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穿戴护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2765发布日期:2020-10-09 18:12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穿戴护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穿戴护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臀部压疮常发生于瘫痪患者及行动不便的人群之中,其形成根本原因在于臀部骨隆突部位长时间受压,血液不循环,导致局部皮肤逐渐缺血坏死,形成压疮。而护臀装置,由于其穿戴方便,且对缓解抑制压疮的形成具有显著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

现有的临床上为防止压疮的形成,采用的护臀装置多为气垫式、海绵填充式及多层组合式。现有的护臀装置主要是通过减小臀部压力,改善血液血液循环,从而从根本上抑制住压疮的形成。但现有的护臀装置还是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现有的护臀装置大多为分离式,在使用时大多是护垫形式,置于患者臀部下方,从而减小臀部的压力,改善血液循环,避免臀部与护垫接触部位坏死,形成压疮。该护臀装置在使用时,需要时常关注护臀装置的位置是否改变,要关注护垫是否还处于常规工作状态,在使用时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大。因此需要对护臀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其在实现临床效果的同时,使用更加简便。

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护臀装置,多采用气垫式、海绵填充式及多层组合式,这些护臀装置在使用时,商家为达到良好的减压效果,在生产时,对护臀装置进行加厚,患者在使用时,这写护臀装置普遍存在透气性差等缺点。护臀装置的透气性差,随着患者使用的时间延长,长时间姿势不变换,臀部处于高温闷热环境下,出汗过多,汗液蒸发不畅,导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渗入周围组织而引起臀部长湿热性疮痘,进而引发臀部的诸多并发症。

三、现有的护臀装置在设计时,主要是为减少骶尾部压力,未能全面考虑其他受力部位,不能完全有效的抑制压疮的形成。臀部压疮主要臀部压疮主要发生在骶尾部、两侧股骨大转子及两侧坐骨结节处五个部位。在设计时,应该综合压疮多发部位,进行合理的设计。

如何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式穿戴护臀装置,该装置能够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提升用户使用护臀装置的体验。

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式穿戴护臀装置,所述装置应用在裤子上,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护垫,所述至少一个护垫包括第一护垫、第二护垫、第三护垫、第四护垫以及第五护垫;其中,

所述第一护垫位于骶骨对应的裤子位置,所述第二护垫位于左侧股骨大转子对应的裤子位置,所述第三护垫位于右侧股骨大转子对应的裤子位置,所述第四护垫位于左侧坐骨结节对应的裤子位置,所述第五护垫位于右侧坐骨结节对应的裤子位置;其中,所述护垫用于缓冲患者身体压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护垫包括软布层、海绵层以及弹性体层;其中,所述海绵层与所述弹性体层设置在所述软布层内部,所述弹性体层均匀排布在海绵体层的内层;以便于所述装置在使用时,海绵层能有效的缓解压力,弹性体层能有效的分散着力点,缓解压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透气带,所述透气带环绕所述护垫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魔术贴公扣和魔术贴母扣,其中,所述魔术贴公扣与所述魔术贴母扣配合设置,且设置在所述裤子的腰部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按压扣,所述按压扣设置于裤腿的末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束脚弹性部件,所述束脚弹性部件设置与裤腿的末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u型垫,其中,所述u型垫包括透气带和u型垫主体,所述u型垫主体的中间设置所述透气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u型垫包括软布层、海绵层以及透气带;其中,所述软布层内设置所述海绵层,所述透气带设置在所述软布层上,且所述透气带贯穿所述软布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弹性带,所述弹性带设置在所述裤子的腰上。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现有的临床上使用的护臀装置,多为根据臀部仿形制作的分离式的,在采用气垫、水膜等制成;这种分离式的在使用时,虽能较好的减小臀部压力,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但是这种分离式的护臀装置在使用时具有易滑动、脱落等缺点,不利于长久使用,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穿戴式护臀装置,充分分析压疮形成机理及易发部位,针对性设计防护措施,防止血液不循环导致肌肉组织发生病变,从而达到防止压疮形成的目的;

此外,现有的护臀装置多为分离式的,使用具有缺陷;本实用新型对护臀装置重新构思,采用了穿戴式结构,将护臀装置设计成类似于裤子,通过裤头松紧装置及束脚弹性部件,可以直接护臀装置穿戴固定在患者身上,且不影响患者进行其他衣物的穿戴;在使用上,与患者一体,有效解决了现有护臀装置易滑动、脱落等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穿戴式护臀装置正面展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穿戴式护臀装置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置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压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u型垫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护垫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透气带结构示意图。

图1-7中:1-束脚弹性部件、2-u型垫、3-弹性带、4-魔术贴公扣、5-魔术贴母扣、6-内置凹槽、7-装置主体、8-按压扣、9-护垫ⅰ、10-透气带、11-护垫ⅱ、12-护垫ⅲ、13-护垫ⅳ、14-护垫ⅴ、15-u型垫透气带、16-u型垫主体17-u型垫软布层、18-u型垫海绵层、19-u型垫透气孔、20-海绵层、21-弹性体层、22-软布层、23-装置主体、24-透气带、25-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7中,1束脚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主要用于患者使用时,能更好的固定在患者身上,方便患者使用,使用时保证装置不易脱落或者易位,有效保障装置的使用效果。

2u型垫,装置中有左右两个u型垫,主要用于保护股骨以及保证穿戴时的稳定性,使用时,u型垫能紧贴在盆骨上,保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脱落及易位。

3弹性带,弹性带主要是为了改装置能满足不同腰围的患者使用,通过弹性带,能够调整不同的腰围。

4魔术贴公扣,魔术贴公扣连接在弹性带上,在使用时,通过与魔术贴母口相接,能固定住稳定的腰围,使用者可以调节到适合自己的舒适的腰围。

5魔术贴母扣,在使用时与魔术贴公扣相接,能固定住稳定的腰围,使用者可以调节到适合自己的舒适的腰围。

6内置凹槽,凹槽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便于在使用时,便于患者的穿着及在变换姿势时,装置能更好的保持稳定性,不脱落,不易位。

7装置主体,为整个护臀护垫、各类部件提供一个载体,且设计成通常短裤样式,便于穿戴。

8按压扣,该按压扣用于固定束脚弹性部件,患者能根据自身情况,调节舒适的位置。

9护垫ⅰ,该护垫主要用于缓冲左侧坐骨结节处的压力,减轻患者局部压力,保证血液循环,抑制压疮的形成。

10透气带,用于缓解着力点的压力,且透气性良好,在长时间的一定姿势下,能够保持通风,缓解压力,有效缓解血液不循环。

11护垫ⅱ,该护垫主要用于缓冲左侧股骨大转子处的压力,当主要受力点在左侧股骨大转子处时,能够有效缓解局部压力,达到保护左侧股骨大转子处,抑制压疮的目的。

12护垫ⅲ,当患者长时间处于仰卧位姿势时,骶尾部受压最明显,该护垫主要是缓冲骶骨处压力,保证该出血液循环。

13护垫ⅳ,该护垫主要用于实时缓冲右侧股骨大转子处压力。

14护垫ⅴ,用于保护右侧坐骨结节处。

15-透气带,用于透气。

本申请的一种便携式穿戴护臀装置,所述装置应用在裤子上,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护垫25,所述至少一个护垫包括第一护垫、第二护垫、第三护垫、第四护垫以及第五护垫。

所述第一护垫位于骶骨对应的裤子位置,所述第二护垫位于左侧股骨大转子对应的裤子位置,所述第三护垫位于右侧股骨大转子对应的裤子位置,所述第四护垫位于左侧坐骨结节对应的裤子位置,所述第五护垫位于右侧坐骨结节对应的裤子位置;其中,所述护垫用于缓冲患者身体压力。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护垫包括软布层22、海绵层20以及弹性体层21;其中,所述海绵层20与所述弹性体层21设置在所述软布层22内部,所述弹性体层21均匀排布在海绵体层20的内层;以便于所述装置在使用时,海绵层能有效的缓解压力,弹性体层能有效的分散着力点,缓解压力。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透气带24,所述透气带24环绕所述护垫25设置。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魔术贴公扣4和魔术贴母扣5,其中,所述魔术贴公扣4与所述魔术贴母扣5配合设置,且设置在所述裤子的腰部位置。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按压扣8,所述按压扣8设置于裤腿的末端。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束脚弹性部件1,所述束脚弹性部件1设置与裤腿的末端。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u型垫2,其中,所述u型垫2包括透气带15和u型垫主体16,所述u型垫主体16的中间设置所述透气带15。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u型垫2包括软布层17、海绵层18以及透气带19;其中,所述软布层17内设置所述海绵层18,所述透气带19设置在所述软布层17上,且所述透气带19贯穿所述软布层17。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弹性带3,所述弹性带3设置在所述裤子的腰上。

工作原理如下:护臀装置主要用于瘫痪及行动不便群体中,主要是为了防止压疮的形成,设计的一种便携穿戴式护臀装置,通过设计成一种整体紧凑,携带方便,使用便捷的护臀装置,该装置在患者使用时,通过安装在骶尾部、两侧股骨大转子及两侧坐骨结节五个部位的弹性护垫,缓解各部位的局部压力,防止血液不循环,肌肉坏死的情况发生。便携穿戴式护臀装置主要由固定系统、装置主体、功能系统、透气系统。

一、固定系统:装置固定系统主要由束脚弹性部件1、弹性带3、魔术贴公扣4、魔术贴母扣5、按压扣8、u型垫2组成。装置固定系统主要是保证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患者姿势不断变换,确保装置能够不脱落、不易位,一直起到保护作用。束脚弹性部件与按压扣组合,保证了装置下端能够一直固定在患者腿部,通过按压扣和弹性部件,患者可以自由调节适合自己的尺码,抱着患者使用的舒适度;弹性带与魔术贴组合,构成了装置上段固定部件,有效保证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u型垫2主要是在使用时环套在盆骨上,能够有效的固定护臀装置,且u型垫上设计有一排透气带,使用时能够有效的散热,提高使用的舒适性,透气带实质由透气网面布组成,在u型垫中部设计贯穿透气带,透气带由透气网面布组成,在u型垫内部填充柔性海绵,增强使用的舒适性,u型结构设计为半椭圆形,长径与短径比为2:1,透气带顶端与u型垫顶端距离为u型长径1/3,透气带边缘实质也为长径与短径比为2:1椭圆的椭圆弧,其结构如图5所示,其中各弧在长径方向上的间距相等,u型垫内弧与外弧对应的椭圆的短径比为1:2。u型垫固定结构的设计根据人体骨骼而设计,大盆骨腰部且两侧突出,在穿着衣物时,具有一定的防掉落作用,护臀装置的固定系统中有在下部起固定作用的束脚弹性部件,有上部起固定作用的弹性带与魔术贴组合,而u型垫的设计,中空的u型能有效的包裹在盆骨两侧,能有效的保证装置不易位。固定系统在使用时固定住护臀装置,是其不易脱落、易位,保证装置有效的使用。

二、装置主体:装置主体部分采用紧凑一体微型化设计,便于携带,且在价格上产品价格低廉,能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在5个主要的受力点位置,设计了加装透气带,有效缓解该点的压力,且透风透气。为了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变换姿势时能更加方便,降低装置的束缚感,在装置主体内侧设计有四条均匀分布的凹槽。整个装置固定系统、功能系统都加装在主体部分内部,真正做到紧凑微型化。

三、功能系统:功能系统主要由护垫ⅰ、护垫ⅱ、护垫ⅲ、护垫ⅳ、护垫ⅴ组成,在压疮易发位置加装护垫,有效的缓解受力点的压力,防止肌肉组织发生病变的以达到防止压疮形成的目的。护垫主要由软布层、海绵层、弹性体层组成,海绵层与弹性体层设置在软布层内部,弹性体层均匀排布在海绵体内层,在使用时,海绵层能有效的缓解压力,弹性体层能有效的分散着力点,缓解压力。

四、透气系统:透气系统主要通过加装在环护垫周围的透气带10起作用,易产生压疮的部位均加装有透气带,有利于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散热,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性。透气带采用六边形蜂窝状结构,透气带的透气孔为蜂窝状排布,整体外圈连接装置主体,内圈通过主体与护垫相连,透气孔蜂窝状排布,在能承受各方外力的同时,能有效达到透气的目的。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现有的临床上使用的护臀装置,多为根据臀部仿形制作的分离式的,在采用气垫、水膜等制成;这种分离式的在使用时,虽能较好的减小臀部压力,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但是这种分离式的护臀装置在使用时具有易滑动、脱落等缺点,不利于长久使用,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穿戴式护臀装置,充分分析压疮形成机理及易发部位,针对性设计防护措施,防止血液不循环导致肌肉组织发生病变,从而达到防止压疮形成的目的;

此外,现有的护臀装置多为分离式的,使用具有缺陷;本实用新型对护臀装置重新构思,采用了穿戴式结构,将护臀装置设计成类似于裤子,通过裤头松紧装置及束脚弹性部件,可以直接护臀装置穿戴固定在患者身上,且不影响患者进行其他衣物的穿戴;在使用上,与患者一体,有效解决了现有护臀装置易滑动、脱落等缺陷。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