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子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新型浮力救生鞋子。
背景技术:
每年关于青少年儿童溺水身亡的新闻,总能在全国各地区的报道上翻到。尤其是气温的升高,游泳高峰期也随之来临,溺水事故呈现高发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溺水而死亡的人数约57000人,意外落水溺亡也是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事故的头号杀手。鞋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人们通过鞋子进行保护脚部不受到外界伤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鞋子的要求已不满足于穿着舒适等传统功能,而希望鞋子能够具有更多的功能。目前市面上的具有救生功能的鞋子不多,是鞋子的重点研究方向。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浮力救生鞋子,其具有救生效果好的特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浮力救生鞋子,其中,包括鞋底和连接在所述鞋底上的鞋面,所述鞋底内设置有储气罐和触发开关,所述鞋面的踝部开口处设置有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上连接主气囊;所述环形气囊设置在踝部开口处的鞋面外侧面;所述环形气囊通过收纳在所述鞋面内的柔性管道与所述触发开关和所述储气罐相连接,所述储气罐向所述环形气囊和所述主气囊供气,所述环形气囊充气后可套设在落水者的大腿上。
进一步,踝部开口处的鞋面外侧面形成有环形限位槽,所述环形气囊固定设置在所述环形限位槽内。
进一步,所述储气罐和所述触发开关设置在所述鞋底的脚后跟位置。
进一步,前脚掌处的所述鞋面上形成有盖面部,所述盖面部通过易开点断线与所述鞋面连接,所述主气囊设置在所述盖面部内侧。
进一步,所述盖面部里侧的鞋面上形成有内层部,所述主气囊设置在所述盖面部与所述内层部之间。
进一步,所述主气囊上设置有供手臂穿过的环抱孔,所述环抱孔贯穿设置在所述主气囊上部中央。
进一步,所述主气囊上部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所述触发开关为按钮开关,所述按钮开关通过鞋底侧面的开口露出在所述鞋底之外。
进一步,所述触发开关为压力开关,所述鞋底侧面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容纳孔,所述压力开关位于所述容纳孔内,所述压力开关触发阈值为1米深处的水压。
进一步,所述环形气囊与所述柔性管道通过连接组件进行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进气嘴、单向阀和连接座,所述进气嘴固定设置在所述环形气囊上,所述进气嘴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柔性管道靠近所述环形气囊的一端,所述柔性管道通过所述连接座可拆卸的套设连接在所述进气嘴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新型浮力救生鞋子,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使用者落水后,所述触发开关控制所述储气罐快速供气,气体通过所述柔性管道进入至所述环形气囊中,气体再从所述环形气囊进入至所述主气囊。所述环形气囊充气膨胀时,所述环形气囊的内圈和外圈同时向外膨胀,内圈的直径增大直至超过大腿;随着主气囊和所述环形气囊的膨胀,所述环形气囊由脚踝处向上滑动至大腿的腹股沟处,两只鞋子的环形气囊分别对应落水者的两侧大腿,主气囊向上牵引所述环形气囊,环形气囊向上牵引落水者形成稳定状态。所述主气囊体积变大,所述主气囊在水中产生的浮力大于落水者的重力。
二、所述环形限位槽提供了所述环形气囊的放置空间,平时使用时,所述环形气囊限位在所述环形限位槽内。
三、通过设置连接组件,所述储气罐进行充气时,气体通过所述进气嘴和进气嘴内的单向阀进入至所述环形气囊中。当充气结束后,环形气囊到达大腿处后,可以将所述连接座从进气嘴上拆下,以免所述柔性管道影响落水者腿部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浮力救生鞋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囊充气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囊充气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连接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鞋底1;储气罐11;触发开关12;柔性管道13;
鞋面2;环形限位槽21;盖面部22;易开点断线221;内层部23;
环形气囊3;
主气囊4;环抱孔41;把手42;
连接组件5;进气嘴51;单向阀52;连接座5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新型浮力救生鞋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1和连接在所述鞋底1上的鞋面2,所述鞋底1内设置有储气罐11和触发开关12,所述鞋面2的踝部开口处设置有环形气囊3,所述环形气囊3上连接主气囊4;所述环形气囊3设置在踝部开口处的鞋面2外侧面;所述环形气囊3通过收纳在所述鞋面2内的柔性管道13与所述触发开关12和所述储气罐11相连接,所述储气罐11向所述环形气囊3和所述主气囊4供气,所述环形气囊3充气后可套设在落水者的大腿上。
这样,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新型浮力救生鞋子,使用者落水后,所述触发开关12控制所述储气罐11快速供气,气体通过所述柔性管道13进入至所述环形气囊3中,气体再从所述环形气囊3进入至所述主气囊4。所述环形气囊3充气膨胀时,所述环形气囊3的内圈和外圈同时向外膨胀,内圈的直径增大直至超过大腿;随着主气囊4和所述环形气囊3的膨胀,所述环形气囊3由脚踝处向上滑动至大腿的腹股沟处,弯曲收纳在鞋面2内的所述柔性管道13随着所述环形气囊3的上升而从随之伸出。两只鞋子的环形气囊3分别对应落水者的两侧大腿,主气囊4向上牵引所述环形气囊3,环形气囊3向上牵引落水者形成稳定状态。
优选地,踝部开口处的鞋面2外侧面形成有环形限位槽21,所述环形气囊3固定设置在所述环形限位槽21内。所述环形限位槽21提供了所述环形气囊3的放置空间,平时使用时,所述环形气囊3限位在所述环形限位槽21内。
优选地,所述储气罐11和所述触发开关12设置在所述鞋底1的脚后跟位置。如此充分利用了鞋底1后脚跟处较厚部位的空间,大大降低了因为设置储气罐11而鞋底1需要增加的厚度
优选地,前脚掌处的所述鞋面2上形成有盖面部22,所述盖面部22通过易开点断线221与所述鞋面2连接,所述主气囊4设置在所述盖面部22内侧。所述盖面部22起到了遮盖所述主气囊4的效果,当所述主气囊4充气膨胀时,所述易开点断线221因为主气囊4膨胀而断开,主气囊4得以充分释放,所述主气囊4未充气时,由于设置了所述盖面部22,从外部看不见所述主气囊4。
优选地,所述盖面部22里侧的鞋面2上形成有内层部23,所述主气囊4设置在所述盖面部22与所述内层部23之间。所述内层部23起到隔离主气囊4和使用者脚背的作用。这样在主气囊4膨胀时对脚背的冲击比较小,也能够有效防止脚掌顺着气囊露出至鞋面2之外。
优选,所述主气囊4上设置有供手臂穿过的环抱孔41,所述环抱孔41贯穿设置在所述主气囊4上部中央。落水者的手臂穿过所述环抱孔41,如此能够将所述主气囊4抱在落水者前部。所述环抱孔41在所述主气囊4的形成类似于救生圈中心孔的形成,不会影响到主气囊4的正常充气使用。
优选地,所述主气囊4上部设置有把手42。便于落水者手部的抓握。
优选地,所述触发开关12为按钮开关,所述按钮开关通过鞋底1侧面的开口露出在所述鞋底1之外。使用者落水后,通过按动所述按钮开关触发储气罐11进行快速供气。
优选地,所述触发开关12为压力开关,所述鞋底1侧面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容纳孔,所述压力开关位于所述容纳孔内,所述压力开关触发阈值为1米深处的水压。这样,当使用者落入至深于1米的水中时,水的压力透过所述容纳孔作用在压力开关上从而触发所述压力开关以使得所述储气罐11进行快速供气。
优选地,所述环形气囊3与所述柔性管道13通过连接组件5进行连接,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进气嘴51、单向阀52和连接座53,所述进气嘴51固定设置在所述环形气囊3上,所述进气嘴51内设置有单向阀52;所述连接座53固定连接在所述柔性管道13靠近所述环形气囊3的一端,所述柔性管道13通过所述连接座53可拆卸的套设连接在所述进气嘴51上。
通过设置连接组件5,所述储气罐11进行充气时,气体通过所述进气嘴51和进气嘴51内的单向阀52进入至所述环形气囊3中。当充气结束后,环形气囊3到达大腿处后,可以将所述连接座53从进气嘴51上拆下,以免所述柔性管道13影响落水者腿部运动。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