状态了(图14)。伞面的开合,是由长骨(310)开合支配的,长骨(310)是由支撑杆(320)支撑或拉合的,控制了支撑杆(320)的角度,就控制了伞面的开合了,即控制hy之间的夹角s1在小于90度与大于90度小于175度之间的转换。

支撑杆前段(320.2)、支撑杆前段’(325.2)、拉杆(330)与拉杆’(335)、中巢(220)、下巢(230)组成一个a平面六连杆机构(560),拉出延长线,是b1、b1’、c、c’四段、是a平面四连杆机构(561)。(如图13、图14)。以下所述的机构动作,在a平面六连杆机构(560)的动作原理上展开。远距外传机构(494)推动底边-下巢(230)上移,带动两连杆即拉杆(330)、拉杆’(335)折叠上移,yy’向下的夹角s3由大变小,tt’之间向下的夹角s4由大变小的过程。

在伞面打开,支撑杆(320)处于支撑长骨(310)状态下,下巢(230)在远距外传机构(494)的推力下沿中棒(200)上移,即a平面六连杆机构(560)底边上移,推压开伞弹性件(240),开伞弹性件(240)处于释放状态,但两端被中巢(220)、下巢(230)顶住,一边被压缩,一边随下巢(230)的上移而上移,把中巢(220)也向上顶升,驱使a平面六连杆机构(560)变形上移。同时,下巢(230)的上移也带动铰接其上的支撑杆前段(320.2)端上移,但拉杆(330)铰接在支撑杆中间接头(320.1)上,使支撑杆(320)以拉杆尾铰销(332)为中心旋转,使hy之间的夹角s1变大、a平面六连杆机构(560)的ty之间的夹角变小。中巢(220)在下巢(230)的推力下上移,再上移的同时借助与支撑杆中间接头(320.1)铰接的拉杆(330)上拉支撑杆中间接头(320.1),使支撑杆(320)边沿拉杆尾铰销(332)旋转边上移,开伞弹性件(240)进一步被压缩,支撑杆(320)的上移再推动下巢(230)的上移,平面六边杆机构进一步变形。下巢(230)进一步上移,铰接在下巢(230)的支撑杆前段(320.2)端随着上移且支撑杆(320)受拉杆铰接的作用沿拉杆尾铰销(332)旋转,当hy之间的夹角s1大于90度时,伞面合拢的压力通过长骨(310)传递到支撑杆(320)与长骨(310)铰接的支撑杆后段(320.3)端上,助推支撑杆(320)沿拉杆尾铰销(332)旋转,再推抬下巢上移。在远距外传机构(494)持续的推力传来,加上伞面合拢的压力对支撑杆的助推旋转,这两股合力进一步推动下巢的上移,直至hy之间的夹角s1到大于90度小于180度时,伞面合拢。

支撑杆驱动机构(340)在伞面合拢时打开伞面,对支撑杆(320)的驱动过程:如上所述,以下所述开伞的动作,也在a平六连杆机构(560)的原理上展开。(如图13、图14)。开伞弹性件(240)推动底边-下巢(230)下移,带动两连杆即拉杆(330)、拉杆’(335)伸展下移,yy’向下的夹角s3由小变大,tt’之间向下的夹角s4由小变大的过程。

如上所述,伞面的开合,是由长骨(310)开合支配的,长骨(310)是由支撑杆(320)支撑或拉合的,控制了支撑杆(320)的角度,就控制了伞面的开合了,即控制hy之间的夹角s1在小于度与大于90度小于180度之间的转换。伞面处于合拢时,hy之间的夹角s1大于90度小于180度。当按键(500)按下时,触发伞面的合拢,(如图11)。被按键头部(500.1)钩住的推块凸台(490.3)从按键头部(500.1)脱钩,下巢(230)在开伞弹性件(240)的弹力下下移,(如图3、图9、图13、图14)。铰接在下巢(230)上的支撑杆前段(320.2)端随下巢(230)下降,拉杆(330)拉住支撑杆中间接头(320.1),迫使支撑杆(320)绕拉杆尾铰销(332)旋转且随着下巢(230)的下移而下移,支撑杆(320)的下移再拉动拉杆(330)的下移,拉杆(330)的下移再拉动中巢(220)沿中棒(200)下移。hy之间的夹角s1变小,直至在开伞弹性件(240)的弹力下,把下巢(230)尽一步下移,铰接在下巢(230)的支撑杆前段(320.2)端进一步下移,支撑杆受拉杆作用进一步绕拉杆尾铰销(332)旋转,hy之间的夹角s1进一步变小,到小于90度、固定在下巢插销固定槽(230.2)的插销(491)下移到碰触中棒插销槽(200.1)底边时被限位,挡住下巢(230)进一步下移。伞面打开到位。连接在下巢(230)上的远距外传机构(494),随下巢(230)下移,并推动剪叉机构(400)折叠合拢。伞面的打开,是开伞弹性件(240)驱动a平面六连杆机构的动作。

上巢(210)固定在中棒(200)上部,开有上巢耳洞(210.2)。上巢耳洞(200.2)是容纳中巢(220)的空间,延伸中巢(220)在中棒(200)向上移动的行程,中巢(220)在中棒(200)上滑动未到行程终点时,上巢(210)给出的避让空间,使hy之间的夹角s1进一步变大,便于合拢伞面的作用。同时,配合下巢耳洞(230.1)也延伸了开伞弹性件(240)在中棒(200)向下的运动空间,也即中巢(220)在中棒(200)向下的空间,使hy之间的夹角s1范围变的更宽。长骨(310)一端通过长骨铰销(311)与上巢(210)铰接。长骨中间接头(310.1)与支撑杆后段(320.3)端通过支撑杆尾铰销(322)铰接。(如图3、图7)

长骨(310)、支撑杆(320)、拉杆(330)组成伞面的一组伞骨组件(300),完整的伞面,有多组对称安装的伞骨组件(300),沿中棒圆周分布。长骨(310)一端通过长骨铰销(311)与上巢(210)铰接。支撑杆前段(320.2)端通过支撑杆头铰销(321)与下巢(230)铰接,支撑杆后段(320.3)端通过支撑杆尾铰销(322)与长骨中间接头(310.1)铰接,伞打开时支撑长骨、伞合拢时把长骨拉合拢。拉杆(330)一端通过拉杆头铰销(331)与中巢(220)铰接,另一端通过拉杆尾铰销(332)与支撑杆中间接头(320.1)铰接。拉杆(330)位于长骨(310)与支撑杆(320)夹角之间,伞打开时拉开支撑杆(320),伞合拢时压合拢支撑杆(320)。伞骨组件及其多组相互对称的伞骨组件,构成伞骨组件机构。各驱动元件,对伞骨组件机构的驱动,开合伞骨,实现伞面的打开与合拢。(如图3、图13、图14)。另外,长骨铰销(311)、支撑杆头铰销(321)、拉杆头铰销(331)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用铁丝表示。

伞具合拢过程:在伞面合拢之前,伞面处于打开状态,(如图1、图3、图4、图13)。支撑杆(320)、支撑杆’(325)、长骨前段(310.2)、长骨前段’(315.2)、上巢(220)、下巢(230),组成一个b平面六连杆机构(580),拉出延长线,是ef、ef’、pf、pf’四段、是b平面四连杆机构(581)。(如图13、图14)。以下所述的机构动作,在b平面六连杆机构(580)的原理下展开。远距外传机构(494)推动底边-下巢(230)上移,带动两连杆即拉杆(330)、拉杆’(335)折叠上移,yy’向下的夹角s3由大变小,tt’之间向下的夹角s4由大变小的过程。

支撑杆(320)支撑长骨(310),hy之间的夹角s1小于90度(如图13),插销(491)在中棒插销槽(200.1)内滑动到槽下底边,被挡住,限制向下滑动。插销固定在下巢插销固定槽(230.2)上,被开伞弹性件(240)的弹力驱动下移的下巢(230),也被限制下移。开伞弹性件(240)作用于下巢(230)的弹力,部分转移到被铰接在下巢(240)的支撑杆(320)b1段、拉杆(330),拉杆(330)再作用力于中巢(220),把中巢(220)往下拉,中巢(220)被下拉的力,再作用于开伞弹性件(240),开伞弹性件(240)被已限位的下巢(230)顶住,维持平衡。按键(500)在伞把按键槽(100.5)内被扭簧(502)的作用力顶住,维持槽内的竖直状态,按键头部(500.1)没有钩住推块凸台(490.3)合伞动力机构(499)处于收缩、折叠的状态。双手握压静合伞盒(350)与动合伞盒(360),动合伞盒(360)安装在伞把动合伞盒槽(100.4)内,在手握的压力下,动合伞盒(360)在伞把动合伞盒槽(100.4)内向伞把(100)中心滑动,铰销20(520)与动合伞盒铰销孔(360.2)铰接,带动铰销20(520)向伞把(100)中心滑动;铰销20(520)穿过剪叉铰销槽(100.2),也沿剪叉铰销槽(100.2)内向伞把(100)中心滑动靠拢;铰销20(520)穿过首剪叉单元(402)剪杆2首铰销孔(404.1),与其铰接,带动剪杆2(404)向伞把(100)中心靠拢。剪杆2(404)与剪杆1(403)组成剪叉机构(400)的首剪叉单元(402),剪杆1(403)与剪杆2(404)通过各自的中间铰销孔铰接,剪杆1(403)的首铰销孔(403.1)与伞把铰销孔(100.1)通过铰销10(510)铰接,剪杆2(404)在被铰销20(520)带动向伞把(100)中心靠拢的过程中,首剪叉单元(402)进行伸展,带动串联在其后的其它剪叉单元进行等距对称、运动相似的伸展。铰销21(521)~铰销26(526)即是串联剪叉单元的铰销,同时也穿过动合伞盒铰销槽(360.2),并与其滑动连接。在手握压动合伞盒(360)使其向伞把中心滑动时,也挤压铰销20(520)~铰销26(526)向伞把(100)中心靠拢。铰销11(511)~铰销16(516)穿过静合伞盒铰销槽(350.1),并与其滑动连接,在人手握压静合伞盒(350)与动合伞盒(360)时,静合伞盒(350)也挤压铰销11(511)~铰销16(516)。铰销10(510)穿过伞把(100)剪叉铰销孔(100.1)、剪杆1首铰销孔(403.1),使伞把(100)与剪杆1(403)通过铰销10(510)铰接。铰销11(511)~铰销16(516)、铰销21(521)~铰销26(526),都是串联首剪叉单元、二剪叉单元、三剪叉单元、四剪叉单元、五剪叉单元、六剪叉单元的铰销,在受人手握压的力后,受挤压促使各铰接的剪叉单元伸展,使剪叉机构做直线位移,伸展开来。在这里说明一下,剪叉机构就是一种直线运动机构。末剪叉单元(480)与推块(490)连接。末剪叉单元(480)包含剪杆n(481)与剪杆n+1(482)。剪杆n尾铰销孔(481.3)通过铰销27(527)与推块铰销槽(490.2)滑动连接;剪杆n+1尾铰销孔(482.3)通过铰销17(517)与推块铰销孔(490.1)铰接。剪叉机构(400)的直线位移通过末剪叉单元(480)推动推块(490)随剪叉机构(400)伸展,作直线位移运动。人手握压的力矩,通过剪叉机构(400)的伸展转移到推块(490)上。接力杆(492)连接在推块(490)上,人手握压的力矩,通过剪叉机构(400)、推块(490)转移到远距外传机构(494)上的接力杆(492)。在此有必要说明一下,如果考虑到一些安装方式,人手握压的力矩,也可以直接加到接力杆上的,不一定要通过剪叉机构(400)、推块(490)等机构的传递。接力杆(492)随推块(490)上移。

顶块(493)连接在接力杆(492)上,接力杆(492)在中棒(200)内推动顶块(493)上移。插销(491)穿过中棒插销槽(200.1)插入顶块插销槽(493.1)。插销(491)也随接力杆(492)、顶块的上移而沿中棒插销槽(200.1)上移。插销(491)露在中棒(200)外的部分固定连接在下巢插销固定槽(230.2)内(如图3、图9),插销(491)沿中棒插销槽(200.1)上移,与之固定连接的下巢(230)也被接力杆(492)、顶块(493)、插销(491)推动上移。下巢(230)套设在中棒(200)并在其上滑动。下巢(230)在中棒向上的滑动,启动了支撑杆驱动机构(340)合伞的动作。伞面的的合拢,是通过支撑杆驱动机构(340)对支撑杆的驱动控制来实现的。伞面是由长骨(310)撑起的,长骨(310)一端通过长骨铰销(311)铰接在上巢(210),伞面的开合即由长骨(210)绕长骨铰销(311)旋转的角度来实现,即hx之间的夹角的改变来实现的。(图14)。支撑杆驱动机构(340)的支撑杆(320)动作的目的,就是支撑杆(320)是支撑长骨(310)绕长骨铰销旋转的支撑件,动作决定了hx之间的夹角s2。

在伞面打开、支撑杆(320)处于支撑长骨(310)状态下,下巢(230)在远距外传机构(494)的推力下沿中棒(200)上移,推压开伞弹性件(240),开伞弹性件(240)处于释放状态,但两端被中巢(220)、下巢(230)顶住,一边被压缩,一边随下巢(230)的上移而上移,把中巢(220)也向上顶升。同时,下巢(230)的上移也带动铰接其上的支撑杆前段(320.2)端上移,但拉杆(330)铰接在支撑杆中间接头(320.1)上,使支撑杆(320)以拉杆尾铰销(332)为中心旋转,使hy之间的夹角s1变大,支撑杆(320)与长骨(310)铰接的支撑杆后段(320.3)端下合。中巢(220)在下巢(230)的推力下上移,再上移的同时借助与支撑杆中间接头(320.1)铰接的拉杆(330)上拉支撑杆中间接头(320.1),使支撑杆(320)边沿拉杆尾铰销(332)旋转边上移,支撑杆(320)的上移再推动下巢(230)的上移。下巢(230)进一步上移,铰接在下巢(230)的支撑杆前段(320.2)端随着上移,且支撑杆(320)受拉杆铰接的作用沿拉杆尾铰销(332)旋转,当hy之间的夹角s1大于90度时,伞面合拢的压力通过长骨(310)传递到支撑杆后段(320.3)端,助推支撑杆(320)沿拉杆尾铰销(332)旋转,再推抬下巢上移,开伞弹性件(240)也进一步压缩与上移。在远距外传机构(494)持续的推力传来,加上伞面合拢的压力对支撑杆的助推旋转,这两股合力进一步推动下巢的上移,直至hy之间的夹角s1到大于90度小于180度时,伞面合拢,中巢(220)在中棒(200)上滑动进入上巢耳洞(210.2)。同时随剪叉机构(400)在伞把剪叉机构槽(100.7)内直线伸展的推块(490),挤压被扭簧(502)顶着的按键头部(500.1)并跃过,当按键头部(500.1)在扭簧(502)的作用下恢复竖直状态并钩住推块凸台(490.3)。使推块(490)不能下移,与推块(490)连接在一起的剪叉机构(400),同样不能进行折叠、下移的运动。阻挡开伞弹性件(240)弹力的释放,实现保持合伞后的状态及对开伞弹性件(240)的储能。以上各机构的动作,即驱动了b平面六连杆机构(580)的底边上移,联动b平面六连杆机构(580)的上边上移,驱动伞面的合拢。(如图10、图11、图13、图14)。

伞面打开过程:(如图3、图9、图11、图13、图14),如上所述,伞面在合拢状态,按下按键(500),启动开伞过程。当按下按键(500)时,(图11)克服扭簧(502)的扭力,按键(500)绕按键铰销(501)旋转,按键头部(500.1)翘起,在伞面合拢时钩住推块凸台(490.3)的按键头部(500.1)与推块凸台(490.3)脱钩。按键头部(500.1)与推块凸台(490.3)脱钩使伸展的剪叉机构(400)可以恢复折叠的动作。按键头部(500.1)与推块凸台(490.3)脱钩后,阻挡开伞弹性件(240)释放弹力失效,下巢(230)在开伞弹性件(240)释放的弹力下,迅速下移,启动支撑杆驱动机构的开伞动作。

铰接在下巢(230)上的支撑杆(320)的一端随下巢(230)下移,拉杆(330)拉住支撑杆中间接头(320.1),支撑杆(320)绕拉杆尾铰销(332)旋转且随着下巢(230)的下移而下移,支撑杆(320)的下移再拉动拉杆(330)的下移,拉杆(330)的下移再拉动中巢(220)沿中棒(200)下移。hy之间的夹角s1变小,直至在开伞弹性件(240)的弹力下,把下巢(230)尽一步下移,铰接在下巢(230)的支撑杆前段(320.2)端进一步下移,支撑杆(320)受拉杆作用进一步绕拉杆尾铰销(332)旋转,hy之间的夹角s1进一步变小,到小于90度、固定在下巢插销固定槽(230.2)的插销(491)下移到碰触中棒插销槽(200.1)底边时被限位,挡住下巢(230)进一步下移且限制住开伞弹性件(240)驱动下巢(230)进一步的下移,顶住开伞弹性件的弹力,伞面打开到位维持伞面的平衡。连接在下巢(230)上的远距外传机构(494),随下巢(230)下移,并推动剪叉机构(400)在伞把剪叉机构槽(100.7)内收缩折叠。串联剪叉单元的铰销21(521)~铰销26(526)与动合伞盒铰销槽(360.1)滑动连接,在剪叉机构(400)折叠时,铰销21(521)~铰销26(526)把动合伞盒(360)沿伞把动合伞盒槽(100.5)向外推到远离伞把中心线的位置。(如图12),以便合伞时,人手按压合伞动力机构,启动合伞的操作。以上机构的动作,也在b平面六连杆机构(580)的原理上展开。(如图13、图14)。开伞弹性件(240)推动底边-下巢(230)下移,带动两连杆即拉杆(330)、拉杆’(335)伸展下移,yy’向下的夹角s3由小变大,tt’之间向下的夹角s4由小变大的过程。(如图10、图11、图13、图14)。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所呈图例,虽是以直杆伞的形式出现,在折叠伞的结构、原理,思想上也同样应用。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