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绒服暗门襟的缝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06448发布日期:2020-03-31 10:14阅读:3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羽绒服暗门襟的缝制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服装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羽绒服暗门襟的缝制工艺。



背景技术:

四合扣(或子母扣)是羽绒服常用的门襟闭合方式之一,现有的羽绒服采用的是订明扣的缝制工艺,如说明书附图1、附图2所示,左右门襟通过四合扣闭合时,一侧门襟叠与另一门襟上(分别为在前门襟和在后门襟),然后使分别位于两门襟上的子扣、母扣相互扣合。

在门襟装订子扣、母扣时,都需要设置固定件。该固定件与子扣(或母扣)分别位于门襟两侧面,固定件上设有一个与子扣(或母扣)连接的凸起部,门襟上设有供凸起部穿过的孔,固定件便是这样与子扣(或母扣)固定于门襟上的。

这种订明扣工艺存在的问题是:一、固定件需要设置在在前门襟的外表面一侧,即左右门襟扣合后,视觉上观察穿着者时,能直接看到固定件。在女性羽绒服这类追求整体美感的衣物中,即使将固定的颜色设置的与羽绒服面料相同,也还是无法抹去固定件的存在感,限制了衣物的造型设计。二、固定件与子扣(或母扣)的连接,需要在门襟上打孔,打孔不仅穿透了面料层、里布层,特别是还会打穿羽绒内胆层,即使后续补缝钉线,但免不了会有跑绒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羽绒服暗门襟的缝制工艺,使固定件不露于门襟外表面,不穿透羽绒内胆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羽绒服暗门襟的缝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一布条放置于在前门襟的里布上,该布条与里布止口位置对齐,并位于里布朝向羽绒内胆层一侧的端面上,然后将止口与布条合订;

步骤二,在布条上划止口净样线和扣位线;

步骤三,对布条及里布沿扣位线打扣位孔,该扣位孔穿透布条及里布;

步骤四,将固定件设置于布条相对朝向羽绒内胆层一侧的端面上,将子扣或母扣设置于里布相对朝向在后门襟一侧的端面上,然后完成固定件与子扣或母扣的安装;

步骤五,将装订好的里布与羽绒服面层摆平,两者止口对齐,烫平止口后并缝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前门襟的里布与羽绒内胆层之间设置的布条,替代了过去固定件与羽绒服面层固定的方式,该布条提供了固定件所需的安装面,在里布与布条上对应打孔,不会穿透羽绒内胆层,避免了跑绒现象。

固定件设置于布条与羽绒内胆层之间,凸起部穿过扣位孔延伸至里布朝向在后门襟一侧的端面,然后与子扣或母扣安装,这样的安装方式,隐藏了固定件,观察在前门襟的外表面,不再能看到固定件,而在前门襟再遮挡在后门襟,整件羽绒服将看不到门襟上的扣位,使得羽绒服外表面一体化,增加羽绒服的可设计范围。在后门襟也可以采用相同的工艺缝制暗门襟。子扣、母扣分别装于在前门襟、在后门襟上即可,可以任意组合,功能效果一致,并无固定组合的局限。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步骤五中,羽绒服面层包括面料层及羽绒内胆层,该面料层与羽绒内胆层通过绗线订合。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布条包括与里布止口缝合的第一端部,及相对远离止口第二端部,所述缝制工艺还包括步骤六,将羽绒内胆层沿第二端部轮廓翻折,然后将布条第二端部与羽绒内胆层订合,该订合线不穿过面料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步骤六中,通过将羽绒内胆层沿第二端部轮廓翻折,由于羽绒内胆层的厚度,能使第二端部上的订合线仅穿过羽绒内胆层,而不接触到面料层,避免羽绒服外表面可以看到订合线,避免影响美感。

与此同时,使布体两端都得到固定,进一步加强布条的强度,在前门襟移动时,布条与里布、羽绒内胆层的固定,能同步带动固定件移动,增强分扣时的同步感。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步骤六中,订合线为沿第二端部轮廓,且相距0.1厘米的平行明线。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布条采用与里布相同布料。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布条由宽10厘米宽的布料对折后,沿边缘一周走线固定后制成。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布条一端延伸至里布靠近领口一侧的顶部,另一端延伸至末位扣位相对衣摆一侧五厘米处。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订明扣结构示意图1;

图2为传统订明扣结构示意图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内胆层翻折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一种羽绒服暗门襟的缝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一布条3放置于在前门襟1的里布4上,该布条3与里布4止口41位置对齐,并位于里布4朝向羽绒内胆层5一侧的端面上,然后将止口41与布条3合订;

步骤二,在布条3上划止口41净样线和扣位线;

步骤三,对布条3及里布4沿扣位线打扣位孔12,该扣位孔12穿透布条3及里布4;

步骤四,将固定件61设置于布条3相对朝向羽绒内胆层5一侧的端面上,将子扣62或母扣63设置于里布4相对朝向在后门襟2一侧的端面上,然后完成固定件61与子扣62或母扣63的安装;

步骤五,将装订好的里布4与羽绒服面层摆平,两者止口41对齐,烫平止口41后并缝合。

在前门襟1的里布4与羽绒内胆层5之间设置的布条3,替代了过去固定件61与羽绒服面层固定的方式,该布条3提供了固定件61所需的安装面,在里布4与布条3上对应打孔,不会穿透羽绒内胆层5,避免了跑绒现象。

固定件61设置于布条3与羽绒内胆层5之间,凸起部穿过扣位孔12延伸至里布4朝向在后门襟2一侧的端面,然后与子扣62或母扣63安装,这样的安装方式,隐藏了固定件61,观察在前门襟1的外表面,不再能看到固定件61,而在前门襟1再遮挡在后门襟2,整件羽绒服将看不到门襟上的扣位,使得羽绒服外表面一体化,增加羽绒服的可设计范围。在后门襟2也可以采用相同的工艺缝制暗门襟。

所述步骤五中,羽绒服面层包括面料层7及羽绒内胆层5,该面料层7与羽绒内胆层5通过绗线71订合。

所述布条3包括与里布4止口41缝合的第一端部31,及相对远离止口41第二端部32,所述缝制工艺还包括步骤六,将羽绒内胆层5沿第二端部32轮廓翻折,然后将布条3第二端部32与羽绒内胆层5订合,该订合线51不穿过面料层7。

在步骤六中,通过将羽绒内胆层5沿第二端部32轮廓翻折,由于羽绒内胆层5的厚度,能使第二端部32上的订合线51仅穿过羽绒内胆层5,而不接触到面料层7,避免羽绒服外表面可以看到订合线51,避免影响美感。

与此同时,使布体两端都得到固定,进一步加强布条3的强度,在前门襟1移动时,布条3与里布4、羽绒内胆层5的固定,能同步带动固定件61移动,增强分扣时的同步感。

所述步骤六中,订合线51为沿第二端部32轮廓,且相距0.1厘米的平行明线。

所述布条3采用与里布4相同布料。

所述布条3由宽10厘米宽的布料对折后,沿边缘一周走线固定后制成。

所述布条3一端延伸至里布4靠近领口一侧的顶部,另一端延伸至末位扣位相对衣摆一侧五厘米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