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作可靠的飓风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05020发布日期:2022-03-19 14:20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作可靠的飓风筒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作可靠的飓风筒。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吹风机均由手柄和机头两大部分组成,手柄和机头连接,整体呈t字型,由于吹风机需要承载风扇单元、加热单元等占用安装空间较大的零部件,吹风机整体体积偏大,占用较大的收纳空间。气流入口设置在手柄或者机头上,气流出口设置在机头上。
3.而且,吹风机的控制组件(线路板)大部分设置在机头内,部分设置在手柄内的,且需要独立的空间进行装配,使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飓风筒。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工作可靠的飓风筒,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部限定气流通路,气流通路的上游具有供气流进入的气流入口,气流通路的下游具有排出气流的气流出口,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用于使气流从所述气流入口进入所述壳体组件内部的风扇单元,其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至少部分被所述第二壁遮挡;所述风扇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壁内,所述气流通路至少由所述第一壁限定,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风扇单元工作的控制组件,所述第一壁的下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夹持所述控制组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镂空设置。
6.好处是,通过使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壁和第二壁,双层壁的设置能够起到减小风扇单元震动的作用;通过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设置,对控制组件进行固定,减化产品结构;通过使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镂空设置,既能起到固定控制组件的作用,还能起到减小整机重量、减小产品用料降低成本,还可以使气流通路的气流带走控制组件的热量,给控制组件散热,降低飓风筒由于控制组件过热而导致性能受损的发生概率。
7.优选的,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抵靠,且所述第二壁向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施加径向预紧力。
8.好处是,提高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对控制组件固定的可靠性,使机器在受到外力碰撞时也能对控制组件进行可靠固定,防止其移位,且防止控制组件移位后产生风阻导致的风量和风压的损失。
9.优选的,所述第二壁包括第一外部壁和第二外部壁,所述第一外部壁、第二外部壁设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且所述第一外部壁和第二外部壁均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抵靠。
10.好处是,实现第一壁和第二壁的固定和装配,还可以通过第一外部壁和第二外部壁向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施加径向预紧力,实现对控制组件的可靠固定。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周向长度占所述壳体组件周长的比例不大于1/3。
12.好处是,既能起到固定控制组件的作用,又能获得足够的空间使气流经过控制组件,给控制组件散热。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壁的外部表面构成所述壳体组件的外部表面。
14.好处是,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从外部是可触及的,能够起到引导第一壁和第二壁装配的作用。
15.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贯穿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靠近所述气流入口的位置用于固定所述控制组件。
16.好处是,使从气流入口进入的气流先经过控制组件,对控制组件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率。
17.优选的,用于固定所述控制组件的长度为l1,第一固定部或第二固定部的长度为l2,l1与l2的比值不超过1/4。
18.好处是,合理划分壳体组件内的安装空间,使壳体组件内的部件紧凑安装,获得合适的整机长度。当l1与l2的比值大于1/4时,会使得整机长度过长,存储时占用较多空间。
19.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具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线路板的侧壁设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凹槽的底壁相抵靠。
20.好处是,使控制组件固定可靠。
21.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双层线路板,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双层线路板的厚度。
22.好处是,通过双层线路板的设置,可以缩短控制组件的长度,从而能够减小壳体组件的长度;凹槽宽度大于双层线路板的厚度是为了确保双层线路板的侧壁位于凹槽内,使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对双层线路板施加径向预紧力,确保对控制组件的固定可靠性。
23.优选的,所述风扇单元包括电机和由所述电机驱动旋转的叶轮,所述电机为三相同步电机,所述电机的转速为80000rpm≤n≤130000rpm。
24.好处是,高转速的电机获得大的风量和风压。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发明所述飓风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所述飓风筒的爆炸图。
28.图3为本发明所述飓风筒的剖视图。
29.图4为本发明所述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尤其是第一壁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所述第一内壁与控制组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所述第一内壁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发明所述第二内壁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本发明所述控制组件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本发明所述第一外部壁的结构示意图。
35.图中所指各部件的名称如下:1、壳体组件;101、第一壁;1011、第一部分;1012、第二部分;1013、第一内壁;1014、第二内壁;1015、第一固定部;1016、第二固定部;1017、镂空区域;102、第二壁;1021、第一外部壁;1022、第二外部壁;2、气流入口;3、气流出口;4、风扇单元;401、电机;402、叶轮;5、加热单元;6、控制组件;7、卡扣;8、卡槽;9、腔体;10、左壁;11、螺钉孔;12、右壁;13、左凹槽;14、右凹槽;15、收缩区段;1501、第一表面;1502、第二表面;16、第三表面;17、第四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37.如图1至9所示,一种工作可靠的飓风筒,包括壳体组件1,所述壳体组件1内部限定气流通路,气流通路的上游具有供气流进入的气流入口2,气流通路的下游具有排出气流的气流出口3,所述壳体组件1内设有用于使气流从所述气流入口2进入所述壳体组件1内部的风扇单元4,其中,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第一壁101和第二壁102,所述第一壁101至少部分被所述第二壁102遮挡;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风扇单元4工作的控制组件6,所述第一壁101的下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所述第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夹持所述控制组件6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之间镂空设置。
38.第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之间形成一镂空区域1017,控制组件6设置在所述镂空区域1017,第二壁102覆盖所述镂空区域1017。
39.通过使壳体组件1包括第一壁101和第二壁102,双层壁的设置能够起到减小风扇单元4震动的作用;通过第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的设置,对控制组件6进行固定,减化产品结构;通过使第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之间镂空设置,既能起到固定控制组件6的作用,还能起到减小整机重量、减小产品用料降低成本,还可以使气流通路的气流带走控制组件6的热量,给控制组件6散热,降低飓风筒由于控制组件6过热而导致性能受损的发生概率。
40.上述方式中,第一壁101可以全部位于第二壁102内;也可以部分位于第二壁102内,部分是从外部手可触及;上述方式中,气流通路可以全部由第一壁101限定;也可以部分由所述第一壁101限定,例如,第一壁101和第二壁102配合限定气流通路。在本例中,气流通路由第一壁101和第二壁102配合限定气流通路。
41.在本例中,气流入口2和气流入口2均设置于壳体组件1上,气流入口2设于所述第
二壁102上,气流出口3设于所述第一壁101上;更进一步的,第一壁101包括从外部可触及的第一部分1011和被所述第二壁102覆盖的第二部分1012,气流入口2设置在第二壁102上且位于所述壳体组件1的下部,气流出口3设置在第二部分1012上且与所述壳体组件1的轴线平行。
42.可以理解的,气流入口2可以位于壳体组件1的底部、或者侧壁、或者位于壳体组件1的底部和侧壁;气流出口3可以位于壳体组件1的顶部、或者侧壁。
43.可以理解的,气流入口2和气流出口3均设置于壳体组件1上,气流通路由所述第一壁101限定时,此例的一种实现形式为,第一壁101呈筒状、第二壁102也呈筒状,第一壁101位于第二壁102内,第二壁102上设有气流入口2,第一壁101上设有连通所述气流入口2的第一开口,以使得气流从气流入口2进入第一壁101内;第二壁102上设有气流出口3,第一壁101上设有连通所述气流出口3第二开口,已使得第一壁101中的气流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和气流出口3排出到外部环境。
44.可以理解的,可以综合前述两种实施例,来设置不同的第一壁101、第二壁102的结构形态,获得不同的形式的气流通路、使外部气流通过不同的形式进入气流通路、使气流通路中的气流经过不同的形式排出到外部环境。
45.如图2至6所示,第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之间镂空设置的位置可以与气流入口2设置的位置重叠,也可以错开一定距离,优选重叠的情况,可以充分利用壳体组件1的内部空间,从而获得较短的整机长度,占用较小的存储空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壁102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相抵靠,且所述第二壁102向所述第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施加径向预紧力。提高第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对控制组件6固定的可靠性,使机器在受到外力碰撞时也能对控制组件6进行可靠固定,防止其移位,且防止控制组件6移位后产生风阻导致的风量和风压的损失。
4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壁102包括第一外部壁1021和第二外部壁1022,所述第一外部壁1021、第二外部壁1022设于第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之间,且所述第一外部壁1021和第二外部壁1022均与第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相抵靠。实现第一壁101和第二壁102的固定和装配,还可以通过第一外部壁1021和第二外部壁1022向第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施加径向预紧力,实现对控制组件6的可靠固定。
47.本例中,第一外部壁1021和第二外部壁1022为沿壳体组件的轴线方向布置为两半式结构,第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包括外部可触及的表面。第一外部壁1021可以向第一固定部1015、第二固定部1016施加径向方向的预紧力;第二外部壁1022也可以向第一固定部1015、第二固定部1016施加径向方向的预紧力;就第一外部壁1021与第一固定部1015、第二固定部1016的配合来说明如何向第一固定部1015、第二固定部1016施加径向预紧力,第二外部壁1022向第一固定部1015、第二固定部1016施加径向预紧力的方式与第一外部壁1021相同。
48.如图8、9所示,第一外部壁1021具有径向向内延伸的收缩区段15,且分别设于第一外部壁1021的相对两侧,即第一外部壁1021具有壳体组件1轴线方向布置的相对两侧,收缩区段15分别设于该相对两侧,且设于该相对两侧的收缩区段15分别于第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配合。收缩区段15包括与第一表面1501以及与第一表面1502连接的第二表面1502,第一固定部1015包括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三表面16和周向延伸的的第四表面17,第一
表面1501与第三表面17抵靠,第二表面1502与第四表面17抵靠。同样的,第一外部壁1021另一侧的收缩区段15的结构、第二固定部1016的结构以及第一外部壁1021与第二固定部1016的配合方式参考前述方式。
49.同样的,第二外部壁1022与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的配合方式相同。
5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的周向长度占所述壳体组件1周长的比例不大于1/3。既能起到固定控制组件6的作用,又能获得足够的空间使气流经过控制组件6,给控制组件6散热。
51.所述第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以及所述第二壁102的外部表面构成所述壳体组件1的外部表面。第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从外部是可触及的,能够起到引导第一壁101和第二壁102装配的作用。本例中,第一固定部1015的部分表面从外部可触及、第二固定部1016的部分表面从外部可触及。
52.如图1、2、4所示,所述第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贯穿所述第二壁102,所述第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靠近所述气流入口2的位置用于固定所述控制组件6。使从气流入口2进入的气流先经过控制组件6,对控制组件6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率。“贯穿”即第一固定部1015、第二固定部1016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壁102的长度。
53.如图2、3、4、5所示,用于固定所述控制组件6的长度为l1,第一固定部1015或第二固定部1016的长度为l2,l1与l2的比值不超过1/4。合理划分壳体组件1内的安装空间,使壳体组件1内的部件紧凑安装,获得合适的整机长度。当l1与l2的比值大于1/4时,会使得整机长度过长,存储时占用较多空间。
54.如图5、6、8所示,所述第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具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线路板的侧壁设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凹槽的底壁相抵靠。使控制组件6固定可靠。
55.如图3、5所示,所述控制组件6包括双层线路板,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双层线路板的厚度。通过双层线路板的设置,可以缩短控制组件6的长度,从而能够减小壳体组件1的长度;凹槽宽度大于双层线路板的厚度是为了确保双层线路板的侧壁位于凹槽内,使第一固定部1015和第二固定部1016对双层线路板施加径向预紧力,确保对控制组件6的固定可靠性。
56.本例中,凹槽包括设于第一固定部1015上的左凹槽13和设于第二固定部1016上的右凹槽14,控制组件6的两侧分别于左凹槽13和右凹槽1016相抵靠。
57.所述风扇单元4包括电机401和由所述电机401驱动旋转的叶轮402,叶轮402高速旋转使外部气流从气流入口2进入气流通路,所述电机401为三相同步电机401,所述电机401的转速为80000rpm≤n≤130000rpm。高转速的电机401获得大的风量和风压。
58.如图3、5、6、7所示,所述第一壁101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风扇单元4的第一内壁1013,和用于隔离加热单元5辐射热量的第二内壁1014,所述第一内壁1013位于所述第二内壁1014的下方且两者连接,所述第二内壁1014由隔热材料制成。第一内壁1013上设有卡扣7,第二内壁1014上设有与所述卡扣7配合的卡槽8;第一内壁1013部分伸入所述第二内壁1014内且紧贴设置有利于提高第一内壁1013和第二内壁1014的连接可靠性。为了便于风扇单元4的安装和固定,第一内壁1013进一步的包括沿其轴线方向拆分的左壁10和右壁12,左壁10和右壁12通过螺钉结构进行连接,螺钉结构包括设于左壁10和右壁12上的螺钉孔11以及螺
钉(图中未示出),左壁10和右壁12配合到位后,将螺钉装入螺钉孔11中实现左壁10和右壁12的连接。左壁10和右壁12连接后形成用于容纳风扇单元4的腔体9,通过腔体9的壁包裹住风扇单元4,减震、降噪。左壁10上设有第一固定部1015、右壁12上设有第二固定部1016,第一固定部1015、第二固定部1016位于腔体9的下方。
5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