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软弹性的中底的跑鞋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08714发布日期:2021-09-22 18:33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具有软弹性的中底的跑鞋鞋底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鞋技术领域,尤其是运动鞋和休闲鞋,并且涉及跑鞋的鞋底。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具有不同缓冲系统的多种跑鞋。其中广泛流行的是,鞋底在后跟区域中具有凝胶芯以确保在踩踏地面时进行竖向缓冲的运动鞋和休闲鞋。此外,通过在后跟区域中在外底(laufsohle)和内底(brandsohle)之间装有单个的弹簧元件实现了对竖向缓冲特性的改进。
3.虽然通过上述鞋底改进了鞋的竖向缓冲特性,但是不能实现对水平地作用到鞋底和鞋上的力的满意缓冲。具有大的水平分量的力会特别是在条件恶劣的路段上被额外增大,并且由于缺乏足够的缓冲,这是通常出现的膝盖和髋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4.由申请人的wo 2016184920已知了一种鞋底,该鞋底具有向下突出、侧面打开、分区段且凹槽形的元件。在行走时出现的力的作用下,凹槽形的元件可竖向以及水平地变形直至其侧面开口闭合。通过对鞋底分区段同样也将缓冲作用分了区段,由此在鞋底中形成无缓冲或缓冲较小的区域。


技术实现要素:

5.在许多体育活动中,例如跑步运动中,鞋在后跟区域与地面首先接触。由此在该区域中作用到鞋上的力明显大于鞋底的前脚区域或脚中区域。考虑到这种情况,跑鞋通常在后跟区域中具有特别显著的缓冲。这种结构虽然能够确保至少有足够的竖向缓冲,但是显著的缓冲对鞋的整体重量会引起不利影响。这就导致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跑鞋具有难以令人满意的缓冲效果和/或大的重量。
6.已知跑鞋鞋底的另一缺点是其耐久性差。随着使用时间越长,通常伴随有愈发明显的缓冲效果损失。这常常是由缓冲材料的疲劳所导致的。
7.额外地,已知的跑鞋鞋底通常缺少在鞋底的不同区域和下部区域上不同的缓冲作用。
8.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对跑鞋领域的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并且优选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缺陷。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提出一种具有经改进的缓冲效果的鞋底,该鞋底优选具有小的重量。
9.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提出了一种从后跟区域经由脚中区域直至前脚区域的分等级的缓冲,其中,缓冲作用优选是不分区段的。
10.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提出了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鞋底,该鞋底具有经改进的更长时间的耐久性。
11.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提出了一种具有在鞋的不同区域上以及下部区域可变的缓冲的鞋底。
12.总的来说,本发明的主要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对象来实现。
13.其他的有利实施方式分别由从属权利要求以及公开文本整体获得。
14.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跑鞋的鞋底包括软弹性的中底(mittelsohle),该中底具有至少部分地与地面接触的下侧。中底还具有多个沿横向方向伸延的通道。这些通道在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水平平面中布置在中底的侧向区域中。在此,第一和第二水平平面沿竖向彼此错开。此外,这些通道沿纵向方向通过前壁和后壁限定。在行走时出现的沿竖向和/或纵向方向作用的力的作用下,这些通道还可竖向地和/或沿纵向方向变形直至闭合。通过将这些通道布置在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水平平面中,实现了显著改进的缓冲效果。此外,由于第一和第二水平平面竖向地彼此错开的事实,形成了所谓的分等级的缓冲。在此,该缓冲不再限于缓冲元件的单个节段,而是基本上在整个中底上延伸。分等级的缓冲是特别有利的,因为相较于第二水平平面中的通道而言,靠近下侧形成的第一水平平面中的通道壁具有更大柔性并因此更容易变形。这使得在为此设置的特殊部位处形成额外的缓冲作用,由此可显著改进整体缓冲作用以及穿戴者的穿戴舒适性。该效果还额外地可通过在其他水平平面中的其他通道得到加强。
15.如在本公开中使用的方向描述以如下方式理解:鞋底的水平平面描述一个基本上平行于鞋底的下侧或基本上平行于地面的平面。还应理解的是,该水平平面也可轻微弯曲。这例如是如下情况,(比如典型跑鞋的)鞋底在前脚区域处和/或在后跟区域处略微竖向向上弯曲。鞋底的纵向方向l通过从后跟区域至前脚区域的轴线描述,因此沿着鞋底的纵轴线延伸。鞋底的横向方向q横向于纵轴线伸延并且基本上平行于鞋底的下侧,或基本上平行于地面。因此,横向方向沿着中底的横轴线伸延。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竖向方向v为从鞋底的下侧朝向内底的方向、或在使用状态下朝向穿戴者的脚的方向,并因此沿着中底的竖向轴线伸延。
16.此外,中底的侧向区域为沿着一双跑鞋的跑鞋中底的侧面内侧和外侧的区域,其中,该区域沿中底的纵轴线的方向延展。通常,侧向区域的水平延展在几厘米,例如0.1至5cm、优选0.5至3cm。中底的中间区域为沿着纵轴线、在中底中间的区域,该区域相应地沿中底的横向方向延展。通常,该中间区域的水平延展在几厘米,例如0.1至5cm、优选0.5至3cm。
17.在本发明中,通道被理解为通常能够构造成管形的凹口。通常来说,通道通过通道壁来完全地或部分地限定。典型地,通道是空的。但是还有可能的是,在若干实施方式中,通道被填充,例如用可弹性变形的泡沫材料或用气体来填充。
18.根据本发明,通道分别通过前壁和后壁限定。在此,壁通过一个平坦的平面形成,或通过两个或更多个面形成,该两个或更多个面具有一个或多个折叠棱边。此外,术语“折叠棱边”也包括轻微倒圆并因此不是完全有角的实施方式。因此,这种折叠棱边沿着通道伸延,并由此沿中底的横向方向。在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中,通道的前壁和/或后壁可构造成所谓的稳定壁(stabilwand)。稳定壁表示没有折叠棱边且基本上在中底的竖向方向上延伸的壁。因此具有折叠棱边的壁比稳定壁更容易变形。
19.技术人员清楚的是,通道的可变形性例如可包括通道壁的竖向压缩和/或对通道的沿纵向方向的剪切。
20.此外,表达“在行走时与地面接触的下侧”也包括如下的实施方式,其中中底涂有另一个层,例如外底。在这些情况下,与地面的接触至少部分地借助这种外底产生。
2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软弹性的中底构造成一件式的。因此软弹性的中底优选由
单一的材料所构成,因此比由多个部分、尤其是彼此粘接或焊接的部分构成的中底更加稳定。
2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道在中底的侧向区域中具有侧面开口。优选地,通道在行走时出现的、竖向和/或纵向作用的力的作用下可沿纵向方向竖向地和/或水平地变形直至侧面开口闭合。
23.通常地,上通道壁和下通道壁在行走时出现的力的作用下相接触。
24.在典型的实施方式中,通道的横截面沿纵向方向具有细长形状。
25.优选地,通道在中底的侧向区域中完全地通过软弹性的中底限定。因此,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通道壁在中底的侧向区域中可完全地通过中底形成。因此典型地,在鞋底的侧视图中的通道可描述为在优选一件式的中底中的横向开口。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中底没有分区段。由此可显著改进鞋底的耐久性,因为这种中底通常比分区段的中底明显更稳定地形成。此外,还避免或至少显著降低了软弹性的中底在鞋底或跑鞋的使用寿命期间的疲劳度。由此可使得中底的有利缓冲作用长时间地保持恒定。
26.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通道在中底的中间区域中在一侧通过在后跟区域、脚中区域和前脚区域上延伸的层来限定。优选地,对于至少一侧而言,其为在使用状态下朝向穿戴者的脚的一侧。因此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通道在中底的中间区域中具有基本上u形或v形的横截面。替代地,该横截面也可通过向上打开的梯形来表述。
27.典型地,在后跟区域、脚中区域和前脚区域上延伸的层由弹性的且不可压缩的平板构成。
2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中底具有从后跟区域沿纵向方向至少延伸到脚中区域的凹槽。典型地,该凹槽仅延伸直至脚中区域。但是也有可能的是,使得凹槽基本上延伸通过整个的中底并且凹槽仅连接鞋底尖和后跟末端。典型地,凹槽朝向地面打开并且在侧面上通过软弹性的中底限定并且在底面通过跑鞋的内底或通过上述层限定。凹槽特别优选地基本构造成v形,使得侧面是倾斜的。由此防止夹住石头和木块。沿横向方向在中底中的通道在此优选可朝凹槽打开。
29.已经发现凹槽从后跟区域延伸直至脚中区域的实施方式是特别优选的。凹槽实现了通道的更好的可变形性,这尤其在壁厚较厚时——例如优选在后跟区域和脚中区域中的壁厚较厚时——是有利的。而在前脚区域中典型地需要明显较弱的缓冲作用,因此该区域中的通道壁相比于后跟和脚中区域中的通道而言被构造得明显更薄,因此可更容易变形。
30.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通道具有在竖向方向上的提升部(steigung)。典型地,通道的竖向提升部沿横向方向伸延,并且在此可尤其从侧向区域开始朝中间区域提升。具有这种提升部的通道可典型地在中底的侧向区域中布置在第一水平平面中并且基于该提升部在中间区域中可布置在另一个(与第一水平平面竖向错开布置的)第三水平平面中。同样地,在中底的侧向区域中的通道可布置在第二水平平面中并且基于该提升部在中间区域中可布置在另一个(与第二水平平面竖向错开布置的)第四水平平面中。第一和第二水平平面沿竖向彼此错开布置,可使得第三和第四水平平面是相同的,即竖向彼此不错开。但是也有可能的是,使得第三和第四水平平面也竖向彼此错开布置。
3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后跟和脚中区域中的所有通道都具有竖向提升部。后跟和脚中区域中的通道的这种竖向提升部具有的优点是,提高了在这些区域中的稳定性并且
降低或避免了容易出现的漂浮效应。典型地,通道的竖向提升部沿横向方向伸延,并且在此可尤其从侧向区域开始朝着中间区域提升。
32.优选地,中底如以上所述具有沿纵向方向从后跟区域延伸到脚中区域的凹槽。此外,后跟和脚中区域中的所有通道都具有竖向提升部。在此,通道可沿中底的横向方向朝着凹槽打开。
33.典型地,竖向提升部可为向上的提升部,即在使用状态下,通道朝着穿戴者的脚提升。例如,通道在中底的侧向区域中可布置在下部的第一水平平面中和上部的第二水平平面中并且通过提升部在中间区域中可布置在第三或第四水平平面中,其中,第三或第四水平平面在竖向方向上布置在第一和第二水平平面之上。
34.特别优选地,通道在中底的侧向区域中完全地由中底形成并且在中间区域中仅部分地由中底形成,使得在中间区域中,通道的至少一侧——典型地在使用状态下朝着穿戴者的脚的上侧——通过在后跟区域、脚中区域和前脚区域上延伸的层限定。在此,竖向提升部可布置在中底的侧向区域和中间区域之间,或者也可部分地布置在中底的中间区域中以及部分地布置在中底的侧向区域中。
35.根据本发明的带有一个或多个通道——其具有竖向提升部——的中底具有多种优点。首先,由此实现了在中底的侧向区域中的有效缓冲。但是同时也提高了鞋底的稳定性,从而防止或至少降低了与水平变形相关的所谓漂浮效应。另一优点是,通常提高了中底的中间区域的稳定性,这实现了更好以及更稳定的行走感觉。在具有上述凹槽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一个或多个竖向提升的通道防止了与凹槽相关的易于出现的不稳固性。
3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软弹性的中底在至少一个通道和下侧之间的宽度在中底的侧向区域中比在中底的中间区域中更薄。由此,中底的中间区域更稳定。此外,还明显提高了跑鞋或鞋底的使用寿命,因为避免或至少明显降低了软弹性的中底在使用寿命期间的疲劳度。
37.软弹性的中底在后跟和脚中区域中的每个通道和下侧之间的宽度在中底的侧向区域中比在中底的中间区域中更薄的实施方式是特别优选的。
38.在典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水平平面的通道与第二水平平面的通道水平地沿纵向方向错开地布置。由此额外地增强了分等级的缓冲效果。例如,通道可布置成,在以后跟踩踏地面时,在第一水平平面中的通道首先变形。沿行走方向看,该通道是从后跟区域开始的横向方向上的第一通道。接下来的第二通道能够随后在第二水平平面中竖向地向上错开,并且水平地在鞋底尖的方向上布置。沿横向方向后续的第三通道相应地又布置在第一水平平面中,且与第二通道水平地在鞋底尖的方向上错开布置。这种替代性的布置可在鞋底的整个长度上延展,或优选地仅在后跟和脚中区域上延展。第一和第二水平平面中的通道在水平方向上错开具有多种优点。因此通过分等级的布置使得缓冲不再局限于缓冲元件的单个区段,而是基本上在整个中底上延展。在第二水平平面中的通道——其通常(即在使用状态下)在穿戴者的脚的方向上布置在第一水平平面之上——可通过其定位,比在其下的第一水平平面中的通道在更高的力消耗的情况下才变形。因此,第二水平平面的通道适合于在特别是承受负载的区域(例如后跟区域和脚中区域)中加强缓冲作用。由于通道水平错开,使得中底的整体宽度并由此重量被最小化,而不会对缓冲作用造成不利的影响。
3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道在前脚区域中仅布置在单个水平平面中。通常来说,通
过沿横向方向在第二水平平面(其布置在第一水平平面以上)中布置多个通道仅在鞋底的承受强负载的区域(例如后跟区域和脚中区域)中需要额外的缓冲作用,由此可在前脚区域中取消第二水平平面中的通道。
40.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通道的横截面——尤其是优选在软弹性的中底的侧向区域中——为六边形和/或五边形的横截面。在此,通常五边形或六边形的至少一个角部沿纵向方向,即沿行走方向或反向于行走方向进行布置。例如,五边形或六边形的一个角部可布置成沿行走方向朝向鞋底尖或反向于行走方向朝向鞋底末端。额外地,五边形或六边形可具有非对称性,例如五边形或六边形沿行走方向的侧边,即基本上平行于地面的侧边,比五边形或六边形的其余侧边构造得更长。由此,通道的横截面有细长形状。
41.特别优选地,通道的横截面具有两个彼此基本平行的并且与地面或与下侧基本平行的侧边。通道横截面的有角形状对于通道的可变形性而言具有有利效果。由此,六边形的形状优选适用于布置在上部的第二水平平面中的通道,因为这些通道由于其位置具有较小的可变形性。该可变形性可通过六边形形状被增大到一定程度。因此,基于通道的确切形状可使得每个单个通道的可变形性匹配其位置并且可使其单独地并且灵活地匹配作用到通道上的比力(spezifischen)。
42.典型地,通道在中底的侧向区域中具有的高度(通道在竖向方向上的伸展)从2至10mm,并且长度(通道在纵向方向上的伸展)从5至35mm,优选10至30mm。
43.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水平平面中的至少一个通道的前壁在后跟区域中具有折叠棱边。此外,在第一水平平面中的至少一个通道的后壁在后跟区域中形成为稳定壁。因此,后壁没有折叠棱边并且优选由无棱边的面构成。这种实施方式是特别有利的,因为通过在踩踏地面时鞋首先在后跟区域中接触,将最大的力在后跟区域中作用到至少一个通道的后壁上。如此构造的后壁使得可有效地吸收该相对大的力。此外,在后跟区域中至少一个通道的前壁处的折叠棱边实现的是,通道在行走时出现的力的作用下直至其闭合的可变形性。
44.例如在该实施方式中相应的至少一个通道的横截面可构造成五边形,其中,该五边形的一个角部沿行走方向朝向鞋底尖并且该五边形的一个侧边布置在后壁中。
45.但是也可相反,在第一水平平面中的至少一个通道的后壁在后跟区域中具有折叠棱边并且在第一水平平面中的至少一个通道的前壁在后跟区域中形成为稳定壁。这例如可有助于提供根据需要可替换的缓冲特性。
4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水平平面中的至少一个通道的前壁在前脚区域中形成为稳定壁。此外,在第一水平平面中的至少一个通道的后壁在前脚区域中具有折叠棱边。因此,前壁没有折叠棱边且优选由无棱边的面构成。作用到前脚区域上的最大的力由行走者的蹬离地面引起。因此已发现特别有利的是,至少一个通道的前壁在该区域中形成为稳定壁并且没有折叠棱边。由此确保的是,由行走者所施加的蹬离地面的力可实际上完全地用于蹬离地面并且没有被鞋底吸收。因为同时至少一个通道的后壁在前脚区域中具有折叠棱边,尽管如此在该区域中也确保在踩踏和滚动时有显著的缓冲作用。
47.但是也可相反,使得在第一水平平面中的至少一个通道的前壁在前脚区域中具有折叠棱边并且在第一水平平面中的至少一个通道的后壁在前脚区域中形成为稳定壁。这例如可有助于提供根据需要可替换的缓冲特性。
48.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水平平面中的至少一个通道的前壁和后壁在脚中区域中分别具有折叠棱边。至少在脚中区域的一部分中出现相对小的力,因为在踩踏地面时大部分的力已经在后跟区域中被吸收,并且蹬离地面时大部分的力作用到鞋底的前脚区域上。因此证实有利的是,通过使前壁和后壁具有折叠棱边,提高通道在脚中区域的可变形性。
49.特别优选地,为此将横截面设置为六边形的通道,这些通道沿纵向方向具有细长形状。
50.优选地,在第二水平平面中的至少一个通道(优选所有通道)的前壁和后壁分别具有折叠棱边。有利的是,因为由此提高了在上部的第二水平平面中的通道的可变形性,这些通道基于其在中底内的定位比下部的第一水平平面中的通道具有通常来说更低的可变形性。
51.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通道在后跟区域和脚中区域中具有沿竖向方向的提升部,而这些通道在前脚区域中并没有沿竖向方向的提升部。由竖向提升部引起的额外稳定性尤其在承受强负载的区域中(例如后跟区域和/或部分的脚中区域)是非常有利的。而这在前脚区域中则不一定是必需的,由此可取消鞋底的该区域中的额外复杂度。因此通道在前脚区域中例如沿横向方向完全地穿过中底且同时基本位于一水平平面中。另外还可能的是,例如在中底的侧向区域中在前脚的区域中完全地通过软弹性的中底限定通道并且在中间区域中从一侧——优选上侧,即在使用状态下朝向穿戴者的脚的一侧——通过层来限制。典型地,其在此涉及内底或涉及已述类型的弹性的、不可压缩的平板。
附图说明
52.根据在下面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和对应的说明书详细阐述了本发明的方案。
53.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跑鞋的鞋底的示意性侧视图;
54.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跑鞋的鞋底的下侧的视图;
55.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跑鞋的鞋底的示意性侧视图;
56.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跑鞋的鞋底的示意性的(沿着图2的bb的)纵向剖视图;
57.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跑鞋的鞋底的示意性的(沿着图2的aa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8.在图1中示出的示意性侧视图呈现用于跑鞋的具有软弹性的中底1的鞋底的一种实施方式。软弹性的中底在此从外侧示出并且具有在行走时与以虚线示出的地面b接触的下侧2。此外,中底1在中底的侧向区域中包括多个沿横向方向q伸延的通道3a、3b、3c、3d、3e、4a、4b和4c(为了更加清楚,并未标注所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鞋底的所有通道)。在此,图1以俯视图中示出了中底的侧向区域。如所示,通道3a、3b、3c、3d和3e布置在第一水平平面
中。因为鞋底在尖端处沿竖向方向(v)略微向上卷曲,第一水平平面具有轻微的曲率,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从地面看凸形的曲率。软弹性的中底还包括其他的通道4a、4b和4c,这些通道布置在第二水平平面中。这两个水平平面沿竖向方向v彼此错开布置。根据坐标系可看出,水平平面基本上——即在考虑中底的轻微竖向曲率的情况下——处于中底的横向方向q和纵向方向l的平面中。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水平平面的通道在软弹性的中底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并且第二水平平面的通道仅在后跟区域和脚中区域上延伸。但是也可想到的是,在前脚区域中同样布置第二水平平面中的通道。
59.第一水平平面形成下部的平面,即较靠近下侧2定位的平面,并且,第二水平平面形成上部的平面,即在使用状态中较靠近穿戴者的脚布置的平面。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通道3a、3b、3c、3d、3e、4a、4b和4c在中底1的侧向区域中分别具有侧向开口。在使用状态下,可通过在行走时出现的力使这些侧向开口变形直至闭合。在此,可基本上通过竖向变形和/或通过水平变形沿纵向方向(即通过通道的剪切)来闭合。此外,通道3a、3b、3c、3d、3e、4a、4b和4c在中底1的侧向区域中完全地通过软弹性的中底1限定。由此,所有通道壁在侧向区域中通过软弹性的中底形成。
60.在图1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水平平面的通道3a、3b、3c、3d和3e与第二水平平面的通道4a、4b和4c水平地沿纵向方向错开布置。因为鞋底通常首先在后跟区域处接触,则第一通道3a首先变形。在踩踏和滚动过程期间,此时依次地发生第二通道4a的变形、然后第三通道3b的变形、第四通道4b的变形、第五通道3c的变形等。通过其在中底1内的定位,与下部的水平平面的通道3a至3e相比,第二水平平面4a、4b和4c中的通道仅在更大的力消耗下可变形。
61.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中底1的下侧2的视图。此外示出中底分成了前脚区域vb、脚中区域mfb和后跟区域fb。这仅用作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参考标准,而不应限定这些区域的严格界限。所示的中底1具有从后跟区域延伸到脚中区域的凹槽6。该凹槽朝向地面b(即在图2的示意图中朝向观察者)打开,并且在侧面上通过软弹性的中底1限定以及在底面上通过层5限定。还可看出,所述侧面是倾斜的,使得凹槽6呈v形地朝向观察者打开。此外还可看出,通道(例如通道3b和4b)朝向凹槽打开并且通入其中。
62.在图3中示出了用于跑鞋的具有软弹性的中底1的根据本发明的鞋底的一种实施方式。通道3a、3d、3e和4c(以及其余被示出的、但是为了更清楚并未用附图标记标示的通道)分别具有前壁31和后壁32。此外,在软弹性的中底1的侧向区域中的通道的横截面构造成五边形或六边形。
63.布置在后跟区域中的通道3a具有五边形的横截面,其中,该五边形的一个角部沿纵向方向并且朝向行走方向(即朝向鞋底尖7的方向)布置。此外,五边形非对称地构造,因为该五边形的沿纵向方向的侧边比该五边形的其余侧边构造得更长。因此,通道具有扁平形状。五边形的沿纵向方向的侧边还形成为彼此平行并且基本上平行于地面或平行于下侧。此外,通道3a的前壁31具有折叠棱边,该折叠棱边在横截面上对应于五边形的沿行走方向朝向鞋底尖7布置的角部。为清楚起见,在图3中仅在通道3b中用附图标记表示了折叠棱边33。后壁32构造成稳定壁,因此没有折叠棱边。
64.布置在脚中区域中且在第一水平平面中的通道3d和布置在第二水平平面的脚中区域中的通道4c分别具有六边形的横截面。在此,六边形的一个角部沿纵向方向朝向行走
方向并且一个角部沿纵向方向反向于行走方向。各个六边形非对称地构造,因为该六边形的沿纵向方向的侧边比该六边形的其余侧边构造得更长。因此,通道具有扁平的形状。此外,通道3d和4c的前壁31和后壁32分别具有折叠棱边。这些折叠棱边在横截面上对应于六边形的沿行走方向朝向鞋底尖7的角部以及反向于行走方向朝向鞋底末端9的角部。
65.布置在软弹性的中底的前脚区域中以及第一水平平面中的通道3e(如通道3a一样)在横截面上具有非对称的五边形的形状。但是通道3e构造成,五边形的一个角部沿纵向方向且反向于行走方向布置。此外,通道3e的后壁32具有折叠棱边,该折叠棱边在横截面上对应于五边形的反向于行走方向朝向中底的鞋底末端9布置的角部。而前壁31构造成稳定壁,因此没有折叠棱边。
66.在图4中示出了用于跑鞋的具有软弹性的中底1的根据本发明的鞋底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在后跟区域中以虚线示出了在中底的侧向区域中的通道3a、3b和4a。通道具有在竖向方向上的提升部,并且基于该提升部在中间区域中布置在另一第三或第四水平平面中。在此,第三和第四水平平面是相同的,即在竖向方向上没有彼此错开。但是,第三和第四水平平面与第一和第二水平平面在竖向方向上错开。通道3a、3b和4a在中间区域中分别以实线示出。中底1的侧向区域中的通道完全地由中底限定,在中间区域中的通道仅部分地通过中底限定并且在上侧通过层5限定。
67.布置在前脚区域中的通道3e在中间区域中没有提升部。但是通道3e在中间区域中也仅部分地通过软弹性的中底1限定。通道3e在上侧通过层5限定。
68.在图5中示出了用于跑鞋的具有软弹性的中底1的根据本发明的鞋底的另一实施方式。图5还示出了示意性地将中底分成侧向区域lb和中间区域mb。这些区域沿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以及沿竖向方向延伸。但是示出的箭头没有定义确切的区域边界。图5是中底1的通过第一水平平面的通道3a的横截面,该通道在侧向区域中完全地由软弹性的中底1限定。通道还具有沿竖向方向向——即在使用状态下朝向穿戴者的脚的方向——的提升部8。在中间区域中,通道3a仅部分地通过软弹性的中底限定,因为通道3a的上边界在中间区域中通过层5形成。中底还具有凹槽6,该凹槽通过中底和层5限定。在此凹槽6基本上构造成v形。
69.附图标记列表
[0070]1ꢀꢀꢀꢀꢀꢀꢀꢀꢀꢀꢀ
软弹性的中底
[0071]2ꢀꢀꢀꢀꢀꢀꢀꢀꢀꢀꢀ
下侧
[0072]
3a

e
ꢀꢀꢀꢀꢀꢀꢀꢀ
第一水平平面的通道
[0073]
4a

c
ꢀꢀꢀꢀꢀꢀꢀꢀ
第二水平平面的通道
[0074]5ꢀꢀꢀꢀꢀꢀꢀꢀꢀꢀꢀ

[0075]6ꢀꢀꢀꢀꢀꢀꢀꢀꢀꢀꢀ
凹槽
[0076]7ꢀꢀꢀꢀꢀꢀꢀꢀꢀꢀꢀ
鞋底尖
[0077]8ꢀꢀꢀꢀꢀꢀꢀꢀꢀꢀꢀ
提升部
[0078]9ꢀꢀꢀꢀꢀꢀꢀꢀꢀꢀꢀ
鞋底末端
[0079]
31
ꢀꢀꢀꢀꢀꢀꢀꢀꢀꢀ
前壁
[0080]
32
ꢀꢀꢀꢀꢀꢀꢀꢀꢀꢀ
后壁
[0081]
33
ꢀꢀꢀꢀꢀꢀꢀꢀꢀꢀ
折叠棱边
[0082]
b
ꢀꢀꢀꢀꢀꢀꢀꢀꢀꢀꢀ
地面
[0083]
fb
ꢀꢀꢀꢀꢀꢀꢀꢀꢀꢀ
后跟区域
[0084]
l
ꢀꢀꢀꢀꢀꢀꢀꢀꢀꢀꢀ
纵向方向
[0085]
lb
ꢀꢀꢀꢀꢀꢀꢀꢀꢀꢀ
侧向区域
[0086]
mb
ꢀꢀꢀꢀꢀꢀꢀꢀꢀꢀ
中间区域
[0087]
mfb
ꢀꢀꢀꢀꢀꢀꢀꢀꢀ
脚中区域
[0088]
q
ꢀꢀꢀꢀꢀꢀꢀꢀꢀꢀꢀ
横向方向
[0089]
v
ꢀꢀꢀꢀꢀꢀꢀꢀꢀꢀꢀ
竖向方向
[0090]
vb
ꢀꢀꢀꢀꢀꢀꢀꢀꢀꢀ
前脚区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