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82358发布日期:2021-01-23 08:47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鞋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涉及一种鞋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鞋。


背景技术:

[0002]
鞋位于人体足下,承载着人站立的所有重量,也承载着行走与运动的所有重任。当下社会,人均运动量十分稀少,尤其是社会青年,每凡出行,大多都选择代步工具,极少有人愿意徒步而行。徒步而行的缺点在于费时,费力。费力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每一次落脚,抬脚,肌肉收缩,长久便会消耗人不少的体力,除此之外,长久的行走,肌肉酸痛,对于如今的众人平均体质而言,实现长途的步行十分困难,其根源便在于长时间行走带来的身体应激反应,会使人对于行走产生抗拒。这些应激反应除了肌肉酸痛,体力不支,还有的便是运动带来的汗液。鞋体密闭,势必会让被紧紧包裹的足部更难散热,导致汗液积聚,给人带来不适的感觉。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申请的目的旨在解决上述行走问题的鞋,乃至一种创造更多其他可能的鞋。
[0004]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鞋,尤其是鞋垫,包含数个能够辅助散热与减少能耗的起风元件,起风元件内置一强力压簧,鞋垫分作顶部与底部,顶部制作筛孔与足底相接,底部制作托盘与旋钮承载起风元件。
[0005]
进一步的,起风元件主体为一空心圆筒,中下部外方置数片扇翼,内部凸起两层间距较小的螺旋轨道,轨道上端斜度偏大,下端添加一与螺旋轨道相接的平直环道。
[0006]
进一步的,鞋底的底端凸起数个转轴,转轴上放置一圆形托盘,并在圆形托盘的下方放置一旋转元件。
[0007]
进一步的,在转轴于起风元件的圆筒之间放置一强力压簧于圆形托盘之上,使压簧高度略低于圆筒上端,另将圆筒的下端从内部连接置托盘下方的旋转元件。
[0008]
进一步的,于压簧上端放一圆形压板,平落于圆筒之内,压板一侧连接一圆形小球,小球刚好能立于双层的螺旋轨道之内,并预留微小空隙以供小球活动。
[0009]
进一步的,在鞋底的顶板建立数个传力细柱,立于弹簧之上圆形压板的正上方,并将鞋底的顶端从前后乃至两侧与鞋相连。
[0010]
在鞋底的顶层与底层制造筛孔,使足底通过筛孔与地面相通。
[0011]
由于考虑到每个人的需求不尽相同,本申请之中的鞋底筛孔作为一种非必要选项,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类型的鞋。
[0012]
此外,考虑到各种试用人群的体重,鞋底之上的元件将设置多个,保证压簧能够承载人体重量,并且会通过使用者的需要进行压力测试,以等重物品实验之后,再进行组装。
[0013]
由于行走与奔跑乃至剧烈活动时的鞋底受到的压力极有可能大于重力,所以本申请在制造过程之中需要在压簧承载重量上限预留一足够空间。
[0014]
由于考虑到人穿鞋的舒适度,在鞋底顶与足底需加上一层可透气的弹性塑胶。
[0015]
最后,考虑到足底压簧受力有限,本申请不适合体重过重的人进行剧烈运动,只适合帮助行走。
附图说明
[0016]
本申请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给出。图1是本申请的正面透视剖视图。图2是图一中3的透视剖视图。图3是本申请鞋底的底部剖视图。
[0017]
图例:1,鞋底顶板;2,传力细柱;3,起风元件;4,鞋底底板;5,圆形压板;6,传力小球(细柱);7,双层螺旋轨道;8,压簧;9,平直环道;10,扇翼;11,圆筒外壳;12,底板转轴;13,压簧托盘;14,旋转元件连接架;15,旋转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本申请不受下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9]
如图一所示,1为鞋底顶板,2为传力细柱,3为起风元件,4为鞋底底板。除去顶板与底板,剩下的便是传力细柱与起风元件。
[0020]
3起风元件的启动需要力量作为动力,人体的重力作为一个免费的力量来源,恰好可以作为起风元件的启动力量。
[0021]
如图二所示,乃是3起风元件的剖面示意图,5为圆形传力压板,6为传力小球或细柱,7为双层螺旋轨道,8为强力压簧,9为平直环道,10为扇翼。
[0022]
如图三所示,11为起风元件的主体圆筒外壳,12为底板转轴,13为压簧托盘,14为旋转元件的连接架,15为旋转元件。
[0023]
人下踩过程之中产生的力道,通过2传力细柱直达5圆形压板之上,并通过6传力小球或者细柱作用于3起风元件的主体内凸出的7双层螺旋轨道下层轨道之上,通过下层螺旋轨道的曲面作用为3起风元件提供力矩,使得3起风元件在力矩的作用下围绕12底板转轴产生旋转,借由外部的10扇翼产生气流。
[0024]
8压簧作为平衡落脚之力的作用,在人落脚之后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使得人在下一次抬脚过程之中更加轻松,从而减轻肌肉收缩的耗能,减轻肌肉负担。
[0025]
此外,在8压簧回缩的过程之中,与5圆形压板相连的6传力小球或细柱会作用在7双层螺旋轨道的上层轨道之上,从而又会对3起风元件的11圆筒主体产生一个力矩,使得11圆筒继续绕着4底板之上的12转轴旋转,从而产生气流。
[0026]
在人体落脚的过程之中,人体重力通过压板作用与强力压簧,使得压簧产生形变,但又由于平直环道的存在不会对压簧产生不可逆的损坏,因此在传力小球落到平直环道平面之时,若是不进行抬脚动作,起风元件进行旋转,由于传力小球处于平直环道水平,所以不会对旋转产生任何阻碍。
[0027]
在进行抬脚之时,由于5圆形压板受到8压簧的张力,使得6传力小球作用于7双层螺旋轨道的上层轨道,但由于9平直环道的存在,所以6传力小球要回到3起风元件上方,需要等待3起风元件旋转至 7双层螺旋轨道于9平直环道的交界处,此时在力矩的作用之下,
当6传力小球从9平直环道进入7双层螺旋轨道的瞬间,3起风元件便会停止之前产生的旋转,从而变为逆向的旋转。
[0028]
在这个过程之中,需要保证6传力小球于7双层螺旋轨道和9平直环道的相对光滑,否则不仅会增加元件的磨损,还会产生摩擦音。
[0029]
在此过程之中,需要1鞋底顶板于4底板保持有相对活动的空间,也就是说得在鞋底的1顶板与4 底板之间的前后加上螺旋旋钮。
[0030]
由于1顶板之上的各个6传力细柱长度不同,并且落脚习惯与受力不同,所以在一个落脚过程之中,无法使所有6传力细柱都恰好将5圆形压板之上的6传力小球压至平直环道之上,所以只能选择在人平直站立的时候,使得所有5压板都在9平直环道的水平线上。但这并不影响所有起风元件的运作与使用者的体验。
[0031]
除此之外,可以通过10扇翼的旋转的设定,选择落脚时需要的气流方向,同时也决定抬脚之时的气流方向。
[0032]
由于增加了3起风元件以及10扇翼,使得人在腾空之时,脚下仍然有一个微小的向上力道(3起风元件产生的),使得人能更好的滞空,此外由于8压簧的作用,在弹跳过程之中也会更加的轻松。
[0033]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申请的最佳实施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