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带扣及具有所述皮带扣的皮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3438发布日期:2020-01-10 14:2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皮带扣及具有所述皮带扣的皮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扣及具有所述皮带扣的皮带。



背景技术:

现有的皮带扣结构较常见为一端设置咬合结构,用以咬合带身的一端,皮带扣另一端设置卡持结构,卡持结构具有可摆转的抵持片,用以在带身的另一端穿入皮带扣至合适的长度后,抵持片抵持在带身齿槽上相应的位置,如此限定带身退出皮带扣,实现皮带稳定地穿带,在需要退出带身时,外力作用转动抵持片,即可解除抵持片抵持齿槽。然,皮带在穿戴后,皮带扣正好位于裤头上纽扣的位置,皮带扣会压抵在纽扣上,由于皮带扣对纽扣的下压,从而用户的腹部受压,造成皮带使用的舒适性不佳,此外,由于纽扣的抵持,皮带扣亦可能发生位置偏移,在穿戴后本来该居中的皮带扣可能偏移至人体腰部位置,不但皮带的穿戴稳定性不好,甚至可能会对用户的形象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在穿戴后位置不会发生偏移的皮带扣。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皮带扣,用于安装在皮带的带身的一端,皮带扣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凸柱,用于套入带身一端的卡孔以将皮带扣卡固在带身上,板体上设置有卡抵结构,以在穿带时带身的另一端套入皮带扣后,卡抵结构将所述带身的另一端的卡齿抵持,所述卡抵结构包括相对设置在板体两侧的承载壁以及可摆动地设置在承载壁之间的卡抵架,卡抵架两侧设有转轴部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两承载壁上,卡抵架上设有扣套孔,以供穿戴后容置裤头上的纽扣,卡抵架的一端且朝向板体设有卡榫,用于卡抵带身的另一端的卡齿。

进一步地,所述卡抵架从两所述转轴部的连线间分为两端,其中具有卡榫一端为卡持端,另一端为按压端,卡持端的长度大于按压端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卡抵结构两转轴部分别可分离地套设在卡抵架外侧,每一转轴部的一端可转动地套入至对应侧的承载壁,卡抵架内设置管轴,管轴两端分别固接至承载壁上与所述转轴部相对应的内侧,且管轴的管筒端与对应的承载壁相贯通,以供每一转轴部的另一端伸入至管筒端内,管轴的管筒内设置弹簧,弹簧两端分别抵持转轴部。

进一步地,所述卡抵架包括连接轴,形成在连接轴一侧的按压条,与形成在连接轴另一侧的弧形臂,连接轴的两端分别配合转轴部可转动地连接至两承载壁上,弧形臂的末端延伸至板体的板面一端中部,弧形臂的末端设有所述卡榫朝向板体板面。

进一步地,所述卡抵架的扣套孔设计为“凸”型。

进一步地,所述卡抵架包括连接轴,形成在连接轴一侧中部的按压条,与形成在连接轴另一侧的圆环臂,连接轴的两端分别配合转轴部可转动地连接至两承载壁上,圆环臂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连接轴的同侧,圆环臂围成圆环状,围成的空间即为扣套孔,圆环臂上对应板体的板面一端中部设有所述卡榫。

进一步地,所述的皮带扣包括座套,座套内表面开设有套设槽,用于套设所述板体。

进一步地,所述座套的底面加工有图案。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的一端形成有围缘,用以抵持带身的一端。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所述皮带扣的皮带。

一种皮带,包括带身及安装在带身一端的皮带扣,所述带身的一端开设有若干锁孔,另一端设置有卡持槽,皮带扣通过凸柱与锁孔卡固安装在带身的一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皮带扣结构简单,通过在板体上上设置扣套孔,可在皮带穿戴后稳定皮带扣的位置,且用户穿戴舒适性佳。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及其有益效果,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皮带的皮带扣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皮带扣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皮带扣的侧视图;

图4为用于与图1所示的皮带扣相配合的带身的立体图;

图5为皮带扣上以转轴分开的两端长度比较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带身与图1所示的皮带扣穿带配合状态过程示意图;

图7为用户在皮带在穿带前后的对比图;

图8为皮带扣扣合前后两种状态的两端摆动幅度尺寸比较图;

图9为皮带扣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皮带扣的分解图;

图11为皮带扣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2为皮带扣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3为皮带扣第五较佳实施例立体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皮带扣的俯视图;

图15为皮带扣第六较佳实施例立体图;

图16为皮带扣第六较佳实施例分解图。

图17为皮带扣第七较佳实施例立体图;

图18为图17所示皮带扣安装带身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皮带,包括带身10与用以安装在带身一端的皮带扣20。带身10的一端等间距地开设有若干锁孔13,另一端于带身表面设有卡持槽,卡持槽内设置有若干卡齿15。

皮带扣20包括板体21以及设置在板体21同一表面上的凸柱22与卡抵结构23。凸柱22可设置在板面中分线上的任意位置,较佳地,凸柱22位于板面的一端,凸柱22以供带身上的锁孔13压入后以将皮带扣20卡固在带身10上。凸柱22的高度大致与带身10的厚度相当或略大于带身10的厚度。凸柱22包括柱体及形成在柱体顶端的端帽,端帽直径较柱体直径略大,端帽大致呈半球体体状,使得凸柱22套入带身的锁孔13后不容易脱出,同时,凸柱22的顶端不会相对带身表面凸出。

卡抵结构23用以在穿带时带身10具有卡持槽15的一端套入皮带扣20后,卡抵结构23将所述带身10的卡持槽15的一端抵持。卡抵结构23可采用弹性或非弹性结构,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采用非弹性结构。卡抵结构23包括相对设置的承载壁231以及可摆动地设置在承载壁231之间的卡抵架232,卡抵架232两侧设有转轴部233,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两承载壁231上,卡抵架232上设有扣套孔2321,扣套孔2321大于裤头上的纽扣尺寸或者与裤头上的纽扣尺寸相当,以供穿戴后容置裤头上的纽扣而将皮带扣20位置固定,卡抵架232的一端且朝向板体设有卡榫234,用于卡抵带身10的卡齿。本实施例中,卡抵架232呈椭圆状,其中心围成呈鸭蛋状的中空部分作为所述扣套孔2321,卡抵架232的外侧相对地形成有转轴部233,转轴部233为圆柱,可转动地套设在两承载壁231上。请参阅图5,所述卡抵架232从两转轴部的连线间分为两端,其中具有卡榫234一端为卡持端,另一端为按压端,卡持端的长度大于按压端的长度,较佳地卡持端的长度为按压端长度的2倍。通过将卡抵架232的卡持端与按压端设计为不对称设计,利用了杠杆原理可增加卡榫234卡入卡槽的卡持力,皮带穿戴后不容易松弛脱落。

请参阅图6,使用皮带穿带时,根据腰围大小,选择一锁孔13压入至凸柱22上将皮带扣20卡固在带身10上,带身10的具有锁孔13的一端贴合在板体21的表面上,与皮带扣20的转轴部233之间大致形成有对应带身10厚度的穿入间隙。穿带时,带身10的具有卡持槽15的一端穿过所述穿入间隙后,刚好穿套适应腰后,下压卡抵架232的卡持端,使得卡榫234与卡持槽15内对应的卡齿相抵持,结合人体腰围保持向带身10的扩张的作用力,使得卡榫234与卡齿稳定抵持,从而可以可靠地阻止带身10退出皮带扣20,实现皮带稳定地穿带。请参阅图7,穿带后,卡抵架232的扣套孔2321刚好套设在裤头的纽扣301上(对应于人体肚脐下方),通过纽扣301可防止皮带扣20滑动,确保皮带扣20位于腹部居中位置,穿戴稳定性好。并且,皮带扣20不会对纽扣301压抵,不会产生由于皮带扣20对腹部压力的不舒适感。请参阅图8,在需要退出带身时,结合人体腰围自身收缩,同时按压卡抵架232的按压端,带动卡持端绕转轴部233旋转,解除卡榫234与卡齿的抵持,从而带身10可从皮带扣20顺利地退出。

可以理解,可在卡抵架232设置外盖,通过外盖将卡持槽15完全封盖,卡持槽15不会外露,提高了皮带穿带后的美观性。

实施例2

请参阅图9、10,卡抵结构23采用弹性抵持结构,两转轴部233分别可分离地套设在卡抵架232外侧,每一转轴部233的一端(“凸”型端)可转动地套入至对应侧的承载壁231,卡抵架232内设置管轴201,管轴201两端分别固接至承载壁231上与所述转轴部233相对应的内侧,且管轴201的管筒端与对应的承载壁231相贯通,以供每一转轴部233的另一端伸入至管筒端内,管轴201的管筒内设置弹簧302,弹簧302两端分别抵持转轴部233,使得转轴部233可稳定地插置在承载壁231上。管轴201分隔卡抵架232内的空间,管轴201于卡抵架232卡持端围成的空间可对应套入裤头纽扣。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1,卡抵结构23的卡抵架232的结构进一步简化,卡抵架232包括连接轴401,形成在连接轴401一侧的按压条402,与形成在连接轴401另一侧的弧形臂403,连接轴401的两端分别配合转轴部233可转动地连接至两承载壁231上,弧形臂403大致为1/4段圆弧,弧形臂403的末端延伸至板体21的板面一端中部,弧形臂403的末端设有所述卡榫234朝向板体21板面。如此,卡抵架232弧形臂403的一端作为卡持端,按压条402的一端即为按压端,弧形臂403围成的空间即为扣套孔2321。

实施例4

请参阅图12,卡抵结构23的卡抵架232的结构进一步改型,卡抵架232的用于连接转轴部233的内侧设置有侧伸部,用于配合转轴部233,以便于转轴部233安装及安装后的稳定性,同时,卡抵架232的扣套孔2321呈“凸”型,有利于匹配纽扣的外形,穿戴后卡扣稳定,“凸”型扣套孔2321较大的一端用以匹配套设裤头纽扣。“凸”型扣套孔2321的顶端作为按压端,“凸”型扣套孔2321的底端作为卡持端,于“凸”型上下两端的连接处相分隔,对应转轴部233的连接处,卡持端的长度大于按压端的长度。

实施例5

请参阅图13、14,卡抵结构23的卡抵架232的结构进一步改型,卡抵架232包括连接轴401,形成在连接轴401一侧中部的按压条402,与形成在连接轴401另一侧的圆环臂405,连接轴401的两端分别配合转轴部233可转动地连接至两承载壁231上,圆环臂40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连接轴401的同侧,圆环臂405大致围成圆环形状,围成的空间即为扣套孔2321,圆环臂405上对应板体21的板面一端中部设有所述卡榫234,卡榫朝向板体21板面。如此,卡抵架232圆环臂405的一端作为卡持端,按压条402的一端即为按压端。卡持端的长度大于按压端的长度。

实施例6

请参阅图15、16,皮带扣20可进一步包括座套501,用于套设所述板体21,座套501的底面(即穿戴后朝向外部的外表面)上可加工图案,如此可以利于皮带扣20的图形装饰加工。座套501内表面开设有套设槽502,以供卡持板体21,本实施例中,板体21采用宽度大于长度的板体结构,卡抵架232采用扣套孔呈“凸”型。

实施例7

请参阅图17、18,板体21的一端形成有围缘601,围缘601两端可与板体21两侧的承载壁231一体连接,围缘601的厚度大致与带身10的厚度相当,用于在带身10安装至皮带扣上时,抵持带身10的一端,以方便固定带身10的一端时,可将带身10的一端隐藏起来,或者便于剪裁带身10的一端满足带身上的锁孔13压入凸柱22且带身10的一端抵持至围缘601。较佳地,围缘601设置在板体21上相对凸柱22的一端。

综上,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效果:1)通过在卡抵架上镂空设置扣套孔,让卡抵架可在皮带穿戴后,含住裤头上的纽扣,一方面皮带更贴合人体,呈面压合在人体腹部,较纽扣呈点压合在人体腹部,增强人机舒适度,另一方面,可通过纽扣阻止皮带扣滑动,解决了皮带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左右跑动,位置偏移导致影响形象的问题。2)通过按压端与卡持端的不对称设计,利用了杠杆原理增加了卡持力,卡持稳定,皮带不易松动,并且在解除卡持时通过外力又便于松弛。

只要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