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T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9244发布日期:2021-02-09 17:18阅读:78来源:国知局
功能性T恤的制作方法
功能性t恤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服装,具体的说是一种能够满足使用者活动量,穿着舒适,服帖美观的功能性t恤。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t恤裁剪简单,导致在穿着时存在后背处活动量不足的问题,此外,现有t恤在穿着的过程中,领部易塌落,易变形,与人体颈部贴合性差,不但不美观,也缩短了服装的使用寿命。目前为了改善t恤类服装衣领的塌落问题,一般在衣领部分采用质地较厚或较硬的面料,但实际使用中舒适性差,此外,有的服装还通过在衣领处设置夹层结构来实现衣领贴合性的提高,然而现有夹层结构多采用普通单层硬质材料填充,舒适性差,直立性差导致贴合性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能够满足使用者活动量,穿着舒适,服帖美观的功能性t恤。
[0004]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0005]
一种功能性t恤,设有t恤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t恤主体的衣领处设有立体夹层,所述立体夹层中设有褶皱层;所述t恤主体的肩部与袖部之间设有弹性过渡带。
[0006]
本实用新型所述褶皱层中设有彼此平行设置的两条以上褶皱,所述褶皱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或梯形或圆形或椭圆形或条形;褶皱均沿衣领内侧纵向设置,进一步,为了提高褶皱的支撑效果,所述褶皱在纵向均呈上窄下宽的锥筒状。
[0007]
本实用新型为了保证舒适性,所述立体夹层的褶皱层内侧设有内衬层,内衬层采用棉质材料制成,穿着时与人体颈部贴合。
[0008]
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过渡带仅位于t恤主体背面肩袖接缝处,所述弹性过渡带优选采用多层风琴褶结构,用于增加肩背部活动余量;进一步,所述弹性过渡带设置3-6道彼此平行的风琴褶,风琴褶宽度范围为1.0-4.5cm;进一步,所述风琴褶沿肩袖连接处呈环形设置,且靠近两肩处的风琴褶宽度大于靠近腋下处的宽度。
[0009]
本实用新型所述衣领的两侧对称设置立体夹层。
[0010]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由于在衣领处设置立体夹层,通过褶皱层提高衣领的挺括性,褶皱层结构在叠放、清洗晾晒后可以恢复,与传统的硬质夹层相比,衣领处更容易获得挺括贴合的效果,此外,在褶皱层内侧设置内衬层,能够保证穿着舒适度;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在肩袖连接处设置弹性过渡带,保证了肩背活动余量,与现有t恤相比,穿着舒适度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0011]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2]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3]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衣领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4]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立体夹层的截面示意图,图4(a)中褶皱的横截面为条形,图4(b)中褶皱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图4(c)中褶皱的横截面为梯形。
[0015]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立体夹层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0016]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褶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7]
附图标记:t恤主体1、立体夹层2、褶皱层3、弹性过渡带4、内衬层5、衣领6、褶皱8。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功能性t恤,设有t恤主体1,所述t恤主体1的衣领处设有立体夹层2,所述立体夹层2中设有褶皱层3;所述t恤主体1的肩部与袖部之间设有弹性过渡带4。
[0020]
本实用新型所述褶皱层3中设有彼此平行设置的两条以上褶皱,所述褶皱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或梯形或圆形或椭圆形或条形;褶皱均沿衣领内侧纵向设置,进一步,为了提高褶皱的支撑效果,所述褶皱在纵向均呈上窄下宽的锥筒状。
[0021]
本实用新型为了保证舒适性,所述立体夹层2的褶皱层内侧设有内衬层,内衬层采用棉质材料制成,穿着时与人体颈部贴合。
[0022]
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过渡带仅位于t恤主体1背面肩袖接缝处,优选采用多层风琴褶结构,用于增加肩背部活动余量;进一步,所述弹性过渡带设置3-6道彼此平行的风琴褶,风琴褶宽度范围为1.0-4.5cm;进一步,所述风琴褶沿肩袖连接处设置,且靠近两肩处的风琴褶宽度大于靠近腋下处的宽度。
[0023]
本实用新型所述衣领的两侧对称设置立体夹层2。
[0024]
实施例1:
[0025]
本例提供了一种领部挺括的功能性t恤,设有t恤主体1,所述t恤主体1的衣领处设有立体夹层2,所述立体夹层2中设有褶皱层3;所述t恤主体1的肩部与袖部之间设有弹性过渡带4,如附图3所示,立体夹层2内的褶皱层3中设有两个以上并行设置的褶皱,且两个以上褶皱内侧紧密排列,从而保证靠近人体颈部的一侧平整舒适,其中,褶皱的截面可以为矩形、三角形和梯形,从而使褶皱层3内侧平整度提高;
[0026]
采用本例结构的t恤主体,衣领部分更加挺括,即使在长时间叠放、清洗晾干后依然具有立式支撑效果,对比现有技术中,衣领面料采用普通的竖行条纹凸起,由于竖行条纹凸起均位于同一平面,清洗后往往发生变形,立体支撑效果很差。
[0027]
实施例2:
[0028]
本例提供了一种活动余量充足的功能性t恤,所述t恤主体1的衣领处设有立体夹层2,所述立体夹层2中设有褶皱层3;所述t恤主体1的肩部与袖部之间设有弹性过渡带4;所述弹性过渡带仅位于t恤主体1背面肩袖接缝处,所述弹性过渡带4沿肩部向腋下设置,上下宽度一致,且设有4-5层褶皱,通过在弹性过渡带4部分设置多层褶皱,提高弹性过渡带4的回弹收缩力,增加舒适度并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
[0029]
实施例3:
[0030]
本例提供了一种衣领部挺括贴合性能佳的功能t恤,设有t恤主体1,所述t恤主体1的衣领处设有立体夹层2,所述立体夹层2中设有褶皱层3;所述t恤主体1的肩部与袖部之间设有弹性过渡带4,立体夹层2内的褶皱层3中设有两个以上并行设置的褶皱,且两个以上褶皱内侧紧密排列,进一步,如附图4所示,褶皱层3的内侧连接内衬层5,从而保证靠近人体颈部的一侧平整舒适,此时褶皱层3中褶皱的截面可以不局限为矩形、三角形和梯形,也可以采用筒状褶皱。
[0031]
实施例4:
[0032]
本例提供了一种衣领部挺括贴合性能佳的功能t恤,设有t恤主体1,所述t恤主体1的衣领处设有立体夹层2,所述立体夹层2中设有褶皱层3;所述t恤主体1的肩部与袖部之间设有弹性过渡带4,立体夹层2内的褶皱层3中设有两个以上并行设置的褶皱,且两个以上褶皱内侧紧密排列,如附图6所示,本例中褶皱层3内的褶皱采用上窄下宽的锥筒状,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撑效果。
[0033]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由于在衣领处设置立体夹层,通过褶皱层提高衣领的挺括性,褶皱层结构在叠放、清洗晾晒后可以恢复,与传统的硬质夹层相比,衣领处更容易获得挺括贴合的效果,此外,在褶皱层内侧设置内衬层,能够保证穿着舒适度;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在肩袖连接处设置弹性过渡带,保证了肩背活动余量,与现有t恤相比,穿着舒适度显著提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