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用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4141发布日期:2020-05-26 16:14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防护用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卫生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护用品。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口罩、防护服、面罩、手套、防护帽、护目镜等,用以将人体的至少一部分与外界隔绝,达到过滤污染物、防寒、隔离飞溅物含有病毒、细菌、唾液、一些化合物等目的。但这些防护用品所接触的病毒、细菌、唾液、一些化合物等达到一定程度则会有致病危险,只能通过使用时间进行定期更换,无法实时检测病毒、细菌、唾液、一些化合物等,导致无法及时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用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防护用品无法检测病毒、细菌、唾液、一些化合物等导致无法根据接触的微生物、唾液、一些化合物的情况进行更换的问题。

一种防护用品,包括用于防护人体以使人体的至少部分部位与外界隔离的防护本体,所述防护本体设置有用于检测待测物的检测指示件。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检测指示件是接触到待测物发生变色的检测指示件。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检测指示件是通过涂覆、印刷、粘接、缝合、别针、钮扣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设置于所述防护本体的外表面。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检测指示件是由布、纸、薄膜、涂层或油墨印刷层构成的。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检测指示件含有脂溶性色素、ph指示剂、荧光指示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检测指示件配置有用于将所述防护本体周围空气引入至所述检测指示件的微型抽气扇。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检测指示件包括试剂盒和接触到待测物发生变色的检测体,所述检测体装于所述试剂盒内,所述试剂盒开设有采样孔,所述微型抽气扇设置于所述采样孔处;或者所述采样孔处连接有通气管,所述微型抽气扇设置在所述通气管远离所述采样孔的一端或设置于所述通气管内。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试剂盒上还设置有用于观察所述检测体颜色变化的可视窗。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检测体为液体,所述试剂盒具有至少一u型管部分,液体状的检测体盛装于所述u型管部位;或者所述检测体为试纸条。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试剂盒与所述防护本体可拆卸连接。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检测体含有脂溶性色素、ph指示剂、荧光指示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待测物包括微生物、唾液、可发生变色反应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的一种或几种;可发生变色反应的化合物包括酸、碱、二氧化硫、三氧化二硫、氯气、含铁氧化物、氯化物、碘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酸性物包括所述防护本体是口罩、面罩、防护服、护目镜、手套、头套或防护帽。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检测指示件的外侧设置有保护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技术特征,分布在各个技术方案中,如果要罗列出本申请所有可能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即技术方案)的话,会使得说明书过于冗长。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本申请上述发明内容中公开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下文各个实施方式和例子中公开的各技术特征、以及附图中公开的各个技术特征,都可以自由地互相组合,从而构成各种新的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均因视为在本说明书中已经记载),除非这种技术特征的组合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例如,在一个例子中公开了特征a+b+c,在另一个例子中公开了特征a+b+d+e,而特征c和d是起到相同作用的等同技术手段,技术上只要择一使用即可,不可能同时采用,特征e技术上可以与特征c相组合,则a+b+c+d的方案因技术不可行而应当不被视为已经记载,而a+b+c+e的方案应当视为已经被记载。

实施本发明的防护用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护用品通过在防护本体上设计检测指示件,实现实时检测防护用品所接触的病毒、细菌、唾液、一些化合物等,以提醒及时更换防护用品,注意保持清洁、卫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检测指示件在口罩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检测指示件在口罩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检测指示件在口罩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检测指示件在口罩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检测指示件在口罩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检测指示件在口罩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检测指示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发明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除非特别限定为“直接地”,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除非特别限定为“直接地”,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固定”时,不存在该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实施例附图中各种不同对象按便于列举说明的比例绘制,而非按实际组件的比例绘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护用品,包括用于防护人体以使人体的至少部分部位与外界隔离的防护本体1,防护本体1是口罩、面罩、防护服、护目镜、手套、头套或防护帽,其中口罩是用于覆盖口和鼻的罩体,面罩是用于覆盖于面部、仅露出眼睛的罩体,防护服是穿在人体身上的服装,护目镜是将眼睛完全覆盖的眼镜,头套是覆盖整个头部、仅露出眼睛的罩体,防护帽是将头发全部覆盖的帽体。

防护本体1设置有用于检测待测物的检测指示件2。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测物为微生物,微生物可以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的一种或几种。细菌可以是现有的各种细菌。真菌可以是现有的各种真菌。病毒可以是现有的各种病毒,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寨卡病毒、禽流感病毒等等,以下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说明,并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指示件2是接触到待测物发生变色的检测指示件2。所述检测指示件2是由布、纸、薄膜、涂层或油墨印刷层构成的。检测指示件2是通过涂覆、印刷、粘接、缝合、别针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设置于防护本体1的外表面。在检测指示件2的外侧设置有保护体,优选采用保护膜,如保鲜膜等,防护用品在穿戴使用时再将保护膜去掉,避免检测指示件2失效。

其中,当检测指示件2是由油墨层或涂层构成的,则直接印刷或涂覆的方式设置于防护本体1的外表面上。参阅图1-7,防护本体1以口罩为例,在口罩的外表面印刷或涂覆形成接触到微生物变色的油墨印刷层或涂层,作为检测指示件2。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普通口罩。图2是在口罩的外表面全覆盖印刷或涂覆形成油墨印刷层或涂层。图3是在口罩的外表面印刷或涂覆形成为沿纵向排列呈竖条状的油墨印刷层或涂层。图4是在口罩的外表面印刷或涂覆形成为沿横向排列呈横条状的油墨印刷层或涂层。图5是在口罩的外表面印刷或涂覆形成网格状的油墨印刷层或涂层。图6是在口罩的外表面对应于口和/或鼻的部位印刷或涂覆形成油墨印刷层或涂层。图7是在口罩的外表面印刷或涂覆形成均匀分布的圆点状的油墨印刷层或涂层。

其中,检测指示件2也可以是由布、纸、薄膜等制成,可以通过粘接、缝合、别针别上的方式连接在防护本体1的外表面,以根据需要将检测指示件2设计于防护用品需要的位置。粘接的方式可以是利用粘胶或魔术贴等粘接上。

其中,检测指示件2含有脂溶性色素、ph指示剂、荧光指示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制成油墨或颜料、油漆等。例如,脂溶性色素可以采用四萜类有机衍生物或天然脂溶性色素,如叶绿素、番红花素或辣椒红素等。由于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可溶于油脂类物质,而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分泌油脂类物质,这类脂类物质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会与脂溶性色素发生显色反应,即可检测防护本体1上的细菌含量,进而在细菌量较多时,及时更换防护用品。

再例如,检测指示件2含有荧光指示剂,荧光法检测原理为:荧光指示剂可以是核酸荧光染料,其可以镶嵌到dna双链里,在特定激发波长荧光激发下,可以发出荧光,进而检测病毒,如寨卡病毒,在专利2019109597167有相关报道。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8,检测指示件2配置有用于将防护本体1周围空气引入至检测指示件2的微型抽气扇3,进而便于收集防护本体1周围的细菌、病毒等。检测指示件2还可以进一步配置有电池。检测指示件2包括试剂盒21和接触到待测物发生变色的检测体4,检测体4含有脂溶性色素、ph指示剂、荧光指示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检测体4装于试剂盒21内,试剂盒21开设有采样孔22,采样孔22的数量根据需要而定,微型抽气扇3设置于采样孔22处;或者采样孔22处连接有通气管,微型抽气扇3设置在通气管远离采样孔22的一端或设置于通气管内。

试剂盒21上还进一步设置有用于观察检测体颜色变化的可视窗。

其中,检测体4为液体,试剂盒21具有至少一u型管23部分,液体状的检测体4盛装于u型管23部位,避免液体流出。需要说明的是,u型管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多个时也可以形成波浪形。参阅图8,可以在u型管23的两端分别设置微型抽气扇3,也可以是u型管23的一端设置微型抽气扇3,u型管23的另一端设置密封盖,且在密封盖上开设有多个微小孔隙作为通气孔,以使液体状的检测体保持在u型管23内,同时避免液体溅出,在密封盖的外侧再设置保护体,可以是与试剂盒21转动连接的盖体,在不需要检测时可以关闭盖体,需要检测时再打开盖体。液体状的检测体4比如可以含有ph指示剂或荧光指示剂,同时含有裂解病毒的裂解液。荧光指示剂检测原理为:荧光指示剂可以是核酸荧光染料,其可以镶嵌到dna双链里,在特定激发波长荧光激发下,可以发出荧光,进而检测病毒,此时检测指示件2内还设有特定激发波长产生器。ph指示剂显色法检测原理为:当dna聚合酶将一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结合到新合成的dna双链上时,会生成一个氢离子作为副产物,当产生大量的氢离子,氢离子浓度的增加会使得检测体4内的反应体系的ph值降低,检测体4内的ph指示剂会变色,进而检测出病毒,如寨卡病毒。在专利2019109597167有相关报道。其中,检测指示件2的试剂盒21内还设有加热器,用于加热液体状的检测体4,进而使检测体4内的反应可以正常进行。

在另一实施例中,检测体4也可以为试纸条,装于试剂盒21内。例如,含有脂溶性色素的试纸条,用于检测细菌。脂溶性色素可以采用四萜类有机衍生物或天然脂溶性色素,如叶绿素、番红花素或辣椒红素等。由于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可溶于油脂类物质,而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分泌油脂类物质,这类脂类物质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会与脂溶性色素发生显色反应,即可检测防护本体1上的细菌含量,进而在细菌量较多时,及时更换防护用品。或者,含有荧光指示剂的试纸条,荧光法检测原理为:荧光指示剂可以是核酸荧光染料,其可以镶嵌到dna双链里,在特定激发波长荧光激发下,可以发出荧光,进而检测病毒。

其中,试剂盒21与防护本体1可拆卸连接,如通过魔术贴、钮扣、别针等方式。

检测指示件2的外侧设置有保护体。该保护体可以是仅仅设置在采样孔处的盖体,同时将微型抽气扇3也封在盖体内,盖体与试剂盒之间转动连接。保护体也可以是具有开口的壳体,检测指示件2安装在壳体内,同时壳体的开口处安装有转动连接的盖体。需要检测时打开盖体,无需检测时则关闭盖体。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待测物还可以是唾液或可发生变色反应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可发生变色反应的化合物包括酸、碱、二氧化硫、三氧化二硫、氯气、氯水、碘、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对应的,检测指示件2或检测体4内含有相对应的变色指示剂,相对应的变色指示剂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这里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护用品通过在防护本体上设计检测指示件,实现实时检测防护用品所接触的病毒、细菌、唾液、一些化合物等,以提醒及时更换防护用品,注意保持清洁、卫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