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旅游用登山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3488发布日期:2020-03-31 16:2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的旅游用登山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登山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的旅游用登山杖。



背景技术:

登山杖,就是从事登山运动时使用的辅助器械,登山杖可以让户外登山穿越活动带来很多的好处,如提高步行的稳定性,减轻腿部的负担,根据研究,行走时使用登山杖可以减轻至少22%施予腿部和膝盖等肌肉关节的力量,让腿部感觉更舒服!而同时使用两支登山杖能够提供较好的平衡性,更别忘了找不到树干,它还可以做用防水布搭建雨棚的支杆,三节式的登山杖有两节是可以调整的,开始先将登山杖各关节全部旋松,将靠近底端的支杆伸长到最大限制的长度,登山杖上面都有刻度可以参考,手持登山杖站在平面上调整登山杖的长度,手臂自然垂下,以手肘为支点,将前臂上举到跟上臂成90,再将登山杖的尖端向下调整到接触地面;或者将登山杖头置于腋下5~8公分,然后将杖尖下向调整到接触地面为止。

三节式的登山杖在登山旅游时有着广泛的运用,但现有的三节式旅游登山杖在植物较为茂盛的丛林山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旅游者带着登山杖进行攀登时,丛林中多有灌木荆棘植物,使得旅游者前进非常困难,同时现有的旅游登山杖,无法对荆棘植物进行切割,且在丛林中登山时,地面由于常年的腐叶堆积,从而使得地面湿滑难以行走,现有的登山杖在使用时,显得功能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旅游用登山杖,具有便于切割和便于攀登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的旅游用登山杖,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杆上方的手柄,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的外表面均套有固定圈,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通过若干个固定圈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板,一号固定板的上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刀片和锯齿片,一号固定板的上表面卡合有防护壳,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的外表面背离一号固定板的一侧通过若干个固定圈固定连接有二号固定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的旅游用登山杖优选技术方案,第三支杆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螺纹杆,第三支杆通过螺纹杆旋合连接有承重杆,承重杆的内部一体成型有一号螺纹筒,承重杆的外表面中间位置处一体成型有二号螺纹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的旅游用登山杖优选技术方案,一号固定板内部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卡合槽,卡合槽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二号弹簧,卡合槽通过二号弹簧弹性连接有按动块,按动块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压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的旅游用登山杖优选技术方案,防护壳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两个卡合块,两个卡合块之间通过一号弹簧进行弹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的旅游用登山杖优选技术方案,承重杆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螺纹面,螺纹面的外表面旋合有保护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的旅游用登山杖优选技术方案,承重杆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个限位圈,限位圈的一侧与螺纹面的外表面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的旅游用登山杖优选技术方案,一号螺纹筒的内部直径与二号螺纹筒的内部直径长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有一号固定板,并在一号固定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刀片和锯齿片,使得在丛林中,可以通过刀片和锯齿片对丛林植物进行切割,从而方便攀登,同时设有二号固定板,并通过若干个固定圈将一号固定板和二号固定板固定在支杆的外表面,使得在使用刀片和锯齿片对丛林植物进行切割时,从刀片和锯齿片传来的冲击力会被三根支杆分担,从而使得整个登山杖不会被轻易损坏,且在第三支杆的下表面设置有螺纹杆,在承重杆的内部设置有一号螺纹筒,使得在湿滑的地面进行攀登时,将螺纹杆旋合在二号螺纹筒的内部,组成一个t字型的登山杖,通过t字型的登山杖中的承重杆卡合在前进道路上的固定物的缝隙中进行借力攀登。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号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护壳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号固定板卡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螺纹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二号螺纹筒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第一支杆;3、防护壳;4、一号固定板;5、第三支杆;6、承重杆;7、固定圈;8、按动块;9、第二支杆;10、二号固定板;11、连接块;12、刀片;13、锯齿片;14、卡合块;15、一号弹簧;16、压块;17、二号弹簧;18、卡合槽;19、螺纹杆;20、一号螺纹筒;21、保护圈;22、螺纹面;23、二号螺纹筒;24、限位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的旅游用登山杖,包括第一支杆2、第二支杆9和第三支杆5,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杆2上方的手柄1,第一支杆2、第二支杆9和第三支杆5的外表面均套有固定圈7,第一支杆2、第二支杆9和第三支杆5通过若干个固定圈7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板4,一号固定板4的上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连接块11,连接块11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刀片12和锯齿片13,一号固定板4的上表面卡合有防护壳3,第一支杆2、第二支杆9和第三支杆5的外表面背离一号固定板4的一侧通过若干个固定圈7固定连接有二号固定板10,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有一号固定板4,并在一号固定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刀片12和锯齿片13,使得在丛林中,可以通过刀片12和锯齿片13对丛林植物进行切割,从而方便攀登,同时设有二号固定板10,并通过若干个固定圈7将一号固定板4和二号固定板10固定在支杆的外表面,使得在使用刀片12和锯齿片13对丛林植物进行切割时,从刀片12和锯齿片13传来的冲击力会被三根支杆分担,从而使得整个登山杖不会被轻易损坏。

具体的,第三支杆5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螺纹杆19,第三支杆5通过螺纹杆19旋合连接有承重杆6,承重杆6的内部一体成型有一号螺纹筒20,承重杆6的外表面中间位置处一体成型有二号螺纹筒23,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三支杆5的下表面设置有螺纹杆19,在承重杆6的内部设置有一号螺纹筒20,使得在湿滑的地面进行攀登时,将螺纹杆19旋合在二号螺纹筒23的内部,组成一个t字型的登山杖,通过t字型的登山杖中的承重杆6卡合在前进道路上的固定物的缝隙中进行借力攀登。

具体的,一号固定板4内部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卡合槽18,卡合槽18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二号弹簧17,卡合槽18通过二号弹簧17弹性连接有按动块8,按动块8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压块16,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有卡合槽18通过二号弹簧17弹性连接有按动块8,按动块8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压块16,使得防护壳3可以通过卡合块14卡合槽18将防护壳3卡合在一号固定板4的内部,同时设置按动块8,使得通过按动块8按动压块16对卡合块14进行挤压,使得防护壳3能够便于从一号固定板4的内部取出。

具体的,防护壳3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两个卡合块14,两个卡合块14之间通过一号弹簧15进行弹性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防护壳3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两个卡合块14,使得防护壳3可以通过两个卡合块14卡合在一号固定板4中,同时设置两个卡合块14之间通过一号弹簧15进行弹性连接使得在两个卡合块14使用后仍能恢复原位。

具体的,承重杆6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螺纹面22,螺纹面22的外表面旋合有保护圈21,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螺纹面22的外表面旋合有保护圈21,使得在不使用二号螺纹筒23时,可以将保护圈21旋合在二号螺纹筒23的外表面,对二号螺纹筒23进行保护,使得里面不会进入泥土。

具体的,承重杆6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个限位圈24,限位圈24的一侧与螺纹面22的外表面相贴合,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限位圈24的一侧与螺纹面22的外表面相贴合,使得保护圈21在旋合的过程中不会离开螺纹面22。

具体的,一号螺纹筒20的内部直径与二号螺纹筒23的内部直径长度相同,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一号螺纹筒20的内部直径与二号螺纹筒23的内部直径长度相同,使得螺纹杆19能够旋合在一号螺纹筒20和二号螺纹筒23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当在灌木荆棘茂密的山林中进行攀登,被多数的荆棘挡住道路时,可以通过按压一号固定板4外表面的按动块8,通过按动块8外表面的压块16对卡合在卡合槽18内的卡合块14进行挤压,使得防护壳3从一号固定板4的内部滑出,然后在通过防护壳3下表面的卡合块14将防护壳3卡合在按动块8的内部,使得防护壳3不会丢失,同时通过一号固定板4上方的刀片12和锯齿片13对挡住道路的灌木和荆棘进行切割和砍断,从而使得旅游者可以快速进行攀登,且在第三支杆5的下表面设置有螺纹杆19,在承重杆6的内部设置有一号螺纹筒20,通过螺纹杆19和一号螺纹筒20可以将承重杆6旋合在第三支杆5的下方,当在地面湿滑的丛林中进行攀登时,可以将承重杆6从第三支杆5的下方旋合出来,同时将旋合在二号螺纹筒23外表面的保护圈21从二号螺纹筒23的外表面旋合开,然后将螺纹杆19旋合在二号螺纹筒23的内部,组成一个t字型的登山杖,通过t字型的登山杖中的承重杆6卡合在前进道路上的固定物的缝隙中进行借力攀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