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报警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1536发布日期:2020-07-10 15:48阅读:10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报警手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手环,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报警手环。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佩戴的智能手环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针对生活中容易遭受的危险紧急事件,如交通意外、抢劫、暴力伤害等,具有报警功能的手环孕育而生。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用户能够通过报警手环及时发出求救信息。如中国实用新型cn204463367u公开了一种带报警装置的手环,在现有手环的基础上增加了报警按键,使手环具有报警功能,当遇到紧急事件时,可直接按下报警按键,手环则向设定好的智能通信终端发出报警信号,智能通信终端根据设定发出报警声音或直接拨打报警救援电话等,起到保护人身安全的作用。

但是,现有的智能手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用户自主按下报警按键,进行拨打报警电话,而在很多情况下,用户遇到危险很可能缺乏适合的按键时机,尤其对于儿童、老人或者遭遇突然性意外的用户,无法及时进行自主按键实现报警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自动报警手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动报警手环,包括壳体、显示屏、控制模块和腕带,显示屏安装在壳体表面,控制模块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处理器以及连接第一处理器的gps定位单元、储存单元、录音单元、电源单元、通信单元和震动单元,壳体内还设有人体检测模块,该人体检测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人体生物电磁波获取单元、数模转换单元、第二处理器和输出单元,所述的输出单元连接第一处理器;所述的壳体上设有翻盖和按钮,所述的按钮安装在翻盖内并且连接第一处理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腕带采用硅胶腕带。

进一步地,所述的数模转换单元包括比较器、d/a转换器、缓冲寄存器、控制逻辑电路和逐步逼近寄存器,所述的比较器、d/a转换器和缓冲寄存器依次连接,所述的逐步逼近寄存器分别连接d/a转换器、缓冲寄存器和控制逻辑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的录音单元采用电容式麦克风。

进一步地,所述的震动单元采用偏心电动机。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处理器采用stc89c51处理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处理器采用m68hc05处理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人体生物电磁波获取单元为与人体非接触式的接收天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人体检测模块实时监控特定频率范围内的用户人体生物电磁波,即获得该人体电磁波的熵值,从而判定人体的健康状况,人体生物电磁波是独一无二的,用人体生物电磁波来检测人体状况准确率高,而且人体受到伤害的时候,人体生物电磁波会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而使得人体检测模块能够监控人体生物电磁波。

当检测到人体发生危险时,第一处理器将录音单元和gps定位单元获取的信息通过通信单元打包发送至如手机、控制中心等的上位机,同时危险警报,同时自动震动,实现了全自动的报警功能,便于儿童、老人等无自主报警能力用户的使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翻盖和按钮的设计,当无需自动启动报警功能时,能够通过按钮取消报警。翻盖的设计能够防止按钮的发生接触,既能够使防止老人或儿童误操作关闭报警功能,又能够便于普通用户操作,通过翻盖的动作变相进行操作确认提醒,同样防止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人体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数模转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显示屏,3、控制模块,31、第一处理器,32、gps定位单元,33、储存单元,34、录音单元,35、电源单元,36、通信单元,37、震动单元,4、腕带,5、人体检测模块,51、人体生物电磁波获取单元,52、数模转换单元,521、比较器,522、d/a转换器,523、缓冲寄存器,524、控制逻辑电路,525、逐步逼近寄存器,53、第二处理器,54、输出单元,6、按钮,7、翻盖,8、弹性铰链,9、上卡扣,10、下卡扣,11、卡扣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报警手环,包括壳体1、显示屏2、控制模块3、腕带4和人体检测模块5,显示屏2安装在壳体1表面,人体检测模块5和控制模块3安装在壳体1内。壳体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硅胶腕带4。壳体1上还设有翻盖7和按钮6,按钮6安装在翻盖7内。

翻盖7上设有上卡扣9,在壳体的相应位置设有下卡扣10,下卡扣10连接一个卡口按钮11。当翻盖7和按钮6合拢时,上卡扣9和下卡扣10互相扣紧。翻盖7的一侧通过弹性铰链8连接壳体1,当按下卡扣按钮11后,下卡扣10松开上卡扣9,翻盖7在弹性铰链8的带动下自动弹开。

如图3所示,控制模块3包括第一处理器31以及连接第一处理器31的gps定位单元32、储存单元33、录音单元34、电源单元35、通信单元36和震动单元37。该第一处理器31通过通信单元36连接上位机(如手机,信息控制中心的电脑)来发送报警信息,并且按钮6直接连接第一处理器31。

gps定位单元32采用市售的gps定位器a1513。

储存单元33采用市售的arm7系列存储单元。

录音单元34采用市售的电容式麦克风isk。

电源单元35采用镍氢可充电焊脚电池3.6v80mah供电,并且保留usb接口方便的进行快速充电。电源单元35额外附加了稳压电源电路,保证整个小型系统的稳定工作。

通信单元36采用市售的wifi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或gprs通信模块。

震动单元37采用型号1220的偏心电动机。

如图4所示,人体检测模块5包括依次连接的人体生物电磁波获取单元51、数模转换单元52、第二处理器53和输出单元54。输出单元54连接第一处理器31,在储存单元中存放人体生物电磁波信息的数据库。

人体生物电磁波获取单元51为与人体非接触式的接收天线。该非接触式接收天线包括但不限于:动圈式、动铁式、变电感式、电阻式等以及目前较为常用的光纤式、电容式或统一极体式。人体生物电磁波获取单元51的最大特点是非接触式,不同于目前对于脑电波感应所使用的各种接触式电极。传统接触式电极会因为接触电阻大、接触不良等原因影响感应信号的强弱和准确性,采用非接触式接收天线不受上述因素影响,获取的人体生物电磁波的准确性更高;此外由于无需接触人体,也就不会对人体形成潜在的有创风险。

数模转换单元52为分析装置。人体生物电磁波是模拟信号,需要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如图5所示,数模转换单元52包括比较器521、d/a转换器522、缓冲寄存器523、控制逻辑电路524和逐步逼近寄存器525。所述的比较器521、d/a转换器522和缓冲寄存器523依次连接,所述的逐步逼近寄存器525连接d/a转换器522、缓冲寄存器523和控制逻辑电路524。其基本原理是从高位到低位逐位试探比较,好像用天平称物体,从重到轻逐级增减砝码进行试探。逐次逼近法的转换过程是:初始化时将逐次逼近寄存器525各位清零;转换开始时,先将逐次逼近寄存器525最高位置1,送入d/a转换器522,经d/a转换后生成的模拟量送入比较器521,称为vo,与送入比较器521的待转换的模拟量vi进行比较,若vo<vi,该位1被保留,否则被清除。然后再置逐次逼近寄存器525次高位为1,将寄存器中新的数字量送d/a转换器522,输出的vo再与vi比较,若vo<vi,该位1被保留,否则被清除。重复此过程,直至逐步逼近寄存器525最低位。转换结束后,将逐次逐步逼近寄存器525中的数字量送入缓冲寄存器523,得到数字量的输出。逐次逼近的操作过程是在一个控制电路的控制下进行的。

第二处理器53采用m68hc05处理器,将数字人体生物电磁波与预存的标准数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用户的身体状况是否处于正常水平。

输出装置55用于输出上述判断结果。所述输出装置为无线传输装置。优选的,所述无线传输装置采用短距离无线通信的芯片实现;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包括但不限于:蓝牙、zigbee、uwb、irda、homerf、wi-fi中任一或其组合。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当用户受到伤害或者攻击的时候,人体检测模块5会检测到用户人体生物电磁波发生的变化。人体生物电磁波就像指纹一样,每个人的生物电磁波是不一样的。在初始化的时候将测定每个人的人体生物电磁波的熵值,存储在存储单元中,当人体检测模块5检测到用户的人体生物电磁波与往常有异时,手环壳体1的彩色液晶显示屏2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经由人体生物电磁波获取单元51采集到的人体生物电磁波通过数模转换单元52转换为数字人体生物电磁波之后,会被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个等级为安全等级,即健康状态,此时所述彩色液晶显示屏2显示的内容呈绿色。第二个等级为亚健康状态,即人体受到伤害,但比较轻微,没有生命危险,此时所述彩色液晶显示屏2显示的内容呈黄色;第三个等级为危险状态,即人体受到了很严重的伤害,生命受到威胁,此时所述彩色液晶显示屏2显示的内容呈橙色;第四个等级为紧急状态,即人体有生命危险,此时所述彩色液晶显示屏2显示的内容呈红色。

按钮6用于实现报警的停止操作,当危险等级达到三级、四级时输出装置55便会启动震动模式并发送请求信息给第一处理器31,启动震动模式是提示用户进行是否停止报警操作。若需停止报警操作,用户需通过按钮6进行切断请求信息操作。

如若需要执行报警操作,则用户不需执行切断操作,此时第一处理器31便会检测到请求信息,并将指令发送给gps定位单元32,开始执行定位,并实时将定位信息通过通信单元36传递给上位机。同时,录音单元34和第一处理器31进行通信,第一处理器31接收到电平变化信号,经过分析处理,将录音指令发送给录音单元34,开始执行录音。录音单元34将实时的录音结果存储到储存单元33上,保证录音文件不会丢失。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