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舒适护踝装饰女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17538发布日期:2020-06-09 19:2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舒适护踝装饰女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能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舒适护踝装饰女鞋。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鞋子的种类逐渐增多。按照鞋型用料,可分为皮鞋、布鞋、胶鞋、塑料鞋等;按照生产工艺,可分为缝绱鞋、注塑鞋、注胶鞋、模压鞋、硫化鞋、冷粘鞋、粘缝鞋、搪塑鞋、组装鞋、发泡鞋等;按照使用用途,可分为日常生活鞋、劳动保护鞋、运动鞋、旅游鞋、负跟鞋等。

同时,还衍生出用于保护脚踝的护踝鞋,护踝鞋可分为运动护踝鞋以及医用护踝鞋。其中运动护踝鞋,主要指高帮篮球鞋,而医用护踝鞋,只要指外固定护具,在通常情况下,术后采用石膏进行固定,但由于长时间不透气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且石膏一般需要1-2个月进行固定,而使用外固定护具,可以使患者较早脱离石膏的固定,一般在20天后就可以去除石膏固定,然后采用透气和可脱卸的外固定护具保护患处,有助于患处加速修复。

现有的护踝鞋,主要为篮球鞋或医用护踝鞋,但两者均不适用于女性日常穿着,且分别用于预防脚踝手上以及用于固定患处固定的功能,现有女性日常穿着的高跟鞋增大了崴脚以及脚踝受伤的可能性,且在受伤后并不能及时对脚踝进行冷敷等降温处理,因此一种舒适护踝装饰女鞋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了现有护踝鞋,仅能单独起防护及固定作用,难以满足女性日常工作生活的穿着的需要,以及在脚踝受伤后难以迅速进行降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舒适护踝装饰女鞋,包括鞋底以及鞋面;所述鞋面包括前帮与后帮;所述前帮为片状结构,且两端固定设置于所述鞋底的鞋头边沿处;所述后帮包括护跟后帮与护踝片;所述护跟后帮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鞋底的鞋跟边沿处,另一端与所述护踝片连接设置;所述护踝片内侧设置有磁石,外侧由掺杂有薄荷因子的布料构成。

优选地,所述护踝片包括第一护踝片以及第二护踝片;所述第一护踝片与第二护踝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设置有扣合结构;所述第一护踝片与第二护踝片的固定端与所述护跟后帮间通过连接带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扣合结构为系带结构;所述第一护踝片与第二护踝片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系带绳;所述系带绳绑带设置后,所述第一护踝片与第二护踝片绕脚踝设置。

优选地,所述扣合结构为纽扣扣合结构;所述第一护踝片与第二护踝片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扣合部与扣合腔;所述扣合部与扣合腔扣合设置后,所述第一护踝片与第二护踝片绕脚踝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护踝片与第二护踝片的外侧面由棉质布料构成。

优选地,包括固定绑带;所述固定绑带的两端端部分别与所述鞋底的中部边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前帮朝外的一侧设置有装饰件。

优选地,所述鞋底的两端端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鞋底的两端端部位于不同水平面上。

由上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中在现有装饰女鞋的基础上,加设了护踝片,同时护踝片内侧设置有磁石,由于护踝片内侧直接接触使用者的脚踝,磁石的设置有助于缓解使用者的脚踝疲劳感,进而提高使用者的穿着舒适度,以及降低使用者由于疲劳而不慎崴脚的可能性;

第二,本实用新型中在护踝片的外侧布料处设置有薄荷因子,也即当使用者的脚踝受伤时,只需令护踝片外侧的布料湿水,并翻转护踝片,令外侧布料直接接触脚踝,达到冷敷、降温的效果,扩大了护踝鞋的应用范围;

第三,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第一护踝片与第二护踝片共同构成护踝片,令使用者的穿脱过程更为简便,且可通过调节第一护踝片与第二护踝片间扣合结构的松紧程度,令护踝鞋适应不同的女性;

第四,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棉质布料作为护踝片的外侧不了,由于棉质不了吸水性强,当使用者脚踝受伤时,护踝片湿水后湿润程度持续时间长,有助于长时间保持护踝片的冷敷及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护踝鞋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护踝鞋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中以高跟鞋为例做说明,且将护踝片固定于鞋后跟结构上,但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可应用于其余鞋款上,若其余鞋款上没有设置后跟,也可采用直接固定于鞋底等的方式。

现有护踝鞋,仅能单独起防护及固定作用,难以满足女性日常工作生活的穿着的需要,以及在脚踝受伤后难以迅速进行降温的问题。

如图1与图2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舒适护踝装饰女鞋,其主要包括鞋底10以及鞋面;鞋面包括前帮21与后帮;前帮21为片状结构,且两端固定设置于鞋底10的鞋头边沿处;后帮包括护跟后帮22与护踝片;护跟后帮2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鞋底10的鞋跟边沿处,另一端与护踝片连接设置;护踝片内侧设置有磁石33,外侧由掺杂有薄荷因子的布料构成。

优选地,护踝片内侧的磁石33数量若干。

在本实施例中,前帮21与护跟后帮22的设置,分别用于固定使用者的脚尖与脚跟,令本实施例的护踝鞋设置于使用者的脚部上,且还设置有护踝片,护踝片应包裹脚踝设置。

其中,前帮21与护跟后帮22的内侧应采用柔软皮料构成,避免在行走过程中划伤使用者的脚部皮肤。在本实施例中,不限定前帮21的形状,也即本实施例的护踝鞋可为鱼嘴鞋,也可为包头鞋,也可为一字鞋。

其中,护踝片内侧设置有磁石33,在正常情况下,磁石33紧贴使用者的脚踝设置,而在使用者脚踝受伤的情况下,可采用例如直接向护踝片外侧泼水的方式,令护踝片外侧湿润,并令护踝片的外侧紧贴使用者的脚踝设置,由于薄荷因子的作用,令使用者的脚踝进行冷敷及降温处理,有助于应急处理脚踝的伤处。

更具体地,护踝片包括第一护踝片31以及第二护踝片32;第一护踝片31与第二护踝片32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设置有扣合结构;第一护踝片31与第二护踝片32的固定端与护跟后帮22间通过连接带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护踝片31与第二护踝片32大小相等且对称设置,且通过扣合结构令第一护踝片31与第二护踝片32包裹脚踝设置,第一护踝片31与第二护踝片32的设置,令护踝片可开合设置,令本实施例的护踝鞋方便穿脱。

同时,连接带的设置,令第一护踝片31与第二护踝片32可更轻易地实现翻转,也即使用者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磁石33或薄荷因子紧贴脚踝设置。

优选地,扣合结构为系带结构;第一护踝片31与第二护踝片32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系带绳;系带绳绑带设置后,第一护踝片31与第二护踝片32绕脚踝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系带结构的设置,令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系带的松紧程度,同时使用者可根据喜好,选择不同的系带方式,令护踝鞋更为舒适,且更为美观。

优选地,第一护踝片31与第二护踝片32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扣合部与扣合腔;扣合部与扣合腔扣合设置后,第一护踝片31与第二护踝片32绕脚踝设置。

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扣合部为纵向排列的若干扣合部,扣合腔为成行成列设置的扣合腔,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将扣合部扣合于不同列的扣合腔上。

优选地,第一护踝片31与第二护踝片32的外侧面由棉质布料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护踝片31与第二护踝片32的外侧面在特殊情况下,需保持湿润并紧贴脚踝设置,由于棉质布料吸水性较强,且较为柔软,在湿润时,可长时间保持湿润,且避免磨蹭脚踝皮肤。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护踝鞋还包括固定绑带40;固定绑带40的两端端部分别与鞋底10的中部边沿活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绑带40的设置,进一步确保护踝鞋与脚部将的稳固设置,同时由于固定绑带40的两端端部为活动连接,因此使用者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安装固定绑带40,提高了本实施例的灵活性。

优选地,前帮21朝外的一侧设置有装饰件。

更具体地,鞋底10的两端端部位于同一水平面或不同水平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两端端部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护踝鞋为平底鞋,平底鞋的舒适性较强,且应用场合更多;两端端部位于不同水平面的护踝鞋为高跟鞋,高跟鞋的应用场合较为局限,但若高跟鞋穿着不当,更容易导致踝部受伤,因此本实施例的护踝片的安装更为必要。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舒适护踝装饰女鞋,其主要通过设置有内侧为磁石,外侧掺杂有薄荷因子的护踝片,令本实施例的护踝鞋可预防使用者脚踝受伤,以及在脚踝受伤的情况下,可采用自然水源以及护踝片的薄荷因子,对脚踝进行紧急降温处理,扩大了护踝鞋的适用范围。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