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支撑装置的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3381发布日期:2021-02-26 19:14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支撑装置的口罩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防护口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具有支撑装置的口罩。


背景技术:

[0002]
医用防护口罩由口罩面体和拉紧带组成,其中口罩面体一般分为内、中、外三层,可以过滤空气中的微粒、预防某些呼吸道传染性微生物的传播,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口罩面体的外层顶端设有铝条鼻夹,佩戴口罩后,通过挤捏铝条鼻夹提高口罩面体边沿与人脸的贴合度。为了提高呼吸的畅通性和舒适感,满足喝水、吃饭的需求,在环境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暂时将佩戴着的医用防护口罩摘下,间隔一段时间再重新佩戴,但是重新佩戴后需要再次挤捏铝条鼻夹以使口罩面体贴合人脸,多次挤捏后铝条鼻夹容易断裂;并且在医用防护口罩摘下放置的过程中,口罩面体的内层容易暴露在空气中,空气中的粉尘、纤维等容易与口罩面体的内层接触并停留在口罩面体的内层,在人们重新佩戴口罩后,停留在口罩面体内层的粉尘、纤维等容易进入人的呼吸道。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支撑装置的口罩,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
一种具有支撑装置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的外侧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套、一号压紧轴和二号压紧轴,所述固定套固定连接有一号边柱和二号边柱,所述一号压紧轴与所述一号边柱套接,所述二号压紧轴与所述二号边柱套接,所述一号边柱套接有一号扭簧,所述一号压紧轴通过一号连接片与所述一号扭簧连接,所述一号连接片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一号压紧杆,所述二号边柱套接有二号扭簧,所述二号压紧轴通过二号连接片与所述二号扭簧连接,所述二号连接片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二号压紧杆。
[0006]
优选地,所述一号扭簧包括一号上簧臂和一号下簧臂,所述一号上簧臂与所述固定套的内壁抵接,所述一号下簧臂与所述一号连接片抵接,所述二号扭簧包括二号上簧臂和二号下簧臂,所述二号上簧臂与所述固定套的内壁抵接,所述二号下簧臂与所述二号连接片抵接。
[0007]
优选地,所述口罩本体设有2个对称的定位带,所述一号压紧杆、所述二号压紧杆分别与所述定位带套接。
[0008]
优选地,所述一号压紧杆的长度与所述二号压紧杆的长度相等。
[0009]
优选地,所述一号压紧杆、所述二号压紧杆的末端均设有翘边。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1]
1)拉动一号压紧杆和二号压紧杆,带动口罩本体撑开,将撑开的口罩本体覆于脸
部,在一号扭簧和二号扭簧的作用下,一号压紧杆和二号压紧杆自动将口罩本体的上边沿与人脸压紧贴合,无需手动压捏进行调整;
[0012]
2)暂时摘下口罩本体后,在一号扭簧和二号扭簧的作用下,一号压紧杆和二号压紧杆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从而将一号压紧杆和二号压紧杆抵压的口罩本体自动折叠、并相互靠近,大幅度缩小口罩本体与人脸接触的内层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概率,防止空气中的粉尘、纤维等容易与口罩面体的内层接触并停留在口罩面体的内层。
附图说明
[001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保护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从口罩本体内层向外层的方向);
[0016]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0017]
1-固定套,2-一号压紧轴,3-二号压紧轴,4-一号扭簧,5-二号扭簧,6-定位带,7-翘边,11-一号边柱,12-二号边柱,13-内壁,21-一号连接片,22-一号压紧杆,31-二号连接片,32-二号压紧杆,41-一号上簧臂,42-一号下簧臂,51-二号上簧臂,52-二号下簧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如图1-2所示,一种具有支撑装置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口罩本体的外侧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套1、一号压紧轴2和二号压紧轴3,固定套1固定连接有一号边柱11和二号边柱12,一号压紧轴2与一号边柱11套接,二号压紧轴3与二号边柱12套接,一号边柱11套接有一号扭簧4,一号压紧轴2通过一号连接片21与一号扭簧4连接,一号连接片2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一号压紧杆22,二号边柱12套接有二号扭簧5,二号压紧轴3通过二号连接片31与二号扭簧5连接,二号连接片3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二号压紧杆32。
[0020]
其中,一号扭簧4包括一号上簧臂41和一号下簧臂42,一号上簧臂41与固定套1的内壁13抵接,一号下簧臂42与一号连接片21抵接,二号扭簧5包括二号上簧臂51和二号下簧臂52,二号上簧臂51与固定套1的内壁13抵接,二号下簧臂52与二号连接片31抵接。
[0021]
其中,口罩本体设有2个对称的定位带6,一号压紧杆22、二号压紧杆32分别与定位带6套接。
[0022]
其中,一号压紧杆22的长度与二号压紧杆32的长度相等。
[0023]
其中,一号压紧杆22、二号压紧杆32的末端均设有翘边7。通过翘边7便于拉动一号压紧杆22和二号压紧杆32。
[002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翘边7拉动一号压紧杆22和二号压紧杆32,一号压
紧杆22绕一号边柱11旋转、并挤压一号扭簧4,二号压紧杆32绕二号边柱12旋转、并挤压二号扭簧5,带动口罩本体撑开,将撑开的口罩本体覆于脸部,口罩本体的松紧带绕于人耳,在一号扭簧4和二号扭簧5的作用下,一号压紧杆22和二号压紧杆32自动将口罩本体的上边沿与人脸压紧贴合,无需手动压捏进行调整。
[0025]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