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拖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10680发布日期:2020-06-23 21:15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拖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拖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排水拖鞋。



背景技术:

平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使用到拖鞋,例如在洗澡的时候穿拖鞋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而且能够使脚部不直接接触地面,在洗浴完后能保持脚上的整洁。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拖鞋一般都是一体成型的,不容易漏水,从而导致在洗完澡后鞋底表面处会留有一些积水,这样使得脚部不容易干并且还会弄湿底面,如果长时间穿这种拖鞋很容易会造成脚的皮肤问题;而有些拖鞋上也设有排水孔,但是这类排水孔一般采用直透式设计,即排水孔为贯穿鞋底上下面的孔,这种拖鞋在穿着时并不能快速地排干积水,从而使得脚部不舒适;而且,这些排水孔一般与水平方向是垂直的,从而可能会导致有尖锐物从鞋底的底面通过排水孔直接穿至鞋底的顶面,进而对脚底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水拖鞋,其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快速地排干拖鞋上的积水并且尖锐物不容易从鞋底的底面直接穿至鞋底的顶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水拖鞋,包括有鞋底和位于所述鞋底上方且与所述鞋底固定连接的鞋帮,在所述鞋底上设有贯穿所述鞋底的多个第一排水孔;所述鞋底的表面从两端往所述鞋底位于脚掌的位置内凹;多个所述第一排水孔设置在所述鞋底位于脚掌的位置,多个所述第一排水孔与水平方向形成有夹角;在所述鞋底的表面上设有多条相互连通的第一排水槽,多条所述第一排水槽与多个所述第一排水孔连通。

对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附加结构,还包括以下方案: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所述鞋底的底面位于所述脚掌的位置设有一凹槽,所述第一排水孔从所述鞋底的表面贯穿至所述凹槽的底面;在所述凹槽的底面设有多条相互连通的第二排水槽,多条所述第二排水槽与多个所述第一排水孔连通;在所述鞋底的侧部还设有贯穿至所述凹槽且与所述第二排水槽连通的多个第二排水孔;在所述凹槽上密封地连接有一个与所述凹槽配对的耐磨垫。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水孔为倾斜设置,其从与所述第二排水槽连通的那一端向下往出水口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水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排水槽的宽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耐磨垫上设置有防滑纹。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所述鞋底的底面还设有第三排水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鞋底的表面设置多条与多个第一排水孔连通的上排水槽且鞋底的表面从两端往鞋底位于脚掌的位置内凹,从而使得鞋底上的积水流动到第一排水槽时能够快速地汇聚并往第一排水孔流动,最后在第一排水孔排出,通过这种方法使积水不容易存留在鞋底上;同时,第一排水孔也能起到防滑的作用,增强了拖鞋的安全性;由于第一排水孔与水平方向不是垂直的,使得鞋底即使踩到尖锐物而不容易让尖锐物直接从鞋底的底面通过第一排水孔穿至鞋底的顶面,从而使脚底不容易受伤,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鞋底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鞋底与耐磨垫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鞋底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鞋底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1、鞋底;2、鞋帮;11、第一排水孔;12、第一排水槽;13、凹槽;14、第二排水槽;15、第二排水孔;16、第三排水槽;3、耐磨垫;31、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下述说明仅是示例性的,不限定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5所示,一种排水拖鞋,包括有鞋底1和位于鞋底1上方且与鞋底1固定连接鞋帮2,在鞋底1上设有贯穿鞋底1的多个第一排水孔11;鞋底1的表面从两端往鞋底1位于脚掌的位置内凹;多个第一排水孔11设置在鞋底1位于脚掌的位置,多个第一排水孔11与水平方向形成有夹角,即第一排水孔11相对于地面为倾斜的;在鞋底1的表面设有多条相互连通的第一排水槽12;多条第一排水槽12与多个第一排水孔11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拖鞋时,脚底与第一排水槽12接触可以起到保健按摩的作用同时也能增大鞋底1与脚底接触时的摩擦力,即使鞋底1表面有水也不容易造成晃动;通过设置第一排水孔11和第一排水槽12使得鞋底1上的积水流进第一排水槽12上时会快速地往第一排水孔11处流动,最后在第一排水孔11中排出,从而充分地利用了水往低处流的原理使积水自动地流出鞋底1,实现了自动排水的功能,加快了脚部的晾干速度;而且,由于多个第一排水孔11与水平方向形成有夹角,所以使得鞋底1的底面即使踩到尖锐物也不容易从第一排水孔11直接穿至鞋底1的表面,所以不容易对脚底造成伤害,减少了意外的发生。

在鞋底1的底面位于脚掌的位置设有一凹槽13,第一排水孔11从鞋底1的表面贯穿至凹槽13的底面;在凹槽13的底面设有多条相互连通的第二排水槽14,多条第二排水槽14与多个第一排水孔11连通;在鞋底1的侧部还设有贯穿至凹槽13且与第二排水槽14连通的多个第二排水孔15;在凹槽13上密封地连接有一个与凹槽13配对的耐磨垫3。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排水孔15的出水口设置鞋底1侧面的中间位置,即其圆心到鞋底1的表面的距离与其圆心到鞋底1底面的距离相等;鞋底1的底面与耐磨垫3的底面齐平;凹槽13的形状为非圆形的,作用是可以使得耐磨垫3与鞋底1连接完成后耐磨垫3不容易晃动。通过设置凹槽13、第二排水槽14和第二排水孔15会使得鞋底1上的积水通过第一排水孔11流动到第二排水槽14中,最后从第二排水孔15处排出;因为多个第二排水孔15分别与第二排水槽14连通的,所以即使有一个第二排水孔15被堵塞住也不会造成排水失败;而且由于鞋底1设置有把凹槽13盖住的耐磨垫3且将第二排水孔15设置在鞋底1的侧部,使得鞋底1的底面没有暴露有排水孔,从而可以防止有尖锐物从鞋底1的底面直接穿到表面对脚底造成伤害,减少了意外的发生,耐磨垫3也能提高拖鞋的使用寿命;而第二排水孔15的出水口设置鞋底1侧面的中间位置,可以使鞋底1在遇到浅积水时不容易使积水通过第二排水孔15、第二排水槽14和第一排水孔11反溅到脚底,增强了实用性,当然,第二排水孔15的出水口位置并不一定要设置在鞋底1侧面的中间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第二排水孔15为倾斜设置,其从与第二排水槽14连通的那一端向下往出水口倾斜,使得积水能更快地排出,利用了水往低处流的原理。

作为优选,第二排水孔15的直径大于第二排水槽14的宽度,从而使得积水能更快的排出。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得积水能更快更合理地从鞋底1中排出。

作为优选,在耐磨垫3上设置有防滑纹31,从而使得鞋底1的防滑效果更好,可以减少意外的发生。

作为优选,在鞋底1的底面上还设有第三排水槽16,通过这个设置使得鞋底1的底面能更快地排出积水,同时第三排水槽16也能起到防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