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行李箱。
背景技术:[0002]
行李箱通常用于住宿旅行时保护期内装物。为更好的保护物品,优选硬质行李箱,但硬质行李箱的容积是固定的,物品较多时,无法将全部物品装入箱中,剩余的物品需要装入其他的包中。如果可以改变行李箱的容积,即使在物品很多时,也可以装入一个行李箱中。
[0003]
于是以往就提出了可变容积型行李箱的方案(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方案注册第3183546(图2))。
[0004]
如图12所示,可变容积型行李箱100由行李箱主体101、拉链102、伸缩部分103与盖体104构成。伸缩部分为布制,布制的伸缩部分103具有伸缩性好、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的有点。但是伸缩部分103在缩小为半幅时,折叠形状不稳定,伸缩部分103会出现所谓的皱皱褶褶。
[0005]
为了克服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行李箱100的上述缺陷,已知一种可变容积型行李箱(参照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方案注册第3202799)。
[0006]
根据专利文献2,提供一种手提包,其具备环状的框架、箱状主体与伸缩机构,其中,所述箱状主体在收纳侧具有与该框架的边缘相对应形状的开口,所述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框架及主体之间,且利用转轴连接多个非挠性板体,同时所述板体相对于所述框架与主体,利用转轴进行连接,该转轴与所述框架及主体的端部边缘近似平行。
[0007]
下面基于图13及图14,对于专利文献2进行说明。
[0008]
如图13所示,利用转轴205将第1板体201与第2板体202连接,利用转轴205将第2板体202与第3板体203连接,利用转轴205将第3板体203与第4板体204连接。而且,利用转轴205将第1板体201与第1安装板207连接,利用转轴205将第4板体204与第2安装板208连接。
[0009]
第1安装板207利用螺丝固定在框架上,第2安装板208利用螺丝固定在主体上。结果,将得到如图14所示的行李箱200。
[0010]
如图14所示,在框架211与主体212之间设置有板体201~204或者转轴205,因此充分地加大了行李箱200的容积。
[0011]
缩小行李箱200的容积时,以转轴205为中心将板体201~204折叠。因此,在专利文献2中解决了专利文献1的缺陷(伸缩部分出现皱皱褶褶)。但是,板体201~204与转轴205会露出,因此可以说外观不是很好。
[0012]
板体201~204与转轴205配置在行李箱200的底面、图纸前面的侧面、图纸内部的侧面及上表面上,行李箱200不可避免地会增加重量。
[0013]
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缺陷对行李箱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0014]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行李箱,其具有可改变箱体容积之特点。
[001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16]
一种行李箱,其是一种具有伸缩部分并可以改变容积的箱型行李箱,包括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所述伸缩部分挂在第一要素与第二要素上,所述伸缩部分由连接第一要素与第二要素的外皮、配置在外皮内侧上的内袋和收纳于内袋中的加固部件构成;加固部件为打开时的尺寸与外皮几乎相同的铰链,铰链具备在不施加外力的状态下会打开的扭矩弹簧。
[0017]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行李箱在底面上具有小脚轮,在与该底面平行的上表面上具有拉手,所述加固部件仅配置在所述底面与上表面上。
[0018]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袋具有拉出与放入前述加固部件的袋开闭拉链。
[0019]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要素上设置有整体将行李箱开闭的主分割部分,所述第二要素上设置有局部将行李箱开闭的小盖。
[002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0021]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当需要携带大量物品时,通过第一要素、第二要素和连接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的伸缩部分的配合,使箱主体容积增大,可以放入更多物品;通过在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的外侧面设置外皮,使产品美观性更好。
[0022]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拉伸状态下的侧视图;
[0024]
图2是图1中2部位的放大剖面图,是伸缩部分的剖面图;
[0025]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的伸缩部分的分解图;
[0026]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的加固部件的立体图;
[0027]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的加固部件的分解图;
[0028]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的加固部件的剖面图;
[0029]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的加固部件的作用图;
[0030]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的伸缩部件的作用图;
[0031]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收缩状态下的侧视图;
[0032]
图10是图1中10-10线剖面图;
[0033]
图11(a)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作用说明图,是显示实施方式的图纸;
[0034]
图11(b)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作用说明图,是显示比较方式的图纸;
[0035]
图12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以往行李箱的立体图;
[0036]
图13是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以往伸缩部分的构成图;
[0037]
图14是专利文献2所公开以往行李箱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如图1所示,行李箱10是一种行李箱,箱型的容积可变,其构成要素包括第一要素11与第二要素12,在第一要素11与第二要素12上挂有伸缩部分30。
[0039]
行李箱10其他构成要素有箱主体13与盖体14,利用主拉链15将箱主体13与盖体14上的一部分14a连接。此时,盖体14的一部分14a构成第一要素11。而且,主拉链15配置在行李箱10的主分割部分16上。主分割部分16在行李箱10整体开闭时使用。
[0040]
箱主体13上具备一拉手17,可握住拉手17后将行李箱10抬起。
[0041]
此外,箱主体13上具备伸缩拉手18,该伸缩拉手18配合小脚轮19可使行李箱10进行横向运动。
[0042]
盖体14的剩余部分14b构成第二要素12,盖体14由一部分14a和剩余部分14b组成,在一部分14a和剩余部分14b之间设置有伸缩部分3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盖体14中夹持有伸缩部分30。此外,伸缩部分30也可夹持在箱主体13之间。而且,伸缩部分30也可夹持在盖体14与箱主体13两者之间。
[0043]
此外,行李箱10由箱主体13、中心框架(图14,符号211)与盖体14构成时,中心框架211的一个侧面将成为主分割部分16。此时,也可以在盖体14与中心框架211之间夹持伸缩部分30,或在箱主体13与中心框架211之间夹持伸缩部分30。而且,伸缩部分30也可以夹持在盖体14与中心框架211之间的区域,和箱主体13与中心框架211之间的区域,这两个区域之间。
[0044]
此外,在盖体14的剩余部分14b上设置有小盖21,该小盖21可局部开闭行李箱10,打开小盖拉链22后,可打开小盖21,向行李箱10中放入或者取出小物品(图11(a),符号26)。
[0045]
下面基于图2和图3对伸缩部分30的构造及构成进行说明。
[0046]
如图3所示,伸缩部分30由设置在第一要素11之下(行李箱的内侧,以下相同)的伸缩部分拉链31的一部分31a、设置在第二要素12之下的伸缩部分拉链31的第二部分31b、设置在一部分31a和第二部分31b之下的外皮32、设置在外皮32之下的内袋33和收纳于该内袋33中的加固部件40构成。
[0047]
外皮32采用布(包括树脂类的织布)、皮革(包括人造皮革)、橡胶或者树脂制成;为了形成折痕,在外皮32中央设置中央折痕部位34,用于向下折叠,在两侧设置侧面折痕部位35,用于向上折叠。
[0048]
而且,外皮32采用布制成时,由于其富有弯曲性,因此不一定需要中央折痕部位34和侧面折痕部位35。即在外皮32上可以任意设置中央折痕部位34和侧面折痕部位35。
[0049]
内袋33为布袋或者树脂袋(用树脂丝编织而成的袋),在距离外皮32远侧的面(行李箱10内侧的面)的中央上具有袋开闭拉链36。使用该袋开闭拉链36可以随意从内袋33中取出或放入加固部件40,该加固部件40打开时(不施加外力时)的尺寸与外皮32几乎相同。
[0050]
如图2所示,利用第一线37将伸缩部分拉链31的一部分31a、外皮32的一端以及内袋33固定在第一要素11上。利用第二线38将伸缩部分拉链31的第二部分31b、外皮32的另一端以及内袋33固定在第二要素12上。
[0051]
而且,在内袋33中可以省略第一线37与第二线38之间的部分(在图3中以圆a围住的部位(外皮32侧的面)),以减少布的使用量。但是,由于加固部件40会直接顶住外皮32的内面,因此在加固部件40进行弯曲运动时,外皮32上会出现擦伤。
[0052]
关于这一点。只要内袋33和加固部件40采用布等进行包围,加固部件40就不会直接顶住外皮32,外皮32就不会出现擦伤。
[0053]
下面基于图4和图5,对加固部件40的构造进行说明。
[0054]
如图5所示,加固部件40由梯形板状的第一叶片41、第二叶片42、架在第一叶片41与第二页片42上的扭矩弹簧43和可以转动地连接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的合页杆44构成。
[0055]
在第一叶片41的一边上一体形成有圆筒部位一41a,在第一叶片41上一体设置有收纳部分扭矩弹簧43的弹簧槽一41b。
[0056]
同样,在第二叶片42的一边上一体形成有圆筒部位二42a,在第二叶片42上一体设置有收纳部分扭矩弹簧43的弹簧槽二42b。
[0057]
插入合页杆44,将圆筒部位一41a、圆筒部位二42a与扭矩弹簧43一起贯通,形成如图4所示的铰链45。
[0058]
图6显示的是打开状态下的铰链45(加固部件40)。在扭矩弹簧43的弹压力下,第一叶片41将会向图中顺时针的方向转动,第二叶片42将会向图中逆时针的方向转动。第二叶片42顶住第一叶片41的边后,将不能转动。此时,第一叶片41与第二页片42将构成一个很大的平坦面。
[0059]
可在第一叶片41与第二叶片42的上下表面上设置凹陷部位,减轻重量,凹陷部位可以在树脂成型时很容易形成。
[0060]
但是,在图2中,如果第二要素12接近第一要素11,则外皮32的中央折痕部位34将会成为向下折叠的状态,会向下方按压加固部位40。不具备中央折痕部位34或者侧面折痕部位35的外皮32将会成为曲曲折折(弯折)的状态,向下方按压加固部件40的中央。
[0061]
如此,图6所示的铰链45将如图7所示,成为v字形,形成闭合状态。
[0062]
在图7中,消除外力后,由于扭矩弹簧43的弹压力,将会恢复为图6。
[0063]
在图2中,第二要素12接近第一要素11后,外皮32将成为v字形,加固部件40会形成v字形,因此如图8所示,内袋33也会成为v字形。在此状态下,将伸缩部分拉链31的第二部分31b与伸缩部分拉链31的一部分31a连接,得到如图9所示的行李箱10。
[0064]
图10是图1的10-10线剖面图,在地面24上具备小脚轮19,在与底面24平行的上表面25上具备拉手17。推荐加固部件40仅配置在底面24与上表面25两个部位上。
[0065]
第一个推荐理由为减轻重量及降低成本;在图10中,虽然也可以沿着左右侧面设置加固部件40,但是此时,由于加固部件40的数量为4根,内袋33的数量也为4个,因此行李箱10的重量会增加,且成本提高。这一点,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加固部件40的数量为2根,内袋33的数量也为2个,因此行李箱10的重量会减轻,且成本降低。
[0066]
第二个推荐理由为防止底面24弯曲;在图10中,也可以将底面24及上表面25的加固部件40固定,仅在左右侧面上设置加固部件40。此时,由于内部装了物品,底面24会向下洼陷,可在底面24上增加其他的加固板。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配置在底面24上的加固部件40兼作加固板,因此可省略加固板,因此,可在接近小脚轮19的底面24上配置本实用新型的加固部件40。
[0067]
但是,使用图9所示的行李箱10装入或者取出大型物品时,需要进行主分割部分16的的开闭。通过开闭小盖21来从行李箱10中取用和放回小物品。与盖体14相比,小盖21很轻,可见减少使用负担。
[0068]
下面基于图11(a)和图11(b)对小盖21的作用进行比较说明。
[0069]
图11(b)显示比较方式,图11(b)的行李箱300与在图12中说明的行李箱100相同,具有布制的伸缩部分301。布制的伸缩部分301由于腰部柔软,盖体剩余部分302的重量会造成其皱皱褶褶地聚在一起,高度尺寸h2也会变得较小。
[0070]
收纳一定程度的物品后,盖体的剩余部分302将会成为放置在内装物上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打开小改303,放入小物品304时,需要拉起盖体的剩余部分302后,将伸缩部分301拉伸。通过拉伸,在内装物与盖体的剩余部分302之间可以形成间隙,将小物品304放入该间隙中,拉起盖体的剩余部分304的行为将会成为负担。
[0071]
图11(a)显示实施方式,图11(a)的行李箱10在外皮32的内部具备图4所示的铰链45,该铰链45具备扭矩弹簧43,使得伸缩部分30保持拉伸状态,高度尺寸h1变大(h1<h2)。
[0072]
在内装物与盖体剩余部分14b之间会产生相当于最大(h2-h1)的高度间隙。可打开小盖21在该间隙中装入小物品。装入时,无需将盖体14的剩余部分14b拉起,较为方便。
[0073]
行李箱10如图11(a)所示,外皮32为外观部件,该外皮32富有平坦性,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行李箱10尽管具备伸缩部分30,其美观性仍然很好。
[0074]
而且,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狭义的行李箱,只要是箱型容器即可,还可以适用于箱型的包、容器与汽车后备箱。
[0075]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适用于无小脚轮的行李箱或者无小盖的行李箱。
[0076]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