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的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3574发布日期:2020-07-24 15:44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鞋底的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子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鞋底的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鞋子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子,鞋子是人保护脚不受伤的一种工具,最早人们为了克服特殊情况下,不让脚难受或者受伤,就发明了毛皮鞋子。鞋子发展到现在,就形成了现在的样子。各式各样的鞋子随处可见。

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依狭义来说,则仅指外底而言,一般鞋底材料共通的特性应具备耐磨、耐水、耐油、耐热、耐压、耐冲击、弹性好、容易适合脚型、定型后不易变型、保温、易吸收湿气等,同时更要配合中底,在走路换脚时有刹车作用不至于滑倒及易于停步等各项条件。

在制鞋行业中,为了提高鞋底与鞋帮的粘合度,提高产品质量,几乎所有的鞋底都要经过打磨处理,打磨,是表面改性技术的一种,一般指借助粗糙物体来通过摩擦改变材料表面物理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表面粗糙度。目前,打磨工艺基本都有人员抓取鞋底在简易打磨轮上打磨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方式的危险系数高,极易划伤操作人员的双手,且人员打磨的质量稳定性无法保证,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身体状态甚至心情都会影响打磨的最终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鞋底的打磨装置,解决了人工抓取鞋底打磨容易划伤手,危险系数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鞋底的打磨装置,包括打磨机构,移动机构、固定机构、转盘,所述打磨机构位于顶部,所述固定机构位于所述打磨机构下部,所述移动机构位于所述固定机构下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气缸一、滑板、支撑座、支撑轴、压块,所述气缸一固定于所述转盘表面,所述气缸一活塞杆顶部与所述滑板一端铰接固定,所述支撑座位于所述滑板中部下端且固定于所述转盘表面,所述支撑轴呈水平设置,且所述支撑轴位于所述支撑座顶部且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滑板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轴穿过所述滑槽与所述滑板间隙连接,所述压块位于所述滑板远离气缸一端且与所述滑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机构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转盘直径方向的两端呈对称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气缸,气缸活塞杆向上移动,滑板铰接于气缸活塞杆的一端向上移动,滑板远离活塞杆一端向下移动,从而使得压块向下移动将鞋底压制固定于转盘上,再通过移动机构将转盘进行全方位的移动,使得打磨机构能够打磨鞋底的各个部位,通过打磨机构、移动机构、固定机构三者相互配合,从而取代人工用手固定打磨的方式,避免了人工用手固定时的危险,且人工打磨的质量取决于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身体状态甚至心情,因此稳定性难以保证,而通过打磨机构、移动机构和固定机构三者之间的机械配合能在避免危险的同时保证打磨的质量和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滑轨、滑块、气缸二、电机一,所述滑轨位于底部,所述气缸二固定于所述滑轨一端,所述气缸二活塞杆一端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轨内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电机一位于所述滑块上表面且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一输出轴一端位于所述转盘中部底面,且所述电机一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气缸二使得滑块三在滑轨内滑动,从而带动固定于滑块的电机一移动,电机一启动带动固定于电机一的转盘转动,使得固定于转盘上的鞋底转动,从而使打磨机构能够打磨鞋底的不同部位,提高打磨的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打磨装置包括电机二、打磨轮、底托,所述电机二输出轴与所述打磨轮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二为双轴电机二,所述打磨轮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双轴电机二两侧,所述底托位于底部,所述底托呈u形,所述底托两端与所述双轴电机二输出轴两端通过轴承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电机二带动打磨轮进行转动,通过打磨轮转动时与鞋底的接触来对鞋底进行打磨,电机二采用双轴电机,能够同时同步转动两个打磨轮,提高了打磨的效率。

作为优选,还包括橡胶垫块,所述橡胶垫块位于所述压块下部且与所述压块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橡胶垫块,由于橡胶摩擦系数大,因此能将鞋底牢牢压制在底盘上,且鞋底与橡胶垫块之间不会发生滑动影响打磨质量,橡胶的质地柔软,因此避免了将鞋底压破的现象。

作为优选,还包括底座、保护壳,所述底座位于底部,所述保护壳位于所述底座上部且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底座,使得打磨后的鞋底的杂质颗粒可以掉落到底座内便于清理,防止其直接掉落到地上影响环境,设置保护壳对打磨时弹射而出的杂质颗粒起到阻挡作用,既避免了颗粒的飞溅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作为优选,还包括电灯,所述电灯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保护壳顶部两侧且与所述保护壳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灯,方便了鞋底的打磨装置在光线昏暗和夜晚时进行工作,扩宽了鞋底的打磨装置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了其适用性。

作为优选,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保护壳背部且与所述保护壳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控制器来控制各个气缸和电机以及电灯的启动和闭合,使得鞋底的打磨装置操作简便,提高了整个鞋底的打磨装置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用于展示控制器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用于展示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用于展示固定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1、保护壳;2、电灯;3、电机二;4、打磨轮;5、底托;6、控制器;7、滑轨;8、气缸二;9、滑块;10、电机一;11、转盘;12、气缸一;13、滑板;14、支撑座;15、支撑轴;16、压块;17、滑槽;18、橡胶垫块;19、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见图1至4,一种鞋底的打磨装置,包括打磨机构,移动机构、固定机构、转盘11,打磨机构位于顶部,固定机构位于打磨机构下部,移动机构位于固定机构下部,固定机构包括气缸一12、滑板13、支撑座14、支撑轴15、压块16,以附图4所示,气缸一12固定于转盘11表面,气缸一12活塞杆顶部与滑板13一端铰接固定,支撑座14位于滑板13中部下端且固定于转盘11表面,支撑轴15呈水平设置,且支撑轴15位于支撑座14顶部且与支撑座14固定连接,滑板13中部开设有滑槽17,支撑轴15穿过滑槽17与滑板13间隙连接,压块16位于滑板13远离气缸一12端且与滑板13固定连接,压块16下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块18,固定机构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转盘11直径方向的两端呈对称分布。

启动气缸一12,气缸一12活塞杆向上移动,滑板13铰接于气缸一12活塞杆的一端向上移动,滑板13远离活塞杆一端向下移动,从而使得压块16向下移动将鞋底压制固定于转盘11上,再通过移动机构将转盘11进行全方位的移动,使得打磨机构能够打磨鞋底的各个部位,压块16下部固定有橡胶垫块18,由于橡胶摩擦系数大,因此能将鞋底牢牢压制在底盘上,且鞋底与橡胶垫块18之间不会发生滑动影响打磨质量,橡胶的质地柔软,因此避免了将鞋底压破的现象。

移动机构包括滑轨7、滑块9、气缸二8、电机一10,以附图3所示,滑轨7位于底部,气缸二8固定于滑轨7一端,气缸二8活塞杆一端与滑块9固定连接,且滑块9位于滑轨7内于滑轨7滑动连接,电机一10位于滑块9上表面且与滑块9固定连接,电机一10输出轴一端位于转盘11中部底面,且电机一10与转盘11固定连接。

启动气缸二8使得滑块9三在滑轨7内滑动,从而带动固定于滑块9的电机一10移动,电机一10启动带动固定于电机一10的转盘11转动,使得固定于转盘11上的鞋底转动,从而使打磨机构能够打磨鞋底的不同部位,提高打磨的质量。

打磨装置包括电机二3、打磨轮4、底托5,电机二3输出轴与打磨轮4中心固定连接,电机二3为双轴电机二3,打磨轮4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双轴电机二3两侧,底托5位于底部,底托5呈u形,底托5两端与双轴电机二3输出轴两端通过轴承连接;通过启动电机二3带动打磨轮4进行转动,通过打磨轮4转动时与鞋底的接触来对鞋底进行打磨,电机二3采用双轴电机,能够同时同步转动两个打磨轮4,提高了打磨的效率。

通过打磨机构、移动机构、固定机构三者相互配合,从而取代人工用手固定打磨的方式,避免了人工用手固定时的危险,且人工打磨的质量取决于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身体状态甚至心情,因此稳定性难以保证,而通过打磨机构、移动机构和固定机构三者之间的机械配合能在避免危险的同时保证打磨的质量和稳定性。

底部设置有底座19,底座19上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壳1,设置底座19,使得打磨后的鞋底的杂质颗粒可以掉落到底座19内便于清理,防止其直接掉落到地上影响环境,设置保护壳1对打磨时弹射而出的杂质颗粒起到阻挡作用,既避免了颗粒的飞溅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保护壳1背部设置有控制器6,通过控制器6来控制各个气缸和电机以及电灯2的启动和闭合,使得鞋底的打磨装置操作简便,提高了整个鞋底的打磨装置的效率。

保护壳1顶部两侧均设置有电灯2,方便了鞋底的打磨装置在光线昏暗和夜晚时进行工作,扩宽了鞋底的打磨装置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了其适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