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智能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0857发布日期:2020-02-07 21:5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智能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盒子,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旋转智能盒。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可穿戴智能产品,例如,穿戴在手腕上的手表和腕带,穿戴在脚部的袜子和鞋子,以及穿戴在头部的眼镜和头盔等。可穿戴智能产品使得人们能够更好的感知自身和外部的信息。

鞋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生活品,其逐渐被赋予了除传统鞋本身所具有的可穿戴之外的功能,形成了市场上已有出售的多功能智能鞋,例如,具有计步、发声发光、足姿调整和/或定位等功能的多功能智能鞋。其中,大部分多功能智能鞋的智能系统(包括控制单元、传感组件和电池等)都采用一体化结构,即,将智能系统密封安装在同一盒体内,并将该盒体安装于鞋面处。但是,这种多功能智能鞋中电池的更换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智能盒,其能够将电池和控制电路板均密封安装于智能盒内,且方便了更换电池和充电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旋转智能盒,包括智能盒,所述智能盒包括相盖合的上盖和盒体,所述盒体具有盒容纳腔,所述上盖内具有盖容纳腔,所述上盖的外周面设置有对位凸块,所述盒容纳腔的腔壁设置有限位组,所述限位组包括用于供所述对位凸块插设的对位凹槽和用于对所述对位凸块限位的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盒容纳腔的周向布置,所述对位凹槽和所述卡槽相互连通;所述盖容纳腔内插设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包括控制电路板和焊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的电池弹片,所述电池弹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之间形成有用于供电池插设的放置空间,其中,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电池的负极接触的接触点以及与所述电池的正极接触的接触弹片。

所述对位凸块有多块,所述限位组有多组,各所述对位凸块与所述限位组分别一对一配设,各所述对位凸块环绕布置于所述上盖的外周面处,且各所述卡槽分别相对于对应的所述对位凹槽于所述盒容纳腔的腔壁处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布置;其中,所述上盖和所述盒体盖合时各所述对位凸块与各所述对位凹槽分别一一对位。

所述盒容纳腔的腔底处设置有用于正确放置所述电池的盒正极标识区,所述正极标识区内具有盒正极标识部。

所述电池弹片背离所述放置空间的一侧面设置有片正极标识区,所述片正极标识区内具有片正极标识部。

所述上盖具有盖容纳腔,所述盖容纳腔的腔壁处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侧壁处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相背于所述盖容纳腔的腔底的一侧面与所述环形凸台的台面相齐平。

所述凸块与所述盖容纳腔的腔底相背的一侧面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沿所述盖容纳腔的深度方向布置,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侧边处开设有供所述限位条插设的限位口。

所述盖容纳腔的腔壁处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环形凸台相对布置,所述限位块和所述环形凸台之间形成限位凹部。

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周面包括平直面以及与平直面连接的环形弧面,所述限位口与所述平直面相对布置;所述环形凸台的侧壁处设置有支撑凸块,所述支撑凸块相背于所述盖容纳腔的腔底的一侧面与所述环形凸台的台面相齐平,所述支撑凸块与所述凸块相对布置;当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盖容纳腔内时,所述环形弧面与所述盖容纳腔的腔壁相接触。

所述上盖包括盖体和设置于所述盖体内的透光板,所述盖体上开设有透光窗口,所述透光板上嵌设有与所述透光窗口相对位的透光片。

所述控制电路板对应于与所述电池弹片同一侧的侧面处设置有led灯。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盖和盒体的设置,先将安装件嵌设于上盖内,再将上盖盖合在盒体上,使得电池和控制电路板位于盒体和上盖盖合后形成的容纳空间内,随后上盖相对盒体转动,将上盖和盒体密封安装,这样,能够对电池和控制电路板进行保护,防止电池和控制电路板渗水,并且,电池更换时,转动上盖将上盖和盒体分离,随后将安装件拿去出来,即可对电池进行更换或充电,且电池更换和充电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智能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件与电池的装配示意图(接触弹片未示出)。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b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盖和盒体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

10-盒体;11-盒容纳腔;

111-盒正极标识区;112-环形槽;

20-上盖;21-盖容纳腔;

211-环形凸台;22-对位凸块;

23-盖体;231-透光窗口;

24-环形部;25-透光板;

251-透光片;30-限制组;

31-对位凹槽;32-卡槽;

40-安装件;41-控制电路板;

411-限位口;42-电池弹片;

421-片正极标识区;43-电池;

50-安装片;51-开孔;

61-凸块;62-限位条;

63-限位块;64-限位凹部;

65-支撑凸块;70-防水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一种旋转智能盒,如图1-6所示,包括智能盒,智能盒包括相互盖合的盒体10和上盖20,盒体10为圆形盒,上盖20为圆形盖,盒体10内具有盒容纳腔11,上盖20内具有盖容纳腔21,当盒体10和上盖20盖合时盒容纳腔11和盖容纳腔21共同形成一个容纳空间。

为方便描述,以图1所示方位为本实用新型的参考方向。

如图1-2所示和如图6所示,上盖20的外周面设置有对位凸块22,该对位凸块22靠近于上盖20的侧边处。盒体10的盒容纳腔11具有腔壁以及与腔壁连接的腔底,盒容纳腔11的腔壁处设置有限位组30,所述限位组30包括对位凹槽31和卡槽32,对位凹槽31用于供对位凸块22插设,卡槽32用于对对位凸块22进行限位,对位凹槽31的一侧延伸至盒体10的侧边处,卡槽32沿盒容纳腔的周向布置,对位凹槽31与卡槽32相连通,且对位凹槽31与卡槽32共同形成l字型。其中,对位凸块22的长度大于对位凹槽31的槽宽,对位凸块22的厚度略大于或者等于卡槽32的槽宽。这样,上盖20和盒体10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上盖20与盒体10的安装过程为:先将上盖20的对位凸块22和盒体10的对位凹槽31相对位,然后将对位凸块22插设在对位凹槽31内,使得盒体10与上盖20盖合,然后转动上盖20,使得对位凸块22卡入于卡槽32内,即可将上盖20与盒体10安装在一起。

上盖20与盒体10的拆卸过程为:反向转动上盖20,令各对位凸块22分别位于对应的对位凹槽31内,随后相对盒体10向上拿取上盖20,即可将上盖20和盒体10分离。

作为优选地,为进一步加固盒体10和上盖20的安装,令盒体10和上盖20之间不易脱开,前述的对位凸块22有多个,限位组30有多个,各对位凸块22和限位组30分别一对一配设。各对位凸块22均设置于上盖20的外周面,各对位凸块22以上盖20的圆心为中心环绕布置,且各对位凸块22均匀间隔布置。各限位组30中的卡槽32分别相对于对应的对位凹槽31在盒容纳腔11的腔壁处均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布置,本实施例中以各卡槽32相对于对应的对位凹槽31均沿顺时针方向布置。这样,当盒体10和上盖20盖合时,各限位组30中的对位凹槽31与对位凸块22分别一一对位;盒体10和上盖20盖合后上盖20顺时针转动时,各对位凸块22分别从对应的对位凹槽31处转动至对应的卡槽32内。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3-5所示,盖容纳腔21内插设有安装件40,安装件40包括具有控制电路板41和电池弹片42,控制电路板41与盖体20相适配,电池弹片42的两端均焊接于控制电路板41的下侧面处,电池弹片42与控制电路板41之间形成有放置空间,该放置空间用于供电池43插设,且放置空间与电池43相匹配,控制电路板41上对应于各电子元件的焊点的一侧,即控制电路板41的下侧面朝向电池弹片42,并且,控制电路板41对应于电池弹片42的外侧壁与控制电路板41的边沿之间还余留有环形支撑部。并且,控制电路板41的下侧面处架设有接触弹片和设置有与控制电路板41上的负极端电连接的接触点,接触弹片与控制电路板41的正极端电连接;当电池43插设于放置空间内时,电池43的负极与该接触点相接触,电池的正极与接触弹片相接触,这样,电池给控制电路板41提供工作电源。其中,接触弹片为采用导电材质制成的弹片。

本实用新型中,该电池43呈扁平状,本实施例中电池43为纽扣电池。

进一步地,电池弹片42相背于控制电路板41的下侧面处具有片正极标识区421,片正极标识区421内设置有片正极标识部,该片正极标识部为“+”字,在电池安装于安装件40内时,片正极标识部表示电池正极朝向电池弹片42的下侧面。

进一步地,盒体10的盒容纳腔11的腔底具有盒正极标识区111,盒正极标识区111内设置有盒正极标识部,该盒正极标识部为“+”字,在安装件40安装于盒容纳腔11中时,盒正极标识部表示电池弹片42的下侧面朝向盒容纳腔11的腔底。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和如图3-5所示,上盖20包括盖体23和环形部24,环形部24连接于盖体23的边沿处,盖体23与环形部24相接触的一侧为盖体的下侧面,盖体23和环形部24一体成型,环形部24的内侧壁与盖体23的盖容纳腔21的腔壁相齐平,且环形部24的外直径小于盖体23的外直径,盖体23的下侧面对应于盖体23的外侧壁与环形部24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抵接面,其中,前述的对位凸块22位于环形部24处。

前述的盒容纳腔11的腔底处设置有环形槽112。上盖20和盒体10盖合时,前述的环形部24插设于环形槽112内,盖体23的抵接面搭接于盒体10的上侧面处,且盖体23的外侧壁和盖体23的外侧壁平滑过渡。此外,盒容纳腔11的腔底对应于环形槽112包围的范围形成供安装件40放置的放置部,前述的盒正极标识区111位于该放置部内。较佳地,环形槽112内设置有防水圈70,以提高上盖20和盒体10安装后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前述的控制电路板41的边沿处设置有led灯,led灯与电池弹片42处于同一侧。上盖20还包括透光板25,透光板25位于盖体23内,盖体23上开设有透光窗口231,透光板25上嵌设有透光片251,当透光板25安装于盖体23内时透光片251与透光窗口231相对位,且透光片251嵌装于透光窗口231内;并且,透光板25与上盖20一体成型。这样,当led灯亮起时,光线能够通过透光片251散发至外界处,增加旋转智能盒的趣味性和美观性。此外,透光片251为采用现有常规的透光材质板制作而成,例如亚克力板。较佳地,为增加亮度,led灯可以有多个。

优选地,为增大上盖20的透光面积,透光窗口231有多个,透光片251有多个,且各透光窗口231与各透光片251分别一对一配设。本实施例中,透光窗口231有三个,且各透光窗口231均呈扇形,各透光窗口231分别与对应的透光片251相适配。

进一步地,盒体10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鞋底上,即,鞋子的鞋底上开设有凹槽,盒体10嵌装于凹槽内,且盒体10的上侧面与鞋底的上侧面相齐平。或者,盒体10安装于一安装片50上,该安装片50通过安装结构安装于在鞋类产品或服饰等位置处,例如,盒体10安装于鞋子上时,安装结构包括两开孔51和两绑带,两开孔51均开设于安装片50上,两开孔51相对布置,且两绑带分别穿过对应的开孔51,并与鞋子上的绑带捆绑在一起,以此将盒体10安装在鞋子的鞋面处。

本实用新型中,前述的盖容纳腔21的腔壁处设置有环形凸台211,环形凸台211的侧壁处设置有凸块61,该凸块61沿盖体20的中心的方向凸出,且环形凸台211的下台面与凸块61的下侧面相齐平。这样,当安装件40位于上盖20内时,控制电路板41的上侧面的环形支撑部抵接于环形凸台211处,给控制电路板41的各电子元器件预留空间,避免电子元器件与盖容纳腔21的腔底相抵接而使各电子元器件容易损坏。

进一步地,凸块61的下侧面处设置有限位条62,该限位条62沿盖容纳腔21的深度方向布置,即限位条62延伸至环形部24的边沿处,控制电路板41的边沿开设有限位口411。当安装件40安装于盖容纳腔21内时,限位口411套设于限位条62外,其中,限位口411的口径略小于或者等于限位条62的宽度,且控制电路板41的上侧面的环形支撑部的相应部分抵接于凸块61的下侧面处,以此进一步地对安装件40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盖容纳腔21的腔壁处还设置有限位块63,该限位块63位于环形凸台211的下方,限位块63与环形凸台211相对布置,并且,限位块63和环形凸台211之间形成有限位凹部64,该限位凹部64用于将控制电路板41的侧边卡固。较佳地,限位块63有两个,且位于限位条62与上盖20的中线点之间延长线的两侧,以进一步地固定控制电路板41,防止控制电路板41晃动。

进一步地,控制电路板41的周面包括平直面以及与平直面连接的环形弧面,前述的限位口411与平直面相对布置。当控制电路板41安装于盖容纳腔21内时,环形弧面与盖容纳腔21的腔壁相接触,平直面未与盖容纳腔21的腔壁接触。

环形凸台211的侧壁处还设置有支撑凸块65,该支撑凸块65的下侧面与环形凸台211的台面相齐平,且支撑凸块65与凸块61相对布置,前述的两限位块63位于支撑凸块65的两侧。当电池安装于安装件40内,且控制电路板41安装于盖容纳腔21内时,电池的上侧面与支撑凸块65相接触,起到支撑电池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智能盒,上盖20和盒体10的设置,先将安装件40嵌设于上盖20内,再将上盖20盖合在盒体上,使得电池和控制电路板41位于盒体10和上盖20相盖合后形成的容纳空间内,随后上盖20相对盒体10转动,将上盖20和盒体10密封安装,这样,能够对电池和控制电路板41进行保护,防止电池和控制电路板41渗水,并且,电池更换时,转动上盖20,将上盖20和盒体10分离,随后将安装件40拿去出来,即可对电池进行更换或充电,电池更换和充电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电路板41为现有常规的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41具有无线收发器,且控制电路板41能够作为智能鞋内控制电路板,与智能鞋内的传感组件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盖体20为采用塑料材质制作而成的盖体,盒体10为采用塑料材质制作而成的盒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