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服的制冷模块与制冷管路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1495发布日期:2019-12-27 14:16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服的制冷模块与制冷管路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服的制冷模块与制冷管路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高温环境下,人的生理机能会出异常改变,比如大量出汗会让心血管负担加重,如高温超过人体的承受极限,轻则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判断力;严重则会引发中暑的现象;如得不到及时救护,更有可能导致猝死。为适应现代全球气候变暖,解决特殊环境和热环境下工作人员由于热应激效应造成的体能消耗过快,作业能力下降,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等问题,开展智能空调服装研制是必须和非常必要的。在航空、航海、野战、生化、消防、核工业等领域制冷空调费是保障人员生命健康必要条件,在交通、冶金、采矿、医疗和体育、建筑施工现场、驾驶、户外运动等高温工作场所和领域,对提高人们生活品质、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现有的空调服中制冷模块体积较大,制冷模块与制冷管路的连接通常都是通过管路、抱箍连接的,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制冷模块体积小型化后,采用传统的管路和抱箍的组合连接已经不再适用,制冷模块与制冷管路如果实现快速的可拆卸连接,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空调服的制冷模块与制冷管路的连接结构,能够实现制冷模块与制冷管路的快速可拆卸连接,操作简单、且方便,有利于维护、维修以及拆卸后的衣服清洗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调服的制冷模块与制冷管路的连接结构,包括制冷模块和制冷管路,所述的制冷管路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扣,所述的连接扣固定嵌设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的制冷管路的入口端过盈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的出口端过盈连接,所述的制冷模块的一侧设置有能够容纳部分所述的连接扣的凹腔部;凹腔部中设置有制冷模块的冷端出口管和热端入口管,所述的冷端出口管能够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承插连接,所述的热端入口管能够与所述的第二连接管承插连接,所述的冷端出口管的外围圆周设置有能够承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环形槽,所述的热端入口管的外围圆周设置有能够承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的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中均设置有密封胶垫;所述的凹腔部的底部与所述的连接扣一侧面均设置有磁性吸附件、用于所述的连接扣与所述的制冷模块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为弯管接头的其中一端管,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为三通管接头的中间支管。

可选地,所述的制冷模块采用半导体制冷。

可选地,所述的制冷模块包括散热风扇、散热铝块、制冷片、隔热垫和导冷块,所述的导冷块中设置有往复式盘绕结构的导冷通道,所述的导冷通道的一端为所述的冷端出口管、另外一端为所述的热端入口管。

可选地,所述的制冷模块还分别连接有电池模块和控制器模块,所述的制冷模块与电池模块采用插接连接,所述的制冷模块与所述的控制器模块采用插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的冷端出口管能够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承插连接、以及所述的热端入口管能够与所述的第二连接管承插连接均为过盈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服的制冷模块与制冷管路的连接结构,通过设置有连接扣,实现将制冷管路与制冷模块的快速连接,连接简单且方便,而且连接扣与制冷模块连接后,连接扣部分结构镶嵌其中,从而不会增加衣服的厚度,有利于空调服的布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服的制冷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服的未设置制冷模块的制冷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服的制冷模块与制冷管路的连接结构的分解状态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服的制冷模块与制冷管路的连接结构的连接状态剖视图。

附图标记:100-制冷管路,110-第一主管路,120-第二主管路,130-第三主管路,200-连接扣,300-制冷模块,301-凹腔部,302-冷端出口管,303-热端入口管,304-密封胶垫,400-电池模块,500-控制器模块,601-第一连接管,602-第二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服的制冷模块300与制冷管路100的连接结构,包括制冷模块300和制冷管路100,制冷管路100布置于衣服夹层中、用于对人体进行制冷,而制冷模块300用于供给制冷管路100循环制冷、提供制冷原动力。

制冷模块300采用半导体制冷,包括散热风扇、散热铝块、制冷片、隔热垫和导冷块,导冷块中设置有往复式盘绕结构的导冷通道,导冷通道的一端为冷端出口管302、另外一端为热端入口管303。制冷模块300还分别连接有电池模块400和控制器模块500,制冷模块300与电池模块400采用插接连接,制冷模块300与控制器模块500采用插接连接。电池模块400、制冷模块300以及控制器模块500依次并排插接连接后,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整体。电池模块400采用蓄电池,通过蓄电池提供电能,驱动制冷模块300工作,从而将制冷管路100中的制冷介质循环制冷。制冷介质可以采用水等比热容较高的液体,也可以采用比热容较高的气体。

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扣200,连接扣200固定嵌设有第一连接管601和第二连接管602,第一连接管601与制冷管路100的入口端过盈连接,第二连接管602与出口端过盈连接,制冷模块300的一侧设置有能够容纳部分连接扣200的凹腔部301;凹腔部301中设置有制冷模块300的冷端出口管302和热端入口管303,冷端出口管302能够与第一连接管601承插连接,热端入口管303能够与第二连接管602承插连接,冷端出口管302的外围圆周设置有能够承接第一连接管601的第一环形槽,热端入口管303的外围圆周设置有能够承接所述第二连接管602的第二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中均设置有密封胶垫304。凹腔部301的底部与连接扣200一侧面均设置有磁性吸附件、用于连接扣200与制冷模块300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制冷管路100是包括第一主管路110、第二主管路120和第三主管路130,第一主管路110为环形布置,设置在衣服夹层的上端部,第二主管路120为环形布置,设置衣服夹层的下端部,第一主管路110连接第三主管路130的一端,第三主管路130的另外一端则作为制冷管路100的入口端;第二主管路120的两端均作为制冷管路100的出口端。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601为弯管接头的其中一端管,这样第三主管路130则直接连接至弯管接头的一端,弯管接头的另外一端则作为第一连接管601嵌设于连接扣200中,与制冷模块300的冷端出口管302承插连接。

第二连接管602为三通管接头的中间支管,第二主管路120的两端则分别插接连接到三通管接头的两端,三通管接头的中间支管则作为第二连接管602嵌设于连接扣200中,与制冷模块300的热端入口管303承插连接。

第一主管路110与第二主管路120之间设置多个分支管路实现制冷。

其中,冷端出口管302能够与第一连接管601承插连接、以及热端入口管303能够与第二连接管602承插连接均为过盈连接,连接方便,密封性好。

本实用新型中,制冷模块300、电池模块400与控制器模块500构成的整体,能够通过该连接结构与制冷管路100实现快速插接连接,具体地,直接将制冷模块300的凹腔部301对准连接扣200,两者相对移动,直到连接扣200的磁性吸附件进入到凹腔部301中,与凹腔部301中的磁性吸附件相互吸合,在磁性吸附件吸合的同时,第一连接管601与冷端出口管302承插连接、第二连接管602与热端入口管303承插连接,磁性吸附件完全贴合时,承插连接也完成,第一连接管601和第二连接管602也相应的与各种对应的密封胶垫304相抵,实现密封处理。本实用新型中,介质的循环,可以在制冷管路100的第三主管路130上设置泵送组件,可以实现介质在制冷管路100以及制冷模块300的循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