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水聚氨酯鞋底及成品鞋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4593发布日期:2020-04-17 17:24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新型防水聚氨酯鞋底及成品鞋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新型防水聚氨酯鞋底及成品鞋子。



背景技术:

鞋子是人们身上的必需品,是人保护脚部安全的一个重要工具,众所周知,鞋子主要由鞋底和鞋面构成,目前的鞋子制造方法一般是单独制造鞋底和鞋面,再将鞋底和鞋面通过粘合剂或化学溶剂粘合在一起,然后再修边、烘干、定型,传统的鞋子制造工艺复杂,工序多、效率低、加工费高,鞋底与鞋面成型后还需利用粘合剂通过手动粘合在一起,另外,通过粘合剂或化学溶剂粘合过程中,粘合剂成份的挥发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对人体有害,不环保,且利用粘合剂或化学溶剂粘合在一起的鞋底和鞋面,粘合不牢固,遇水易脱胶,鞋的使用寿命短;现时,制造鞋的材质主要分为橡胶、聚氨酯、pvc、md、tpr、eva等,其中,橡胶作为功能鞋底的主要材料的技术已有近百年历史,从早期的天然橡胶到人造橡胶包括sbr、nbr、epdm、br、iir、cr、fkm等均已广泛运用到鞋底材料;然而橡胶材质存在质量较重、不易降解、透气性及吸湿性不佳、易被扎穿等缺点,加上橡胶的制作过程复杂耗时,边料不可回收,目前已逐渐被新兴材料聚氨酯代替,聚氨酯材料以具有质轻、耐磨、硬度高、弹性佳、耐腐蚀、环保以及优异的减震性能等优良特性,迅速占领鞋材市场,受到人们的喜爱。

申请号为cn201811108410.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聚氨酯鞋底的制作方法及可用于该制作方法的聚氨酯原料及制备,根据其所述方法制备的聚氨酯原料本身具备良好的粘接性,在模具内固化过程,自身定型成为大底,同时完成对中底或者配件的粘接,结合牢固,避免了使用胶水组合造成的溶剂污染;但该申请没有考虑到对鞋子进行防水处理,聚氨酯型发泡材料遇水容易水解,使用聚氨酯材料制成的鞋子或鞋底,若长时间在接触潮湿地面或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导致鞋体容易产生开胶或裂开,开胶或裂开的部位通常在鞋中底和鞋面之间,因此在制作工程中,鞋子的防水处理非常重要,尤其鞋中底的防水处理更加重要,目前市面上的聚氨酯鞋子没有对鞋面进行防水处理,对于鞋中底的防水处理也仅限于在鞋中底的外侧壁上喷涂防水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公开鞋类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新型防水聚氨酯鞋底及成品鞋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防水聚氨酯鞋底,所述鞋底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鞋中底、鞋大底,所述鞋中底固定于鞋大底上方,鞋大底、鞋中底均包括有前脚掌对应部、后脚跟对应部以及连接前脚掌对应部和后脚跟对应部的足弓对应部;鞋大底包括防滑底层和防水保护层ⅰ,防水保护层ⅰ具有底面,沿底面边缘向上延伸有侧壁,形成一个用于容置防滑底层的开口向上的薄壁容纳腔,防滑底层的下表面、外侧壁分别与防水保护层ⅰ的上表面、内侧壁粘结固定;防滑底层为聚氨酯材质,防水保护层ⅰ为tpu材质;鞋中底包括缓冲层和防水保护层ⅱ,防水保护层ⅱ成型为内部容置缓冲层的全封闭式薄壁容纳腔,缓冲层为聚氨酯材质,防水保护层ⅱ为tpu材质。

优选地,所述鞋大底的上表面沿前脚掌对应部的周缘设置有一弧形侧沿ⅰ,并沿后脚跟对应部的周缘设置有一弧形侧沿ⅱ,弧形侧沿ⅰ和弧形侧沿ⅱ的高度与鞋中底的厚度一致,鞋大底的下表面沿鞋大底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条防滑条。

优选地,所述鞋大底的厚度设置为30~40mm。

优选地,所述鞋中底的表面在足弓对应部设有用于贴合支撑人体足弓的圆弧形凸起,并在后脚跟对应部沿边缘往下凹陷,形成立体凹凸结构。

优选地,鞋中底上表面边缘沿周向方向设置有一周呈波浪形的凸缘。

优选地,所述防水保护层ⅰ、防水保护层ⅱ的材质可以为tpu材质、abs树脂、聚丙烯树脂、pu树脂、eva树脂。

一种采用新型防水聚氨酯鞋底制作的新型防水聚氨酯成品鞋子,所述成品鞋子包括鞋面体和鞋底,鞋面体底部与鞋底的顶部通过粘结固定连接,鞋面体与鞋底连接后围成一个用于容置人体足部的容置空间,鞋面体上开设有供人体足部伸入该容置空间的鞋口部;鞋面体从里到外的叠置层分别为舒适层、防护层、印刷层和防水保护层ⅲ,其中舒适层的材质为纺织布,贴合在防护层的内表面,防护层为聚氨酯发泡棉,印刷层印刷在防护层的外表面,防水保护层ⅲ为tpu材质,均匀涂布在印刷层表面。

优选地,所述防水保护层ⅲ的材质可以为tpu材质、abs树脂、聚丙烯树脂、pu树脂、eva树脂。

优选地,所述鞋口部靠近后脚跟的一侧面的上端开设有透气凹槽。

优选地,所述成品鞋子还包括鞋楦,所述鞋楦为人脚状的实心结构,对鞋面体起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将鞋面体、鞋中底、鞋大底通过热合粘结成一个整体,大幅度地增加了鞋面体、鞋中底、鞋大底之间粘结的牢固程度及稳定性,省去了鞋底与鞋面体的人工粘合工序,节约了时间和人工成本,减少粘合剂或化学溶剂的使用,降低对操作人员以及环境的危害,通过热熔tpu膜片或树脂材质,使得成品鞋子的整体外表面包覆一层tpu薄膜或树脂薄膜的防水保护层,由tpu薄膜或树脂薄膜制成的防水保护层具有环保、防水等优点,通过tpu薄膜或树脂薄膜隔阻鞋体与外部环境的水份的直接接触,防止水份与聚氨酯材质发生水解反应,此外,鞋中底的上表面、下表面、外侧面和内壁面均包覆防水保护层,对鞋中底进行全面防水处理,减少因鞋内进水而使水份渗入鞋中底,造成鞋中底水解,延长了鞋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成品鞋子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成品鞋子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鞋面体、鞋中底、鞋大底热合粘结加工制程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鞋面体,2-鞋中底,3-鞋大底,4-鞋口部,5-防滑条,6-透气凹槽,7-大底模具,8-中底模具,9-上盖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新型防水聚氨酯鞋底及成品鞋子,新型防水聚氨酯鞋底,鞋底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鞋中底2、鞋大底3,鞋中底2固定于鞋大底3上方,鞋大底3、鞋中底2均包括有前脚掌对应部、后脚跟对应部以及连接前脚掌对应部和后脚跟对应部的足弓对应部;鞋大底3包括防滑底层和防水保护层ⅰ,防水保护层ⅰ具有底面,沿底面边缘向上延伸有侧壁,形成一个用于容置防滑底层的开口向上的薄壁容纳腔,防滑底层的下表面、外侧壁分别与防水保护层ⅰ的上表面、内侧壁粘结固定;防滑底层为聚氨酯材质,防水保护层ⅰ为tpu材质;鞋中底2包括缓冲层和防水保护层ⅱ,防水保护层ⅱ成型为内部容置缓冲层的全封闭式薄壁容纳腔,缓冲层为聚氨酯材质,防水保护层ⅱ为tpu材质,如此设置,鞋中底2的上表面、下表面、外侧面和内壁面均包覆防水保护层,对鞋中底2进行全面防水处理,减少因鞋面进水而使水份渗入鞋中底2,造成鞋中底2水解,延长了鞋子的使用寿命;

一种采用新型防水聚氨酯鞋底制作的新型防水聚氨酯成品鞋子,成品鞋子包括鞋面体1和鞋底,鞋面体1底部与鞋底的顶部通过粘结固定连接,鞋面体1与鞋底连接后围成一个用于容置人体足部的容置空间,鞋面体1上开设有供人体足部伸入该容置空间的鞋口部4,优选地,鞋口部4靠近后脚跟的一侧面的上端开设有透气凹槽6;鞋面体1从里到外的叠置层分别为舒适层、防护层、印刷层和防水保护层ⅲ,其中舒适层的材质为纺织布,贴合在防护层的内表面,防护层为聚氨酯发泡棉,印刷层印刷在防护层的外表面,防水保护层ⅲ为tpu材质,均匀涂布在印刷层表面;

防水保护层ⅰ、防水保护层ⅱ、防水保护层ⅲ的材质可以为tpu材质、abs树脂、聚丙烯树脂、pu树脂、eva树脂;由以上材质制成的tpu薄膜或树脂薄膜具有环保、防水等优点,通过tpu薄膜或树脂薄膜隔阻鞋体与外部环境的水份的接触,防止水份与聚氨酯材质发生水解反应,防水保护层的厚度为0.5~2mm,本实施例中,防水保护层的厚度设置为1.5mm,该厚度的防水保护层能起到很好的防水保护效果,使得鞋体在水中浸泡24小时并经折弯20000次后仍无产生开裂现象;

本实施例中,鞋大底3的厚度设置为30~40mm,进一步地,鞋大底3的上表面沿前脚掌对应部的周缘设置有一弧形侧沿ⅰ,并沿后脚跟对应部的周缘设置有一弧形侧沿ⅱ,弧形侧沿ⅰ和弧形侧沿ⅱ的高度与鞋中底2的厚度一致,设置弧形侧沿ⅰ和弧形侧沿ⅱ,在鞋大底3与鞋中底2进行热合粘结步骤时,可对鞋中底2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鞋大底3与鞋中底2热合粘结时不会产生位移,保证鞋大底3与鞋中底2热合粘结时的契合度,鞋大底3的下表面为与地面接触的一面,鞋大底3的下表面沿鞋大底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条防滑条5;进一步地,鞋中底2的表面在足弓对应部设有用于贴合支撑人体足弓的圆弧形凸起,并在后脚跟对应部沿边缘往下凹陷,形成立体凹凸结构,鞋中底2上表面边缘沿周向方向设置有一周呈波浪形的凸缘,设置凸缘,在鞋中底2和鞋面体1进行热合粘结步骤时,可对鞋面体1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鞋中底2和鞋面体1热合粘结时不会产生位移,同时也对鞋子整体的外观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

进一步地,成品鞋子还包括鞋楦,鞋楦为人脚状的实心结构,对鞋面体1起支撑作用;

新型防水聚氨酯成品鞋子的制作方法,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准备一种制造新型防水聚氨酯成品鞋子的模具,鞋型模具包括大底模具7、中底模具8、上中框、上盖模具9,大底模具7、中底模具8、上盖模具9的周壁上均设置有排气孔,上盖模具9的下端为开口式结构,且上盖模具9的内部设有与鞋面体1形状相匹配的容纳腔;中底模具8的前侧面、后侧面分别设有前铰链、后铰链,大底模具7、上盖模具9分别与中底模具8的后铰链铰接,大底模具7设置在中底模具8下方,上盖模具9设置在中底模具8上方,上中框与中底模具8的前铰链铰接,大底模具7与中底模具8、中底模具8与上盖模具9、中底模具8与上中框闭合后分别形成可抽真空的真空腔,真空腔通过气阀管道连接一抽真空装置;鞋型模具连接一加热装置,进一步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鞋型模具内的加热板、与加热板控制连接的温控器,通过温控器控制加热温度;

s2、制备鞋大底3:打开大底模具7,将裁剪成条状或块状的tpu膜片铺设于大底模具7的内腔中,闭合大底模具7,启动加热装置,加热软化tpu膜片,启动抽真空装置对大底模具7进行抽真空操作,使tpu膜片成型为紧贴于大底模具7底壁和侧壁上的开口向上的tpu容纳腔;打开大底模具7,待tpu容纳腔冷却后,往tpu容纳腔中注入聚氨酯发泡料,闭合大底模具7,启动加热装置,对聚氨酯发泡料加热加压,使聚氨酯发泡料热融并与tpu容纳腔内壁粘合,待固化后脱模,成型为鞋大底3;

s3、制备鞋中底2:将tpu膜片进行裁剪成条状或块状后铺设于中底模具8的内腔中,闭合中底模具8,启动加热装置,加热软化tpu膜片,启动抽真空装置对中底模具8进行抽真空操作,使tpu膜片成型为紧贴于中底模具8底壁和侧壁上的开口向上的tpu容纳腔;打开中底模具8,待tpu容纳腔冷却后,往tpu容纳腔中注入聚氨酯发泡料,闭合中底模具8,启动加热装置,对聚氨酯发泡料加热加压,使聚氨酯发泡料热融并与tpu容纳腔内壁粘合,成型为半成品鞋中底,半成品鞋中底待固化;待半成品鞋中底固化后,打开中底模具8,在半成品鞋中底上方铺设一层tpu膜片,闭合中底模具8并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140~180℃,加热时间为3~10秒,使半成品鞋中底被tpu膜片完全包覆,待固化后脱模,成型为鞋中底2;

s4、低温加热上盖模具9,在上盖模具9内壁粘接裁剪成条状或块状的tpu膜片或在上盖模具9内壁喷涂液态的树脂材质;

s5、鞋面体1套入鞋楦后置入上盖模具9中;

s6、在中底模具8中依次放入步骤s2、s3得到的鞋大底3和鞋中底2,盖上上盖模具9后,通过加热加压,使得鞋面体1、鞋中底2、鞋大底3粘结固定;

s7、将盖有上盖模具9的中底模具8放入烤箱中烘烤10-15分钟,对上盖模具9和中底模具8进行冷却处理,冷却后脱模,得到半成品鞋子;

s8、将脱模后的半成品鞋子放到流水线烤箱烘烤10-15分钟,以加强鞋面体1、鞋中底2、鞋大底3之间的粘合力;

s9、将半成品鞋子放入水压机进行过压,过压完成后,拔下鞋楦,得到成品鞋;

进一步地,在进行步骤s5前还包括对鞋大底3和鞋面体1使用表面处理剂擦拭并进行刷胶;

本实用新型将鞋面体1、鞋中底2、鞋大底3通过热合粘结成一个整体,大幅度地增加了鞋面体1、鞋中底2、鞋大底3之间粘结的牢固程度及稳定性,通过热熔tpu膜片或树脂材质,使得成品鞋子的整体外表面包覆一层tpu薄膜材质或树脂薄膜材质的防水保护层,由tpu薄膜或树脂薄膜制成的防水保护层具有环保、防水等优点,通过tpu薄膜或树脂薄膜隔阻鞋体与外部环境的水份的接触,防止水份与聚氨酯材质发生水解反应,此外,鞋中底2的上表面、下表面、外侧面和内壁面均包覆防水保护层,对鞋中底2进行全面防水处理,减少因鞋内进水而使水份渗入鞋中底22,造成鞋中底22水解,延长了鞋子的使用寿命。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的启迪下,可以做出一些变形与修改,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