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饭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75369发布日期:2021-02-05 18:12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热饭盒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餐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热饭盒。


背景技术:

[0002]
饭盒是常用的餐具,市面上的部分饭盒具有加热功能,电热饭盒启动加热功能时,通常在电热饭盒内设有蒸汽发生器,或者在电热饭盒底部预先存放一些水,通过电热将水加热成水蒸气。电热饭盒内通过蒸汽加热时,蒸汽上升碰触到饭盒盖冷凝成水,因此饭盒盖的内壁上通常附着水珠,在饭盒盖打开时水珠因饭盒盖的倾斜而汇聚成水流,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饭盒盖内壁附着大量水珠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电热饭盒。
[0004]
一种电热饭盒,包括:
[0005]
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加热腔;
[0006]
饭盒盖,装配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饭盒盖将所述加热腔封闭;
[0007]
第一加热模块,设于所述饭盒盖上,所述第一加热模块的加热面朝向所述饭盒盖设置。
[0008]
所述第一加热模块包括:
[0009]
若干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呈环形分布在所述饭盒盖上。
[0010]
所述电热饭盒还包括:
[0011]
蒸汽盒,设于所述饭盒盖上,所述蒸汽盒适于向所述加热腔内输送水雾。
[0012]
所述蒸汽盒包括:
[0013]
水槽,设于所述蒸汽盒内;
[0014]
雾化片,设于所述水槽内。
[0015]
所述饭盒盖上设有:
[0016]
安装槽,所述蒸汽盒可拆卸地收纳在所述安装槽内。
[0017]
所述安装槽包括:水平部,设置在所述蒸汽盒下方,适于支撑所述蒸汽盒;竖直部,设置在所述蒸汽盒进入所述饭盒盖运动路径的前方。
[0018]
所述蒸汽盒还包括:
[0019]
第二加热模块,所述第二加热模块的发热面朝向所述水槽设置。
[0020]
所述饭盒盖上设有:
[0021]
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连通所述加热腔;
[0022]
所述蒸汽盒上设有:
[0023]
通汽口,所述通汽口连通所述蒸汽出口。
[0024]
所述电热饭盒还包括:
[0025]
弹片,所述弹片一端设于蒸汽出口或所述通汽口的内壁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弹片封闭所述蒸汽出口或所述通汽口。
[0026]
所述通汽口设于所述蒸汽盒的底部。
[0027]
还包括:
[0028]
集水盒,设于所述加热腔外部,所述集水盒通过输水管连通所述蒸汽盒。
[0029]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30]
1.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热饭盒,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加热腔;饭盒盖,装配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饭盒盖将所述加热腔封闭;第一加热模块,设于所述饭盒盖上,所述第一加热模块的加热面朝向所述饭盒盖设置。
[0031]
第一加热模块能够对饭盒盖进行加热,使饭盒盖温度升高,加热腔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高的饭盒盖时,不会发生冷凝,因此饭盒盖上附着的水珠会明显减少,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饭盒盖上附着大量水珠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0032]
2.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热饭盒,所述第一加热模块包括:若干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呈环形分布在所述饭盒盖上。
[0033]
加热单元能够更充分的对电热饭盒进行加热。
[0034]
3.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热饭盒,所述电热饭盒还包括:蒸汽盒,设于所述饭盒盖上,所述蒸汽盒适于向所述加热腔内输送水雾。
[0035]
为了防止水蒸气在饭盒盖上冷凝,在饭盒加热后的保温过程中,仍然需要第一加热单元对饭盒盖持续加热,从而保证用户使用时饭盒盖上不易附着水珠,而持续被加热的饭盒盖会逐渐将饭盒内的水汽蒸发,导致保温过程中饭盒内的湿度逐渐降低,在保温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容易导致饭盒内空气环境干燥,使食物发干。本方案的蒸汽盒能够在保温过程中向饭盒内输送水雾,调节饭盒内的环境湿度,防止食物变干。
[0036]
4.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热饭盒,所述蒸汽盒还包括:第二加热模块,所述第二加热模块的发热面朝向所述水槽设置。
[0037]
第二加热模块能够对水槽进行加热,从而使水槽内的水温度升高,在雾化片的作用下,形成具有一定温度的水雾,从而在调节饭盒内环境湿度的同时,还不会影响食物的保温效果。
[0038]
5.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热饭盒,所述通汽口设于所述蒸汽盒的底部。
[0039]
水雾的密度相对于空气密度更大,因此水雾产生后会向蒸汽盒底部沉降,位于蒸汽盒底部的通汽口能够更方便水雾向加热腔内输送。
附图说明
[004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1]
图1为本发明电热饭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2]
图2为表示电热饭盒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43]
图3为表示蒸汽盒内部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44]
图4为表示蒸汽盒结构的立体图。
[0045]
附图标记说明:
[0046]
1、饭盒盖;11、蒸汽出口;12、弹片;13、提手;14、显示窗口;15、安装槽;2、底座;21、加热腔;22、装配空间;3、第一加热模块;4、蒸汽盒;41、水槽;42、雾化片;43、密封圈;44、第二加热模块;45、安装口;46、通汽口;47、进水口;5、集水盒;51、输水管;52、水泵;6、餐盒;7、卡扣组件;8、蒸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50]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51]
实施例
[0052]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热饭盒,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2,所述底座2内设有加热腔21;饭盒盖1,装配在所述底座2上,且所述饭盒盖1将所述加热腔21封闭;第一加热模块3,设于所述饭盒盖1上,所述第一加热模块3的加热面朝向所述饭盒盖1设置。第一加热模块3能够对饭盒盖1进行加热,使饭盒盖1温度升高,加热腔21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高的饭盒盖1时,不会发生冷凝,因此饭盒盖1上附着的水珠会明显减少,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饭盒盖1上附着大量水珠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0053]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加热模块3包括:若干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呈环形分布在所述饭盒盖1上。加热单元能够更充分的对电热饭盒进行加热。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在图1视角下第一加热模块3的其中一个加热单元位于饭盒的正面,还有另一个加热单元位于图1视角下的饭盒盖1背面。作为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还有一个加热单元位于图1视角下饭盒盖1的右侧。每个加热段的形状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互不相同。
[0054]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2、图3所示,所述电热饭盒还包括:蒸汽盒4,设于所述饭盒盖1上,所述蒸汽盒4适于向所述加热腔21内输送水雾。为了防止水蒸气在饭盒盖1上冷凝,在饭盒加热后的保温过程中,仍然需要第一加热单元对饭盒盖1持续加热,从而保证用户使用时饭盒盖1上不易附着水珠,而持续被加热的饭
盒盖1会逐渐将饭盒内的水汽蒸发,导致保温过程中饭盒内的湿度逐渐降低,在保温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容易导致饭盒内空气环境干燥,使食物发干。本方案的蒸汽盒4能够在保温过程中向饭盒内输送水雾,调节饭盒内的环境湿度,防止食物变干。
[0055]
本实施例中,在图2视角下,饭盒盖1的剖面近似为u形,饭盒盖1具有一段向底座2方向延伸的侧壁,使得饭盒盖1扣合在底座2上时,在蒸架上方形成能够容纳食物的加热层,在上述结构基础上,蒸汽盒4装配在饭盒盖1的侧壁上。如图2、图3所示,所述饭盒盖1上设有:安装槽15,所述蒸汽盒4收纳在所述安装槽15内。蒸汽盒4收纳在安装槽15内,能够使饭盒整体外形更加规则,方便存放和携带。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蒸汽盒4设于饭盒的顶部。
[0056]
由于饭盒盖1在使用过程中被第一加热模块3加热,因此饭盒盖1本身温度相对较高,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饭盒盖1顶部设置提手13,提手13由隔热材料制成,或者提手13外包覆有隔热层。饭盒盖1顶部设有适于收纳提手13的凹槽。同理,如图1、图2所示,饭盒盖1与底座2通过卡扣组件7连接,卡扣组件7的一部分位于饭盒盖1上,位于饭盒盖1上的卡扣组件7由隔热材料制成,或者在用户需要触碰的部位设置隔热垫层,以方便用户触碰使用。
[0057]
对于底座2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如图2所示,底座2为双层结构在底座2内部形成装配空间22,装配空间22能够为电热饭盒的多功能需求提供更多功能模块的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底座2上设有显示窗口14,显示窗口14既可以是透明的显示窗口,也可以是电子屏幕。当显示窗口14为电子屏幕或者触控屏幕时,电子屏幕或者触控屏幕对应的控制电路、主板等部件设于装配空间22内。包括电热饭盒内装配的传感器等部件,也可以安装在装配空间22中。具体的,如图2所示,在底座2内的装配空间中,设有加热组件,加热组件为pct加热体、电热膜片等能够自身发热并将热量传递给加热腔21,从而实现加热腔21内食物的加热,加热组件还可以是电磁加热结构。相应的,加热腔21内预先放置有水,在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热量产生水蒸气,从而对加热腔21内的食物进行加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饭盒内设有蒸架8,蒸架8将饭盒内部空间分层,能够实现食物多层摆放,以充分利用饭盒内部的空间。
[0058]
其中,如图2所示,加热腔21内放置有用于承装食物的餐盒6,蒸架将加热腔21沿竖直方向分隔成两层,在图2的蒸架上方,也提供了能够容纳另一个餐盒6的空间,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蒸架上下两层空间放置餐盒6。
[0059]
对于蒸汽盒4内部的结构,参照图3、图4,所述蒸汽盒4包括:水槽41,设于所述蒸汽盒4内;雾化片42,设于所述水槽41内。雾化片42能够对水槽41内的水进行雾化,形成水雾并向水槽41外扩散。雾化片42设于水槽41底部,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雾化片42设于水槽41的内壁上。
[0060]
本实施例中,蒸汽盒4自身可拆卸地设置在安装槽15中,当需要进行加水时,将蒸汽盒4从安装槽15中拔出,然后将水放入水槽41中。对于安装槽15的结构不进行限定,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槽包括:水平部,设置在所述蒸汽盒下方,适于支撑所述蒸汽盒;竖直部,设置在所述蒸汽盒进入所述饭盒盖运动路径的前方。
[0061]
如图2所示,通过水平部和竖直部,其可以形成安装槽的底壁和右侧壁,从而起到容纳的作用。
[0062]
本实施例中,对雾化片自身的固定方式不进行限定,其可以直接设置在水槽41的
底面上,采用卡扣等结构进行固定。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蒸汽盒4的下部设置有安装口45,将雾化片42放置于安装口中。同时,为了防止位于水槽41中的水发生泄漏,同时为了避免雾化片进水,如图3所示,在安装口45中设置有密封圈43,密封圈对雾化片42的整体进行包覆。具体地,安装口45自身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盲孔。
[0063]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2、图3所示,所述蒸汽盒4还包括:第二加热模块44,所述第二加热模块44的发热面朝向所述水槽41设置。第二加热模块44能够对水槽41进行加热,从而使水槽41内的水温度升高,在雾化片42的作用下,形成具有一定温度的水雾,从而在调节饭盒内环境湿度的同时,还不会影响食物的保温效果。
[0064]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饭盒盖1上设有:蒸汽出口11,所述蒸汽出口11连通所述加热腔21;所述蒸汽盒4上设有:通汽口,所述通汽口连通所述蒸汽出口11。
[0065]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通汽口46设于所述蒸汽盒4的底部。水雾的密度相对于空气密度更大,因此水雾产生后会向蒸汽盒4底部沉降,位于蒸汽盒4底部的通汽口46能够更方便水雾向加热腔21内输送。
[0066]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电热饭盒还包括:弹片12,所述弹片12一端设于蒸汽出口11或所述通汽口的内壁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弹片12封闭所述蒸汽出口11或所述通汽口。具体的,弹片12的自由端能够相对蒸汽出口11或者通汽口的内壁移动,即弹片12的自由端发生弹性形变。如图2、图3所示,弹片12的功能可以理解为单向阀,在图3视角下,蒸汽盒4内产生的水雾进入通汽口46,水雾继续运动到蒸汽出口11内的弹片12处,随着水雾增多弹片12左侧的压力变大使弹片12的自由端受力向右弯曲从而打开通道,使水雾进入加热腔21,在水雾停止产生后,弹片12左侧压力逐渐变小,依靠弹片12自身弹性恢复原状从而重新封闭通道。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可以实现蒸汽盒4内部的蒸汽对餐盒6中的食材进行补水操作,同时可以避免餐盒6中的水蒸气通过弹片12进入到蒸汽盒4中,造成热蒸汽的损失。
[0067]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电热饭盒还包括:集水盒5,设于所述加热腔21外部,所述集水盒5通过输水管51连通所述蒸汽盒4,在蒸汽盒4上设置有进水口47,输水管的一端连接在进水口47上。集水盒5能够向蒸汽盒4的水槽41内提供水。输水管内的供水动力由水泵52提供。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用户手动拆卸蒸汽盒4向水槽41内添水。
[0068]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