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包鞋中底、包含套包鞋中底的鞋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67854发布日期:2020-08-25 18:54阅读:1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包鞋中底、包含套包鞋中底的鞋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套包鞋中底、包含套包鞋中底的鞋子。



背景技术:

当今消费者对鞋类产品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设计师和工匠们只能在外观造型和装饰上下功夫,或者将透气鞋、按摩鞋等功能设计称为健康鞋。

现有的健康鞋都在追求脚部的舒适感,同时,皮鞋品类中软底套包工艺是舒适度最高的,目前的技术仅适用于休闲鞋和连帮注塑鞋,冷贴的正装、商务鞋等,目前技术无法实施,原因是:冷粘鞋工艺,必须有10-15mm的帮脚地,作为与鞋底贴合的面,否则鞋与底贴合不牢固,会开胶(导致面底分离),并且使用常规的鞋中底用该工艺制作还存在以下问题,鞋中底与鞋帮面连接后帮脚地包围鞋中底边缘,使鞋中底边缘部分的鞋帮下凸,鞋中底中间部分相对凹陷,与鞋底粘贴的面是不平整的面,之后刷胶粘贴鞋底时,鞋底与边缘的鞋帮脚粘贴在一起,鞋中底中间部分与鞋底粘贴在一起,此时鞋中底中间区域下陷,与脚的接触面不平整,脚部舒适感低,并且粘好后的鞋中底与鞋底之间存在间隙,行走过程中挤压易使鞋中底与鞋底分离,鞋子质量低,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成品冷粘鞋贴合牢固、脚感舒适的套包鞋中底、包含套包鞋中底的鞋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套包鞋中底,包括有:鞋中底,所述鞋中底的上侧面平整,所述鞋中底的下侧面边缘设有容纳鞋帮面的帮脚的缺口,所述缺口沿鞋中底边缘方向延伸且环形封闭,所述缺口包围的中间区域为抵触部,当鞋帮面的帮脚弯折嵌入缺口内时,鞋帮面帮脚与抵触部形成一个平整的贴合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缺口为阶梯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阶梯的宽度一致,所述阶梯的高度与鞋帮面的厚度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阶梯的边缘设有外凸的弧形引导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缺口为由鞋中底内向外倾斜的倾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一种包含套包鞋中底的鞋子,包括有鞋帮面、鞋中底和鞋底,所述鞋中底设置在鞋帮面与鞋底之间,所述鞋中底为上述的套包鞋中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给鞋帮面上鞋中底时,先将鞋帮面预先做帮脚向内转弯,接着将已预内转的鞋帮面与鞋中底边缘的缺口连接在一起,此时帮脚外侧面与抵触部所在的平面形成平整的贴合面,之后进行缝制或胶粘或打钉等方式,将帮脚与抵触部缝合在一起,帮脚上侧面与抵触部所在的平面处于同一平面使缝合更加流畅,减小员工加工难度,操作更加方便,并且提高效率,减少次品率。之后在贴合面刷胶,接着贴上鞋底,鞋底的粘贴面平整,粘贴面积大,粘贴牢固性高,并且与脚接触面平整,脚感舒适性高,粘贴好后的鞋底与鞋中底之间没有缝隙,鞋子质量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套包鞋中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鞋帮面与套包鞋中底缝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鞋帮面、帮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鞋帮面的帮脚翻折到套包鞋中底的阶梯上时的鞋头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套包鞋中底缺口为阶梯时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鞋帮面的帮脚翻折到套包鞋中底的倾斜面上时的鞋头横截面示意图;

图7为套包鞋中底缺口为倾斜面时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采用套包鞋中底的冷粘鞋粘上鞋底后鞋头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采用现有的鞋中底的冷粘鞋粘上鞋底后鞋头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采用套包鞋中底用注塑工艺制作成鞋后鞋头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采用现有鞋中底装在贴合度低的注塑模具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采用现有鞋中底装在贴合度高的注塑模具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套包鞋中底装在贴合度高的注塑模具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1、鞋中底;2、缺口;21、阶梯;210、弧形引导部;22、倾斜面;3、抵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套包鞋中底,包括有:鞋中底1,所述鞋中底1的上侧面平整,所述鞋中底1的下侧面边缘设有容纳鞋帮面的帮脚的缺口2,所述缺口2沿鞋中底1边缘方向延伸且环形封闭,所述缺口2包围的中间区域为抵触部3,当鞋帮面的帮脚弯折嵌入缺口2内时,鞋帮面帮脚与抵触部3形成一个平整的贴合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给鞋帮面上鞋中底1时,先将鞋帮面预先做帮脚向内转弯,接着将已预内转的鞋帮面与鞋中底1边缘的缺口2连接在一起,此时帮脚外侧面与抵触部3所在的平面形成平整的贴合面,之后进行缝制或胶粘或打钉等方式,将帮脚与抵触部3缝合在一起,帮脚上侧面与抵触部3所在的平面处于同一平面使缝合更加流畅,减小员工加工难度,操作更加方便,并且提高效率,减少次品率。之后在贴合面刷胶,接着贴上鞋底,鞋底的粘贴面平整,粘贴面积大,粘贴牢固性高,并且与脚接触面平整,脚感舒适性高,粘贴好后的鞋底与鞋中底1之间没有缝隙,鞋子质量高,使用寿命长。无需10-15mm的帮脚即可牢固的粘贴鞋底与鞋中底1。避免了冷粘鞋工艺,必须有10-15mm的帮脚地,作为与鞋底贴合的面,否则鞋与底贴合不牢固,会开胶(导致面底分离),并且使用常规的鞋中底1用该工艺制作还存在以下问题,鞋中底1与鞋帮面连接后帮脚地包围鞋中底1边缘,使鞋中底1边缘部分的鞋帮下凸,鞋中底1中间部分相对凹陷,与鞋底粘贴的面是不平整的面,之后刷胶粘贴鞋底时,鞋底与边缘的鞋帮脚粘贴在一起,鞋中底1中间部分与鞋底粘贴在一起,此时鞋中底1中间区域下陷,与脚的接触面不平整,脚部舒适感低,并且粘好后的鞋中底1与鞋底之间存在间隙,行走过程中挤压易使鞋中底1与鞋底分离,鞋子质量低,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缺口2为阶梯21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阶梯21设置的鞋中底1前期加工方便,并且鞋帮面翻折后易对准,进而连接鞋帮面与鞋中底1,后续加工方便,更加高效。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阶梯21的宽度一致,所述阶梯21的高度与鞋帮面的厚度一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缺口2的宽度一致,鞋帮面边缘一圈翻折的帮脚高度一致,翻折后鞋帮面的帮脚与缺口2的槽壁紧密贴合,形成的连接面平整,并且弯转帮脚时,一圈弯转的宽度一致,翻转帮脚时无需多次调整鞋帮面位置,操作方便。阶梯21的高度一致,与鞋帮面的厚度相等,翻折即可形成平整的贴合面,使用方便。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缺口2的边缘设有外凸的弧形引导部21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缺口2的边缘设有外凸的弧形引导部210,更加符合鞋帮面翻折时弯折位置的形状,并且帮脚翻折时与缺口2之间的接触面更大,贴合度更高,避免了棱与鞋帮面摩擦,避免弯折处摩擦内损,延长鞋子使用寿命。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缺口2为由鞋中底1内向外倾斜的倾斜面2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倾斜面22跟经过削皮的帮脚贴合,并且接触面积大,连接强度高,帮脚削皮后起毛,与鞋中底1之间粘贴后的牢固性更高。经过削皮后的帮脚与倾斜面22连接形成的贴合面平整,粘贴鞋底方便,与鞋底粘贴后牢固性高。

一种包含套包鞋中底的鞋子,包括有鞋帮面、鞋中底1和鞋底,所述鞋中底1设置在鞋帮面与鞋底之间,所述鞋中底1为上述的套包鞋中底。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鞋底的粘贴面平整,粘贴面积大,粘贴牢固性高,并且与脚接触面平整,脚感舒适性高,粘贴好后的鞋底与鞋中底1之间没有缝隙,鞋子质量高,使用寿命长。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包含套包鞋中底的鞋子的制造方法,

步骤1:将鞋帮面预先做帮脚向内转弯;

步骤2:将已预内转的鞋帮面与鞋中底1边缘的阶梯21处连接在一起,形成平整的贴合面;

步骤3:将连接后的鞋帮面与鞋中底1套包在固定的鞋楦上;

步骤4:将帮脚打磨,在贴合面上胶,再与鞋底贴合;

步骤5:按压加固,等待胶水粘牢后取下成品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鞋帮面的帮脚弯转翻折,鞋帮面弯折使帮脚嵌入阶梯21内,帮脚与阶梯21紧密贴合,此时帮脚外侧面与抵触部3所在的平面处于平整的贴合面,之后用缝制/粘贴/打钉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帮脚上侧面与抵触部3所在的平面处于同一平面使缝合/打钉更加流畅,减小员工加工难度,操作更加方便,并且提高效率,并且精准度高,减少次品率,之后将鞋帮面与鞋中底1从固定的鞋楦的鞋头位置开始套在鞋楦上,接着进行粘贴,鞋底的粘贴面平整,粘贴面积大,粘贴牢固性高,并且与脚接触面平整,脚感舒适性高,粘贴好后的鞋底与鞋中底1之间没有缝隙,鞋子质量高,使用寿命长。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包含套包鞋中底的鞋子的制造方法,

步骤1:将鞋帮面预先做帮脚向内转弯;

步骤2:将已预内转的鞋帮面与鞋中底1边缘的阶梯21处连接在一起,形成平整的贴合面;

步骤3:将连接后的鞋帮面与鞋中底1套包在固定的鞋楦上;

步骤4:将连接后的鞋帮面与鞋中底1放入注塑模具内,注塑;

步骤5:等待注塑材料发泡后取下鞋楦;

步骤6:取下成品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鞋帮面的帮脚弯转翻折,鞋帮面弯折使帮脚嵌入阶梯21内,帮脚与阶梯21紧密贴合,此时帮脚外侧面与抵触部3所在的平面处于平整的贴合面,之后用缝制/粘贴/打钉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帮脚上侧面与抵触部3所在的平面处于同一平面使缝合/打钉更加流畅,减小员工加工难度,操作更加方便,并且提高效率,并且精准度高,减少次品率,之后将鞋帮面与鞋中底1从固定的鞋楦的鞋头位置开始套在鞋楦上,之后进行注塑,同时阶梯21位置的厚度小,鞋帮面的帮脚在弯折时在鞋头、鞋跟的位置的褶皱小,进而保证缝合后的鞋中底1与鞋帮面与注塑模具更加贴合,与模具匹配度更高,模具合模挤压后与鞋帮面之间的缝隙小,避免注塑材料从褶皱之间的缝隙内泄漏;采用现有的鞋中底1缝合鞋帮面时,鞋头、鞋跟位置的褶皱大,并且褶皱部分呈狗牙状,硬度高,若注塑模具贴合度高(以褶皱凹陷边缘为贴合面制作注塑模具),则使用时合模会把褶皱压平(此种方法次上模都费时费力),存在将褶皱压破的情况,褶皱幅度大无法压平整,造成残次品,若注塑模具贴合度低(以褶皱凸起边缘为贴合面制作注塑模具),则使用时合模简单,但是存在注塑材料从褶皱的缝隙中漏出的情况;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套包鞋中底,则鞋头、鞋跟部分产生的褶皱凸起距离小,采用贴合度高的模具上模方便,并且会将细微的褶皱压平整,褶皱幅度细微,能直接压平整,残次品率低,同时不存在注塑材料漏料的情况,进而减少后续清理漏出的发泡材料的工艺步骤,提高效率。材料发泡进入鞋帮面、鞋中底1将其连接成一个整体,连接强度高,并且无需胶粘,减少污染。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包含套包鞋中底的鞋子的制造方法,

步骤1:用削皮机将鞋帮面的帮脚削出倾斜的坡面;

步骤2:将鞋帮面预先做帮脚向内转弯;

步骤3:将已预内转的鞋帮面上的坡面与鞋中底1边缘的倾斜面22对齐连接在一起,形成平整的贴合面;

步骤4:将连接好的鞋帮面与鞋中底1套包在固定的鞋楦上;

步骤5:将帮脚打磨,在贴合面上胶,再与鞋底贴合;

步骤6:按压加固,等待胶水粘牢后取下成品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先将鞋帮面的帮脚通过削皮机进行削皮处理,接着将鞋帮面的帮脚弯转翻折,鞋帮面的坡面弯折与鞋中底1的倾斜面22相贴合,此时帮脚外侧面与抵触部3所在的平面处于平整的贴合面,之后用缝制/粘贴/打钉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帮脚上侧面与抵触部3所在的平面处于同一平面使缝合/打钉更加流畅,减小员工加工难度,操作更加方便,并且提高效率,并且精准度高,减少次品率,之后将鞋帮面与鞋中底1从固定的鞋楦的鞋头位置开始套在鞋楦上,接着进行粘贴,鞋底的粘贴面平整,粘贴面积大,粘贴牢固性高,并且与脚接触面平整,脚感舒适性高,粘贴好后的鞋底与鞋中底1之间没有缝隙,鞋子质量高,使用寿命长。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包含套包鞋中底的鞋子的制造方法,

步骤1:用削皮机将鞋帮面的帮脚削出倾斜的坡面;

步骤2:将鞋帮面预先做帮脚向内转弯;

步骤3:将已预内转的鞋帮面上的坡面与鞋中底1边缘的倾斜面22对齐连接在一起,形成平整的贴合面;

步骤4:将连接后的鞋帮面与鞋中底1套包在固定的鞋楦上;

步骤5:将连接后的鞋帮面与鞋中底1放入注塑模具内,注塑;

步骤6:等待注塑材料发泡后取下鞋楦;

步骤7:取下成品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先将鞋帮面的帮脚通过削皮机进行削皮处理,接着将鞋帮面的帮脚弯转翻折,鞋帮面的坡面弯折与鞋中底1的倾斜面22相贴合,此时帮脚外侧面与抵触部3所在的平面处于平整的贴合面,之后用缝制/粘贴/打钉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帮脚上侧面与抵触部3所在的平面处于同一平面使缝合/打钉更加流畅,减小员工加工难度,操作更加方便,并且提高效率,并且精准度高,减少次品率,之后将鞋帮面与鞋中底1从固定的鞋楦的鞋头位置开始套在鞋楦上,之后进行注塑,同时倾斜面22位置的厚度小,鞋帮面的帮脚在弯折时在鞋头、鞋跟的位置的褶皱小,进而保证缝合后的鞋中底1与鞋帮面与注塑模具更加贴合,与模具匹配度更高,模具合模挤压后与鞋帮面之间的缝隙小,避免注塑材料从褶皱之间的缝隙内泄漏;采用现有的鞋中底1缝合鞋帮面时,鞋头、鞋跟位置的褶皱大,并且褶皱部分呈狗牙状,硬度高,若注塑模具贴合度高(以褶皱凹陷边缘为贴合面制作注塑模具),则使用时合模会把褶皱压平(此种方法次上模都费时费力),存在将褶皱压破的情况,褶皱幅度大无法压平整,造成残次品,若注塑模具贴合度低(以褶皱凸起边缘为贴合面制作注塑模具),则使用时合模简单,但是存在注塑材料从褶皱的缝隙中漏出的情况;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套包鞋中底,则鞋头、鞋跟部分产生的褶皱凸起距离小,采用贴合度高的模具上模方便,并且会将细微的褶皱压平整,褶皱幅度细微,能直接压平整,残次品率低,同时不存在注塑材料漏料的情况,进而减少后续清理漏出的发泡材料的工艺步骤,提高效率。材料发泡进入鞋帮面、鞋中底1将其连接成一个整体,连接强度高,并且无需胶粘,减少污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