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3964发布日期:2020-04-14 19:39阅读:1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肩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垫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肩垫。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垫肩的衣服,将垫肩固定在衣服肩部内侧,提高造型效果。垫肩是衬在服装肩部呈半圆形或椭圆形的衬垫物,是塑造肩部造型的重要辅料。垫肩的作用是使人的肩部保持水平状态,使人的肩膀显宽,修饰肩部线条,从而使穿衣好看。但是现有的垫肩都是缝制在衣服内,对于“溜肩”、肩膀窄的人,在穿平常的衣服时,就没有穿垫肩的衣服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日常使用、使用方便、造型效果好的肩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肩垫,包括肩垫主体,所述肩垫主体的外侧面为向外隆起的曲面,所述肩垫主体的内侧面为内凹的曲面,所述肩垫主体的下部的厚度大于所述肩垫主体的上部的厚度,所述肩垫主体的中部的厚度大于所述肩垫主体的下部的厚度,所述肩垫主体的内侧面设有粘贴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肩垫主体两侧的厚度小于所述肩垫主体的中间的厚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肩垫主体的边缘采用弧形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肩垫主体的顶部边缘的弧度大于所述肩垫主体的底部边缘的弧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肩垫主体的顶部边缘、底部边缘和两侧边缘分别采用四条弧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肩垫主体的两侧边缘的弧度相同。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粘贴层的面积小于所述肩垫主体的内侧面的面积,且所述粘贴层的边缘位于所述肩垫主体的边缘的内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肩垫主体为棉质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肩垫主体的内侧面设有粘贴层,可像胸贴一样直接粘贴在人体上,粘贴牢固且易于取下,可重复使用,在日常穿衣时也能修饰肩膀线条,改善“溜肩”、肩膀窄的情况;肩垫主体的上部、下部和中部的厚度依次增大,使用时,将肩垫粘贴在肩膀角,肩垫的两侧分别位于人体的前后面,肩膀角是一个曲面,肩垫主体的曲面造型可以服帖地粘贴在肩膀上,由于人体的肩膀线条是向下走的,所以肩垫主体上部的厚度较小,可以避免肩膀出现突兀的凸起,并且肩垫主体的曲面造型可使肩垫在使用时的顶部有光滑的线条,厚度最大的中部在使用时会隆起,在穿衣时可提高该处衣服肩部的高度,使穿衣后的人体的肩部与颈部角度变小,改善“溜肩”和肩膀窄的情况,肩垫主体的下部的厚度大于肩垫主体的上部的厚度,也是为了适应人体线条,避免肩垫主体中部隆起后突然下凹,让穿衣后的肩头显得圆滑,有逐步过渡的效果,并且也能起到提高衣服肩部的高度的效果,延长肩膀宽度,使得穿衣时的衣服肩部水平,显肩宽。

2、本实用新型的肩垫主体的两侧的厚度小于肩垫主体中间的厚度,因为使用时,肩垫的中间部分位于肩膀上方,用于垫高,两侧贴于人体前后,两侧的厚度小可避免穿衣时的肩膀显厚。肩垫主体的边缘采用弧形结构,有利于肩垫在使用时隆起,并且贴合人体。另外,粘贴层的面积小于内侧面的面积,可方便从人体上撕下。此外,肩垫主体为棉质体,质轻,且可与衣物有良好的摩擦接触,便于整理衣服。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肩垫的第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肩垫的第二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肩垫的后视图。

图4为实施例的肩垫的使用示意图。

其中,1-肩垫主体,101-上部,102-中部,103-下部,2-粘贴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肩垫包括肩垫主体1,肩垫主体1的外侧面为向外隆起的曲面,肩垫主体1的内侧面为内凹的曲面,肩垫主体1的下部103的厚度大于肩垫主体1的上部101的厚度,肩垫主体1的中部102的厚度大于肩垫主体1的下部103的厚度,肩垫主体1的内侧面设有粘贴层2,本实施例的肩垫主体1的内侧面设有粘贴层2,可像胸贴一样直接粘贴在人体上,粘贴牢固且易于取下,可重复使用,在日常穿衣时也能修饰肩膀线条,改善“溜肩”、肩膀窄的情况;肩垫主体1的上部101、下部103和中部102的厚度依次增大,使用时,将肩垫粘贴在肩膀角,肩垫的两侧分别位于人体的前后面,肩膀角是一个曲面,肩垫主体1的曲面造型可以服帖地粘贴在肩膀上,由于人体的肩膀线条是向下走的,所以肩垫主体1上部101的厚度较小,可以避免肩膀出现突兀的凸起,并且肩垫主体1的曲面造型可使肩垫在使用时的顶部有光滑的线条,厚度最大的中部102在使用时会隆起,在穿衣时可提高该处衣服肩部的高度,使穿衣后的人体的肩部与颈部角度变小,改善“溜肩”和肩膀窄的情况,肩垫主体1的下部103的厚度大于肩垫主体1的上部102的厚度,也是为了适应人体线条,避免肩垫主体1中部隆起后突然下凹,让穿衣后的肩头显得圆滑,有逐步过渡的效果,并且也能起到提高衣服肩部的高度的效果,延长肩膀宽度,使得穿衣时的衣服肩部水平,显肩宽。应当指出的是,术语“上”“下”“顶”“底”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相反,并且肩垫主体1的上部101、下部103和中部102的厚度是逐渐变化的,本实施例的中部102的厚度约为1cm。在本实施例中,附图中“三角形”所处的位置为上部、顶部,且“三角形”指示的方向在使用时贴于靠近脖子处。

进一步地,肩垫主体1两侧的厚度小于肩垫主体1的中间的厚度,因为使用时,肩垫的中间部分位于肩膀上方,用于垫高,两侧贴于人体前后,两侧的厚度小可避免穿衣时的肩膀显厚。上述的肩垫主体1的上部101中部102和下部103是沿纵向分布的,肩垫主体1的两侧、中间是横向分布的,因此,本实施例的肩垫主体1的中下部的厚度是较厚的,且中下部的曲面曲度较大,使肩垫贴于肩膀上时,肩垫向中上部凸起且延长。

本实施例的肩垫主体1的边缘采用弧形结构,易于设计,有利于肩垫在使用时隆起,且方便与人体贴合。肩垫主体1的顶部边缘的弧度大于肩垫主体的底部边缘的弧度,可不留空隙地贴于人体上,使穿衣时的肩膀角较垂直。另外,肩垫主体1的顶部边缘、底部边缘和两侧边缘分别采用四条弧形。肩垫主体1的两侧边缘的弧度相同。

此外,粘贴层2的面积小于肩垫主体1的内侧面的面积,且粘贴层的边缘位于肩垫主体的边缘的内侧,可方便从人体上撕下。另外,肩垫主体1为棉质体,质轻,舒适,且可与衣物有良好的摩擦接触,便于整理衣服,避免衣服粘在肩垫上。

综上,本实施例的肩垫主体1的内侧面设有粘贴层2,可像胸贴一样直接粘贴在人体上,粘贴牢固且易于取下,可重复使用,在日常穿衣时也能修饰肩膀线条,改善“溜肩”、肩膀窄的情况;肩垫主体1的上部101、下部103和中部102的厚度依次增大,将肩垫贴于人体肩膀上,由肩垫主体1的厚度变化来实现肩膀高度提高和肩膀宽度的延长,改善人体改善“溜肩”和肩膀窄等带来的穿衣不好看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