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向折叠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3702发布日期:2020-08-07 19:25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向折叠雨伞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雨伞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向折叠雨伞。



背景技术:

雨伞是遮蔽雨雪的常用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折叠伞由于其占用空间小,重量轻并且取用方便,因此十分常见。

本申请发现:折叠伞在下雨使用后收起来时,被雨水淋湿的一面会漏在外面,这样不管人们以什么的姿势去拿伞,雨伞上的水都会流向地面,使地面变得湿滑,容易发生危险,或者雨水滴落在身上,将衣服打湿,造成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反向折叠雨伞,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叠伞在下雨使用后收起来时,被雨水淋湿的一面会漏在外面,这样不管人们以什么的姿势去拿伞,雨伞上的水都会流向地面,使地面变得湿滑,容易发生危险,或者雨水滴落在身上,将衣服打湿,造成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向折叠雨伞,包括:

第三伞杆、套接于所述第三伞杆的滑套及固定于第三伞杆底端面的卡接部,所述滑套与第三伞杆滑动连接,滑套靠近底端面的侧表面设有圆形卡槽,在所述滑套滑动至与卡接部接触时,卡接部与圆形滑槽卡合;

顶端与第三伞杆的顶部铰接的若干第二连杆及顶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杆的底端铰接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均匀分布在第三伞杆顶部的周边,所述第一连杆的底端与滑套的外侧面铰接;

后端与第三伞杆的顶部铰接的若干第二伞骨及顶端与所述第二伞骨中部铰接的支撑杆,所述第二伞骨与第二连杆一一对应,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与滑套的外侧面铰接;

连接件,其包括连接块、设在所述连接块上表面中部的上凸出端及设在连接块后部的下凸出端,所述第二伞骨的前端铰接于上凸出端;

一端铰接于下凸出端的第三伞骨,其另一端穿过设于支撑杆的矩形槽,并与第二连杆铰接;

后端与连接块的前端固定连接的第一伞骨;

伞布,其下表面的边缘与第一伞骨的前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部包括:

固定于第三伞杆底端面的底板,其侧表面设有若干侧面槽;

端部固定于侧面槽两侧侧壁的连接轴;

中部与连接轴转动连接的卡接杆,其顶部设有向内的延伸端,在滑套底部与底板接触时,延伸端卡合在圆形卡槽内;

套在连接轴的扭簧,其一端与侧边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卡接杆的侧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

第一伞杆及套接于所述第一伞杆的第二伞杆,所述第三伞杆套接于第二伞杆,所述第一伞杆与第二伞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伞杆与第三伞杆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包括:

位于伞布上表面的若干拉杆及与第三伞杆内腔滑动连接的联动块,所述拉杆的前端与伞布上表面固定连接,拉杆的后端穿过设在伞布中心位置的通孔,并与联动块的上端面高度连接,所述拉杆为柔性材料制成;

位于第三伞杆内的弹簧,其一端固定于卡接部,另一端固定于联动块的下端面。

进一步的,包括设于通孔内的环形件,所述环形件的外侧表面固定于通孔的内侧壁,且环形件设有与拉杆一一对应的圆孔,所述圆孔直径大于拉杆直径,所述拉杆穿过圆孔。

进一步的,包括插杆,所述插杆的顶部设有密封塞,在伞布打开后,所述插杆插入第三伞杆内,并通过密封塞将环形件的内孔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与第二伞骨一一对应,且拉杆位于对应第二伞骨的正上方,所述伞布打开后,所述拉杆与伞布的固定处位于连接件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圆孔与拉杆之间的缝隙之间设有橡胶圈。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为柔性钢丝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一种反向折叠雨伞,在雨伞打开使用完毕后,使得卡接部与滑套分离,并用手驱动滑套沿着第三伞杆向上移动,在滑套向上移动过程中,会通过支撑杆推动第二伞骨绕着第二伞骨与第三伞杆铰接处向上转动,进而带动伞布淋雨的一面向内收缩,同时滑套会驱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处向外移动,这样第二连杆就会向外推动第三伞骨,第三伞骨进而会带动连接块绕着上凸出端转动,在上凸出端转动时,第一伞骨就会带动伞布的靠外部的一部分绕着上凸出端向上折叠,实现雨伞反向折叠两次,这样在折叠后将伞布外侧的一部分反向折叠的为外部,内侧反向折叠的内布,在折叠后内布和外布之间形成一个夹角,且夹角小于90度,使得伞布在折叠后,淋湿面位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内,不管雨伞怎样放置,淋湿面上的雨水只会在淋湿面上滚动,无法脱离淋湿面,因此通过使用本发明的雨伞,可减少折叠伞在下雨使用后收起来时,雨水流向地面,使地面变得湿滑,或者雨水滴落在身上,将衣服打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雨伞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伞布的局部轴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伞布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三伞杆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件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卡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三伞杆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伞布的俯视图。

其中,2、伞布;3、插杆;4、拉杆;5、通孔;7、卡接部;8、滑套;9、联动块;10、弹簧;11、第一伞杆;12、第二伞杆;13、第三伞杆;61、第一伞骨;62、第二伞骨;63、第三伞骨;64、连接件;65、支撑杆;66、第一连杆;67、第二连杆;641、连接块;642、上凸出端;643、下凸出端;81、圆形卡槽;71、底板;72、卡接杆;73、侧面槽;74、连接轴;75、扭簧;51、环形件;52、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反向折叠雨伞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包括:

第三伞杆13、套接于所述第三伞杆13的滑套8及固定于第三伞杆13底端面的卡接部7,所述滑套8与第三伞杆13滑动连接,滑套8靠近底端面的侧表面设有圆形卡槽81,在所述滑套8滑动至与卡接部7接触时,卡接部7与圆形滑槽卡合;

顶端与第三伞杆13的顶部铰接的若干第二连杆67及顶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杆67的底端铰接的第一连杆66,所述第二连杆67均匀分布在第三伞杆13顶部的周边,所述第一连杆66的底端与滑套8的外侧面铰接;

后端与第三伞杆13的顶部铰接的若干第二伞骨62及顶端与所述第二伞骨62中部铰接的支撑杆65,所述第二伞骨62与第二连杆67一一对应,所述支撑杆65的底端与滑套8的外侧面铰接;

连接件64,其包括连接块641、设在所述连接块641上表面中部的上凸出端642及设在连接块641后部的下凸出端643,所述第二伞骨62的前端铰接于上凸出端642;

一端铰接于下凸出端643的第三伞骨63,其另一端穿过设于支撑杆65的矩形槽,并与第二连杆67铰接;

后端与连接块641的前端固定连接的第一伞骨61;

伞布2,其下表面的边缘与第一伞骨61的前端固定连接。

在雨伞打开使用完毕后,使得卡接部7与滑套8分离,并用手驱动滑套8沿着第三伞杆13向上移动,在滑套8向上移动过程中,会通过支撑杆65推动第二伞骨62绕着第二伞骨62与第三伞杆13铰接处向上转动,进而带动伞布2淋雨的一面向内收缩,同时滑套8会驱动第一连杆66和第二连杆67的铰接处向外移动,这样第二连杆67就会向外推动第三伞骨63,第三伞骨63进而会带动连接块641绕着上凸出端642转动,在上凸出端642转动时,第一伞骨61就会带动伞布2的靠外部的一部分绕着上凸出端642向上折叠,实现雨伞反向折叠两次,这样在折叠后将伞布2外侧的一部分反向折叠的为外部,内侧反向折叠的内布,在折叠后内布和外布之间形成一个夹角,且夹角小于90度,使得伞布2在折叠后,淋湿面位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内,不管雨伞怎样放置,淋湿面上的雨水只会在淋湿面上滚动,无法脱离淋湿面,因此通过使用本发明的雨伞,可减少折叠伞在下雨使用后收起来时,雨水流向地面,使地面变得湿滑,或者雨水滴落在身上,将衣服打湿,这里在雨伞正立时,雨水会沿着伞布2聚集在伞布2的底部,雨伞在倒立时,雨水会聚集在外布和内布形成的夹角处。在需要使用雨伞时,可用手驱动滑套8向下移动,即可打开伞布2,在打开过程中,可能由于水的粘连,使得伞布2难以打开,这时,可以用手辅助向外掰开伞布2,这样可以更快速的打开伞布2,打开伞布2后,即使伞布2上面还有水,在使用雨伞时,水也只会沿着伞布2正常落下,不会影响位于伞下的人。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所述卡接部7包括:

固定于第三伞杆13底端面的底板71,其侧表面设有若干侧面槽73;

端部固定于侧面槽73两侧侧壁的连接轴74;

中部与连接轴74转动连接的卡接杆72,其顶部设有向内的延伸端,在滑套8底部与底板71接触时,延伸端卡合在圆形卡槽81内;

套在连接轴74的扭簧75,其一端与侧边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卡接杆72的侧部。

在本实施例中,当滑套8靠近卡接部7时,用另一只手握住卡接杆72的下端,并使卡接杆72向外张开,当滑套8与底板71接触后,松开握住卡接杆72的手,在扭簧75的恢复作用下,使得卡接杆72的延伸端与圆形卡槽8181卡合,这样在雨伞张开后,滑套8的位置就会固定,使得雨伞张开后更加稳定。

考虑到使用者的使用要求,可能有的人需要使用更长的伞杆,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还包括:

第一伞杆11及套接于所述第一伞杆11的第二伞杆12,所述第三伞杆13套接于第二伞杆12,所述第一伞杆11与第二伞杆1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伞杆12与第三伞杆13滑动连接。在这里,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调节伞杆的总长度。

由于第二伞骨62和第三伞骨63均不与伞布2连接,只有第一伞骨61的前端与伞布2连接,而且连接处还在伞布2的外边缘,这样在使用时,有可能在伞布2张开后,如果外部风力较大,容易使伞布2拉扯,进而损坏伞布2,另外在伞布2折叠后,伞布2比较松散,有可能有部分伞布2的淋湿面被挤到外部,造成该部分上的雨水洒落到外面,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8所示,包括:

位于伞布2上表面的若干拉杆4及与第三伞杆13内腔滑动连接的联动块9,所述拉杆4的前端与伞布2上表面固定连接,拉杆4的后端穿过设在伞布2中心位置的通孔5,并与联动块9的上端面高度连接,所述拉杆4为柔性材料制成;

位于第三伞杆13内的弹簧10,其一端固定于卡接部7,另一端固定于联动块9的下端面。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10一直处于拉伸状态,在伞布2张开时,弹簧10的拉力最大,此时,通过联动块9对拉杆4施加拉力,这样可将伞布2绷紧,避免伞布2在风力下拉扯,当卡接部7与滑套8分离时,弹簧10就会拉动伞布2反向折叠,在折叠完成后,使得伞布2有一定的收紧力,这样就不会有部分伞布2的淋湿面被挤到外部。优选的,拉杆4为柔性钢丝绳。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通孔5内的环形件51,所述环形件51的外侧表面固定于通孔5的内侧壁,且环形件51设有与拉杆4一一对应的圆孔52,所述圆孔52直径大于拉杆4直径,所述拉杆4穿过圆孔52。通过环形件51,可避免拉杆4与伞布2来回的摩擦,造成伞布2损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插杆3,所述插杆3的顶部设有密封塞,在伞布2打开后,所述插杆3插入第三伞杆13内,并通过密封塞将环形件51的内孔密封,这样避免使用雨伞时,雨水由环形件51的内孔落到人的身上。另外由于圆孔52的直径大于拉杆4的直径,因此最好在圆孔52与拉杆4之间的缝隙之间设置橡胶圈,防止雨水由圆孔52与拉杆4之间的缝隙中落入人的身上。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拉杆4与第二伞骨62一一对应,且拉杆4位于对应第二伞骨62的正上方,这样在伞布2折叠时,弹簧10给拉杆4的拉力,可以以更高的效率传送到第一伞骨61和第二伞骨62,所述拉杆4与伞布2的固定处位于连接件64的正上方,这样外布在折叠时,会以拉杆4与伞布2的固定处所形成的圆形为折叠线。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