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消除静电的羽绒服内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8618发布日期:2019-12-31 18:39阅读:7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消除静电的羽绒服内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服装技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消除静电的羽绒服内胆。



背景技术:

羽绒服的材料主要是羽绒和涂层织物。①羽绒:小羽片和绒子(也称朵绒)的混合物。前者称羽,后者称绒。多用鸭和鹅的毛,经选洗分离出小羽片和绒子用作羽绒服的絮料。羽绒有灰白两种,白者为佳。羽绒服的质量与充绒量和含绒量有关。充绒量指一件羽绒服絮进的羽绒重量,用克表示,一般为250克左右,充绒量少,保暖性差;含绒量指羽绒中绒子的含量,用百分比表示,一般含绒量为50~80%。含绒量高,则质量好。因绒子能使人体热量不易散失,且手感柔软,但当受压和遇湿后不易及时鼓起,而小羽片此时则能使衣服蓬松鼓起以保持衣内有较多的空气,有助保暖,但小羽片多了,热量易流散,且有毛梗感。所以绒子和小羽片必须兼收并蓄,比例得当。②涂层织物选用经纬纱高密的丝绸、棉布、棉涤等织物,经轧压处理,使经纬纱之间的空隙缩小,再涂以高分子浆料,使之与织物形成交链的透明皮膜覆盖层,以封闭织物经纬间隙。

现有技术中的羽绒服为了避免静电采用导电面层来解决,但是虽然面层具备导电能够疏导静电,但是在羽绒服内部的羽绒之间仍然存在接触,由于羽绒服需要蓬松性来进行保暖,因此羽绒之间存在大量空间,羽绒之间的接触面积远大于羽绒与面层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羽绒之间产生静电积累效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避免静电积累的可消除静电的羽绒服内胆。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可消除静电的羽绒服内胆,包括内胆主体,所述内胆主体设于羽绒服面层内,内胆主体包括内胆面层和防静电层,内胆面层设有两层,防静电层设于两层内胆面层之间,两层内胆面层的边沿缝合构成封闭结构,之间构成腔室,防静电层设于该腔室内,并且防静电层与上面的一层内胆面层构成一个独立的充绒室,与下面的一层内胆面层之间构成另一个独立的充绒室,充绒室内填充用于保暖的羽绒,防静电面层将内胆内部填充羽绒的腔室分隔成为两个独立的充绒室,能够不改变充绒量的前提下通过分隔的方式减少每层充绒的厚度,降低羽绒与面层的接触面积与羽绒之间的接触面积的比值,提高静电传导率,避免羽绒之间积累静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防静电层的边缘与内胆面层之间缝合封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防静电层的材料为防静电金属布或其他防静电布料,能够传导消除静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防静电层与两层内胆面层之间设有若干道缝线,缝线穿透两层内胆面层和一层防静电层,一方面对羽绒之间的静电进行二次传导,另一方面能够在内胆面层表面与外部的羽绒服面层之间形成传导,减少静电积累,并提高内胆主体向外部传导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内胆主体上设有充绒孔,充绒孔连接充绒器能够向内胆主体内部进行充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充绒器包括管体、活塞机构、储藏机构和输出机构,所述管体的内部设有活塞机构,活塞机构包括活塞、活塞杆和把手,活塞设于管体内,并与管体过盈配合,活塞的后端连接活塞杆,活塞杆的后端连接把手。通过把手方便拉动或推动活塞杆,从而推动或拉动活塞,使活塞在管体内部移动,减小或增大活塞前侧的管体内部腔体。

储藏机构设于管体的顶部,管体的顶部设有与储藏机构连通的进料孔,储藏机构包括储藏罐,储藏罐的下端连接管体,储藏罐的下端出口连通管体的进料孔,储藏罐的顶部设有上盖,上盖上设有气压平衡孔,气压平衡孔内设有第一单向机构;

第一单向机构包括第一弹簧座、第一弹簧、第一滑柱、第一阀芯和第一阀座,第一弹簧座设于气压平衡孔的内部下部,第一弹簧座的中心设有与第一滑柱间隙配合的通孔,第一滑柱上固定设有第一阀芯,第一阀芯与第一弹簧座之间的第一滑柱上套有第一弹簧,第一阀芯与第一阀座配合,第一阀座设于气压平衡孔的内部上部;

管体的前端设有出料口,出料口连接输出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输出机构包括输出管,输出管的一端与管体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弹簧座封口,输出管内设有第二弹簧和阀套,阀套设于输出管内,并与输出管过盈配合,阀套靠近第二弹簧座的一侧与第二弹簧座之间设有第二弹簧,输出管的一侧开有出口,该出口连接插嘴。阀套受压克服第二弹簧弹力移动,从而使阀套脱离输出管的出口,使该出口打开,插嘴与输出管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设置三层结构的内胆主体来构成充绒室,降低单个充绒室的厚度,降低羽绒与面层的接触面积与羽绒之间的接触面积的比值,避免内胆主体内部静电的积累;

2)本发明的内垫能够让使用者通过充绒器充绒,控制充绒量来调整内胆主体的保暖性,以适用于更广泛的温度的天气。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本发明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中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中本发明的充绒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中本发明的第一单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本发明的输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管体1、活塞2、活塞杆3、把手4、进料孔5、储藏罐6、上盖7、气压平衡孔8、第一单向机构9、第一弹簧座10、第一弹簧11、第一滑柱12、第一阀芯13、第一阀座14、输出管15、第二弹簧座16、第二弹簧17、阀套18、插嘴19、内胆主体100、内胆面层101、防静电层102、充绒室103、充绒孔1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可消除静电的羽绒服内胆,包括内胆主体100,所述内胆主体100设于羽绒服面层内,内胆主体100包括内胆面层101和防静电层102,内胆面层101设有两层,防静电层102设于两层内胆面层101之间,两层内胆面层101的边沿缝合构成封闭结构,之间构成腔室,防静电层102设于该腔室内,并且防静电层102与上面的一层内胆面层101构成一个独立的充绒室103,与下面的一层内胆面层101之间构成另一个独立的充绒室103,充绒室103内填充用于保暖的羽绒,防静电面层将内胆内部填充羽绒的腔室分隔成为两个独立的充绒室103,能够不改变充绒量的前提下通过分隔的方式减少每层充绒的厚度,降低羽绒与面层的接触面积与羽绒之间的接触面积的比值,提高静电传导率,避免羽绒之间积累静电。

优选的,防静电层102的边缘与内胆面层101之间缝合封闭。

优选的,防静电层102的材料为防静电金属布或其他防静电布料,能够传导消除静电。

优选的,防静电层102与两层内胆面层101之间设有若干道缝线,缝线穿透两层内胆面层101和一层防静电层102,一方面对羽绒之间的静电进行二次传导,另一方面能够在内胆面层101表面与外部的羽绒服面层之间形成传导,减少静电积累,并提高内胆主体100向外部传导的效果。

进一步,缝线采用导电纤维。

进一步,缝线呈网状分布。

进一步,缝线呈菱形交叉分布。

本发明通过设置三层结构的内胆主体100来构成充绒室,降低单个充绒室的厚度,减少羽绒不与面层接触的面积,避免内胆主体100内部静电的积累。

实施例二

如图3-6所示,如图1-3所示,一种可消除静电的羽绒服内胆,包括内胆主体100,所述内胆主体100设于羽绒服面层内,内胆主体100包括内胆面层101和防静电层102,内胆面层101设有两层,防静电层102设于两层内胆面层101之间,两层内胆面层101的边沿缝合构成封闭结构,之间构成腔室,防静电层102设于该腔室内,并且防静电层102与上面的一层内胆面层101构成一个独立的充绒室103,与下面的一层内胆面层101之间构成另一个独立的充绒室103,充绒室103内填充用于保暖的羽绒,防静电面层将内胆内部填充羽绒的腔室分隔成为两个独立的充绒室103,能够不改变充绒量的前提下通过分隔的方式减少每层充绒的厚度,使羽绒与面层的接触面积与羽绒之间的接触面积的比值,提高静电传导率,避免羽绒之间积累静电。

内胆主体100上设有充绒孔104,充绒孔104连接充绒器能够向内胆主体100内部进行充绒。

优选的,充绒孔104上设有塞子。堵塞充绒孔104避免泄露。

充绒器包括管体1、活塞机构、储藏机构和输出机构,所述管体1的内部设有活塞机构,活塞机构包括活塞2、活塞杆3和把手4,活塞2设于管体1内,并与管体1过盈配合,活塞2的后端连接活塞杆3,活塞杆3的后端连接把手4。通过把手4方便拉动或推动活塞杆3,从而推动或拉动活塞2,使活塞2在管体1内部移动,减小或增大活塞2前侧的管体1内部腔体。

储藏机构设于管体1的顶部,管体1的顶部设有与储藏机构连通的进料孔5,储藏机构包括储藏罐6,储藏罐6的下端连接管体1,储藏罐6的下端出口连通管体1的进料孔5,储藏罐6的顶部设有上盖7,上盖7上设有气压平衡孔8,气压平衡孔8内设有第一单向机构9;

优选的,上盖7与储藏罐6可拆卸式连接。可拆卸式连接可以是螺纹连接。

第一单向机构9包括第一弹簧座10、第一弹簧11、第一滑柱12、第一阀芯13和第一阀座14,第一弹簧座10设于气压平衡孔8的内部下部,第一弹簧座10的中心设有与第一滑柱12间隙配合的通孔,第一滑柱12上固定设有第一阀芯13,第一阀芯13与第一弹簧座10之间的第一滑柱12上套有第一弹簧11,第一阀芯13与第一阀座14配合,第一阀座14设于气压平衡孔8的内部上部。第一单向机构9能够实现一个使气压平衡孔8单向进气的功能。

管体1的前端设有出料口,出料口连接输出机构,输出机构包括输出管15,输出管15的一端与管体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弹簧座16封口,输出管15内设有第二弹簧17和阀套18,阀套18设于输出管15内,并与输出管15过盈配合,阀套18靠近第二弹簧座16的一侧与第二弹簧座16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7,输出管15的一侧开有出口,该出口连接插嘴19。阀套18受压克服第二弹簧17弹力移动,从而使阀套18脱离输出管15的出口,使该出口打开,插嘴19与输出管15连通。

进一步,阀套18整体呈杯型,能够提高阀套18与输出管15的接触面积的同时使第二弹簧17能够部分伸入阀套18内,降低二者所需的空间。

进一步,输出管15与管体1垂直设置。能够使插嘴19与管体1轴向平行,便于插入。

本发明进行充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打开储藏罐6的上盖7,向储藏罐6内加绒,然后关闭上盖7,将输出管15的插嘴19插入内胆主体100的充绒孔104内;

二、拉动把手4带动活塞2后移,管体1内部进入空气,推动羽绒进入管体1;

三、推动把手4带动活塞2前移,推动活塞2内部羽绒进入出料管,由于空间减小,空气压力增大推动阀套18移动,使羽绒跟随空气从插嘴19输出到内胆主体100内;

四、重复步骤二和三将羽绒充入内胆主体100。

能够通过冲入羽绒量控制内胆主体100的体积,调节适度,调整内胆主体100的厚度,增减其保暖性,提高其对天气温度的适应能力。

优选的,步骤一中向储藏罐6内加绒的量少于储藏罐6容积的1/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