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56641发布日期:2020-08-14 18:42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缓震鞋底。



背景技术:

鞋底为鞋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的作用是为了隔离脚部与地面的接触,从而保护脚部不与尖锐物件接触。

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人也开始注重脚部的舒适性,为鞋底增添了减震,但在人进行激烈运动的过程中,脚部需要经常的左右跳动,使得脚部会受到地面的冲击,使用一般的鞋底容易造成脚掌、踝关节以及膝盖的损伤,且使用过软的鞋底则会使得鞋底支撑力不足造成脚掌外翻导致脚部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缓震鞋底,通过前部减震底和后部减震体增加鞋底的减震能力的同时并增加鞋底的侧向支撑力,从而提高鞋底减震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缓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包括内底和中底以及下底,且所述鞋底本体按照内底和中底以及下底依次叠加,所述中底内设置有前部减震底和后部减震体,所述前部减震底和后部减震体分别位于中底对应前脚掌和脚后跟的位置,所述后部减震体分别朝向内底和下底一侧均贯穿中底,且所述内底和下底靠近后部减震体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后部减震体相配合的后减震凹槽,所述前部减震底包括外围减震件和中心减震件,所述中心减震件位于外围减震件的中心处,所述下底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侧向支撑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鞋底受力时,内底会挤压中底和下底,使得后减震凹槽内的后部减震体和外围减震件以及中心减震件受力,使其产生变形并产生弹力,从而吸收压力,减少脚部受到的冲击力,提高脚部的舒适性,且通过外围减震件和侧向支撑垫,提高鞋底侧向受力时鞋底的稳定性,从而避免因鞋底过软导致导致侧向运动时脚掌外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部减震体呈圆环体结构,且所述内底和下底以及后部减震体之间形成减震腔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环体结构的后部减震体能在吸收压力后迅速的回弹复位,从而保证激烈运动时鞋底的减震能力,且通过压缩后减震体圆环体中心处的减震腔体,可以达到进一步减震的效果,从而实现双层减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腔体内设置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相互远离的两端分别和内底和下底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簧的弹力,实现脚后跟处的双层减震,进一步减少脚后跟处受到的冲击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围减震件呈u形结构,且所述外围减震件u形结构的弧形凸起朝向脚部脚尖的一侧,所述外围减震件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个开口呈椭圆结构的减震槽,若干个所述减震槽之间等距排列,且若干个所述减震槽的大小沿着朝向脚部脚尖的方向依次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u形结构的外围减震件可以对应前脚掌的外形,使得外围减震件更好的为前脚掌处提供支撑,且减震槽可以帮助外围减震件更容易产生形变,从而提高外围减震件的减震能力,进一步减少前脚掌处受到的冲击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底上且对应中心减震件的位置开设有贯穿内底的前减震凹槽,所述前减震凹槽内设置有设置有网状减震件,且所述网状减震件包括若干个橡胶支撑条,且若干个所述橡胶支撑条之间十字相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鞋底前脚掌处受力时,脚部首先会挤压位于内底的网状减震件,使得若干个呈十字相交的橡胶支撑条受力产生形变,从而吸收压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个所述侧向支撑垫分别设置在下底靠近前脚掌和后跟的位置,靠近前脚掌的所述侧向支撑垫沿着下底的侧边环形设置,靠近脚后跟的所述侧向支撑垫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鞋底侧向受力时,侧向支撑垫会增加下底侧向的摩擦力,避免下底与地面之间发生打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个靠近前脚掌的所述侧向支撑垫之间设置有防滑凸块,所述侧向支撑垫和防滑凸块贴地的一侧均设置有防滑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滑凸块和防滑花纹增加下底的防滑能力,避免下底与地面发生打滑导致摔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底由eva材料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eva材料具有轻便、弹性好、柔韧好以及不易皱等特点,可以增加下底的减震和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后部减震体和弹簧与中心减震件和网状减震件的配合,使得前脚掌和后脚跟处实现双重减震,从而提高鞋底的舒适性,且通过外围减震件和后部减震体,使得在为鞋底提供缓冲的同时增加鞋底的侧向支撑力,避免因鞋底过软导致侧向运动时脚掌外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缓震鞋底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缓震鞋底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鞋底本体;2、内底;3、中底;4、下底;5、前部减震底;6、后部减震体;7、后减震凹槽;8、弹簧;9、外围减震件;10、中心减震件;11、减震槽;12、前减震凹槽;13、网状减震件;14、减震腔体;15、侧向支撑垫;16、防滑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缓震鞋底,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鞋底本体1,其中鞋底本体1包括内底2和中底3以及下底4,且鞋底本体1按照内底2和中底3以及下底4依次叠加并使用强力粘胶剂固定,其中下底4由eva材料构成,eva材料具有轻便、弹性好、柔韧好以及不易皱等特点,可以增加下底4的减震和使用寿命,其中,中底3内设置有前部减震底5和后部减震体6,且前部减震底5和后部减震体6分别位于中底3对应前脚掌和脚后跟的位置,其中后部减震体6分别朝向内底2和下底4的一侧均贯穿中底3,且内底2和下底4靠近后部减震体6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后部减震体6相配合的后减震凹槽7,这样鞋底脚后跟处受力时,后部减震体6会分别受到内底2和下底4的后减震凹槽7的压力,从而吸收压力并产生形变,进而减少脚后跟处受到的冲击力,其中后部减震体6呈圆环状结构,这使得后部减震体6吸收压力后能迅速回弹复位,从而保证激烈运动时鞋底脚后跟处的减震能力,其中内底2和下底4以及后部减震体6之间形成减震腔体14,且减震腔体14内设置有弹簧8,且弹簧8相互远离的两端分别与内底2和下底4固定连接,这样当鞋底脚后跟处受力时,弹簧8和后部减震体6会吸收不同程度的压力,从而实现双重减震,从而进一步提高脚后跟处的减震能力,其中弹簧8的弹力大于后部减震体6,这样当侧向运动时,后部减震体6能为后脚跟提供减震的同时增加鞋底侧向的支撑力,从而避免因鞋底过软导致脚掌外翻造成脚部损伤。

如图3所示,前部减震底5包括外围减震件9和中心减震件10,其中外围减震件9呈u形结构,且外围减震件9的u形结构的弧形凸起朝向脚部脚尖的一侧,这样使得外围减震件9能够为前脚掌处提供支撑,从而增加侧向前脚掌处的侧向支撑力,其中,中心减震件10位于外围减震件9的中心处,当鞋底前脚掌处受力时,外围减震件9和中心减震件10会产生形变并吸收不同的压力,从而实现双重减震,进一步提高脚掌前部的减震能力,其中外围减震件9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个开口呈椭圆结构的减震槽11,且若干个减震槽11之间等距排列,且减震槽11的大小沿着朝向脚部脚尖方向依次减小,这样使得外围减震件9更容易产生形变,从而增加外围减震件9的减震能力。

如图4所示,内底2上且对应中心减震件10位置开设有贯穿内底2的前减震凹槽12,且前减震凹槽12内设置有网状减震件13,其中网状减震件13包括若干个橡胶支撑条,且若干个橡胶支撑条之间十字相交,这样当鞋底前脚掌处受力时,网状减震件13会先受到挤压,使得若干个橡胶支撑条受力朝靠近中心减震件10的一侧变形,且当受力过大时,若干个橡胶支撑垫会挤压中心减震件10,从而实现双重减震,进一步提高鞋底前脚掌处的减震能力。

如图5所示,下底4贴地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侧向支撑垫15,且侧向支撑垫15分别设置在下底4靠近前脚掌和后脚跟的位置,其靠近前脚掌的侧向支撑垫15沿着下底4的侧边环形设置,其靠近脚跟后的侧向支撑垫15交错设置,通过侧向支撑垫15可以增加鞋底侧向受力时下底4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从而避免下底4与地面发生打滑导致摔伤,其中位于下底4前脚掌处的若干个侧向支撑垫15之间设置有防滑凸块16,且防滑凸块16和侧向支撑垫15贴地的一侧均设置有防滑纹路,使得增可以加鞋底的防滑能力,避免鞋底与地面之间发生打滑导致摔伤。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