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钥匙防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5485发布日期:2020-02-18 12:40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汽车钥匙防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钥匙防护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钥匙防护套。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其中汽车钥匙作为汽车必备的配件也越来越普及,人们对汽车钥匙的防护意识也日渐提高。

现有市面上,针对汽车钥匙设有一些保护装置,但是这些保护装置为了使得能紧固覆盖住汽车钥匙的本体,而设置有大量的紧固连接结构,使得汽车钥匙防护套的内部结构十分复杂、拆解麻烦且制作成本高。

对此,现有技术上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如中国公开号为cn207420231u的申请中所公开的一种全包汽车钥匙保护套,包括槽状上保护套和片状下保护套,通过上保护套与下保护套之间的卡条与凹槽的配合实现对汽车钥匙的包裹防护。然而,这种结合方式中,由于下保护套为片状体,在使用的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形变而导致汽车钥匙的脱落掉出,而造成汽车钥匙的损坏,防护度不足;并且在将汽车钥匙嵌套在槽状保护套内,再将片状保护套嵌入时,上下保护套之间的安装缝隙过大,虽然易于装配但容易导致汽车钥匙的脱落;若安装缝隙适当,即会使得上下保护套之间的安装配合十分的困难,操作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汽车钥匙防护套,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防护套在汽车钥匙上的保护及拆解安装,并且防护程度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汽车钥匙防护套,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至少部分边沿向第一底板的同一侧面凸出形成第一弹性包裹部,所述第一弹性包裹部与所述第一底板形成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至少部分边沿向第二底板的同一侧面凸出形成第二弹性包裹部,所述第二弹性包裹部与所述第二底板形成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弹性包裹部与所述第一弹性包裹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本体至少部分嵌套设置在第二容置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性包裹部的高度值大于汽车钥匙的厚度值,所述第一弹性包裹部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部设置有内翻边。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性包裹部为连续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边沿处的侧板。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弹性包裹部为连续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边沿处的侧板。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扣合阶层;所述第二弹性包裹部的自由端设置有与所述扣合阶层配合的扣合翻边。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弹性包裹部的高度值大于所述第一弹性包裹部的高度值;所述扣合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的边沿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性包裹部和所述第二弹性包裹部的截面呈弧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上对应汽车钥匙的功能按键设置有若干功能通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中,在第一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包裹部,通过第一弹性包裹部与第一底板,形成一个供汽车钥匙嵌套设置的第一容置腔,通过第一弹性包裹部的包裹压紧作用,即可对汽车钥匙施加初步的压紧力,使得汽车钥匙可以可靠地嵌套在第一容置腔内。

同时,设置有第二本体和设置在第二本体上的第二弹性包裹部,通过第二弹性包裹部与第二底板,形成一个供第一本体嵌套设置的第二容置腔;由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为相对设置,通过第二弹性包裹部对第一弹性包裹部的包裹压紧作用,即可对第一本体施加压紧力,使得第一本体可以紧定设置在第二容置腔内,进而实现对汽车钥匙的安装及防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二实例的拆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三实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其三实例的内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第一本体,11-第一底板,111-扣合阶层,12-第一弹性包裹部,121-内翻边,13-第一容置腔;

2-第二本体,21-第二底板,22-第二弹性包裹部,221-扣合翻边,23-第二容置腔,3-功能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汽车钥匙防护套,包括作为防护套的本体,所述本体主要包括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所述第一本体1与所述第二本体2相对设置在汽车钥匙(未示出)的相对面上,如对应汽车钥匙的正面和反面设置,见附图1-2所示;显然,也可以将所述第一本体1与所述第二本体2对调,即对应汽车钥匙的反面和正面设置,见附图4-5所示。

所述第一本体1包括第一底板11,所述第一底板11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第一底板11的至少一部分边沿朝向所述第一底板11的内表面的一侧,凸出设置有第一弹性包裹部12,所述第一弹性包裹部12与所述第一底板11的内表面形成第一容置腔13,汽车钥匙的反面和侧面即嵌套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13内;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包裹部12的作用,将汽车钥匙紧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13内。

所述第一弹性包裹部12可以分散为若干独立部分,如沿第一底板11的轴向方向相对设置,实现容纳汽车钥匙的目的,也可以是形成连续的围壁结构。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弹性包裹部12为连续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11边沿处的侧板,当汽车钥匙设置为呈矩形体时,所述第一容置腔13即为顶部端面开口设置的矩形体结构;进一步地,将所述第一弹性包裹部12的截面设置呈弧形,即所述第一容置腔13的开口所围成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3侧壁中部围成的面积;以进一步提高对汽车钥匙的包裹性能。

所述第二本体2包括第二底板21,所述第二底板21亦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第二底板21的至少一部分边沿朝向所述第二底板21的内表面的一侧,同样凸出设置有若干第二弹性包裹部22;其中,所述第二弹性包裹部22与所述第一弹性包裹部12对应设置,且第二弹性包裹部22内侧尺寸比第一弹性包裹部12的外部尺寸略大,从而实现对第一弹性包裹部12的包裹压紧作用。所述第二弹性包裹部22与所述第二底板21的内表面形成第二容置腔23,所述第一本体1的开口所在面和侧面则嵌套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23内;通过所述第二弹性包裹部22的作用,将装有汽车钥匙的第一本体1紧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23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弹性包裹部22亦为连续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21边沿处的侧板,所述第二容置腔23的顶部端面亦设置有开口;进一步地,将所述第二弹性包裹部22的截面设置呈弧形,即所述第二容置腔23的开口所围成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容置腔23侧壁中部围成的面积;以进一步提高对第一本体1的包裹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亦可以将所述第一弹性包裹部12、第二弹性包裹部22设置为相邻间具有一定间隔的块状体,其同样满足本实施例中对汽车钥匙的防护及安装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包裹部12的高度值大于汽车钥匙的厚度值,使得汽车钥匙完全嵌套在所述第一容置腔12内,而仅露出汽车钥匙的正面;并在所述第一弹性包裹部12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一容置腔13的内部设置内翻边,即使得所述第一容置腔13的开口所围成的面积进一步缩小,有效防止汽车钥匙的脱出。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容置腔12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扣合阶层111;所述第二弹性包裹部22的自由端则设置有与所述扣合阶层111配合的扣合翻边221;使得当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压合后,会存在一个扣合的防脱结构,进一步提高防护套的安全性能,由于所述第一弹性包裹部12和第二弹性包裹部22具有弹性,因此可以方便地对扣合后的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进行拆卸的操作,结构简单,设计新颖。

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二弹性包裹部22的高度值设置为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弹性包裹部12的高度值;因此,将所述扣合阶层111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11的外表面的边沿处,所述扣合翻边221即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包裹部22的自由端末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本体1和所述第二本体2均采用一体式结构成型制作,如采用一体式注塑成型或3d打印等技术手段。

同时,在所述第一本体1、第二本体2上对应汽车钥匙的功能按键设置有若干功能通槽3,亦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所述第一本体1、第二本体2的侧面上设置功能通槽3,如图3所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