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铆钉的皮带扣及皮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28416发布日期:2021-09-14 22:2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铆钉的皮带扣及皮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皮带等配合使用的扣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铆钉的皮带扣及皮带。


背景技术:

2.针扣式皮带是一种经典的皮带样式,结构一般包括扣头主体、皮带扣针、皮带,具有结构简单,简约大方,稳定可靠等特点,深受大家所喜爱。但目前市场上的针扣式皮带产品往往只注重皮带扣头造型的设计,而忽略了它由于结构特点造成穿戴时皮带在针扣附近的拱起,造成皮带表面容易磨损的情况,极大的影响了皮带在穿戴时的美观度的同时也缩短了皮带的使用寿命,另外皮带头轴部分多用铆钉方式连接固定,对皮带针扣的整洁外观带来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铆钉的皮带扣及皮带,以隐藏式的销轴这种轴连接方式让扣头主体的外观看起来更简洁;结合扣针的造型设计将皮带孔的界面采用创新式的梯形结构设计可以减少皮带穿戴时的拱起现象,同时在扣环的前端与皮带自由端接触处辅以大弧度的倒角结构,尽可能的减少皮带表面的磨损,延长皮带的使用寿命。
4.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该目的:一种无铆钉的皮带扣,包括扣头主体及扣针,所述扣头主体包括扣环及针扣座,所述扣环和针扣座通过第一销轴连接,所述针扣座的前端设有缺口,所述针扣座的前端上设有穿过缺口的第一通孔,所述扣环包括前框和两个侧框,两个侧框的后端内侧面上均设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一销轴穿设在第一盲孔、第一通孔内,所述扣针的后端设置于缺口处于第一销轴转动连接,所述扣针的前端与前框的内表面抵接。
5.进一步的,所述前框的下表面设为用于带身穿过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后半部为倒圆角设计。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销轴包括两根长短不同的第一销轴a和第一销轴b,第一销轴a和第一销轴b之间设置有第一销轴弹簧,所述第一销轴a和第一销轴b上均设有第一拆换凹槽,在针扣座前端对应第一拆换凹槽的位置设有第一拆换口。
7.进一步的,所述针扣座的前半部设有左右贯穿的通腔,所述通腔内设置有卡扣。
8.进一步的,所述针扣座上设置有卡扣盖体,所述卡扣盖体上设置有用于压紧皮带的棱形凸起,所述卡扣盖体与针扣座通过第二销轴连接,所述卡扣盖体上设有第二销轴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针扣座上设有用于第二销轴端部插入的第二盲孔。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销轴包括第二销轴a和第二销轴b,所述第二销轴a的一端设有容腔,所述第二销轴b的一端插入容腔内,所述容腔内设置有第二销轴弹簧,所述第二销轴弹簧设置于第一销轴a与第二销轴b之间。
10.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销轴a上设有第二拆换凹槽,在卡扣盖体对应第二拆换凹槽
的位置设有第二拆换口。
11.一种皮带,包括带身及以上所述的皮带扣,所述带身包括皮带自由端和皮带固定端,所述皮带固定端插入槽孔内,通过凸起卡紧皮带固定端,所述皮带自由端设置有多个用于扣针穿设的皮带孔,所述皮带孔的截面为梯形结构,当皮带在正常使用时,梯形结构中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与针扣的倾斜角度保持一致。
12.进一步的,所述皮带还包括皮带环,所述针扣座的前半部设有皮带环的末端穿过的通腔,所述通腔内设置有卡扣,所述皮带环的末端设置有皮带环孔,所述皮带环孔套设于卡扣上。
13.进一步的,所述扣针的前端设有凸起部。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的无铆钉的皮带扣,其扣环和针扣座通过第一销轴连接,卡扣盖体和卡扣座之间通过第二销轴连接,第一销轴隐藏于第一通孔和第一盲孔内,第二销轴隐藏于第二通孔和第二盲孔内,这种连接方式没有铆钉或螺丝,使得皮带扣从外观上看更加简洁美观。
15.2、本发明的无铆钉的皮带扣,将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分别设计为两段销轴,并且在两段销轴之间设置销轴弹簧,并在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上分别设有销轴拆换口,这种结构设计可方便针扣座和扣环、针扣座和卡扣盖体安装和拆卸方便。
[0016] 3、本发明的皮带,将皮带孔的截面设计为梯形结构,且梯形的角度与针扣接触区域的角度保持一致,减少了皮带穿戴时拱起的现象,本发明的皮带使用的皮带扣的扣环的前框下表面设计有带身穿过的凹槽,是为了限制皮带在使用过程中皮带自由端相对于皮带扣的上下滑移问题,同时凹槽的结构设计也使得皮带能更好的贴合人体腰部,另一方面,凹槽的后半部设计为倒大幅度的圆角,是为了减少与扣针之间的落差,尽量避免皮带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小半径扭曲,保证皮带的平整度的同时,减少皮带表面的磨损,延长皮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无铆钉的皮带扣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的无铆钉的皮带扣的后视图。
[0019]
图3为图2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的无铆钉的皮带扣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图4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2]
图6为本发明的针扣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7为本发明的皮带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8为图7的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26]
实施例1。
[0027]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铆钉的皮带扣及皮带,包括扣头主体1及扣针2,所述扣头主体1包括扣环11及针扣座12,所述扣环11和针扣座12通过第一销轴13连接,所
述针扣座12的前端设有缺口121,所述针扣座12的前端上设有穿过缺口121的第一通孔,所述扣环11包括前框11a和两个侧框11b,两个侧框11b的后端内侧面上均设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一销轴13穿设在第一盲孔、第一通孔内,所述扣针11的后端设置于缺口121处与第一销轴13转动连接,所述扣针2的前端与前框11a的上表面抵接。
[0028]
本发明的扣环11和针扣座12通过第一销轴13连接,第一销轴13隐藏式的穿设在第一通孔和第一盲孔内,扣环11和扣针12可通过第一销轴13做有限的转动,使用方便,结构之间的连接不需要铆钉或螺丝,从外观上看美观、简洁。
[0029]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前框11a的下表面设为用于带身穿过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后半部为倒圆角设计,前框11a的下表面是带身穿过的通道,将其设计为凹槽结构是为了限制皮带在使用过程中皮带自由端相对于皮带扣的上下滑移问题,这种结构设计应用于腰带时,可使得皮带能更好的贴近人体腰部,另一方面,凹槽的后半部设计为倒大幅度的圆角,是为了较少与扣针之间的落差,保证了皮带在使用过程中的平整度。
[0030]
其中,所述第一销轴13包括两根长短不同的第一销轴a 131和第一销轴b 132,第一销轴a 131和第一销轴b 132之间设置有第一销轴弹簧15,所述第一销轴a 131和第一销轴b 132上均设有第一拆换凹槽134,在针扣座12前端对应第一拆换凹槽134的位置设有第一拆换口135。
[0031]
扣环11与针扣座12采用类似隐藏式销轴的结构连接方式,第一销轴13是由两根销轴组成,两根销轴之间设置有第一销轴弹簧15,则两根销轴之间的距离可调,在必要时,将辅助工具插入第一拆换口125并卡在第一拆换凹槽134上作反向推动即可将两根销轴从第一盲孔111中推出,进而分离扣环11和针扣座12,安装和拆卸比较简单。
[0032]
其中,所述针扣座12的前半部设有用于左右贯穿的通腔122,所述通腔122内设置有卡扣123,所述针扣座12的后半部设置有槽孔124,所述针扣座12的背面上设置有卡扣盖体14,所述卡扣盖体14上设置有菱形凸起125,卡扣123是用于固定类似皮带环3等的结构,槽孔124和凸起125用于固定带身的一端,这种皮带扣用于皮带中,在与带身和皮带环连接时,不需要铆钉连接固定,结构美观,也不容易伤害到皮肤。
[0033]
其中,所述卡扣盖体14与针扣座12的后端通过第二销轴16连接,所述凸起125设置于卡扣盖体14上,当带身插入槽孔124内后,将卡扣盖体14盖合在针扣座12上,卡扣盖体14可以盖住针扣座12内部的结构,同时凸起125卡紧带身,安装方便,所述卡扣盖体14的后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针扣座12的后端两内侧面均设有第二盲孔127,所述第二销轴16穿设在第二通孔、第二盲孔127内,此时第二销轴16隐藏设置,卡扣盖体14可相对针扣座12旋转,当带身经长期使用后材质老化,美观度下降,需要更换时,只需旋转卡扣盖体14,将带身取出,更换上新的带身即可,这种徒手便可完成皮带更换工作,简单,方便。
[0034]
其中,如图2-3所示,所述第二销轴16包括第二销轴a 161和第二销轴b 162,所述第二销轴a 161的一端设有容腔,所述第二销轴b 162的一端插入容腔内,所述容腔内设置有第二销轴弹簧17,所述第二销轴弹簧17设置于第一销轴a 161与第二销轴b 162之间。
[0035]
如图4-5所示,所述第二销轴a 161上设有第二拆换凹槽163,在卡扣盖体14对应第二拆换凹槽163的位置设有第二拆换口141,在必要时,将辅助工具插入第二拆换口141并卡在第二拆换凹槽162上作反向推动即可将两根销轴从第二盲孔126中推出,进而分离卡扣盖体14和针扣座12,安装和拆卸比较简单。
[0036]
本发明的无铆钉皮带扣可广泛应用于腰带、各种包带、人穿戴服饰用的其他皮带、宠物所用的牵狗绳等各种五金针扣类商品中。
[0037]
实施例2。
[0038]
如图7-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皮带,包括带身及以上所述的皮带扣,所述带身包括皮带自由端和皮带固定端,所述皮带固定端插入槽孔124内,通过凸起125卡紧皮带固定端,所述皮带自由端设置有多个用于扣针2穿设的皮带孔21,所述皮带孔21的截面为梯形结构,当皮带在正常使用时,梯形结构中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与针扣21的倾斜角度保持一致,这种结构设计减少了皮带穿戴时拱起的现象。
[0039]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扣环11的前框11a的下表面是皮带自由端穿过的通道,将其设计为凹槽结构,限制了皮带在使用过程中皮带自由端相对于皮带扣的上下滑移问题,进一步减少拱起现象,这种结构设计应用于腰带时,可使得皮带能更好的贴近人体腰部,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凹槽的后半部17设计为倒大幅度的圆角,减少了与扣针之间的落差,尽可能的减少皮带在此处的小半径扭曲,保证了皮带在使用过程中的平整度,减轻了皮带因扭曲而产生的变形的同时还可以增加皮带与前框11a接触处的面积,在相对位移较小的情况,接触面积始终较大,尽可能的减少皮带表面的磨损,延长皮带的使用寿命,进而保护皮带表面。
[0040]
其中,所述皮带还包括皮带环3,所述皮带环3的末端设置有皮带环孔,所述皮带环孔套设于通腔122内的卡扣123上,同时卡扣盖体14盖住内部的结构,其连接没有铆钉和螺丝,从外观上看,结构美观。
[0041]
其中,所述扣针2的前端设有凸起部,阻止带身向上移动,降低带身的上拱弧度,进一步减少皮带拱起的现象,保证了皮带使用时的平整性。
[0042]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