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向减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6008发布日期:2020-10-02 08:1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向减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向减震鞋底。



背景技术:

鞋子,尤其是运动鞋,为了减小运动过程中脚部硬着地而造成的不舒适甚至损伤,通常会选用具有一定弹性和柔软性的鞋底(例如eva类鞋底),在鞋底触地时,足部能够随着鞋底的形变逐渐下压,实现足部的软着陆,而为了进一步提升鞋底的减震性能,市面上有一类鞋子,在鞋底上设置了减震孔,减震孔从鞋底的内侧贯穿至外侧(也即从鞋底的左侧贯穿至右侧),在鞋底受压时,减震孔能在一定程度上接纳鞋底的形变,从而使得鞋底和足部下压的空间增大,提升缓震功能和穿着舒适性。现有的这类型结构缓震鞋底,减震孔的结构设计还不能满足足部着地时的多方向的受力情况,一般仅能辅助足部在竖直方向的缓震功能,弯折灵活性以及纵向缓震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震效果更好、结构简易的多向减震鞋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向减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具有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形成在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侧壁,在侧壁上设有减震孔,以鞋底本体对应脚后跟的方向为后,鞋底本体对应脚趾的方向为前,所述减震孔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孔壁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孔壁,第一孔壁位于第二孔壁的上方,第一孔壁至少形成一个第一波峰部和一个第一波谷部,第一波峰部的高度高于第一波谷部,第一波峰部与第一波谷部沿所述鞋底本体的前后方向排布,第一波峰部朝所述鞋底本体的上表面延伸,第一波谷部朝第二孔壁延伸,第一波峰部与第一波谷部之间形成第一斜壁,第二孔壁至少形成一个第二波峰部和一个第二波谷部,第二波峰部与第二波谷部沿所述鞋底本体的前后方向布设,第二波峰部的高度高于第二波谷部,第二波峰部朝第一孔壁延伸,第二波谷部朝所述鞋底本体的下表面延伸,第二波峰部与第二波谷部之间形成第二斜壁,第一斜壁以能够沿第二斜壁的延伸方向滑移的方式设置在第二斜壁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波峰部为一个,所述第一波谷部为一个,所述第二波峰部为一个,所述第二波谷部为一个,所述第一孔壁的前端与所述第二孔壁的前端衔接,所述第一孔壁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孔壁的后端衔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减震孔为多个,多个减震孔沿所述鞋底本体的前后方向布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减震孔从所述鞋底本体的左侧贯穿至右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底本体中设有中空减震部件,中空减震部件设置在所述鞋底本体中,所述减震孔设置在中空减震部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减震孔为两端向中部缩小的渐缩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孔壁为波浪状的曲面,所述第二孔壁为波浪状的曲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波峰部与所述第二波峰部错位设置,所述第一波谷部与所述第二波谷部错位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底本体为eva类鞋底。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在足部着地时负重的过程中,减震孔一者可以接纳鞋底本体在竖直方向的形变,在竖向起到缓震作用,降低竖直冲击力对足部和身体的影响,同时,减震孔由于设置了第一波峰部、第一波谷部、第一斜壁、第二波峰部、第二波谷部以及第二斜壁,让足部在负重时,由后往前且向下的压力,会使得第一斜壁相对第二斜壁在一定范围内滑移,从而使得鞋底在前后方向能够产生纵向的形变,让足部在缓震的过程中得以平顺向前过度,避免足部与鞋底僵硬地向前抵抗地面而造成足部的不舒适,本实用新型的鞋底能够在竖直方向和前后方向均发挥减震作用,实现多方向缓震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减震孔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减震孔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鞋底本体10上表面11

下表面12侧壁13

减震孔20第一孔壁21

第二孔壁22第一波峰部23

第一波谷部24第一斜壁25

第二波峰部26第二波谷部27

第二斜壁28环形沉台2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3,一种多向减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0,鞋底本体10可以为eva类材质等常规鞋底。鞋底本体10具有上表面11、下表面12以及形成在上表面11与下表面12之间的侧壁13,上表面11指更加靠近人体足部的表面,在侧壁13上设有减震孔20,以鞋底本体10对应脚后跟的方向为后,鞋底本体10对应脚趾的方向为前,鞋底本体10的宽度方向为鞋底的左右方向。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减震孔20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孔壁21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孔壁22,第一孔壁21位于第二孔壁22的上方,第一孔壁21至少形成一个第一波峰部23和一个第一波谷部24,第一波峰部23的高度高于第一波谷部24,第一波峰部23与第一波谷部24沿所述鞋底本体10的前后方向排布,第一波峰部23朝所述鞋底本体10的上表面11延伸,第一波谷部24朝第二孔壁22延伸,第一波峰部23与第一波谷部24之间形成第一斜壁25。第二孔壁22至少形成一个第二波峰部26和一个第二波谷部27,第二波峰部26与第二波谷部27沿所述鞋底本体10的前后方向布设,第二波峰部26的高度高于第二波谷部27,第二波峰部26朝第一孔壁21延伸,第二波谷部27朝所述鞋底本体10的下表面12延伸,第二波峰部26与第二波谷部27之间形成第二斜壁28,第一斜壁25以能够沿第二斜壁28的延伸方向滑移的方式设置在第二斜壁28的上方。

在实施例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波峰部23与所述第二波峰部26错位设置,所述第一波谷部24与所述第二波谷部27错位设置,第一斜壁25与第二斜壁28大体平行设置,第一斜壁25与水平面的夹角大概在35°至60°,当然,并不局限于该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孔壁21为波浪状的曲面,所述第二孔壁22为波浪状的曲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波峰部23为一个,所述第一波谷部24为一个,所述第二波峰部26为一个,所述第二波谷部27为一个,所述第一孔壁21的前端与所述第二孔壁22的前端衔接,所述第一孔壁21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孔壁22的后端衔接。

参照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波峰部23和第一波谷部24可以均为多个,多个第一波峰部23与多个第一波谷部24交替设置,第二波峰部26和第二波谷部27可以均为多个,多个第二波峰部26与第二波谷部27交替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减震孔20为多个,多个减震孔20沿所述鞋底本体10的前后方向布设,在图1中显示了三个减震孔2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减震孔20从所述鞋底本体10的左侧贯穿至右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底本体中设有中空减震部件,中空减震部件设置在所述鞋底本体中,例如可以采用嵌设的方式,所述减震孔设置在中空减震部件上。采用这种结构,将可以采用模块化设置,根据功能需求分别排布在所需要的减震区,鞋底功能减震区可区分为前掌内侧,前掌中央,前掌外侧,足弓外侧,足弓中央,足弓外侧,后跟内侧,后跟中央,后跟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减震孔20为两端向中部缩小的渐缩孔,在实施例,通过在减震孔20的周沿形成多个环形沉台29,多个环形沉台29同心套设在一起,在实施例中,显示了两个环形沉台29,从而形成了从外侧向中心逐渐缩小的减震孔20。这种结构的减震孔20,能够实现减震孔20从外侧向内侧的渐变减震,具有更好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