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制鞋冷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11683发布日期:2020-09-15 18:43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螺旋式制鞋冷冻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螺旋式制鞋冷冻机。



背景技术:

鞋子的基本制作工艺为:裁帮制帮、制底(包括各种底料整形、处理、绷帮等)、帮底结合、烘干定形、出楦和检验等,通常,当绷帮后的皮鞋或运动鞋经过湿热定型或热定型工艺过程后,鞋帮的内应力已基本消失,鞋的形状在鞋楦上已基本定型,但是对于较高档次的产品,为了使鞋的形状更稳定,脱楦后乃至穿着时的变形更小,需要在胶粘或缝合工艺装配外底后,再在低温状态下进行定型处理,即冷冻定型工艺。

冷冻定型工艺就是将常温状态下带楦在制鞋,置于低温空间急速冷却,使鞋帮在鞋楦上更服帖,鞋形更好、变形更小。这种冷冻定型的工艺方法,不但适用于皮鞋、运动鞋的胶粘工艺,也适用于线缝鞋等其他产品的定型处理。

为了实现冷冻定型工艺的自动化,通常使用冷冻定型机对脱楦前的鞋子进行冷冻定型处理,传统的冷冻定型机无回温功能,经冷冻的鞋子不经任何处理直接被输送出去,当鞋子与外界空气接触后,鞋子表面会凝结水珠,增加了鞋子的水分含量,直接包装将导致鞋子在储藏过程容易发霉变质,影响鞋子的质量。

且传统的冷冻机采用直线式输送,其占用空间大,且放置鞋的数量有限,无法同时完成对多只鞋的加工,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式制鞋冷冻机,其具有回温功能,且同时能加工多只鞋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螺旋式制鞋冷冻机,包括有机体、控制箱、螺旋轨道、驱动装置、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蒸发器;

该机体的前端开设有进口,机体的后端开设有出口,机体内部设置有一隔板,该隔板将机体内部分隔成冷却区和回温区,上述进口连通冷却区,出口连通回温区;且隔板上贯穿有通口,该通口连通冷却区和回温区,且通口、进口和出口上均设置有垂帘;且机体的底部为一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冷却区和回温区三者相对密闭;

该控制箱设置于机体上;该螺旋轨道穿过上述进口、出口和通口并于上述冷却区、回温区内和安装空间内循环螺旋传动;该驱动装置设置于安装空间内并与控制箱电性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螺旋轨道传动;

该压缩机设置于安装空间内并与控制箱电性连接;上述回温区的上方固定有第一安装板,且第一安装板的上下表面贯穿有连通回温区的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处均设置有第一风机,该冷凝器设置于第一安装板上,冷凝器与压缩机的输出端相连通,冷凝器与控制箱电性连接;上述冷却区的上方固定有第二安装板,且第二安装板的上下表面贯穿有连通冷却区的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处均设置有第二风机,该蒸发器设置于第二安装板上并与控制箱电性连接,蒸发器的输入端与冷凝器的输出端相连通,蒸发器的输出端连通压缩机的输入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体上开设有用于平衡冷却区内部气压的多个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连通外界与冷却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体上开设有用于平衡回温区内部气压的多个第二通孔,多个第二通孔连通外界与回温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体上针对冷却区和回温区均设置有可视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为马达,马达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齿轮与螺旋轨道相啮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旋轨道包括有两一体成型连接的螺旋部,其一螺旋部位于冷却区内,另一螺旋部位于回温区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在冷却区的后方设置有回温区,并将冷凝器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吹入回温区,从而实现了对鞋子冷却完成后的回温除水汽,避免鞋子霉变,提高鞋子品质;同时,采用螺旋轨道替代了传统直线式轨道,其能放置更多的鞋子,便于多只鞋同时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机体101、进口

102、出口103、冷却区

104、回温区105、安装空间

106、第一通孔107、第二通孔

108、可视窗11、隔板

111、通口12、第一安装板

121、第一出风口13、第二安装板

131、第二出风口20、控制箱

30、螺旋轨道31、螺旋部

40、驱动装置50、压缩机

60、冷凝器70、蒸发器

80、第一风机90、第二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机体10、控制箱20、螺旋轨道30、驱动装置40、压缩机50、冷凝器60以及蒸发器70。

该机体10的前端开设有进口101,机体10的后端开设有出口102,机体10内部设置有一隔板11,该隔板11将机体10内部分隔成冷却区103和回温区104,上述进口101连通冷却区103,出口102连通回温区104,且机体采用恒温隔热材质制作。且隔板11上贯穿有通口111,该通口111连通冷却区103和回温区104,且通口111、进口101和出口102上均设置有垂帘(图中未示),从而保证通冷却区103和回温区104内的温度相对稳定。且机体10的底部为一安装空间105,该安装空间105、冷却区103和回温区104三者相对密闭。

该控制箱20设置于机体10上。该螺旋轨道30穿过上述进口101、出口102和通口111并于上述冷却区103、回温区104内和安装空间105内循环螺旋传动;螺旋轨道30包括有两一体成型连接的螺旋部31,其一螺旋部31位于冷却区103内,另一螺旋部31位于回温区104内,螺旋部31的设置增加了放鞋的数量,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占用空间相对小。该驱动装置40设置于安装空间105内并与控制箱20电性连接,驱动装置40驱动螺旋轨道30传动,具体而言,驱动装置40为马达,马达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齿轮与螺旋轨道30相啮合,从而带动螺旋轨道30传动。

该压缩机50设置于安装空间105内并与控制箱20电性连接。上述回温区104的上方固定有第一安装板12,且第一安装板12的上下表面贯穿有连通回温区104的第一出风口121,第一出风口121处均设置有第一风机80,该冷凝器60设置于第一安装板12上,冷凝器60与压缩机50的输出端相连通,冷凝器60与控制箱20电性连接,对应冷凝器60处,机体10上开设有进气孔。冷凝器60产生的热量经第一风机80吹入回温区104内。

上述冷却区103的上方固定有第二安装板13,且第二安装板13的上下表面贯穿有连通冷却区103的第二出风口131,第二出风口131处均设置有第二风机90,该蒸发器70设置于第二安装板13上并与控制箱20电性连接,蒸发器70的输入端与冷凝器60的输出端相连通,蒸发器70的输出端连通压缩机50的输入端。蒸发器70制冷空气经第二风机90吹入冷却区103内。对应蒸发器70处,机体10上开设有进气孔。

机体10上开设有用于平衡冷却区103内部气压的多个第一通孔106,多个第一通孔106连通外界与冷却区106。对应的,机体10上开设有用于平衡回温区104内部气压的多个第二通孔107,多个第二通孔107连通外界与回温区104。同时,机体10上针对冷却区103和回温区104均设置有可视窗108,其便于观察加工情况。

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启动设备,制冷介质在压缩机50的活塞作用下,把低温低压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60后被冷却成液体,从而放出大量热,冷凝器60周缘的常温空气吸收其热量而温度不断上升并成为高温热空气,第一风机80将高温热空气吹向回温区104,回温区104内温度提高,冷凝器60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液体,经节流阀节流后,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送入蒸发器70,蒸发器70工作,释放出冷气,冷气经第二风机90吹入冷却区103,同时,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被压缩机50吸入形成循环;当冷却区103的温度冷却达到设定温度后,驱动装置40驱动螺旋轨道30传动,人工将半成品鞋于进口101处放在螺旋轨道30上,螺旋轨道30带动半成品鞋进入冷却区103急速冷却,冷却完后后,螺旋轨道30带动半成品鞋进入回温区104,回温区104的热空气对半成品鞋回温,避免半成品鞋子与外界空气接触后会凝结水珠,回温完成后,经出口102运出,取下鞋子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通过在冷却区的后方设置有回温区,并将冷凝器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吹入回温区,从而实现了对鞋子冷却完成后的回温除水汽,避免鞋子霉变,提高鞋子品质;同时,采用螺旋轨道替代了传统直线式轨道,其能放置更多的鞋子,便于多只鞋同时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