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摔倒防受伤安全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0286发布日期:2020-06-05 18:59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摔倒防受伤安全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裤子,具体涉及一种穿着者摔倒后能够避免穿着这种裤子人受伤的安全裤。



背景技术: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摔倒后容易出现骨折、甚至危及生命。如何预警摔倒,并且在摔倒时进行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专利第201610269969.8申请号公开了一种通过智能学习算法,根据环境因素进行学习,快速给出摔倒几率和需要监护人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减小老年人摔倒的几率。中国专利第201610013019.9申请号则公开了另一种人体失衡检测装置及方法、防摔倒装置及方法,利用检测到的左右脚的纵向加速度、横向加速度与身体重心的纵向加速度、横向加速度的偏差、或者利用左右脚的横向位移、纵向位移与重心横向位移、重心纵向位移的偏差,来判断身体是否发生失衡,并发出警报。中国专利第200980136967.x申请号公开了一种防摔倒控制装置及计算机程序,该防摔倒控制装置结构简单,能确保向前后方向的移动并高精度地修正从平衡状态朝俯仰方向的倾斜,防止朝俯仰方向摔倒。中国专利第201620121497.7申请号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的防摔倒装置,读写器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有服务器以及若干计算机,能够实时、准确地检测老人携带的防摔倒模块的位置,并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和水平垂直判断传感器双重保证,判断人的位置状态。

上述现有的检测和预警装置虽然已经可以预警摔倒,但是要么无法在摔倒时刻进行预警,要么不能在摔倒的同时保护肢体。

中国专利第201621376038.x申请号公开了一种老年骨质疏松防摔倒设备,包括防摔倒设备主体,所述防摔倒设备主体的侧面安装有扩展架。中国专利第201711197778.6申请号公开了一种防摔倒辅助装置,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防摔倒辅助装置,包括固定在腰部的腰部固定装置、位于腰部固定装置下方的外骨骼躯干装置,腰部固定装置上设置用于为整个装置提供能源的电源。中国专利第201621376038.x申请号公开了一种可穿戴的防摔倒支撑腰带,包括支撑腰带本体,在支撑腰带本体上布置有若干激光管,所述防摔倒支撑腰带还包括若干长度可调节的支撑轴,支撑轴的一端固定于支撑腰带本体上。

上述现有的摔倒保护装置虽然已经可以保护摔倒,但是要么制造过程复杂,要么限制正常活动,而且部分多方位保护,在保护摔倒同时,不能起到预警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及时预警、及时防护的新型摔倒防受伤安全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裤体,裤体上固定多个基础气囊,基础气囊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第五气囊;

其中第一气囊有两个,相对于裤体中心线对称设置,位置对应膝盖上侧裤体前部,纵向长度为裤长的1/3-1/2;

第二气囊有两个,相对于裤体中心线对称设置,位置对应人体膝盖处,纵向长度为15-20cm,宽度为5-15cm;

第三气囊有两个,相对于裤体中心线对称设置,位置对应人体臀部,纵向长度为20-30cm,宽度为15-25cm。

第四气囊有一个,位置对应人体的尾骨,纵向长度10-20cm,宽度10-20cm;

第五气囊有两个,相对于裤体中心线对称设置,位置对应大腿两侧,纵向长度为20-40cm,宽度为10-20cm。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气囊在自然状态下充气20-30%,基础气囊远离裤体的一面上固定预警气囊,预警气囊主体为圆柱形,一端固定在基础气囊的中心处,远离基础气囊的一端为半球形,其轴线与基础气囊平面垂直,预警气囊的底部与导管连通;

还包括控制组件,其包括气压传感器、计时模块、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气体发生器;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向气压传感器、计时模块、控制模块、气体发生器供电;

所述气压传感器用于检测导管内的气压,并将气压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

计时模块用于将时间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气压信息和时间信息,并形成操作指令发送给气体发生器执行;

气体发生器与基础气囊通过气管连通,用于向基础气囊供气;

气体发生器中的产气量可使各个基础气囊充满气。

优选的,导管在裤体外汇合连通,基础气囊也固定在裤体外侧,通过相互连通的的管道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预警气囊的侧边连通-个辅助气囊,辅助气囊向基础气囊边延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组件还包括报警器和灯光。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为c8051f020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稳定可靠的保护穿着者,防止摔倒后受伤。此外,增设的预警气囊能够快速响应检测摔倒发生,气囊则不用长期充满气,提高穿着的舒适度,气囊也可以做的更大,快速响应后,充气气囊能够有效保护穿着者不受伤。且能够通过报警组件报警。

附图说明

图1是裤子正面示意图。

图2是裤子背面示意图。

图3是裤子侧面示意图

图4预警气囊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右视图。

图6是图5中基础气囊充气状态示意图。

图7是控制模块示意图。

图8报警组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图1至3所示,一种新型摔倒防受伤安全裤,包括裤体6,裤体上固定多个基础气囊,其特征在于,基础气囊包括第一气囊1、第二气囊2、第三气囊3、第四气囊4,第五气囊5;

其中第一气囊1有两个,相对于裤体中心线对称设置,位置对应膝盖上侧裤体前部,纵向长度为裤长的1/3-1/2;

第二气囊2有两个,相对于裤体中心线对称设置,位置对应人体膝盖处,纵向长度为15-20cm,宽度为5-15cm;

第三气囊3有两个,相对于裤体中心线对称设置,位置对应人体臀部,纵向长度为20-30cm,宽度为15-25cm。

第四气囊4有一个,位置对应人体的尾骨,纵向长度10-20cm,宽度10-20cm;

第五气囊5有两个,相对于裤体中心线对称设置,位置对应大腿两侧,纵向长度为20-40cm,宽度为10-20cm。

为了提高防受伤的效果,能够对摔倒的状态进行预警固然非常重要,但是预警设备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算法、传感器等等,非常复杂,尤其是算法和传感器,容易出现误判。为了准确的判断和快速响应,避免摔伤,同时降低设备的复杂程度和成本,便于大范围的推广使用,将气囊的结构进行了适应性的设计。如图4-7所示。

基础气囊在自然状态下充气20-30%,处于半预警状态,在基础气囊远离裤体6的一面上固定预警气囊10,预警气囊10主体为圆柱形,一端固定在基础气囊的中心处,远离基础气囊的一端为半球形,其轴线与基础气囊平面垂直,预警气囊10的底部与导管30连通;

还包括控制组件,其包括气压传感器、计时模块、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气体发生器;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向气压传感器、计时模块、控制模块、气体发生器供电;

所述气压传感器用于检测导管30内的气压,并将气压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

计时模块用于将时间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气压信息和时间信息,并形成操作指令发送给气体发生器执行;

气体发生器与基础气囊通过气管连通,用于向基础气囊供气;

气体发生器中的产气量可使各个基础气囊充满气。

所述控制组件固定在裤体6外部的腰部,便于携带。由于基础气囊有多个,所以预警气囊也有多个,随之导管30也有多个,导管30之间均相互连通,气压传感器与导管30连通用于检测气压,当穿着者摔倒时会首先挤压预警气囊10,这样导管30内的气压快速升高,控制模块根据预设,0.5s或是更短的0.2s内气压升高值超出预设值,则控制模块发送指令给气体发生器工作,向基础气囊供气,瞬时充气,保护穿着者。而如果是正常行走坐卧,其气压升高速率相对较慢,触发气体发生器的概率非常低。

导管30可以在裤体外汇合连通,基础气囊也可以固定在裤体外侧,然后通过相互连通的的管道相互连通,这样能够减小控制组件的体积。

预警气囊10的侧边连通4-8个辅助气囊20,辅助气囊20向基础气囊边延延伸,其作用主要是增大预警的面积,此外辅助气囊和基础气囊(半预警状态20-30%充气)能够起到摔倒第一瞬间的缓冲,气体发生器能够在瞬时充气,提高气囊的缓冲效果如图5所示。

此外,由于穿着者通常是特殊人群,如老人、康复病人等,发生摔倒后触发多种防护或求助措施,减轻人员摔倒造成的伤害,及时获得第三方帮助。

增设求救系统,所述的控制组件还包括报警器和灯光,当控制模块检测到穿着者摔倒时,能够同时发出声光求救。

此外,为了避免穿着者在无人环境下摔倒无法求救,增加通讯模块(市售sim800c开发板四频gsmgprs模块无线数据支持蓝牙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230r.1.14.142.5f769e64g4sket&id=551251798339&ns=1&abbucket=11),当控制模块检测判断要触发气体发生器,则同时控制通讯模块向预设号码发送求救信息或是语音,或是呼叫预设号码进行求救。

当然如图7所示,报警组件可以单独设置,控制组件检测判断要触发气体发生器时,同事通过通讯模块发送信号。还包括报警组件,其包括信号接收模块、智能处理模块、数据远程配置模块、气囊充气触发器(即前述气体发生器)、声光组件、第二通讯模块;

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信息,并将信息发送至智能处理模块;

所述智能处理模块用于接收信息,并形成操作指令给气囊充气触发器、声光组件、第二通讯模块执行。当信号接收模块收到信息,智能处理模块判定穿着者摔倒了,则控制气体发生器工作,同时控制声光组件工作,发光发声求救,同时呼叫紧急联系人和救助机构。

所述控制模块和智能处理模块均为为c8051f020单片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